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什麼要在承德建造外八廟?

DDDDD噠


外八廟是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東北部八座藏傳佛教寺廟的總稱。先後於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間陸續建成 外八廟。

【溥仁寺】

大規模修建外八廟的開始是蒙古人出資在避暑山莊修建溥仁寺。以此為起點,山莊外開闢了一個偉大的建築群。
溥仁寺九尊無量壽佛代表康熙皇帝本人,皇權和神權合二為一。

【普寧寺】

公元1755年,蒙古準葛爾部落因爭奪繼承權發動叛亂。乾隆皇帝派清兵圍剿,消滅了投奔俄國的阿睦爾撒納,取得了平定準葛爾的徹底勝利。平叛之事是乾隆皇帝一生政績中最輝煌的業績,他十分得意。為了尊重蒙古族習俗,他在平叛當年仿西藏三摩耶廟修建了普寧寺。
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
大乘之閣是普寧寺的主殿
大乘之閣供奉的是高22米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觀音,它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一尊木雕佛像。
普寧寺是漢藏風格結合的寺廟,寺中有漢式的大殿,也有藏式的白塔。普寧寺正是乾隆皇帝利用宗教,懷柔團結少數民族的具體體現。

【普陀宗乘之廟——小布達拉宮】

公元1760年是乾隆皇帝60歲壽辰,此時的清朝進入了鼎盛時期。國力強盛、民族團結,乾隆決定大加慶賀,並下旨修建普陀宗乘之廟。它是避暑山莊所有寺廟中氣勢最宏偉、規模最大的一座寺廟。它是比照西藏的布達拉宮縮小尺寸修建的,所以又稱小布拉宮。它是外八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普陀宗乘之廟開工八年後快要建成之際,明朝末年被迫遠遷伏爾加河的蒙古土爾扈特部踏上了迴歸故土之路。大約十六萬人從伏爾加河出發,經歷寒冷、飢餓、死亡和數萬俄軍的圍追堵截,經歷八個月后土爾扈特隊伍只剩下一半人終於到達新疆伊犁。
乾隆皇帝對土爾扈特部族的迴歸大為感動,自認為是賢明之君人心所向,於是在普陀宗乘之廟舉行隆重的慶祝法會,立碑記載了這一歷史事件。
五塔門是藏傳佛教的一個標誌性建築。黃色代表黃教,是藏傳佛教中的首領,故而居中。紅代表紅教,綠代表花教,白代表白教,黑代表黑教。它們是藏傳佛教中的五大教派。
普陀宗乘廟的純琉璃牌坊。

【須彌福壽之廟】

公元1778年,西藏政教首領六世班禪聽說乾隆要舉行70壽典的消息後,準備進朝祝賀。作為宗教領袖,班禪在北方少數民族中的地位非常高。
為了處理好這一人來朝而萬眾歸心的重大事件,取得蒙、藏民族的歡心並穩固邊疆,乾隆想到了給班禪修建行宮。他把行宮的地址選在了避暑山莊以北,普陀宗聖之廟以東的山坡上,模仿班禪在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的形制,建造須彌福壽之廟。
班禪一行人有兩千多人,他們1779年六月從西藏日喀則啟程,歷時一個多月終於到達避暑山莊。班禪發現乾隆皇帝與其對話大多使用藏語,原來古稀之年的皇帝得知其要來賀壽就專門學習了藏語,這讓班禪深受感動。
班禪在須彌福壽之廟講經和主持法會一個多月,對於增進少數民族的團結意義非凡。
乾隆在位期間在避暑山莊周圍還修建了普佑寺、安遠廟、普樂寺、羅漢堂、殊像寺、廣安寺和廣元寺。
這些寺廟採用漢式、藏式漢藏結合式三種不同的建築方式修建,顯示了清朝皇帝兼容幷蓄的願望。它們在避暑山莊四周以眾星拱月之勢構築了中國最為宏偉集中的寺廟群。
寺廟多采用鎏金銅瓦或琉璃瓦覆頂,放眼望去一片金碧輝煌,外八廟與簡樸典雅的山莊宮殿形成鮮明對比,不難看出康熙和乾隆兩位皇帝安撫邊疆的良苦用心。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福大人為你解答。咱們倒著往前說吧,先說外八廟給我的感覺:所有寺廟都體現著大清皇帝們的深謀遠慮。外八廟不僅有“小布達拉宮”,還有漢藏結合的普寧寺,還有仿照扎什倫布寺修建的“班禪行宮”須彌福壽之廟。所有這些,都滲透著清廷的最高治國理念,那就是民族共融。

再說這“外八廟”是怎麼來的。理藩院是大清王朝專門管理少數民族事務的中央機構,在它直屬的40座皇家寺廟裡,其中有8座藏傳佛教寺廟設在了長城以北的熱河(今承德),故而稱之為“外八廟”。說白了,外八廟是非官方環境(不在天子之都北京)下處理民族事務的地方。

大清朝皇帝每年都借避暑之機去到熱河外八廟,忙不迭地接見蒙、藏、回、維吾爾等多個主要少數民族的貴族首領,而在此修建的廟宇也巧妙地融合了各個少數民族的習俗信仰,讓來到外八廟朝覲皇帝的各民族貴族可以在遊覽休閒的同時進行正常的本民族宗教活動,可見大清皇帝也真正做到了“因其教不易其俗”,並以此把大清地方和中央政權的關係融合到了一起,稱為了實現“天下歸一”的戰略工具。直到今天,這種謀略仍然可以借鑑。


福大人愛旅行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復旦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 韓尚蒙

今天我們到河北承德旅遊,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當然在必去的景點之列。外八廟圍繞著避暑山莊,氣勢磅礴,巍峨壯觀。那麼,清朝為什麼營建氣勢恢宏的外八廟?外八廟的建設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外八廟是指溥仁寺、溥善寺、普寧寺(仿西藏三摩耶寺)、安遠廟(仿伊犁固爾扎廟)、普佑寺、普陀宗乘廟(仿拉薩布達拉宮)和須彌福壽廟(仿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和殊象寺(仿五臺山殊象寺)。因地處塞外且由朝廷管理,故稱外八廟。

修建外八廟的歷史背景,有內外雙重的因素。第一,對內邊疆各少數民族部落不時挑起叛亂,威脅清廷的統治。康乾時期雖是盛世,邊疆各少數民族卻對清廷的統治構成極強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如噶爾丹叛亂導致1690-1696年清廷三徵噶爾丹,1745年的準噶爾達瓦齊部叛亂,1755年的厄魯特蒙古的阿睦爾撒那圖叛亂和1757-1759年的大小和卓叛亂。第二,抵禦沙俄對北部邊境和英國對西藏的滲透和侵略。沙俄自崛起後,逐漸迫近中國邊界,引誘西北蒙古各部落臣服,還派使者至清廷宣揚國威。1685至1688年與清朝在雅克薩附近發生邊境衝突。最終雖清廷戰勝,但沙俄的威脅卻日益明顯。此外,還有1771年在俄國境內的土爾扈特部不堪俄國壓迫,率部東歸清朝的事件。另外,為抵禦英國對西藏的不斷滲透,1778年,六世班禪還主動請求覲見乾隆帝。

當時修建外八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政治軍事方面。首先,增強民族團結,鞏固清朝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統治。清朝以少數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其統治在邊疆並不穩定。因此,憑藉著圍繞不同時期不同少數民族和皇家的政治或軍事事件,在承德避暑山莊附近修建體現各少數民族所信仰宗教的寺廟,主要為藏傳佛教寺廟,以宗教為媒介,拉攏和招安各少數民族政治和宗教的上層人物,“一座喇嘛廟,勝抵十萬兵”,進而鞏固邊疆各少數民族區域的和平安寧。如1745年,準噶爾部阿睦爾部率眾歸降清廷,清廷平定達瓦齊部叛亂後建造普寧寺;1760年為紀念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修建普佑寺。然後,修建外八廟加強同邊境的少數民族的聯繫,增強其對清廷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強認同感,以抵禦沙俄和英國的滲透和侵略。

參考文獻:

孫東波:《避暑山莊及外八廟的政治作用》

陳識濡:《淺論承德外八廟文化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半憂:《外八廟與清代政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季我努學社


這些寺廟在清中前期對籠絡西北各民族的民心問題上起到重大作用。及大的避免了可能產生的各種衝突。所以有個"修一座廟勝抵十萬兵"的說法。

一場戰爭的花費和修幾座廟相比哪個划算呢?😆


熱河老蓋


蓋廟比養兵要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