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的本質是什麼?

管理段子


企業管理的本質是什麼?

在四大職能的理論體系中企業管理被過程化抽象化,看不到企業管理的目的和基本對象,也無法讓人認識到管理工作的具體形式。不論一門社會科學隨時代發展走多遠都難以離開其產生的目的、研究的基本對象,也不會在形式上完全脫離其最初的狀況,這三個方面可以概括為其本質。對於從事企業管理的人來說,弄清或重新審視企業管理的本質可以讓管理工作更有效,也可以讓管理的研究工作更有堅實的基礎和長遠發展的可能。

大體上來說企業管理的本質包括三個方面:(1) 企業管理的基本對象;(2) 企業管理的目的;(3) 企業管理的基本特徵。下面分別對企業管理本質進行具體分享。

一、企業管理的基本對象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的資源可以用人、財、物來概括,也就是說企業管理所面對的無非是人、財、物。財和物可以互換,實質上就是價值的不同表現形式。在企業中,沒有不歸屬於人的財和物,財和物歸屬於人表現為所有權,財、物和人的關係即所有權的歸屬關係。按此邏輯,企業管理所面對的就只是對財、物有所有權的各種人了。

人與人不斷的在分配、交易所有權,這些活動也是企業內外活動的所有內容。人與人不斷分配、交易其所有權可以概括為人與人不斷髮生各種利益關係。企業管理對人的管理無非就是對其工作中各種利益關係的管理,不論是治理還是日常經營都是對利益關係的管理。企業中的人在工作中都是以利益關係的存在為發生關係的基礎。上下級間以利益分配和利益歸集為基本關係,在此基礎上發生其他的工作關係。同事間以利益分配和利益合作為基本關係而發生其他工作關係。

股東和經理人之間以利益代理和利益分配為基本關係而發生其他工作關係。老闆和員工之間以利益分配和利益傳遞為基本關係而發生其他的工作關係。企業與外部也是以利益關係為基本關係來發生一切其他的關係。利益關係是企業中人與人的基本關係,無利益則無關係,則不可能發生其他關係,也就不存在管理的可能。

二、企業管理的目的與目標

企業管理的終極目標是利潤最大化,但是企業管理不可能直接實現這個目標。無論是企業治理或日常的各項經營活動都不能直接完成利潤的實現,它們都是實現利潤最大化的一個環節。這些環節要做的是用其直接目標為手段來達到利潤最大化的終極目標。只有每個環節在終極目標的指引下最好的完成了其直接目標,終極目標的實現才有保障。

企業管理的直接目標是提高效率,在各個環節中以最低的成本實現最大的產出。企業只有實現了效率最大化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效率不等同於速度,它是成本與產出的關係,其中包含了速度因素,因為時間也是成本。這個效率是企業管理各個環節的效率,包括創新、開發設計、資本運作、生產、銷售、採購、運輸、倉儲、後勤等的效率。各個環節中又包含了各種職能,這裡的效率也包括了各種職能的效率。

在一個總目標前只有把問題細化把目標分解,以直接目標來指導各項具體行動才有可能實現效率最大化。各個環節都實現了效率最大化才有可能實現利潤最大化。

三、企業管理的基本特徵

管理工作不是隻有管理者才做,企業所有人員都參與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不是多數人所想象的那麼抽象,不是理論中四大職能所描繪的那樣清晰、輕鬆。管理者也不是許多人想象的“領導”那樣高高在上、人格完美、品質優秀。

1、管理工作是全員參與的工作

企業管理者要做管理下級、向上級彙報等涉及他人的管理工作,同時還要對自己進行管理。自我管理方面,管理者要管理自己的時間、行為、態度、設備、工具、理念、思想等。管理者要讓關係管理和自我管理相協調才可能把管理工作做好。比如企業文化的建設,企業的領導者不光要讓全企業人員認同、吸收並執行所提出的價值觀和理念,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核心價值觀並以此指導自己的行為來帶領整個企業發展,影響企業全體成員使其認可並執行該理念和價值觀。

2、非管理崗位人員同樣參與管理工作

非管理崗位的人除了要即配合管理者的管理外,更多的是自我管理。他們要對自己的時間、任務、行為、態度、人際關係、設備、工具、思想等方面進行管理,這些都是管理工作。對於非管理人員而言,自己工作的完成絕大部分是靠對自己的管理來進行的,管理者不可能每個細節都去指導或指揮非管理人員完成工作。

3、管理工作是非常具體而複雜的工作

各層管理者以及非管理者的管理工作都是非常具體而複雜的工作,不是很多人根據職能理論所想象的那樣抽象和簡單、清晰而有條理。許多時候管理工作並不清晰,也缺乏所謂的條理。

①高層管理者,其工作內容主要有決策與外交。決策是有些人所想象的開會、簽字、拍板等形式上的東西,在這些形式後面是管理者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長期積累的失敗和成功的經驗、長期思考並緊跟時代步伐的系統思維、長期的管理實踐中形成的核心價值觀。在外交方面也絕不是有些人所想象的吃喝玩樂、開會、座談等形式方面的東西,在這些形式後面是企業實力的支撐、是管理者充足的準備、身體素質的代價、甚至是全體企業人員為之長期奮鬥的成果。

②中層和基層管理者工作的主要內容有傳遞決策、分解決策、工作的協調與安排,甚至要直接參與非管理人員的工作等。他們的工作也不僅是上傳下達、參與會議、做出指示、安排任務這些形式上的東西,其背後也有著信息的收集和處理、經驗與教訓的獲取與積累、思維的系統化、價值觀的形成、人力的協調等一系列因素支撐。

③ 對於非管理人員而言工作更加具體而細化,包括對設備、工具、自我、工作任務等的管理,其對象與內容都非常具體而且多數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另外,企業中所有人的工作都要具體細分到每一分鐘每一個細節。

總之,企業管理的本質包括三個方面:管理的最基本對象是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管理的終極目的是利潤最大化,但直接目的是提高各個環節的效率;管理工作是全員參與的非常具體而複雜的工作。

【歡迎親愛的朋友留言、互動、點贊、關注、收藏、轉發。更多精彩分享給你......】


思維技術


企業管理的本質是“錢”,“事”,“人”。

“錢”,就是如何分錢,打工都是為了錢,做企業的也是為了錢,如何分錢,不同的公司有不的制度,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方法。總之“錢”到位自然有“人”出來幹“事”。“錢”不到位,沒“人”願意做“事”,於是乎有很多企業說人難管,事難做,“錢”沒有到位是根源。

“人” 有的企業家說,企業管理就是管人,人管好了,企業就管好了,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每人都有自已的想法,古人云“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千里馬如吃不飽,“才與美”不外見,何況人呢?很多的企業為什麼留不住人才?而有的企業為什麼越做越大?人才越來越多?“錢”是否到位?“錢”到位自然“才,美”外見。人就是好管,“事”就是好做。

“事” “人”有“錢”做事自然有動力,一個人只要他的心在“事”上,必然能把“事”做好,這是做事的原則,一個人再大的能力,他的心不在“事”上,“事”必然做不好。

說個最簡單的例子,在農村是大集體時,農民年年沒有飯吃,後來實行聯產責任制後,農民不僅年年有飯吃,而且年年有餘糧,同樣的田,同樣的地,為什麼有如此這大差距呢?

道理很簡單,農民能得到“錢”,“人”幹起“事”就有動力了。

企業管理跟種田種地一樣。人,錢,事。


長沫xu


針對製造型企業,本質是:物料的有效管理,即:

1. 生產所用物料的配送是否合理?

2. 生產所用物料是否滿足成品製造,並在交付期內交付至客戶?

3. 成品(物料的一種)質量、功能是否達到客戶需求?

4. 採購的原料(物料)是否低於生產所需,或超採導致資金佔用?

5. 生產各環節的物料週轉、配送是否順暢,是否存在影響生產效率的負面情景?

6. 在製品是否投入過多?或投入不足?

7. 某種零件是自制好,還是購買第三方零件划算?

8. MRP的精髓,就是製造型企業的本質。

……

上述的所有工作都是圍繞物料進行的,勞動力可以隨時更換。

廣義上,企業經營活動中有三大流:

1. 物流:包括企業所有物料的收發、企業內物流、週轉、倉儲等;

2. 信息流:客戶信息、供應商信息、市場信息、員工家庭動態……;

3. 資金流:簡而言之就是資金使用效率。

手機打字,難免詞不達意。

謝謝


北山閒話


個人認為,企業管理的本質,就是激發人的活力,創造更大價值。

迄今為止,管理一詞還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大家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能自圓其說,但也無法說服別人,所以一直沒達成共識。由此可以推出,企業管理也缺一個明確的說法。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企業管理的目的是什麼?或者更簡潔一點,管理的目的是什麼?

我認為,管理的目的是很明確的,為了提升效益,創造價值。原本一件沒人管的事情,產能假設是1,那麼在對其實行管理以後,產能必須上升才行,比如上升到2或者更高,否則就是無效管理,就是亂彈琴。管理是要結果來證明的,沒有好的結果,就不存在什麼有效管理。一個團隊的業績持續下滑,你卻非要說團隊管理者非常努力,是沒有任何說服力的。也許符合實情,但不合常理。

人還是那些人,事還是那件事,如何才能在實行管理後實現產能上升呢?不是管理者親自上陣操刀,而是管理者要運用一些具體手段,把原來那幫人的活力給激發出來。比如實行重獎重罰、優勝劣汰等措施,讓原本混日子的人認真起來,把戰鬥力從50%提升到100%,這樣做不僅對團隊有好處,對他們自己也有好處,相當於人們口頭常說的“精氣神”“有盼頭”“有奔頭”,因為團隊強大了,每位團隊成員都能受益。

所以我一直覺得,管理的重心,不是限制人心中的負能量,設置各種懲罰機制防小人,而是引導人心中的正能量,運用種種方式方法造君子。當然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制度建設一直是企業管理中的大事,必須常抓不懈。至於那些扶不上牆的,或者跟公司三觀不合的,或者個性比較奇葩的,不用糾結也不要強求,請走就好。只要你用心,一定能找到同路人,你做不到讓所有人都認同你,但是你可以做到讓留下來的人絕對認同你。

只有認同公司團隊的價值觀,才有可能為之而奮鬥。(沒價值觀的公司團隊怎麼辦?對不起,那不能稱之為團隊,最多隻是個團伙。)人的活力一旦被正確地引導並激發出來,其爆發出的能量是超乎想象的,高歌猛進的公司團隊,背後都是一群充滿活力的人,沒有例外。企業管理所追求的,不就是這種場景嗎。而那些突然垮掉或者緩慢死亡的公司團隊,要麼是被時代無情地拋棄,要麼是在管理上出了大問題,把人限制得太死,人沒有活力,企業就沒有未來。

總而言之,對於管理者來說,沒有什麼事比激發人的活力的更重要了,只有把人激活了,事情才能辦好,才可以提升效益創造價值,才稱得上是有效管理。否則,就是扯淡。


陳向東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用最簡單和直白的話來說,企業管理的本質就是兩個詞:生存,變好!


如果再詳細一些,企業管理的本質就是,讓企業經營活動中涉及的各方都能更好生存,並獲得更多更大的利益。<strong>


我們不妨以一個飯店作為例子來說明:


一個飯店經營涉及的各方關係包括:

  • 飯店老闆;
  • 原材料提供商;
  • 飯店職工;
  • 消費者;
  • 市場管理者。


飯店的經營管理如果能夠規範、優質、高效,那首先飯店的經營情況就會很好,營業額會大增,飯店的經營利潤也會大增,所以,

第一個關係方——飯店老闆,就能夠活得更好,並從中獲得更大的效益。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關係方——原材料提供商。由於飯店經營管理好,飯店的食客逐步增大,這勢必讓原材料提供商有更多的食材可以穩定銷售給飯店,所以,原材料提供商也因為飯店的經營管理到位,保證了自己貨物的供應量增大,自然收益也就更多了。


我們再看看第三個關係方——飯店職工。由於飯店經營管理好,飯店職工的工作強度會增加,老闆為了保證飯店的日常運營,也會提高職工薪資,將飯店的收益分享一部分給職工,以保證飯店能夠按照既有模式穩定有效地運行下去,這樣的話,老闆的收益就會更穩定、更高。所以,飯店職工因為飯店的經營好,不會面臨飯店倒閉而失業,而且還會因為飯店的經營好,薪資水平得到提升,也從中受益。


我們再看看第四個關係方——消費者。消費者因為飯店經營好,菜品可口,價格實惠,就享受到了更加物美價廉的消費服務,對於消費者而言,花同樣的錢,在這家飯店享受的菜品更好吃,服務更優質,其實也是變相提升了自己的消費價值,同時也很好地滿足了自己的消費需求。


最後,我們看看第五個關係方——市場管理者。由於飯店經營管理好,為當地的居民提供了很好的生活服務,更沒有什麼食品安全問題,這就是市場管理者樂見其成的結果,同時,飯店經營好,納稅就越多,這對市場管理者而言,也是增加其收益的。


一個小小的飯店,其實就是企業的縮影。上面的例子,很好地說明了管理的本質是什麼?


就如同我開始所言,企業管理的本質就是讓企業經營的各方能繼續生存並變得更好。說得具體一些,就是讓企業本身(飯店老闆)、企業職工、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供應商、消費者)、還有政府各方都能夠從中收益,變得更好。


好的企業懂管理、善經營,其實就是能夠深刻理解管理的本質,並通過持續不斷的規範化管理和價值導向,實現企業、職工、社會的共同受益。這就是我認為的管理的本質。不對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雪天驚雷,歡迎您關注我並與我交流互動,感謝您的支持!


雪天驚雷


企業管理本質是保持企業健康成長,並祈求長壽之藥,也就是保證企業的“存續”。

企業管理只有念好三字經,才會真正健康成長,那就是“動、定、新”。

1.管理首先要念好“動”字經:

勻速流動是企業運營的有序表現。管理按業務流程流動,生產按工藝流程流動。流動可以保證業務循環週期加快,保證製作週期最短;流動減少在製品,減少場地,減少資金佔用,減少經營風險;流動是企業經營的本質要求。

2.管理要念好“定”字經:

保證工作按規章制度和流程有序進行,保證產品實現過程穩定可控,也就是保證影響產品質量的六要素“5M1E”穩定,這樣就不會出現批量質量問題,如果出現質量問題也可以在“動”字保證的前提下,及時發現問題,這樣就可以有效減少質量損失。

3.管理要念好“新”字經:

做到“動”字和“定”字,可以保證企業經營正常,就是保證了企業的“存”在,這是基本要求。

但現在社會發展變化太快,企業如果不能敏銳感知這些變化,並適時進行創新,也無法保證持續發展,也就是“續”的問題。

無論管理也好,技術也好,製造也好,都要適時進行改善,改造,革新,創新,只有這樣,企業才會持續健康發展。

這是本人工作的總結,並應用到實際中幫助不少企業改進了管理,提升了企業的經營水平。


楊華峰100395646


企業管理本質當然是通過"控制調配"達生產水平和效益的提高!

書面語按《管理學》代表人物美國的泰勒.法約爾.梅奧的(管理學之父)釋義:它是交叉科學但重點在於研究企業運行規律和合理的方法致達企業員工均有效益.它涉必有的完整人.財.物資源,產.供.銷的運行及技術研發後勤的支撐架構.細化再於定編.定崗,定薪等激勵機製也生懲處條款等!

企業管理其實尤如一個"小社會"沒有製度的"管控""企業"會運轉不暢無效益或收不住人心,所以還需要"企業文化"即精神的思想工作方法介入以"留住人才\


雅志居士65340400


古典管理學者亨利·法約爾在《一般管理與工業管理》一書中,提出管理就是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和協調。生產管理就是在生產領域中,對上述管理職能的具體實現。其核心的工作主要圍繞以下生產計劃(計劃)、生產準備(組織)、生產執行與監控(領導、控制)、生產協同(領導、協調)四個方面展開。


懟鏈彈經


企業管理的本質是讓企業這個組織高效運行,盈利,發展,壯大,保障企業常青!


天地壹號劉彬


企業管理的本質,彼得·德魯克在20世紀50年代就說清楚了。

企業管理的本質是獲得經濟績效。

要想獲得經濟績效,企業唯一的目的是創造客戶。

為了創造客戶,企業只有兩個基本職能:營銷和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