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孩盼过年”,如今却是“老人盼过年”,只有过年才有点“天伦之乐”,你怎么看?

谋子


曾经的春节,那是小孩子的节日,一进腊月就掰着手指头计算还有几天过年。那时候经济条件差,过年就意味着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

正月初一,小孩子穿着新衣服,挨家挨户去给老人、长辈拜年,而这时候收获的满满的零食,各式各样的零食,有彩色糖果,有各种水果,还有干脆面、辣条等小孩子最喜欢的零食。那个兴奋劲和幸福感是考试考满分都无法比拟的。

其次就是新衣服,小时候经济条件不好,一年难得穿一套新的衣服,有的时候是老大穿完了老二穿。但是一到过年,不管是家里多困难,一定会想办法给孩子从头到脚准备一套新的衣服。放了寒假就盼着什么时候爸妈可以带着上街去试新衣服,或者买布到裁缝店里去量尺寸做一身新衣服。

再就是玩了,那时候小孩子没有那么多玩具,也基本处于放养状态。一到过年挨家挨户放鞭炮,那时候就等鞭炮燃尽后再鞭炮碎屑里找一些没有响的爆竹,拿回来用火柴点着炸牛屎,炸雪,甚至拿着石头把它砸响,反正是其乐无穷。

那时候的春节,是小孩子最幸福的时候,他们没有烦恼,也很知足,快乐的盼望着每一年的新年的来到。

可是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家留守的只有一些空巢老人,曾经的小孩子都满满的走出了农村,到城市里去为了一个蜗居而拼搏着,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回家看看老人家,所以老人盼过年,只是等着春节来了,自己的孩子们可以回来聚一聚,以解一年的相思之苦。他们从每一次孩子的离开开始就计算下一次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从离开就计算归期,他们才是最想盼过年的人。


前不久红遍网络的《啥是佩奇》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共鸣,触动了太多人的泪点。短片里的爷爷就是一个辛辛苦苦盼着过年的老人,对儿子、孙子有着无限的爱却无处施展,只有把爱寄托在过年的短短几天,为了那几天他们什么都可以准备,哪怕是自己一次都没有见过的佩奇。这是无数农村留守老人的真实写照,他们的爱是无私的,却送不出去,只有过年才能给他们一个展现爱的平台。

也许现在的公路旁,你的父母正在眼巴巴的看着你回来的方向,希望下一个回家的就是你的身影。也许他们早就准备好了一年不舍得吃的东西计划塞满你的后备箱,也许他们已经为了你回家吃什么想了很久。其实他们对你没有太多要求,只是想过年多陪他们几天。


谋子


以前“小孩盼过年”

我是在农村里面长大的,小时候农村里有个说法:来客杀鸡,过年杀猪。一下子吃不完的就腌制起来,等家里有喜事或者再有客人了才拿出来吃。一到冬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咸菜拌饭过日子。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真正能放开肚子大口吃肉还得等到过年杀猪的时候。



八几年,我爸在村上小学教书,那个时候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钱。这几十块钱就是一家大小四口人的唯一支柱。父母平时除去必要开销一分钱都舍不得花。在上学以前,我都是穿姐姐穿过的旧衣服。衣服只要不是破烂得太厉害,基本上都是缝缝补补接着穿。只有到了过年时去集市上购置年货时,才会顺带给我们添置一身新衣裳。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再沐浴更衣,和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们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晚会然后守夜。


所以说,那个时候我们一年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过年了,有肉吃,有新衣服穿,不是吗?

现在老人“盼过年”

接着说,到了九十年代,农村里面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就不愿意待在家里务农了,太苦太累,还挣不着钱。那个时候开始流行去广东打工,有了第一个,然后就有了第二个,再接着就是一批一批的出去,村子里平时就很少有年轻人在家了,剩下的都是些老弱孤寡。前几年有几个词成了社会焦点,一个叫“空巢老人”,一个叫“空巢儿童”,大概就是这么个由来。


随着大家在外面打工挣了钱,这生活水平都已经慢慢上来。顿顿可以吃上肉,新衣服想买就去买,物质生活变得愈加丰富,小日子过的每天都像是在过年。很多人还在村里或者镇上盖了小洋楼。可是几百平方的大房子,除了过年有点人气,平时就剩一两个老人守在家里。以前没有达到学龄的孩子都放在家里让老人带着,但是听了太多爷爷奶奶带孩子把孩子娇纵坏了的事情后,大人们就把孩子都带在身边自己教育了。老人最后一点平时的精神慰藉也就这样没有了。


只有过年,工厂学校放假后,在外面打工或者求学的年轻一辈才能回到老家,陪着老人乐呵乐呵,让老人享受到儿孙绕膝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老人最怕的是什么?是无人陪伴的寂寞。老人最喜欢的是什么?我想不过于晚辈孝顺,子孙满堂。只有过年才能有着一家大团圆的场景,老人们能不盼着吗?


改革开放四十年,感谢国家感谢党,让我们农村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日子。从电灯电话,再到彩电冰箱洗衣机,然后又是小汽车小洋楼。很多城里人有的,我们农村也都有了。物质生活丰富以后,我想我们应该多想想平时留守在家的老人。在外工作的同时,多打打电话关心问候一下老人。现在交通如此便利,放假的时候也可以多回去看看老人。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而追悔莫及!


胡尔力


确实是那么一回事。以前是小孩子盼过年。因为以前生活没那末好,只有到过年了才有新衣服穿,才有好小菜和好零食吃,还有压岁钱拿,所以小孩子最喜欢过春节了。回想自己小时候,还傻傻的想,能不能一年多过几个春节?要是一年有它个三,四个春节就好了,可以经常穿新衣,吃糖果和有压岁钱拿了。现在想想真可笑。现在经济好转了。平时穿的和吃的已经和过春节时差不多了。平时也会给孩子零花钱,所以小孩倒对过春节好像無所谓了。倒是老人们盼过春节。老人们盼过节不为吃穿和压岁钱。盼的是能一家团聚吃顿团圆饭。一家老小热热闹闹的,享受天伦之乐。因为现在年轻人大多都出门打工或读书。家里很多都是空巢老人。平时子女工作很少回家。只有春节时,打工的儿女们放假,孙子女们学校也放寒假。一家才有团聚的机会。所以老人最盼春节期间才能享受几天天伦之乐。虽然因为儿孙们来要准备饭菜辛苦,但心里甜。


山上人279


一点不错,改革开放之前,生活条件艰苦,平时能吃上顿细粮,那可是真不容易的,只有过节过年的时候才可以舍得吃一些,那时候过节过年都是小孩子们的奢望。为的是过年的时候,父母再没钱,粮食再怎么紧缺,也要让孩子们吃好的,穿新衣服。


改革开放后,经济搞活,所有人生活节奏紧张,花费高,不到退休年纪的人,为了赚钱,有的忙于上班,有的忙于生意,一天到晚难和家人过上一个团圆日,尤其是那些农民工兄弟姐妹,背井离乡,外地打工或做生意,家里只剩下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他们内心深处很孤独,一年到头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腾出时间来和她们团聚,所以现在的老人们和孩子们都盼着过年,不是为了吃好喝好穿好,就是为了趁这个机会一家人能团聚一起,尽情的享受平时享受不到的天伦之乐。就是这样生活所迫,什么时候能快些改变这种状况.期盼!期盼!期盼!!!


群策娱乐


以前生活条件没那么好,有可能到过年的时候才会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尤其是小孩,会特别的盼过年,会有或多或少的压岁钱,穿上新衣服去拜年,特别的高兴。

现在生活水平高了,但生活压力大,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农村的大部分人会去城里打工,或者更远的外地打工,或许一年回不几次家,家里的老人会盼着过年,只有过年儿女们才有时间回家,才能够团团圆圆的过个年。

最近很火的小视频《啥是佩奇》,看哭了多少人,看到儿子说不回来过年心酸,看到老人为孙子做的那一份礼物,我泪流满面,那些都是沉甸甸的爱!

曾几何时我们还会“嫌弃”长辈们唠叨我们回去晚,随着工作年龄的增长,现在真觉得能早点回家过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过年了,歇一歇脚步,不管你有钱没钱,收拾好行装,回家过年吧。






A00-微微


说的一定都没错,以前小孩盼着过年,有因为过年就有好吃的,如今都长大了,为了生活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回家的日子越来越少,这种离多聚少的日子越来越多,所以老人都在家,所以留守老人越来越多,他们没人陪伴,所以很孤独,于是他们盼望着孩子都能回家过年,陪陪他们所以以前是小孩盼着过年,现在是老人盼着过年,朋友们,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有一句古话说的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


三农小王


以前物质生活不够发达,只有在过年时候才能集中吃好吃,穿新衣,所以以前的小孩总是盼望新年的到来。

如今物质生活已经相对发达,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交通越来越发达,经济压力也在逐渐增加,可回家的看望老人、亲戚的时间却越来越少。留在家里的老人,虽然吃穿不愁,却总有一颗挂念儿女的心在那里悬着。打电话、通视频永远不能代替儿女团聚在家里,热热闹闹一起看电视、一起聊天的天伦之乐。等到过年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工作不忙了,大家都要回家,老人也不会承受“耽误孩子工作”等心理压力,所以过年时候团团圆圆,是老人最期盼的时候。

父母就是这样,孩子没长大的时候盼望孩子快快长大,等到孩子二十岁左右,想把孩子推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成长成才,可父母年龄再大一点,孩子有了自己的生活,为人父母的心还是少不了牵挂,希望孩子健康平安,常回家看看。 可怜天下父母心……


心之所向农农农


过去穷,小孩子过年时盼着有好吃的,有新衣服新鞋子穿,现在条件好了,但是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有钱的在城里买房子,孩子也在城里上学,农村就只剩下老人了。快过年了,老人们盼着儿女把孙子孙女带回来团聚,也只有过年时一家团聚时他们笑容满面。


婷姐在新洲


以前小孩子盼过年是为了穿新衣服,吃点好的喝点好的!可以放鞭炮,现在想想小时候过年都很快乐!现在长大了为了生活四处奔波,一年四季不回家,也只有过年这几天才能回家陪陪爸妈,一年也就能团员这么几天!所以现在老人都盼着过年,盼着儿女早日回家一家团聚


港城大玩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