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為什麼卻在安徽大火?

黃梅戲的由來: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為什麼卻在安徽大火?

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 、豫劇並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於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的聲譽 。

2006年5月20日,黃梅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黃梅戲的起源

黃梅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據史料記載,早於唐代時期,黃梅採茶歌就很盛行,經宋代民歌的發展,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至明清,黃梅縣戲風更盛 。

黃梅縣地處長江北岸,有“江行屋上,民處泊中”之說,自然災害頻繁,水災更為突出。頻繁的災害,迫使黃梅人紛紛學唱黃梅戲,以適應災年逃水荒、唱道情行乞他鄉求生存的需要。這就大大促進了黃梅戲由山區向江湖平原地區的發展,向鄂贛皖毗鄰地區的輻射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為什麼卻在安徽大火?

上世紀50年代,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將黃梅傳統劇目《董永賣身》改編成《天仙配》搬上銀幕後,至此黃梅戲享譽海內外,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

1958年,毛主席觀看了黃梅戲的《過界嶺》,問說:“你們湖北的黃梅戲怎麼跑到安徽去了?”梅白向毛主席彙報了有關情況之後,毛主席恍然大悟說:“原來你們的黃梅戲是大水衝到安徽去的啊!”毛主席還稱讚說:“你們黃梅人還是演自己的土戲好,鄉土氣味很深,很感人,我也成了黃梅佬。”

黃梅戲的唱腔

一、主腔

主腔是黃梅戲傳統唱腔中最具戲劇性表現力的一個腔系。它以板式變化體為音樂結構的原則,正是這一主要特點使它區別於曲牌聯綴體的“花腔”以及兼有兩種體制特徵的“三腔”。

主腔是黃梅戲發展到成熟階段的產物。它的出現,標誌著黃梅戲音樂的基本風格的框定。

二、花腔

花腔的藝術特點體現在調式色彩的明朗化、表情達意的質樸化、節奏律動的舞蹈化、旋律線條的口語化、唱詞結構的襯字化等方面。

花腔是一個調式豐富的腔系。有典型的五聲宮、商、角、徵、羽調式,還有運用偏音的五聲性的六聲調式等。花腔不同的調式色彩並不導致表情上的巨大反差。表情達意的質樸化也是花腔的一個特點,花腔的節奏具有民間舞蹈的律動,花腔的旋律線條非常口語化。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為什麼卻在安徽大火?

三、三腔

三腔又是“彩腔”、“仙腔”、“陰司腔”三種腔體的統稱。

三腔有許多共同點。首先,三腔在音樂體制上綜合了曲牌體和板腔體的因素,呈現出“準板腔體”的狀態。三腔各自擁有一個基本腔體,彩腔、仙腔為四句體,它們的字位安排、複句位置、鑼鼓的用法都較固定,具有曲牌體的定格之感。

黃梅戲的行當

黃梅戲角色行當的體制是在“二小戲”、“三小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後來才逐漸發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臉諸行。

正旦:多扮演莊重、正派的成年婦女,重唱工,表演要求穩重大方。所扮演的角色如:《蕎麥記》中的王三女、《羅帕記》中的陳賽金等。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為什麼卻在安徽大火?

鵲橋

小旦:又稱花旦,多扮演活潑、多情的少女或少婦,要求唱做並重,唸白多用小白(安慶官話),聲調脆嫩甜美,表演時常執手帕、扇子之類,舞動簡單的巾帕花、扇子花。所扮演的角色如:《打豬草》中的陶金花、《小辭店》中的劉鳳英等。

小生:多扮演青少年男子,用大嗓演唱,表演時常執摺扇。扮演的角色如:《羅帕記》的王科舉、《春香鬧學》的王金榮、《天仙配》的董永等。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為什麼卻在安徽大火?

天仙配

小丑:分小丑、老醜、女丑(彩旦)三小行。在黃梅戲中,醜行比較受歡迎。小丑常拿著一根七、八寸長的旱菸袋,老醜則拿著一根二、三尺長的長煙袋,插科打諢,調節演出氣氛。扮演的角色如《打豆腐》中的王小六、《釣蛤蟆》中的楊三笑等。

老旦:扮演老年婦女,在戲中多為配角。如《蕎麥記》中的王夫人。

正生:又稱掛須,有黑白鬚之分,一般黑鬚稱正生,白鬚稱老生。重唱唸,講究噴口、吐字鏗鏘有力。所扮演的角色如:《蕎麥記》中的徐文進、《告經承》的張朝宗等。

著名的黃梅戲名家

1、邢繡娘

本名秀蓮,邢繡娘出身貧寒,自幼聰明伶俐,乖巧可人,喜愛歌唱,且歌喉婉轉,音韻悠揚,她的演唱別具一格,深受民眾喜愛,她曾經四次為乾隆皇帝獻藝,並獲得了“黃梅名伶”的御賜墨寶。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為什麼卻在安徽大火?

曹曦文飾演邢繡娘

2、嚴鳳英

嚴鳳英,安徽省桐城縣羅嶺人,中國黃梅戲的發展締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國黃梅戲傳承發展重要的開拓者和貢獻者,1954年因在黃梅戲電影《天仙配》中飾演七仙女而揚名全國。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為什麼卻在安徽大火?

嚴鳳英

3、吳瓊

吳瓊,1962年3月24日出生於安徽省蕪湖市,1980年吳瓊畢業於安徽省藝術學校,後進入安徽省黃梅戲劇院。1991年進中國音樂學院進修,吳瓊的代表作有黃梅戲舞臺劇《戲緣》、《江姐》、《嚴鳳英》、《貴婦還鄉》等。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為什麼卻在安徽大火?

吳瓊

黃梅戲的經典曲目

一、女駙馬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為什麼卻在安徽大火?

女駙馬

黃梅戲《女駙馬》講述了馮素貞與李兆廷自幼相愛,婚後由於家境敗落,繼母逼退婚。素貞被迫進京應試,中狀元,被招駙馬,洞房之夜實情相告與公主,帝赦免之罪,馮李終成眷屬。

為救李郎離家園 ,誰料黃榜中狀元。

已經成為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二、天仙配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為什麼卻在安徽大火?

天仙配

主要講述了美麗善良的七仙女愛上了樸實憨厚的青年董永,私自從天庭下到凡塵,衝破重重阻撓與董永結為夫妻,玉皇大帝得知怒不可遏,命令七仙女立刻返回天庭,七仙女為了不使董永受到傷害,只好忍住悲痛,在槐蔭樹下與董永泣別的故事。

三、徽州女人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為什麼卻在安徽大火?

徽州女人

是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於1999年新創作的劇目,以徽州文化為背景的原創黃梅戲。該劇在表演、舞美、唱腔等方面進行大膽的創新和改革,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一個女人出嫁後獨守空房35年,終日生活在期盼與追求之中,編導著力於以“等待”來體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表達對人生複雜生活形態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