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這5種家庭,正在量產低情商的孩子...

有人說:成功=1%智商+99%的情商。

情商是什麼呢?簡而言之,就是感觸、感動和感悟的能力。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這5種家庭,正在量產低情商的孩子...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見有的人誇獎孩子會說話,嘴巴甜,很容易讓同學喜歡、老師青睞,這就是情商高的表現。

媽媽:“兒啊,你樣子怎麼這麼醜啊?你是我和你爸親生的嗎?”孩子:“沒辦法啊!一隻眼睛像帥哥爸,一隻眼睛像美女娘,能不醜嗎?”

而有些孩子說話很衝,或者不尊重他人,往往傷害了別人的情感而不自知,這就是情商低的表現。

幼兒園裡有一位說話結巴的同學,著急地說“我……我……”時,孩子在一旁取笑:“大結巴,有話說不出,羞羞羞。”

擁有高情商能讓孩子收穫成功的人生體驗,而低情商卻常常阻礙孩子各方面的成長。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總結出5個兒童低情商的表現,父母們可進行參照:

孩子低情商的表現

☑ 不能剋制自己的衝動

☑沒有延遲滿足的能力

☑沒有激勵自己的能力

☑讀不懂他人的社交提示

☑ 無法應對生活中的壓力

一個人的情商,很大程度上是後天習得的。情商低的人,往往是在幼年時期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從而學不會如何正確與自己和他人相處。

以下5種家庭就很容易培養出情商低的孩子:

1

強父母、弱小孩的家庭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這5種家庭,正在量產低情商的孩子...

強大的父母,弱小的孩子,好像成為當今親子互動模式的常態。

這看似沒什麼問題,愛護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卻造就無法應對生活中壓力的低情商表現。

“強父母、弱小孩”的模式,更容易增加孩子消極的自我體驗,成為自卑、負面情緒的來源。

孩子會覺得自己是軟弱的,是需要被保護的,遇到事情還沒有嘗試,就愛說“我不行”,第一反應都是“求助父母”,對於事情總有膽怯心理。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這5種家庭,正在量產低情商的孩子...

面對無法應對生活中壓力的低情商孩子,家長可以在恰當的時候懂得向孩子“示弱”。

明星霍思燕時常會故意在兒子面前服服軟,撒撒嬌。去商場她會讓嗯哼幫著拿東西。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這5種家庭,正在量產低情商的孩子...

她會告訴兒子自己害怕滑滑梯,然後嗯哼像勇敢的騎士一樣,手把手陪她去嘗試。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這5種家庭,正在量產低情商的孩子...

在某些時候適當的像孩子撒個嬌、求個助,不僅讓孩子有一種被需要的感覺,培養起責任心,帶動孩子積極主動性,在無形中提升了孩子的情商。

2

不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這5種家庭,正在量產低情商的孩子...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肯定與表揚,而是一貫的挖苦、打擊、批評:

你看看東東這次考試又是第一名,同樣都是學習,你是怎麼學的;你一樣也沒少學,怎麼就不如其他孩子呢;……

父母的這種激勵行為,本意只是想給孩子製造一種競爭氛圍,希望孩子能以他人為榜樣,學習別人的優點,超越別人,為父母爭光爭氣。

事實上,卻讓孩子造就了沒有激勵自己能力的低情商表現。

這類型的孩子常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垂頭喪氣,根據外界反饋輕易改變自己的行為。長大後,這樣的孩子會更加缺乏自信,遇事拿不定主意,甚至影響一生的前途。

花有千百態,花開不同時。聰明的家長會成為孩子的伯樂,而非孩子人生的點評師。

3

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家庭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這5種家庭,正在量產低情商的孩子...

有位網友曾經發帖訴苦道:

“我媽是一個情緒特別不穩定的人,她有時陰鬱,有時陽光,有時又很暴躁,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她的情緒怎麼變。

她生氣時,打我罵我的狠勁,讓我覺得我非親生,但是當她愛我疼我時,我又覺得她很愛我。”

可怕的是,他發現自己正在情不自禁地模仿母親,用母親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愛人。

雖然知道這樣有問題,但卻依然表現出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低情商表現。

擁有情緒化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場低情商的災難,更可怕的是,這場悲劇還會蔓延。

因此,在平時生活中家長除了跟孩子單獨相處時學著不要藉故發脾氣,當面對外界的無形壓力時,也更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當眾讓孩子難堪。

4

無時無刻都在抱怨的家庭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這5種家庭,正在量產低情商的孩子...

每個人都會有抱怨的習慣,卻很少有人意識到抱怨給自己帶來多少麻煩。

員工抱怨老闆,老闆會欣賞他嗎?

夫妻間互相抱怨,還能永久恩愛嗎?

子女對父母抱怨,父母還能心甘情願付出愛嗎?

一項資料統計顯示,一個人平均每天要抱怨15到30次,但他們卻毫無察覺。

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很多父母的抱怨如同一劑毒藥,會慢慢侵蝕孩子的身心,直接影響孩子看待問題的方式。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孩子也變得愛抱怨,遇事推脫責任。

更嚴重的會導致孩子表現出愛嘲弄別人的跡象。通過貶低別人獲取情感上的虛假優勢,這樣的行為沒有任何好處,更是會傷害到身邊的其他人。

關愛孩子,停止抱怨,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如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參與孩子的日常生活,認真聽孩子說話。


5

一味滿足要求的家庭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這5種家庭,正在量產低情商的孩子...

有天晚上,小麗正看著動畫片,哥哥小明二話不說,一把奪過妹妹手裡的遙控器,把電視機調到了綜藝頻道。

妹妹急的哇哇大哭,小明急了,直接把她推到了一邊,嘴裡還嚷嚷著:“煩不煩,別吵我看電視!”

這類型低情商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遇到事情只想著滿足自己的喜好,完全不重視他人的感受。

只想著自己一時的快樂,卻忽略了對別人的關照。

這主要多發生在不分時間,不顧孩子的長遠發展,一味全盤滿足孩子要求的家庭。使孩子逐漸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貪心、自私,生活、學習習慣差、缺乏自律能力等低情商表現。

中國有句古話說“慣子如殺子”,當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想事無鉅細都幫孩子承擔的時候,其實就是忽視了他成長所需要的磨練和對慾望的選擇、剋制。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這5種家庭,正在量產低情商的孩子...

美國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通過跟蹤這些孩子整整20年,心理學家得出結論:能夠剋制慾望的學生,學習成績要比那些受不了糖果誘惑的的學生好很多;參加工作後,他們從來不在困難面前低頭,總是能走出困境獲得成功。

家長要讓孩子在期待中實現願望,學會在等待中體驗這既煎熬又幸福的過程。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這5種家庭,正在量產低情商的孩子...

最後引用《菜根譚》中的一句話:

家人有過,不宜暴揚,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事而隱諷之;今日不悟,俟來日而正警之。如春風之解凍,和氣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