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八大寵臣是否只有李衛善終?為什麼?

彬哥聊影視


雍正朝的寵臣中比較公認的有胤祥、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鏡、李衛、鄂爾泰、張廷玉七人,對於第八人肯定有,但在“公認”角度肯定不如前七位認可度高,屬於個人見解了。

(1)並非只有李衛一人善終,題主的提問是錯誤的

七大寵臣中年羹堯、隆科多都沒有得善終,詳見我對“手握重兵的年羹堯,雍正帝是採取什麼手段解除他的兵權”“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何沒有除掉張廷玉?”地回答。二人都是“武將”且性格狂勒不羈,基本是皇帝都要殺之。

有人說雍正刻薄寡恩,但要看跟誰比,跟朱元璋比那就有恩多了。

跟康熙比那就無恩多了,但不要忘記,康熙作為清朝皇帝中“最縱容”貪腐的皇帝,其問題比較多。當然,康熙朝有其特點前半段皇朝不穩,後半段特別是晚期就是不足了。

閒言少敘,書歸正傳。在七大寵臣中,胤祥、田文鏡死於雍正朝且善終。

李衛、鄂爾泰、張廷玉三人分別死於乾隆三年、十年、二十年,鄂爾泰和張廷玉雖然屢受打擊,特別是張廷玉最後幾年經常被乾隆拿出來敲打敲打,但政治人物“被皇帝敲打”算啥?當然,鄂爾泰算不得善終,我也不較真兒。

張廷玉則基本算是善終了,其壽高83歲,且死後仍是入太廟成為清朝唯一一位漢臣。詳見我對“李衛作為雍正的心腹大臣,在乾隆年生活如何”這一問題的回答。

(2)田文鏡窩囊的61年與奮進的10年

對於前5大寵臣都略微介紹了,那麼,我們就介紹一下田文鏡。

田文鏡生於1662年即康熙元年,卒於1732年即雍正十年,是“七大寵臣”中歲數最大的一位。21歲(1683年)出任縣丞,二十年來從八品福建長樂縣升為五品直隸易縣知州(1705年,43歲)。

1706年,回京任了吏部員外郎,11年後,李衛花錢也買了個員外郎當當。可見,田文鏡官運實在太差。但因為1716年巡視鹽政建議得當,便於1717年被轉任內閣侍讀學士。成為皇帝身邊的人。

1723年,山西發生災禍,巡撫德音瞞報災情,田文鏡該年授命祭奠華山,回京之後就告知實情。雍正命其“代理”即署理山西布政使。由此,田文鏡集三十年“怒火”於一身充分展現了“治理地方”的能力。

雍正對其寵信有加,別人罵他不聽、誰參他治誰殺誰,還為他專門設立“河南山東總督”一職。

田文鏡善終於雍正朝,乾隆朝其名譽雖被打擊,但也未被打翻在地,沒有“不得善終”一說。


坐古談今


首先說結論,所謂雍正八大寵臣(說實話我不知道是怎麼算的八個人)並非只有李衛一個人善終。

田文鏡在雍正十年(1732)去世,雍正帝賜葬泰陵附近,諡號端肅,並命河南省城為其設立專祠,又將其入祀河南賢良祠。這不是善終,什麼是善終?

鄂爾泰乾隆十年(1745年)病逝,諡號“文端”,配享太廟,入祀京師賢良祠。這不是善終,什麼是善終?

張廷玉乾隆二十年(1755)卒於家中,享年84歲,諡號“文和”,配享太廟,張廷玉壽過耄耋,又是清朝200年間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這不是善終,什麼是善終?

尹繼善乾隆三十六年(1761)病逝,贈太保,發帑五千治喪,安排其女婿皇八子永璇奠醊,賜祭葬,諡號文端。這不是善終,什麼是善終?

有童鞋或許會說,乾隆帝本人其實對這幾位曾經的先帝的寵臣的觀感都不咋的——張廷玉君臣猜疑飽受打壓不用說了,乾隆帝評價田文鏡苛刻搜求,屬吏競為剝削,河南民重受其困;乾隆二十年(1755),因為胡中藻案件的牽連,鄂爾泰被撤出賢良祠……

這些是不是可以算做在另類意義上的沒有得到善終?

談古論金竊以為不然。善終必須按照詞義本身解釋,要這麼廣義上詮釋的話,乾隆帝南巡之時曾見西湖花神廟裡立著李衛自己及其妻妾的神像,號“湖山神位”,也曾經下諭命撤像燒燬,並且說:

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

雖則也是忌憚不滿和打壓,但不能因此說李衛也沒有善終。

或許可以這麼說吧,乾隆帝對雍正一朝的治國行政多有矯正,甚至可以說一登極馬上大刀闊斧改變雍正帝政策。

基於上述原因,乾隆帝對雍正帝的寵臣也頗有腹誹和打壓(鄂爾泰、田文鏡、李衛皆皇考所最稱許者,其實文鏡不及衛,衛又不及鄂爾泰),但總體上還是按規矩給面子的,比如對河南巡撫雅爾圖把田文鏡撤出賢良祠的提議,乾隆帝還是拒絕的——也不能太讓爹地沒面子不是?

當然其中還有一層原因,雅爾圖是鄂爾泰一黨,要求撤出田文鏡,也是針對李衛(如果田文鏡撤出,李衛也沒有理由還在賢良祠受香火),乾隆帝斷然拒絕,顯然不是因為乾隆帝厚愛于田文鏡,也不是因為他厚愛於李衛,而是年輕的新君對鄂爾泰表示,你們不要在我面前玩這種裡格楞。


談古論金


李衛是雍正八大寵臣之一,我們都知道雍正帝薄情寡恩,實行酷政。其他幾個都沒有善終,唯獨李衛這個大老粗,斗大的字識不了一籮筐,不但受到雍正的寵愛,而且是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倒翁。這也成為歷史上的奇葩。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尤其是雍正這樣的皇帝,喜怒無常,讓人無法琢磨。春秋君認為李衛得以善終,得益於他的當官大老粗式的機智和聰明幽默,不裝逼,體察民情,真心實意為底層老百姓考慮,這在雍正朝顯得與眾不同而。

說白了就是李衛當官當的明白,既能對皇上有個交待,也能維護老百姓的利益,同時能團結大多數同僚。用老百姓的話說,剛猛而不泛圓滑,嫉惡如仇又不泛善解人意,這樣的官不但皇上喜歡,老百姓和同僚也喜歡。下面的兩件事很說明問題↓↓

李衛是今江蘇徐州豐縣大沙河鎮李家寨人,現在這裡有他的故居。李衛出身富貴人家,家境殷實,但他從小沒讀過幾天書,30歲時花重金捐了個員外郎,隨後入朝為官,當時還是老年的康熙當政,康熙死後雍正接班。



▲康熙和李衛

不要說捐官沒好官,李衛是個例外,估計千年出一個吧!李衛當官當的不錯,很受雍正的賞識,這就是對了雍正的口味,很快被雍正升任浙江總督。

繼位不久的雍正發現浙江省錢糧虧空很大,於是派欽差大臣彭維新為正,李衛為副協助徹查此事。各省官員聞之恐慌不已。(當時李衛剛剛上任浙江總督不久)

到了地方,李衛首先以生日為名,命各州縣官員速來拜賀,當酒至半酣時,將一干人等召進密室,李衛對眾官員說:“現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都別裝逼了,說說吧,大家貪汙了多少,只要如實上報虧空情況,我有辦法化解,”

眾人早已被欽差大臣要徹查的消息嚇尿了,現在聽說李衛有辦法化解,一個個都如實交代了,並主動登記造冊交給了李衛。

這事是瞞著彭維新進行的。李衛發現彭欽差實在太狂了,這也難怪,在之前彭整治貪官汙吏很風光,這次雍正讓李衛協助自己開展工作有點不開心。李衛是個聰明人,知道自己和彭難以相處,提前早就想好了如何清查。



▲左一雍正,中李衛

彭維新看不起李衛這個大老粗,不想和他合作,於是提出分州縣各自徹查,這個辦法正中李衛下懷,李衛當下便讓隨從把浙江各州縣的名字寫於紙上,揉成紙團,與彭維新抓鬮分縣。

彭維新豈能料到紙團已被李衛暗中做了手腳,那些存在虧欠問題的州縣,幾乎盡在李衛手中,而彭維新抓到的,不過是些問題不大的州縣罷了。

如此這般,彭維新再認真清查也無濟於事,李衛這邊實為清查,實則督促各州縣填補虧欠。待清查結束後,李衛故作焦慮的問彭:“各地可有虧欠?”“我這裡沒有”彭說道。李衛佯裝意外的說:“我負責的州縣也沒有”。

此事一經上報,雍正大喜過望,覺得李衛治理的浙江不錯,加封李衛太子太保,各地官員皆升一級。李衛既保住了國家財產,又機智化解了彭施加自己的難堪,浙江各地州縣的官吏從此對這個大字不識的大老粗刮目相看。這說明李衛當官並不迂腐,而是能夠均衡各方的利益。地方官能不佩服他嗎?

其實李衛也不是沒有耿直倔強的一面,對於,官場中的不平事,如眼中沙粒,不除不快。



▲田文鏡

對那些被彈劾的貪官汙吏,李衛不但上書雍正,他還令人謄抄一份送給被他彈劾的官吏,公開宣戰,直戳痛處。那些被李衛彈劾的官吏恨他恨得牙癢癢,但也無可奈何。雍正知道李衛的脾氣和辦事作風。

比如雍正的八大寵臣之一的田文鏡就是個小肚雞腸之人,見不得李衛受寵,常常妒火中燒暗地裡在雍正面前說李衛的壞話。雍正深知李衛的為人,對田文鏡的挑撥不以為然。

田文鏡使壞不成,轉而巴結李衛。時逢李衛母親去世,田文鏡備下厚禮,派人前去弔唁,李衛不但不領情,反而當眾大罵,“吾母雖餒不飲小人一勺水”並將來者趕出門外,田文鏡的名帖和厚禮也被李衛憤然丟入茅廁之中。李衛就是這樣一個愛憎分明的人。


綜上所述,李衛能夠靠花錢買來的烏紗帽為官,並且官運亨通,尤其是在以刻薄,為政之嚴謹的雍正王朝得以善終,實際上是他的所作所為正對了雍正帝的口味,做對了為官的要求,摸透了雍正的脾氣。你覺得呢?


秉燭讀春秋


雍正年間的寵臣當中有年羹堯、隆科多、李衛等,而最終李衛於乾隆三年逝世,享年五十一歲,屬於雍正寵臣裡面善終的一位。那麼,為什麼它能夠善終呢?下面我們就來說道說道。

說起李衛,他的身世並不是影視劇所表現的那個樣子,相反,他生於一個非常不錯的家庭當中,但是因為學業不行,所以花錢捐了個官,而李衛在為官期間政績突出,一路得到升遷。到了雍正年間,李衛的官也是越做越大,可他並沒有因此而驕傲,任上體察民情,為官清廉;不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對皇上的忠心,事實都為主子著想,處處為主子分憂。總體來說,李衛能夠善終,他的忠心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悅安車生活


因為只有李衛拍電視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