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要多少钱才能拉起一支军队?

怪岛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就很贴切了。无论什么时候打仗,基本上就是烧钱。



自从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就陷入了长期的军阀割据的局面。不过不同地区的军阀混的参差不一,有的军阀可以自己开军工厂,缺什么造什么,典型代表就是东北王张作霖。有的军阀穷得揭不开锅,只能学着曹操去盗墓,典型代表则是孙殿英。

先举一个孙中山先生的例子。在1907年的镇南关战役之前,为了打造一支4000人的部队,就提前准备了军饷、粮饷12万块大洋,这还没有考虑装备4000人部队所需要武器的花费。就算是当时比较有钱的冯玉祥,也很头疼属下的军饷问题。尤其是在北伐战争之后,随着物价的飞涨,军饷从原来的五快变成了十块大洋。

再比如说当年段祺瑞能够有能力组建讨逆军,刚开始的启动资本,全部都是靠徐树铮给他带来的50万日元。当时的日元比较值钱,一日元相当于一块大洋。然而讨逆军仅仅是1万人规模,这50万块大洋也没够烧几个月的。再比如说张作霖起家,也是靠着杨雨霆从黎元洪那里抢过来的几百万日元的军火。

▲张作霖与杨雨霆

上面这些内容主要是讲的粮饷,虽然打仗需要靠的是人。但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国4万万人口基数下,还真的不缺人,缺的主要是粮饷、军饷。再由于当时中国科技水平有限,在20、30年代的时候,武器装备主要还是进口。都是哪些国家给中国出口武器?价格怎么样?

在帝国主义的框架下面,西方列强协定禁止向中国输入重军火。早期的北洋军阀政府时期,我们进口的基本上都是轻武器。一般都是来自日本、意大利、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这些国家,他们当然不是出于好心。而是因为在一战之后,上述这些国家有着太多的武器库存,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处理库存。

在1924年之后,英法两国曾经加入过他们的大军,不过只不过是一小部分。而当时的直系和皖系军阀,他们的步枪一般都是来自奥地利的斯泰尔-曼利夏步枪,意大利卡尔卡诺步枪。奉系军阀由于和日本的关系不错,一般用的都是日本的30式金钩步枪和三八式步枪,以及捷克的马四环步枪。


当时在云南的滇军,他们的武器装备主要是来自比利时的FN1924和法国的勒贝尔步枪。广东的粤军以及北洋军阀的直系部队,都买过英国的几万支李恩菲尔德步枪。中部湖南的湘军、四川的川军,他们一般都是买意大利的步枪。后来随着各个军阀自己建造军工厂,对外部的需求也渐渐的降低。

由于是不同国家的武器装备,因此给的价格也都不一样。但是总的来说差别不是特别大,否则都会倾向于某一个国家。给大家说个大致的价格:比如说当年的三八式,在30年代的时候,价格在70到80日元之间,也就是70到80大洋之间。子弹的价格,通常在十块大洋左右(每百发)。

总的来说,基本上一把轻武器,价格在70到100大洋之间。如果再配备100发子弹,通常捆绑价格在90块大洋左右。当然这是物价比较高的时候,如果低的话可能在70块大洋左右。如果是重武器,这样就没有价格好确定了。比如说简单的一门机关炮,一般定价在7000到9000大洋之间。


如果是再高级一点的,就比如说张作霖曾经从美国人手里面买来了100辆的坦克,美国人开出了2万块大洋一辆。而且这还是美国淘汰掉的,要是再想买飞机的话,那价格就是5-10万大洋了。当然能够拥有飞机的部队,基本上也是要占据一两个省份的,比如说占据东三省的张作霖。当年他儿子张学良逃跑的时候,就给日本人留下了几十架的飞机。

所以要想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拉起一支部队,首先要看你拉多大规模的,这样才能好给你一个定价。就简单说1000人规模的部队,人手一支汉阳造(30-40块大洋不到),也得有4万块大洋。所以如果拉起一支一千人的部队,简单准备10万块大洋,差不多可以用个一个半月。毕竟除了武器装备,还得发粮饷、军装、抚慰金等等。

1000人的部队,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完全就是小打小闹。如果真正想有一定的自保能力,怎么着也得有上万人的规模。这个时期耗费的钱财,基本上就要翻十倍、百倍以上。基本上没有个几千万大洋,就算是一时间把部队拉起来了,也估计养活不了几年,说不准就被更有钱的军阀吞并。


我找了40年代左右的武器装备价格,可以仅供参考二三十年。

钢盔 8.5日元、刺刀 10.7日元、三八步枪80日元、三八骑枪71日元、九六轻机枪1000日元 、九二重机枪2175日元、九五式坦克78660日元、四一山炮 12600日元、九四山炮 12100日元、改三八野战炮18000日元、九零野战炮 20650日元、九五野战炮 21000日元、九六15榴 28000日元 、日本九四式75通用榴弹 25日元(含引信、药筒)、10榴炮弹 50日元。

上述这些武器类别,基本上是一支很强劲的部队才有的配备了,自己可以预估下,一万人的不对啊,要多少钱,才可以买得起上面的这些东西。


史之策


这个问题其实条件不足,比如只限定了一个军的规模,但是并未确立编制,军是否直属炮兵部队,每个师配多大规模的炮兵部队,机枪下到哪一级都没有具体说,不过既然是精锐,我们就按照抗战后美械化的74军为基础,架空一个部队。

这个军下属三个步兵师、一个榴弹炮营和工兵营、辎重团等单位,每个步兵步兵师辖三个团和一个野战炮/山炮营,步兵团辖三个步兵营、反坦克/步兵炮连一个、迫击炮连一个,步兵营下属步兵连三个加一个机枪连,步兵连辖三个步兵排,步兵排下属三个班,每个班配备轻机枪一挺。

参考74军武器配属,这样一个军大约是3.5万人,装备榴弹炮12门,野战炮/山炮36门,81毫米迫击炮108门,反坦克/步兵炮72门,重机枪216挺,轻机枪729挺,冲锋枪2000支,步枪12000支。74军还有火箭筒、火焰喷射器和60毫米迫击炮,不过2、30年代这些玩意还没有,就省略了。

我们再来看下采购这些武器需要多少钱,因为当时军阀购买武器途径不一,所以价格来去差距巨大,比如进口的98K价格每支从30至50美元不等,所以我们姑且取平均值:

步枪每支配1000发子弹,大约需要50美元,12000支就是60万美元。

冲锋枪在二战前价格很高,比如像美国的汤姆逊冲锋枪大约要200美元一支,这个价格很辣手了,而且选择余地不多,2000支冲锋枪配子弹,起码也要40万美元。

轻机枪可以选择捷克的ZB26式轻机枪,价格大约400美元一挺,子弹每千发大约50美元,而苏式的DP机枪单价是225美元,子弹每千发25美元,按照每挺机枪配1万发子弹算,729挺机枪用ZB26式轻机枪方案是65.61万美元,而用DP机枪方案则是346275美元。

重机枪可以用马克沁重机枪,大约500美元一挺,也按照每挺机枪配1万发子弹算,216挺马克沁重机枪需要16.2万美元。

反坦克炮选苏联的37mm反坦克炮,按照39年给中国的价格是1330美元一门,每门配炮弹1500发,每发炮弹3美元,合计就是一门反坦克炮加炮弹需要5830美元,72门合计约419760美元。

81毫米迫击炮大约1000美元一门,炮弹价格没有查到,不过肯定也不便宜,姑且算108门迫击炮加炮弹合计价格50万美元吧。

野战炮/山炮价格来去很大,德国造的75毫米炮价格从4800-12000美元不等,所以还是用39年苏联的76.2毫米野战炮来算吧,苏联的76.2毫米野战炮6580美元一门,炮弹13美元1发,每门炮配1000发炮弹,合计一门6.2毫米野战炮加炮弹,36门合计704880美元。

榴弹炮德国造LeFH18型105毫米榴弹炮大约15000美元一门,而苏联115毫米榴弹炮是12000美元一门,炮弹30美元一发,德国的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大约29000美元一门,炮弹50美元一发,按照每门炮配1000发炮弹算,最省的苏联115毫米榴弹炮方案也需要504000美元。

另外野炮和榴弹炮需要汽车牵引,48辆汽车大约也需要36万美元左右。

以上方案按照最省钱的苏式武器计算,也大约需要350万美元,而美元和银元的比价按照1936年《中美白银协定》约定的每银元相当于0.381美元计算,也就是折合918万银元,加上运费、手续费等,光这3.5万人的武器就需要耗费差不多1000万元,而根据编练新军时的开销,武器费用大约是占3/4,其他是军装、器具等,所以编练这么一支部队,就最少需要1300万元的经费,手松一松或者遇到黑心点的军火商,1500万都打不住。

另外招募士兵还需要给安家费等,这也是很大一笔开支。而且总要预备一年的维持费用吧,20年代吴佩孚的第三师大约1万多人,不打仗一个月需要开支20万元,按照3倍半计算,那么一个月就需要70万年,一年就是840万元。所以要练一支精兵,还是很费钱的。


不沉的经远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民国的初期,发放的军饷都是用的银元,直到三十年代,大量白银外流之后,民国政府开始币制改革,所以发放的都是流通货币。因为民国流通货币的市值波动太大,所以我们暂时还是用前期银元来计算。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再看一下当时的银元值多少钱。据史料记载,1926年到1936年,上海大米价格的平均价格差不多是每市斤6分左右,也就是说1银元可以买到16斤大米。现在上海的大米就算是3块钱一斤吧,那么一银元四舍五入一下差不多值现在的50元。这就不得不说到曾经在上海滩看到黄晓明坐车的时候,拉车夫跟他开口两个银元,真是黑到家了哈。



现在我们再看一下军队哪些方面需要花钱,军饷、装备、和后勤(包括营房、医疗交通之类)。打仗确实需要一腔爱国热血,但是爱国热血不能当饱,很多士兵参军也是为了自己能吃饱,最好能寄点钱回去养家。

想要拉扯出一支出色的队伍就不能省钱省装备,不算上高级将领的薪资。就是普通士兵吧,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差不多一人每个月要拿到10元。拉一千个人的队伍的话,就是1万银元,差不多就是现在的50万人民币。



再看武器,1926年张宗昌进口德国的子弹,两千多万发花了200万银元,就是每十颗子弹一个银元;1924年大沽造船所,仿造了马克沁重机关枪一整套需要3000银元左右;1934年蒋介石同德国买了24门重榴炮,每门炮配备一千发炮弹,一共花了2088万元法币。当然不同时期价格有所浮动,这些只是列举一些记载下来的武器价格。



1934年,蒋介石承认了对外已经欠债10.5个亿的银元。孔祥熙在一份1939年6月给蒋介石的“极密报告”里透露:全面抗战仅一年半,财政支出已高达“三十三万万元”,而这一年半里,财政收入仅“七万六千余万元”——“三十三万万元”财政支出中,军饷、军务、枪械购买经费,占到了70%。



所以在那个时代,能拉出一支队伍来的军阀也好,土匪也罢,只要配上武器的,就不得不砸上重金。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士兵基本吃不上饱饭,大部分饿得面黄肌瘦,所以电视上那种油头粉面的一边抗日一边谈恋爱的“抗日英雄”,你信吗?


新之助吖


凑齐这样一支装备精良的3万5千人的军队,将是天文数字的开销,财大气粗的张作霖也买不起的。

该枪使用无烟药枪弹,烟雾少,枪声清脆,连续发射时如同水珠溅落,因此被称为水连珠。广州的商号购买该枪价格为10两白银一把,子弹500发/19两。(我也不知道批量买是否给打个八折,而且,武器不是常规商品,价格浮动很大。)

也就是说,光给这3万5千人装备上水连珠步枪并配上弹药,就要100多万两白银!换算成袁大头的话,要150万大洋。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200元,也就是3亿元人民币。

1921年,曹锟从意大利购买了大量军火。

其中:有山炮6门,价值460,000法郎,炮弹24000发,价值2,900,000法郎,菲亚特机关炮50门,价值700,000法郎,炮弹3,000,000法郎;

由此简单归纳出,一门炮要将近8万法郎;一发炮弹是120法郎;机关炮是14000法郎!

1934年春,蒋介石向德国莱茵金属厂购买了24门15公分重榴炮,该炮口径为150毫米。其中,每炮配有一千发炮弹,一套价格折合中国法币87万元!这24门炮共计花了法币2088万元!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加上士兵军饷和日常花销。组建这样的一直军队,需要准备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大洋!


列强之所以支持军阀混战,也是因为卖军火真的很挣钱!

北洋军阀一直靠借外债向国外购买军火,蒋介石为了争取列强支持,承认了北洋军阀(北京政府)的外债。从1927年至1933年,蒋介石对有确实担保的外债,清偿本息达二亿四千九百余万银元!6年军火消费,跟《马关条约》赔款差不多了。到1934年6月,蒋介石已承认并归入整理的对外欠款达到十亿五千六百万银元。到1949年,涨到了30亿两白银!

这些外债,大都是军费开支。而且,都是以矿产资源,铁路资源,海关税收做抵押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些外债,一律不不予承认!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其实要说多少钱,还真不好计算,其中详细说来既要涉及到当时军火的价钱,又要涉及到货币的兑换比率。

纵横作为一个金融本科毕业的历史爱好者,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假定条件

时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地点:中国;

人数:一个三万五千人的军;

装备:莫辛纳甘步枪,以及轻重机枪、火炮、弹药等。(部队军饷这个咱就不说了,各个军队都不一样)

涉及到经济计算的,必须要有假定条件,没有假定条件的任何涉及经济计算都是耍流氓!

符合时间地点人数的部队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还真的有这样一支部队,一个军三万五千人,并且拿莫辛纳甘步枪,装备的轻重机枪火炮也都是苏联的武器,这支部队就是北伐军第一军。

关于北伐军第一军多少人,纵横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有得到确切的人数,可以肯定的是北伐军初期只有10万人,分为7个军,24个师加上四个旅,四个旅算两个师的话,一共可以算作26个师,每个师也就四千多人。

第一军也就是黄埔军校生组成的部队,也被称为党军,一共5个师,18个团,第一军又大都是主力师,所以人数应该比四千要多一些,再加上补充兵团和炮兵的话,估计会有三万多人;另外从叶挺独立团2500多人来看,第一军18个团,每个团1500人,也接近三万人。

所以,基本和题干说的三万五千人左右相符。

从北伐第一军的装备来分析

这一点,纵横就偷个懒,将苏联援助广州国民政府的武器搬出来,从1923年到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之前,包括步枪2.6万支,子弹1600万发,机枪90挺,炮24门。这些装备总共价值大约三百万卢布。

三万多人的队伍拿2.6万支步枪那是不可能的,其实只用八千支步枪就够装备两到三万人的军,也就是说,这批装备的大约三分之一就够第一军装备的,折合一百万卢布。

一百万卢布是多少钱?

卢布有很多种,因为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俄国国内政局变动,到1924年正式成立苏联,1924年2月发行新币卢布,估计北伐军的军火应该都是用这个卢布来衡量的。

当时的货币并不是现在信用货币时期,而是金本位制下的货币,虽然新卢布不和黄金挂钩,但是这个货币和切尔文银行券挂钩,一个新币10卢布等于1切尔文银行券。

这个切尔文银行券则是1922年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和黄金直接挂钩,每个切尔文银行券的含金量为7.742克。

由此可以得出苏联援助广州国民政府的军火,一百万卢布的话,等于10万切尔文银行券,等于707420克黄金,按照现在黄金大约三百元一克的价格来算,100万卢布就等于今天的212226000,也就是两亿人民币。

用现在的两亿人民币兑换成黄金,到苏联去购置军火然后中国去组建军队,假如要是三百万卢布的话,或许你就能重新组建个北伐军,一统中国了,也就是现在的六亿人民币。

PS:文中有几个数据切换的时候估计太大,一个是北伐军第一军得到苏联军火总数的三分之一,还有就是新卢布是按照1924年苏联新发行的计算,此三百万卢布不知道和援助广州国民政府的三百万卢布是否等同。

当然,本文也只是用最严谨的态度来娱乐一下而已,不能作为任何参考。


史论纵横


我这里有旧桂系军阀陆荣廷统治广东时期,每年的军费预算。数据如下:

1916、 1917年: 1370万元

1918 、1919年: 2700万元

1920: 2570万元

军费中包括陆军费、警卫军费、兵工厂费用。

民国初年,货币单位可不是人民币,而是大洋!大洋是非常值钱的,顶现在几百块人民币。

当时桂系在广东的军队,数量还不到35000人呢。因为陆荣廷一共只有5万军队,他要统治广西、广东两个省。在广东估计只有25000人。民国初年时候,各路军阀的兵力还都不多。

陆荣廷在广东不到一个军的兵力,一年就需要两千多万大洋。养军队实在是太花钱了!

另外,1916-1920年间,广东并没有爆发战争。所以以上是和平时期的军费。如果要是打仗的话,军费数目肯定还是要翻好几倍!

到20、30年代,军阀之间的混战更多的,军队数量也更多了。军费开支绝对比上面的数字要高。


国史拾遗


我们以孙中山为例子吧!孙先生在1907年组织镇南关起义,就算了一笔账,要想拉起一个4000人队伍,一个月各种花销军饷就要12万大洋。在1908年,光复河口的时候,3000士兵一天光粮食,就要1000块银元,而且还要发奖金花红4500块银元。

毕竟夺取炮台,斩杀清军哨官,杀死清军督办这些战功都需要奖励。没有银元,这些士兵就要跑光了。据史家估算,辛亥革命前十次起义,各方捐款总额约62万港币左右(约31万美元)。

1912年,设立南京留守府,黄兴任留守,南京当时有十余万军队,但军费没有来源。黄兴无奈,军队的伙食从干饭改为稀饭,以后连喝稀粥都不能保障。最后只能裁军,就剩下了1个师。

如果,要搞一次1911年广州起义那种规模的武装暴动要花18万银元,如果像“护法战争”、成立“军政府”、准备北伐战争,这样的大行动,都至少需要上千万大洋,甚至几千万大洋。

第一次在广东成立“军政府”,才1年就失败,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钱。当时,广东各项税收,均为地方军阀把持。如果想要队伍,就要花钱给这些军阀,他们就会出动一批健壮士兵,背着好枪,让你看看。但是打仗?那是万万不会去的,除非给的奖金非常高。

几十年下来,钱花了确实不少,先生也没有拉起一支真正的自己的武装,直到与苏联合作建立黄埔军校,从排长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组织架构,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军队。


深度军事


一支军队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武器装备、军饷和驻扎营房。拉起一支独当一面的精锐部队,人数最少得一个师。当时兵荒马乱,中国人口有好几亿,兵员问题不大,口碑好的军队现场征兵随便都能招募几千人。
武器装备是大头,一个师装备齐全需要二百万元。



其次是军饷,每月三四十万元,最少准备三个月的,也就是一百万元。

营房情况弹性比较大,一般一百万元基本够了。再加上其他花费和流动资金,装备一个精锐师大概需要五百万元左右。
如果杂牌部队一个师,至少减半,糊弄糊弄二百万元基本够了。拉队伍,占山头,既有有钱的做法,也有没钱的做法,钱只是个基本条件。喜欢我的观点请关注点赞,谢谢!


养车智多星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辛亥革命前后。在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这片土地上军阀遍地开花,各个军阀混战不止,相互抢夺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即使有的军阀为百姓考虑,坚持拥兵自守,但是也阻止不了别人的争夺,终究是一样走向了战场。

你打我,我打你,是兵力的消耗,财力的消耗,更是武器的消耗。自古以来,打仗就很费钱,陷入一场持久的战争是一件让统治者十分头疼的事,巨大的财务支出压力绝对不小。

第一项就是购买武器的支出,这个一定不能少,没有武器怎么打仗啊?就算是拼刺刀,这个刺刀也是要花钱的把,现抢过来的终究是供不上用,再说手里没有刺刀,怎么去抢别人的刺刀呢?

那购买武器到底需要多少钱呢?在二三十年代有这样的几个例子:

1921年,张作霖从丹麦购买了制造野炮、炸弹的机械300套,共花费 3,000,000元。
1922年的时候,张作霖从溃败的白俄“捷克兵团”手里,廉价 收购了一批二手武器,其中步枪有30000支,每支13元。

1922年,张作霖从美国人手中购买装甲车100辆,每辆20000元。
1928年,奉军第三军第四军又从挪 威购买军火2400多箱,包括步枪、手枪、子弹,共计1,000,000元。

我觉得用触目惊心来形容这笔巨款是很恰当的,这么大的支出,谁都会觉得有压力。

第二项就是军饷的支付。你不给士兵即使的开工资,士兵就会心有顾及,就会懈怠,时间长了甚至会造反,这是十分要命的,士兵都罢工了,谁去上战场?

在武则天时期,幽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那是王朝的西北大门,外面就是凶悍的夷敌,一分一秒士兵都不能懈怠,所以武则天特别重视军饷的发放,军饷一出问题,整个国家的安定都没有保证了。武则天都是即使的供给大量的银响。

就拿那个年代的冯玉祥来说吧,他在北伐以后,普通士兵的军饷每个月5元左右,后来物价飞 涨,普通士兵的军饷涨到了每个月10元。军饷是随着级别上涨的,官职越大,军饷就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士兵拿到的军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花销,还会存在前期的巨大投资,因为士兵都是需要花一段时间去训练的,而且他们需要大量的服装和大面积的活动场所,这全都是钱。

第三项就是粮食的支出。军粮一直都是行军作战很重视的,没有吃的士兵哪里有力气打仗啊。

10万人的部队,日耗20万斤粮食,久安最低的价格一分钱一公斤来算吧,这20万斤的粮食也要上千元的支出了。不要说钱的数额巨大了,就是这么多的粮食都不好收集,而且还有运输方面的问题。

这三个方面只是最主要的三个大方面的支出,还会存在其他的支出,比如安置费,比如化学武器的配备费用,比如消耗十分严重的弹药费用,还要再加上医疗的费用。。。。。。总之花钱一定是像流水一样的,不然军队根本运作不起来。

张作霖的军队大概有40万人,如果每人只有一支步枪的话,40万乘以13就是520万元,再加上野炮、炸弹的300万,再加上他的100辆装甲车200万,,,,光这几项就是1000多万,别的乱七八糟的最少也要再来1000万。。。。

也就是说,没有2000万打底是绝对不行的。

就算是拉起一支小的军队,也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不禁感叹,军阀真的都是很厉害啊,能养军队的都是土豪。

有很多人中国和日本出现点摩擦,就叫嚷着打他,其实我本人是很不赞同的,太平的日子是最好的,养军队费钱,打仗更是烧钱,小事化了,长久的谋发展才是正道啊。


历史试卷


辛亥革命之后,大大小小的军阀在中国大地上混战不止,他们为了保住地盘,扩大势力,花了很多钱在自己的部队上。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并不多,我整理了一点,能让大家有个大概的感受。

要想拉起自己的队伍,首先要有兵源。幸好,那是特别乱,因为打仗,到处都是流民。这些人为了吃上饱饭,是愿意跟你打仗的。只不过,这些流民的军事素养普遍不高,需要花大力气训练。

至于军饷,因为各地军阀的实力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也会有差距。比如当时实力比较大的冯玉祥,算是比较有钱的。他在北伐以后,普通士兵的军饷每个月5元左右,后来物价飞涨,普通士兵的军饷涨到了每个月10元。当然,军饷是随着级别上涨的,你官职越大,军饷越多。

然后就是要有枪有炮,当时国产的枪炮质量和产量都跟不上,所以军阀们都是想办法买“洋货”。

举几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1922年的时候,张作霖从溃败的白俄“捷克兵团”手里,廉价收购了一批二手武器,其中步枪有30000支,每支13元。同年,张作霖从美国人手中购买装甲车100辆,每辆20000元。

1921年,张作霖从丹麦购买了制造野炮、炸弹的机械300套,共花费3,000,000元。(人家财大气粗,自己买设备造炮造炮弹。)

1928年,奉军第三军第四军又从挪威购买军火2400多箱,包括步枪、手枪、子弹,共计1,000,000元。

当然,这只是张作霖购买武器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上图为“狗肉将军”张宗昌)

为了让大家对价格更了解,咱们再看看“狗肉将军”张宗昌,他在1926年向德国洋行购买了1,800,000元的子弹,每百发售价13元。1927年的时候,张昌宗又购买了步枪500支,刺刀5000具,肩带5000副,子弹500盒,手枪40支,子弹43000发,共计39405金元。

再看看冯玉祥,他在1926年从英国购买的步枪10000支,每支售价85元;子弹2,000,000发,每百发12.5元;机关炮24门,每门7500元。

另外,在1927年张作霖曾经在苏联驻北京使馆,搜出了两张冯玉祥购买军火的清单收据,其中一张显示:步枪3530支,子弹23649455发,马克沁炮80门,三英寸野炮18门,榴弹炮8门,炮弹38箱计17654发,化学炮弹9360发,战地摩托车18辆,火药柱1800支,防毒面具30000具,燃烧器10架,纳门特手枪500支,军刀4000把,手枪子弹5000发,总计货价4,501,999卢布。

因为不知道当时卢布的汇率,我也无法计算到底折合多少钱。

当然,以上例子都是能找到价格的,还有很多军火购买并没有说明价格,也就无法得知到底花了多少钱了。但是很容易发现,军阀所需的军火量非常之大,除了步枪手枪,轻重机枪、火炮、装甲车、飞机甚至化学武器都有。

因为子弹和炮弹都是消耗品,必须不断地补充,还是很花钱的。

所以你想当个军阀,只是拉起一支队伍,简单算一算,手里头有个一千万左右就差不多了。但是啊,后续的花费太大了,必须要打仗,抢到好地盘才能有进账。一打仗,要花的钱就算不清了,万一抢不到地盘,别说钱了,说不定命都要搭进去。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只要打起仗来,那就是大笔大笔的钱,花钱多,赚钱也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