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八大宠臣是否只有李卫善终?为什么?

彬哥聊影视


雍正朝的宠臣中比较公认的有胤祥、年羹尧、隆科多、田文镜、李卫、鄂尔泰、张廷玉七人,对于第八人肯定有,但在“公认”角度肯定不如前七位认可度高,属于个人见解了。

(1)并非只有李卫一人善终,题主的提问是错误的

七大宠臣中年羹尧、隆科多都没有得善终,详见我对“手握重兵的年羹尧,雍正帝是采取什么手段解除他的兵权”“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为何没有除掉张廷玉?”地回答。二人都是“武将”且性格狂勒不羁,基本是皇帝都要杀之。

有人说雍正刻薄寡恩,但要看跟谁比,跟朱元璋比那就有恩多了。

跟康熙比那就无恩多了,但不要忘记,康熙作为清朝皇帝中“最纵容”贪腐的皇帝,其问题比较多。当然,康熙朝有其特点前半段皇朝不稳,后半段特别是晚期就是不足了。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在七大宠臣中,胤祥、田文镜死于雍正朝且善终。

李卫、鄂尔泰、张廷玉三人分别死于乾隆三年、十年、二十年,鄂尔泰和张廷玉虽然屡受打击,特别是张廷玉最后几年经常被乾隆拿出来敲打敲打,但政治人物“被皇帝敲打”算啥?当然,鄂尔泰算不得善终,我也不较真儿。

张廷玉则基本算是善终了,其寿高83岁,且死后仍是入太庙成为清朝唯一一位汉臣。详见我对“李卫作为雍正的心腹大臣,在乾隆年生活如何”这一问题的回答。

(2)田文镜窝囊的61年与奋进的10年

对于前5大宠臣都略微介绍了,那么,我们就介绍一下田文镜。

田文镜生于1662年即康熙元年,卒于1732年即雍正十年,是“七大宠臣”中岁数最大的一位。21岁(1683年)出任县丞,二十年来从八品福建长乐县升为五品直隶易县知州(1705年,43岁)。

1706年,回京任了吏部员外郎,11年后,李卫花钱也买了个员外郎当当。可见,田文镜官运实在太差。但因为1716年巡视盐政建议得当,便于1717年被转任内阁侍读学士。成为皇帝身边的人。

1723年,山西发生灾祸,巡抚德音瞒报灾情,田文镜该年授命祭奠华山,回京之后就告知实情。雍正命其“代理”即署理山西布政使。由此,田文镜集三十年“怒火”于一身充分展现了“治理地方”的能力。

雍正对其宠信有加,别人骂他不听、谁参他治谁杀谁,还为他专门设立“河南山东总督”一职。

田文镜善终于雍正朝,乾隆朝其名誉虽被打击,但也未被打翻在地,没有“不得善终”一说。


坐古谈今


首先说结论,所谓雍正八大宠臣(说实话我不知道是怎么算的八个人)并非只有李卫一个人善终。

田文镜在雍正十年(1732)去世,雍正帝赐葬泰陵附近,谥号端肃,并命河南省城为其设立专祠,又将其入祀河南贤良祠。这不是善终,什么是善终?

鄂尔泰乾隆十年(1745年)病逝,谥号“文端”,配享太庙,入祀京师贤良祠。这不是善终,什么是善终?

张廷玉乾隆二十年(1755)卒于家中,享年84岁,谥号“文和”,配享太庙,张廷玉寿过耄耋,又是清朝200年间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这不是善终,什么是善终?

尹继善乾隆三十六年(1761)病逝,赠太保,发帑五千治丧,安排其女婿皇八子永璇奠醊,赐祭葬,谥号文端。这不是善终,什么是善终?

有童鞋或许会说,乾隆帝本人其实对这几位曾经的先帝的宠臣的观感都不咋的——张廷玉君臣猜疑饱受打压不用说了,乾隆帝评价田文镜苛刻搜求,属吏竞为剥削,河南民重受其困;乾隆二十年(1755),因为胡中藻案件的牵连,鄂尔泰被撤出贤良祠……

这些是不是可以算做在另类意义上的没有得到善终?

谈古论金窃以为不然。善终必须按照词义本身解释,要这么广义上诠释的话,乾隆帝南巡之时曾见西湖花神庙里立着李卫自己及其妻妾的神像,号“湖山神位”,也曾经下谕命撤像烧毁,并且说:

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

虽则也是忌惮不满和打压,但不能因此说李卫也没有善终。

或许可以这么说吧,乾隆帝对雍正一朝的治国行政多有矫正,甚至可以说一登极马上大刀阔斧改变雍正帝政策。

基于上述原因,乾隆帝对雍正帝的宠臣也颇有腹诽和打压(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皆皇考所最称许者,其实文镜不及卫,卫又不及鄂尔泰),但总体上还是按规矩给面子的,比如对河南巡抚雅尔图把田文镜撤出贤良祠的提议,乾隆帝还是拒绝的——也不能太让爹地没面子不是?

当然其中还有一层原因,雅尔图是鄂尔泰一党,要求撤出田文镜,也是针对李卫(如果田文镜撤出,李卫也没有理由还在贤良祠受香火),乾隆帝断然拒绝,显然不是因为乾隆帝厚爱于田文镜,也不是因为他厚爱于李卫,而是年轻的新君对鄂尔泰表示,你们不要在我面前玩这种里格楞。


谈古论金


李卫是雍正八大宠臣之一,我们都知道雍正帝薄情寡恩,实行酷政。其他几个都没有善终,唯独李卫这个大老粗,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不但受到雍正的宠爱,而且是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倒翁。这也成为历史上的奇葩。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尤其是雍正这样的皇帝,喜怒无常,让人无法琢磨。春秋君认为李卫得以善终,得益于他的当官大老粗式的机智和聪明幽默,不装逼,体察民情,真心实意为底层老百姓考虑,这在雍正朝显得与众不同而。

说白了就是李卫当官当的明白,既能对皇上有个交待,也能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同时能团结大多数同僚。用老百姓的话说,刚猛而不泛圆滑,嫉恶如仇又不泛善解人意,这样的官不但皇上喜欢,老百姓和同僚也喜欢。下面的两件事很说明问题↓↓

李卫是今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家寨人,现在这里有他的故居。李卫出身富贵人家,家境殷实,但他从小没读过几天书,30岁时花重金捐了个员外郎,随后入朝为官,当时还是老年的康熙当政,康熙死后雍正接班。



▲康熙和李卫

不要说捐官没好官,李卫是个例外,估计千年出一个吧!李卫当官当的不错,很受雍正的赏识,这就是对了雍正的口味,很快被雍正升任浙江总督。

继位不久的雍正发现浙江省钱粮亏空很大,于是派钦差大臣彭维新为正,李卫为副协助彻查此事。各省官员闻之恐慌不已。(当时李卫刚刚上任浙江总督不久)

到了地方,李卫首先以生日为名,命各州县官员速来拜贺,当酒至半酣时,将一干人等召进密室,李卫对众官员说:“现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都别装逼了,说说吧,大家贪污了多少,只要如实上报亏空情况,我有办法化解,”

众人早已被钦差大臣要彻查的消息吓尿了,现在听说李卫有办法化解,一个个都如实交代了,并主动登记造册交给了李卫。

这事是瞒着彭维新进行的。李卫发现彭钦差实在太狂了,这也难怪,在之前彭整治贪官污吏很风光,这次雍正让李卫协助自己开展工作有点不开心。李卫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和彭难以相处,提前早就想好了如何清查。



▲左一雍正,中李卫

彭维新看不起李卫这个大老粗,不想和他合作,于是提出分州县各自彻查,这个办法正中李卫下怀,李卫当下便让随从把浙江各州县的名字写于纸上,揉成纸团,与彭维新抓阄分县。

彭维新岂能料到纸团已被李卫暗中做了手脚,那些存在亏欠问题的州县,几乎尽在李卫手中,而彭维新抓到的,不过是些问题不大的州县罢了。

如此这般,彭维新再认真清查也无济于事,李卫这边实为清查,实则督促各州县填补亏欠。待清查结束后,李卫故作焦虑的问彭:“各地可有亏欠?”“我这里没有”彭说道。李卫佯装意外的说:“我负责的州县也没有”。

此事一经上报,雍正大喜过望,觉得李卫治理的浙江不错,加封李卫太子太保,各地官员皆升一级。李卫既保住了国家财产,又机智化解了彭施加自己的难堪,浙江各地州县的官吏从此对这个大字不识的大老粗刮目相看。这说明李卫当官并不迂腐,而是能够均衡各方的利益。地方官能不佩服他吗?

其实李卫也不是没有耿直倔强的一面,对于,官场中的不平事,如眼中沙粒,不除不快。



▲田文镜

对那些被弹劾的贪官污吏,李卫不但上书雍正,他还令人誊抄一份送给被他弹劾的官吏,公开宣战,直戳痛处。那些被李卫弹劾的官吏恨他恨得牙痒痒,但也无可奈何。雍正知道李卫的脾气和办事作风。

比如雍正的八大宠臣之一的田文镜就是个小肚鸡肠之人,见不得李卫受宠,常常妒火中烧暗地里在雍正面前说李卫的坏话。雍正深知李卫的为人,对田文镜的挑拨不以为然。

田文镜使坏不成,转而巴结李卫。时逢李卫母亲去世,田文镜备下厚礼,派人前去吊唁,李卫不但不领情,反而当众大骂,“吾母虽馁不饮小人一勺水”并将来者赶出门外,田文镜的名帖和厚礼也被李卫愤然丢入茅厕之中。李卫就是这样一个爱憎分明的人。


综上所述,李卫能够靠花钱买来的乌纱帽为官,并且官运亨通,尤其是在以刻薄,为政之严谨的雍正王朝得以善终,实际上是他的所作所为正对了雍正帝的口味,做对了为官的要求,摸透了雍正的脾气。你觉得呢?


秉烛读春秋


雍正年间的宠臣当中有年羹尧、隆科多、李卫等,而最终李卫于乾隆三年逝世,享年五十一岁,属于雍正宠臣里面善终的一位。那么,为什么它能够善终呢?下面我们就来说道说道。

说起李卫,他的身世并不是影视剧所表现的那个样子,相反,他生于一个非常不错的家庭当中,但是因为学业不行,所以花钱捐了个官,而李卫在为官期间政绩突出,一路得到升迁。到了雍正年间,李卫的官也是越做越大,可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任上体察民情,为官清廉;不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皇上的忠心,事实都为主子着想,处处为主子分忧。总体来说,李卫能够善终,他的忠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悦安车生活


因为只有李卫拍电视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