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喪偶老人寧可與子女鬧翻也要再找老伴?

幸福人生課堂


曾經我很看不起那些喪偶老人再婚。

人已經老了,子女成家立業了,無慾無求,一個人過著多自在,為什麼非要再婚呢?又不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

我一個朋友的事情,卻改變了我的想法。

我朋友他父親因為腦溢血去世了,之前癱瘓三年,他母親一直照顧著。

他一直忙著掙錢,根本沒時間管家裡,即使結婚成家了,妻子也有自己的工作,對父母的孝敬也只能是多給錢來表達了。

他父親去世後,她母親一個人在家。因為父親和母親感情很好,父親突然離世讓母親很受打擊,整個人鬱鬱寡歡,沒多久,母親病倒了。家裡沒有別人,他和妻子工作又脫不開身,兩個人一商量,請了個保姆。

有一天他臨時有事回家,一進門看到母親爬在衛生間的地板上。保姆出去買菜了,母親去上廁所不小心摔倒了。

他看著地上的母親,眼淚在眼眶打轉。帶母親去醫院檢查,竟然骨折了。

他趕緊和妻子商量,光有保姆不行啊,必須得給母親找個伴。畢竟,能日日相伴的也只有夫妻了。

妻子很贊同,母親才五十多歲啊,往後餘生一個人多孤獨淒涼。感冒生病連個倒水問候的枕邊人都沒。

他母親一聽讓她嫁人頭搖的撥浪鼓一樣,覺得太丟人了,又不是年輕姑娘,再說了,她和去世的丈夫感情那麼好,她不能背叛他們的愛情。

母親雖然反對,但是他和妻子卻商量好了,一定要給母親找個合適的伴。

後來機緣巧合,母親在老年大學認識了一個老頭,兩個人志趣相投,慢慢走到了一起。現在,母親已經再婚了,那老頭的子女也都很支持兩位老人的感情,兩家人經常往來,又多了一門親戚。

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呢?其實人在越老的時候越需要一個枕邊人來陪伴。作為子女,根本沒辦法給予父母那種夫妻間才有的關懷和體貼。況且現在這個時代,子女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照顧父母,尤其是在父母生病或者身體不適的時候,唯有伴侶可以無微不至的關懷。

說句難聽的話,一個沒有伴侶的老人,可能什麼時候去世了都沒有人知道。

作為子女,沒有資格去阻止老人再婚,但是可以幫老人把關篩選合適的人,畢竟老人也有壞人,也有“渣女”“渣男”。所以,如果真的愛自己的父母,應該從父母的角度去看問題,想問題,而不是在自己的立場去看問題,畢竟,我們都希望老人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不是嗎?


蘇眉的解憂雜貨鋪


答:喪偶老人應該再婚!舉兩例子說明。

這個故事就在我村。聶某八十歲時喪妻,二子五女。二子皆在外地工作,五女皆已嫁人。聶某勤快,身體也好,但不會做飯,子幫他買電飯煲,老是忘記放水,電飯煲燒了好多,或放水過多,飯燒糊吃不得。手機更不會用。後來他喜歡上了營養快線,簡單,本村有賣,方便!一天一瓶,連吃三年。結果身體乏力,臉色鐵青,這年冬天不小心跌地無人知曉凍僵,兩天後被發現後就不行了,走了。很多人講,像他有老伴做飯餵養,至少還可活十年。

還有一個故事是黃某,按輩份我叫哥哥,六子二女,有三千元退休工資,力氣可扛起一麻袋谷。八十歲時老伴去世,六子買房縣城,二女皆嫁人。手機也會用,飯也會做,兩年後,十月份死了,幾天後才發現,據說是突發病爬不起,手機剛好缺電無法呼叫,若老伴健在,隨便叫一下鄰居,這事便可避免。

社會上這種喪偶老年人很多,若能再找,不但生活情趣增加,壽命還可多活N年,與子女鬧翻也屬情理之中。來世一趟不易。兒孫自有兒孫福,自己要對得起自己。作為兒女的應該理解,堅決支持!







黃羅漢


我喪偶七年了,過了年我就78了,身體尚好,有退休金,一兒二女,我隨意在三個兒女家居住,不受約束,兒女兒媳姑爺都很孝順,我很知足,別人看來我是一位幸運幸福的老人。我嘗試過一次再婚,因兒女反對而告終。身邊雖有兒女陪伴因年令差別共同語言較少,很少交流,倍覺:孤單寂寞難耐,只有親身經歷體驗才知道老年單身的苦衷,心裡總有說不出的滋味,總覺得有個伴好。(包括不同形式的伴)兒女都有個圓滿家庭,他們根本不瞭解單身父母的心理狀態,因此老年父母再婚支持的少反對的多。


大大大139525971


因為孤獨,無助,生活沒有了方向,早上起來木偶一樣出去買點吃的,回來之後,門是冰冷的,沒有人開門迎接,機誡的把門打開,屋裡靜的讓人的心凝固了,天空是昏暗的,不敢關掉已經是廣告的電視,因為關了屋裡幽靜的讓人視乎停止了呼吸,可算到了黃昏了,躺下吧,因為沒有任何事可做,望著已經發黃的天花板胡思亂想在等待著睡眠時間,越等越不困,昏昏沉沉的進去夢中,迎接一如既往的第二天,所以就想有個伴,陪伴著不孤單。


張平144165120


在孝順的兒女,也不如半路夫妻帶給的安慰。這是兩種不同的感覺,兒女再孝順,帶給老人最多是欣慰,有些話、有些事,永遠代替不了老伴的地位。


我曾經在敬老院工作過一段時間,有一個老太太在敬老院裡和一個老大爺產生了感情,準備結婚。有一次我值班,老太太的兒子在值班室跟我聊到了深夜。兒子都已經五十歲了,對於老母親的再婚,雖然他沒有明確的反對,但是還是不情願的,但是老人願意在一起,自己又有什麼辦法呢,言語中充滿了無奈。

後來兩位老人還是結婚了,她們的生活狀態就像年輕人一樣的甜蜜蜜,朝夕相伴,總有說不完的話,從那以後再也沒有看到過老太太站在窗口發呆。老太太生病的時候,老大爺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兒女們也真心的感激他。



由此看來,對於老伴是好像就是老年人的依靠和寄託,是任何人也不能代替的,很多的難言之隱,也只有老伴能懂。所以,很多老年人會不顧兒女的反對,也要找個伴。


我是焱垚


我年輕時也覺得人老了,有一天剩一個人了沒必要再婚,可是最近幾年想法也在改變。幾年前女兒懷孕生孩子,我只身一人來千里之外照顧她,老伴一人在老家兩個月,這兩個月我們就打打電話,或者聊聊QQ,兩個月後回來見到老公覺得心裡好酸,兩個人抱著一起哭了一場,老公說這兩個月好難熬,每天下班回到冰冷的家屋裡空蕩蕩,心裡特別難受,他說一定要多存點錢,等他百年之後讓我找個好人來陪伴我,可不能一個人過,太孤獨寂寞了!


感恩11291


以前孩子還小忙裡忙外,日子過得好快,也很充實。直到有一天,孩子長大了,不吵著要我做好吃的啦,也不再圍著我撒嬌,而自己只要一看書就睡著了,吃不吃飯,甚至吃什麼,都變得不再重要了。曾經我以為自己老了可以和別人不同,年齡到了,卻發現自己並不能免俗。需要人陪,需要人愛,需要人在身邊說話,年輕時覺得是廢話的話,老了覺得都有意思,特別是生病了的時候,非常的無助。老人知道孩子在外面打拼不容易,都不想給子女添麻煩,再說就算是和子女住在一起,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年輕人吃飯的口味和老年人不一樣,長期以往就會有矛盾。其實老人比年輕人更渴望愛,只是大部分不敢表露而已。


帥氣哥40734957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自己的另一半家會離開我們,而這個時候留下自己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那為什麼很多喪偶老人寧可與子女鬧翻也要找老伴?


首先很多喪偶的老人想找老伴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想和兒女住,因為自己和老伴生活習慣了,如果這個時候再和自己的兒女住,兒女肯定會嫌棄的,而且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想和自己父母住在一起的原因就是嫌棄自己父母的原因,而且這個時候老人知道,那他就情願自己寧願和兒女鬧翻也要找一個老伴的原因。

我有一個鄰居65歲了,老伴去世了,而他一個人住,但是兒女想要他搬過去,其實他也是知道,如果搬過去住幾天還差不多如果時間長了,兒女肯定會嫌棄,而他就自己找一個老伴,而這個時候兒女都出來反對主要原因他怕找的老伴不靠譜,而最後經過大家的同意他還是和這個老伴住一起過日子了。



其實很多老人喪偶後找老伴的主要原因是不想依靠兒女,而且和自己年齡相仿的人住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話題,而且在一起每天還會開開心心的,所以很多老人寧可和兒女鬧翻也要找老伴的主要原因。

喜歡我寫的就關注我,評論點贊,喜歡情感領域的問答就關注我,每天都有更新。


明明關注


對於這種做法,作為子女,我想我會表示深深的理解和支持。

為什麼喪偶老人即使冒著與子女鬧翻的風險,也要找老伴?

我之前一直不理解,直到我們樓下的一位老人,老伴突然去世之後,我每每看到他,才深深覺得理解。

老人其實還很年輕,60多歲,和老伴感情也是不錯的。

就在去年,老伴因為癌症去世了。

剩下老人一個人,兒子還是比較孝順的,就把老人接過來和他們同住。


但兒子兒媳都是要上班的,

孫子孫女都已經上小學和初中了。

平時,孫子住校,孫女由輔導班接送,

所以孩子們完全不用老人操心。

但這也成就了老人無限的孤獨吧。

因為平時孩子們都比較忙,兒子兒媳有時都是很晚回家,

每天幾乎都不在家裡吃一頓飯。

只有老人一個人。


而我們這個小區呢,可能是比較新一些,

老年人不多,即使有,也基本上都是幫子女帶孩子等等的老人,

小區離街上有比較遠,附近沒有老人娛樂休閒的項目,

所以,偶爾見到老人,也是一個孤獨的背影,在小區裡轉悠。

其實,老人的兒子,兒媳都是比較孝順的,

才接來跟老人同住。

但再孝順的孩子,也比不上老伴的陪伴吧。

老人現在的身體雖然還可以,但心理上的孤獨誰又可以理解和填平?

即使白天一個人在家,出點什麼小意外,孩子們誰又會知道。,

以後生病了,誰又可以一直陪伴左右。

所謂的老來伴老來伴,因為老了,才更需要一個伴。

所以,對於找老伴的老人們,

希望我們做子女的給與他們更多的寬容和理解。


佛系媽媽育兒


不外是生理需求與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而這兩種需求,老伴都可以滿足,這就是很多喪偶老人寧可與子女鬧翻也要再找老伴的原因。具體分析如下:


一、老人尚沒有太老,他還有生理需求

子女口中的老人,他(她)的年齡可能是八九十歲,也可能是四五十歲。子女成家了,有孩子了,自己的父母便“升級”成為爺爺奶奶。這時候,哪怕他們的年齡並不是太老,在子女眼中,他們也已經是“老人”了。

事實上,因為國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如今我們身邊很多七十歲的老人,有的看上去好像還不到六十歲,他們的各項身體指標可能比年輕人還要好。七十歲的老人是這樣,那些四五十歲的“年輕老人”就更不用說了。


這種身體狀態下的“年輕老人”一旦喪偶,有重找老伴需求其實就是人之常情。倒是那些找出各種理由阻止老人再找伴侶的子女們,對父母有些無情了。

二、子女們都很忙,老人心理上太孤獨

如果說那些“年輕老人”重找老伴屬於正常生理需求,那麼那些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要找老伴,則多是因為他們實在太過孤獨。

我們試想一下,一個失去了老伴的老人,整天一個人關在一間屋子裡,除了出去買菜購物的時間,平時可能十天半個月都遇不到一個可以說說話的人,年輕人可以靠玩手機打發時間,老人們卻連智能手機都無法駕馭。這種情形與坐牢又有何異?


這種情況下,他們想找一個老伴,其實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有了老伴,不但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顧,平時兩個人互相說說話鬥鬥嘴怎麼都好過一個人整天悶聲不吭。

三、不想麻煩子女,找老伴不失是好辦法

他們有子女,可是子女們要麼忙於自己的事情分不開身來看望他們,要麼根本就不願意關心他們,所以他們平時找不到人聊天,更找不到人傾訴,屋子裡僅有的人聲都出自那臺整天循環播放的電視機裡。

老人們知道子女們都有自己的事,他們也不想拖子女的後腿。當然,也不排除有少部分子女是主觀上故意冷落父母。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結果就是老人們太孤單無人陪伴。

這種情況下,如果老人還有朋友,還有工作可以做,某種程度上他就是幸福的。更多的老人則都已經光榮退休,他們很少與朋友往來,孤獨中想找個人作陪說說話、解解悶都沒有。

父母要找老伴只因太孤獨,可是子女因怕父母家產旁落而堅決反對。這種情況下,老人最好給子女一個保證,就是屬於他們的財產會悉數分給他們。這樣,便很少有子女再會阻止了,畢竟,有人能幫自己照顧老人是再好不過的事。


總而言之,我認為還是做子女的太自私。他們該問老人時不問,該負責時保持沉默,該放手時卻寧願與老人鬧翻也不願意老人再婚。說到底,都是因為一個“利”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