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不能改變北京奔馳的股比,但是我能改變Smart的股比

焦點:不能改變北京奔馳的股比,但是我能改變Smart的股比

致敬 一生奉獻給戴姆勒奔馳的蔡澈博士

藉著關於Smart將出售50%股權予吉利的話題熱點,我們今天來聊聊Smart這個品牌,以及即將交棒的蔡澈博士(Dieter Zetsche)在Daimler集團掌舵期間的功績。

焦點:不能改變北京奔馳的股比,但是我能改變Smart的股比


<strong>

Smart將在中國獲得新生

2002年春天,我受邀前往位於法德邊境Hambach小鎮參訪Samrt工廠(那時叫MCC Smart),剛剛開始的Smart是充滿話題的,相比我們印象中像Polo、Yaris那樣的小車,Smart第一款車City Coupe(就是後來的ForTwo)不論設計或結構都充滿前瞻性,在羅馬、巴黎那樣古老擁擠的城市中特別受歡迎,後來ForTwo也調整成符合日本K-Car規範進軍日本。

焦點:不能改變北京奔馳的股比,但是我能改變Smart的股比

當時CEO就說了,Smart品牌要賺錢,年銷30萬輛是門檻,我認為Smart並非沒有年銷30萬輛的潛力,然而近20年的努力,Smart始終不成氣候,歸咎幾個最粗淺的原因:

1、製造成本太高,20年前精品小車還不流行,消費者花超過1萬歐元買輛不到3米的小車是件奇怪的事。(後來雖推出不到1萬歐元的版本,但配置陽春到嚇人)

2、 安全是奔馳級的,維修保養費用是奔馳級的,但故障率奇高,抖動的三缸發動機與糟糕的AMT變速箱可不是奔馳級的,太多負面口碑是後期經營的障礙

3、 當年的Daimler Chrysler是個大雜燴集團,奔馳初代A/B級跟Smart ForFour都是用日本三菱廉價小車Colt的技術,Smart為了豐富產品線推出的跑車、敞篷車與四座掀背車,後來證明全部失敗。

4、 除了產品策略跟品質搖擺不定,最大原因還是生不逢辰,羅馬與巴黎佔ForTwo銷售比重最重,說明了Smart的品牌特性,然而在這兩個城市之外,很多需要ForTwo的地方的人都買不起ForTwo

焦點:不能改變北京奔馳的股比,但是我能改變Smart的股比

全世界都知道Smart很棘手,但在今天看來,吉利集團對戴姆勒集團頻送秋波確實不是短時間內的事,德國政府與戴姆勒集團在2018年初對於吉利的收購還明擺了不歡迎的態度,為什麼吉利最終還是成了戴姆勒最大的單一股東?進而可能收購Smart一半股權;蔡澈博士臨交棒前為何頻頻在媒體前與中國政府親密互動?他不久前甚至公開說:〝過去全集團的人(我想是全世界的人)都低估了中國市場對於戴姆勒奔馳未來發展的影響力。〞

很明顯的,中國政府開放BMW在華晨寶馬的佔股比給了奔馳整個集團(其實奧迪應該也很焦慮)當頭棒喝!

焦點:不能改變北京奔馳的股比,但是我能改變Smart的股比


<strong>

蔡澈的大三元成就

首先我認為吉利入主Smart是樁美好姻緣,Smart品牌將會在中國獲得新生,進而重回世界舞臺,戴姆勒與吉利集團都能從中得到好處。在美好姻緣花開結果之前,我還是想分享一下我對蔡澈博士的評價。

焦點:不能改變北京奔馳的股比,但是我能改變Smart的股比

我相信所有人對他的印象就是那招牌的兩撇鬍子,2005年從當時Chrysler總裁轉任Daimler Chrysler的CEO,他深知美歐大陸文化差異之大已經嚴重影響品牌長遠發展,所以挽回品質聲譽的同時更加堅定將Daimler Benz集團與Chrysler集團剝離,這可以說是奔馳有今天地位的歷史性重要決定。

其他成就我們都看到了,包括奔馳新產品嶄新的設計語言加上SUV家族的成功

,讓奔馳在2016年首度成為年銷破200萬輛的豪華品牌,包括今天ABB三強爭霸,奔馳不論在中國或是全世界都領先對手。除了當年Chrysler集團的包袱外,當年戴姆勒手上還有超豪華品牌Maybach與Smart兩個燙手山芋,蔡澈主政期間調整了Maybach與S級之間的雙線戰略,並且大獲成功,而寶馬集團與大眾集團的超豪華品牌都還在燒錢。

焦點:不能改變北京奔馳的股比,但是我能改變Smart的股比

將集團成功與Chrysler分家,將Maybach品牌成功轉型,原本蔡澈博士交棒給Ola Kallenius之前最棘手的問題:Smart,看起來策略上也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在近期的博螯與北京幾個國家級重要會議上都可以看到蔡澈博士與寶馬總裁克魯格的身影,甚至有媒體拍到蔡澈與克魯格罕見地坐在大巴上聊天(我完全相信這畫面是設計好的,ABB唯一沒露面的CEO該出來刷刷存在感了),其一生奉獻給了戴姆勒奔馳,敬業精神可敬可佩。

焦點:不能改變北京奔馳的股比,但是我能改變Smart的股比

兩個“死敵”的掌權人蔡澈博士和寶馬CEO克魯格近日共同出現在北京

不看其他,單蔡澈博士處理Chrysler、Maybach與Smart這大三元的成就,已經足以讓我們將其列入汽車名人傳記中。而接棒的Ola Kallenius責任同樣重大,當中的重中之重是所有汽車巨頭繞不開的課題:中國戰略

焦點:不能改變北京奔馳的股比,但是我能改變Smart的股比

繼任人Ola Kallenius面臨的考驗可不小!


最後,我們不妨簡單回顧蔡澈博士執掌戴姆勒期間的得與失:

(表格整理:許鴻德)


焦點:不能改變北京奔馳的股比,但是我能改變Smart的股比


還有……

蔡澈和克魯格頻頻刷屏,伯藍·紹特你就這麼淡定嗎?

焦點:不能改變北京奔馳的股比,但是我能改變Smart的股比


新任奧迪一把手的伯藍·紹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