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過來人,我想告訴碩博生這些事

01、關於編制

近年來,在博士生就業的討論中,最激烈的問題就是編制了。

許多人很關心編制,但未來拿到編制的機會會越來越少。所以,很多人開始從“高一層次”無編制選擇到“次一層次”有編制的單位工作。

事業單位也在面臨改革。有編制和無編制差別:前者是“單位人”,是國家幹部身份,可能有隱形福利和更好待遇(如公積金繳納更多;公派出國;科研項目申報;無須坐班等),退休後享受幹部待遇,學校還有專門的老幹部管理部門,相對人性化(退休還有歡送會)。缺點是:檔案不容易轉出、調動相對不易、社會責任更大等;無編制的工作或單位算是“社會人”,可以自由流動,不斷跳槽。缺點是所謂的不穩定,即可能遭遇“人到中年不續聘”的可能(如臨沂某大學事件等);大多數民辦高校要坐班。

雖然現代社會人們的思想越來越解放,但中國人習慣求安穩的心態,還是讓社會對有編制的工作更加認同。尤其是編制的門檻越來越高後,更加催生了“編制熱”。

新時代,各個方面都在改。我們進入一個更加美好的新時代,會向著更加合理的方向發展。比如職稱改革,即職稱評聘權力的下放等,編制的意義將會淡化。

作為過來人,我想告訴碩博生這些事

02、職業規劃真的很重要

我認識兩個研究生小明和小康,都是本碩畢業於211大學,他們當年的學習成績自然是無可挑剔。小明畢業後往高校找工作,可是面試了很多所學校,最後都沒錄用。

後來瞭解到,小明本碩七年,沒有發表一篇文章、做過一個項目。這對於要往高校求職的人而言,很難想象。

我在網上認識一個研究生小康。研究生畢業時簽了銀行的工作,HR口中該工作年薪很高。因為簽約比較早,想著更深入瞭解銀行內部工資和晉升情況,便託人問了內部的員工。

原來,這份高薪工作是有業務要求的,也就是達到那個業務,工資自然很高。比如,他的工作需要很強的營銷能力,能夠拉動客戶存款。而事實上,過去幾年的員工雖然也能達到那個水平,但那都是家境比較好的畢業生,有相關人脈形成客戶資源,而小康家境一般,認識的高收入人群太少,將來業務會很難做。小康很後悔簽了這份工作。

一直覺得本科的時候對職業規劃沒有清晰認識,還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到了研究生階段,如果對自己的職業取向沒有思考並進行準備,那就很難說的過去了。這就類似於博士畢業拿到博士學位卻沒有發表一篇核心期刊一樣,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03、職業與誠信、學品與人品

這幾年,我們國家正在大力建設居民信用體系。那些失信的人,即所謂老賴,出現在廣場屏幕上、地鐵車箱裡以及看不見的金融系統中。

很多招聘啟事,越來越多的表達需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人。就拿教師這個職業為例,教育部印發了《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規範教師工作者的相關行為,尤其注重其中的誠信和道德問題。現在很多老師招研究生、博士生都很注重誠信問題,甚至高於對學術的要求。

所以,從現在起要養成遵守信用的好習慣,未來必定會在很多方面受益。不守誠信和不道德的人,未來必定處處受阻,比如工作、升職以及借貸等。

作為過來人,我想告訴碩博生這些事

04、關於人際關係

無論什麼行業,人際關係都是很重要的。人際關係讓我們的工作得到“飽和式”認可:人際關係不好,工作做到100也可能得90;反之,人際關係好了,做到90,反而能得100的認可。

要做到更好的人際關係,首先要看低自己,不要以為自己是博士便什麼都不放在眼裡,也不要瞧不起沒有博士學位的同事,自己形成一個圈子。

其次,對人友善,堅持難做的自己來做,公共事務多自己動手。比如打掃辦公室衛生等。最後,多以笑臉和謙卑的姿態對待年長的同事,積極請教他們工作和學習上的事情,贏得他們的好感。

05、關於寫作

有人寫不出來,大致有這樣的原因:一是沒有選題、沒有問題意識。建議在閱讀、寫作和調研中產生新的選題。

寫論文之前必須做調研和分析數據,最基本的是要讀文獻,學術有學術的話語體系,如果沒有閱讀文獻,腦中都是閉塞的,沒有語料,肯定也不行。

二是很多時候,我們被電腦佔去了太多時間,上網的我們關注的往往是無聊的內容和無趣的明星八卦,看看熱點新聞和無營養的雞湯,還有可能是玩一局遊戲。

建議學習美國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寫作狀態:“於是我奮力向前,堆疊著文字,藉此,我希望靈感突現,產生頓悟,從而不經意間出現某種奇蹟。”這類似於MVP意識,即“minimum viable product”,意思是最簡化可實行產品。做一個最小可交付的版本,得到反饋後再持續迭代。通過寫一句,到寫出一段,再寫出一大段,不斷向前推進。

無論職稱或者人才評價指標如何強調“去論文化”,論文仍然是硬通貨。就像高考一樣,雖然很應試,但是還有比這更加公平的渠道嗎?

作為過來人,我想告訴碩博生這些事

06、關於核心期刊發表

發表核心期刊是很多人評職稱最為關鍵的部分之一。

核心期刊發表的現實情況是僧多粥少,這使其成了稀缺資源。近四年才更新一次的北京大學圖書館核心期刊目錄在2018年末更新了“2017年版”北大核心期刊目錄。這一次,期刊進行了比原先更大的調整,一些期刊不再入選,一些期刊第一次入選。很多老師發現,部分入選的期刊,版面費立刻會大幅度漲價。

對於這種現象,從核心學術期刊評選方面來說,應該實行動態評選和更新(類似於國外的Elsevier數據庫;web of science等),謹防入選就漲版面費的情況出現。另一方面,作為寫作者而言,應該要提高寫作水平,多寫文章,這樣能夠增加中稿的幾率。

07、關於論文檢測

臨近畢業季,大多數人的論文都寫完了,但是還面臨著論文檢測的問題。學校會進行檢測,但是很多人想自己先檢查,做到心裡有數。而很多人檢測時都會選擇到淘寶上去找檢測商家,這是有很大隱患的。不過,

如果非要檢測,建議打亂文章段落順序,或者採用不同文章段落組合檢測的方式,另外,不明顯的、重複的段落不檢,以減低風險。

最後,希望所有碩博朋友和高校教師等科研工作者們:

對這個世界,少點偏見,多點理解。無論是誰,無論何時,不要讓別人輕易看到你的侷限。

對我們自己,多點自信、善良和堅強。無論什麼事情,無論多麼難以承受,不要輕易放棄。

對於學術,遵守規範,保持底線。這是對自己的尊重,而不是怕受到懲罰,更不是怕被人揭穿。

作為過來人,我想告訴碩博生這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