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尽,为何还能被称为民族英雄?

Camilld


古往今来,以“弑君”而享忠臣之名的人,唯陆秀夫一人尔。

陆秀夫之所以能称之为民族英雄,是因为在异族铁蹄已经踏遍中原,南宋实质上已经失去了所有领土后,他还是登上了大宋这艘不能割舍的将覆之舟,并最终与之共亡。

“卿尚为谁守之?”

1256年,年仅19岁的陆秀夫考取进士,同一榜状元就是文天祥。彼时两淮制置使李庭芝镇守扬州,听说了陆秀夫的大名,将他招至幕府,由此,陆秀夫走上了仕途之路,只是这条路早已不是康庄大道,而是一条通向最终毁灭的路。

1269年,蒙古大军包围襄阳,李庭芝携幕僚陆秀夫督师解襄阳之围,四年后,襄阳在漫天风雪中陷落,李庭芝被撤职闲居杭州,陆秀夫此刻一如既往地对待这位失势的老长官,与其诗酒相从。

不久蒙古铁骑将目标瞄向了江淮,朝廷再次启用李庭芝,陆秀夫再次跟随李庭芝前往扬州。

不久的1274年,宋度宗死,年仅4岁的次子赵㬎即位,是为宋恭帝。而南宋诸多战略要地也相继失守,元军再次举重兵包围扬州。大难临头之际,李庭芝幕府下众幕僚也觉大势已去,纷纷请辞,唯剩下陆秀夫几人留下。

在这等危难之时,李庭芝感慨之余,上表推荐陆秀夫到朝廷任职。

当陆秀夫以礼部侍郎的身份出师元营求和未果后的,太皇太后谢氏与宋恭帝在临安降元,同年在被围扬州的李庭芝突围失败,被元军活捉,随后蒙难。

“卿尚为谁守之?”这是彼时劝李庭芝投降的元军使者提出的问题,或许陆秀夫在宋恭帝投降后也反复思考过,但他骨子里的浩然正气,让他选择了加入到新建立的“流亡政府”。

1276年5月,众大臣拥赵罡为帝,但由于陆秀夫与当时的宰相陈宜中意见不合,丢官,闲居潮州,后来是手握兵权的张世杰将其召回。

1277年,十岁的赵罡在辗转逃亡途中病死,陈宜中孤身一人逃到了占城(越南),此刻,国家社稷几乎毫无希望了,陆秀夫毅然选择了拥立宋度宗最后一个儿子赵昺为帝。

这时候的朝廷栖身于荒凉的海滨,茫茫大海之上,大宋君臣无立锥之地,举目四望,家国早已沦人夷狄之手,何其悲壮!

可这个残破的小朝廷在陆秀夫的主持下,依然正常运作,每遇朝会,陆秀夫都会穿戴整齐,一丝不苟,手端玉笏,没有一丝怠慢。

认真的人,总是能生出一股让人无法撼动的力量来。

1279年,宋元两军对阵于崖山。

此时,右丞相文天祥已经兵败五坡岭,被困于元将张弘范军中。文丞相远眺孤守在零丁洋对岸的君上和故友,其中痛楚可想而知。

然而崖山一战,张世杰有存精锐冲关而走之心,是故摆出个前锋对敌,小皇帝与百官船只方阵中间,张世杰率宋军精锐于后的阵型。

果然,前锋失利,波涛汹涌,旌旗交错,部伍为之混乱,其时风雨如晦,张世杰派小舟接小皇帝,陆秀夫恐为人所卖,坚决不肯让小皇帝上舟。

我们能够想象700多年前那一幕苍凉的画面,元军汹涌来攻,州船之上,护佑在小皇帝身边的陆秀夫,已然死志如铁,他不知道张世杰有冲关逃走之念,即便知道,或许也没有了再继续逃亡下去的打算,茫茫大海,还能逃到哪里去?大宋失去了华夏之地,又如何还是他心中那个家国呢?

或许能够在乱军中带着小皇帝脱身而去,可问题是,这样遁去,苟活下去,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日日夜夜必折磨于家国覆灭的伤痛之中。

在陆秀夫看来,这已经是最后的战斗,既然已无力回天,那么也没有什么理由活下去了,大丈夫生不能挽天倾,死必要存气节。

我想,陆秀夫是含泪驱使自己的妻子儿女入海的,我想当他说出那句:“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捐躯。”时,心里的痛苦,比之九岁的赵昺的惊恐害怕不遑多让。

看着小皇帝哀哀嚎啕,陆秀夫用一条丝练绑缚住小皇帝,幼君孤臣,举身一跳,同葬身于波涛之中。

每每从《宋史》上看到这一段的时候,都忍不住落泪,陆秀夫本有很多选择,但他选择了当时最难走最没有希望的一条路,并最终走到最后,而支撑他走到最后的力量,我想应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家国会被覆亡,肉体会被消灭,但中华精神不会被消灭,陆秀夫,他代表的不是对一个皇帝的忠诚,做的不是一个封建王朝的忠臣,而是一个真正代表这片土地上,一个民族最伟大的精神。

他是民族英雄,是时代悲剧下,依然捍卫内心价值的强者。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


青年折缘


有人说:崖山之后,已无中华。因为,此战后,南宋灭,蒙古兴,华夏民族政权被游牧民族政权取代。华夏文明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有气节的人都追随着民族信仰慷慨赴死了:



公元1279年,深受蒙古大汗忽必烈器重的降将张弘范率领蒙古水陆大军长驱直入,最后攻到崖山(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崖门一代),对南宋政权最后的据点形成了三面包围的局面。



此时,南宋方面领兵抗敌的是大将张世杰。战局不利,张世杰一筹莫展。苦思冥想之下,张世杰下令将宫殿、房屋等焚毁,并下令将南宋政权仅存的千余艘战船连在一起,南宋皇帝赵昺的“龙船”在舰队的正中位置,便于保护。元军水师乘坐小船装载着干草和油脂逼近后欲火烧宋军水寨,但宋军的战船上涂满了泥巴,火烧不起来,元军计划破产。后元军水师将海湾封锁住,断了宋军的粮草和水源。宋军只好吃干粮、喝海水,但海水腥咸,饮后上吐下泻,宋军大为遭罪。无奈之下,张世杰率宋军水师与元军决战。




张弘范早有对策,他下令兵分四路,分别于宋军营寨东、南、北三面驻扎,自己亲自领一军,约定以奏乐为信号攻击宋军。战役开始后,率先攻击宋军的北面元军失败。这时,宋军听到张弘范所率元军吹奏的声乐,以为元军正在举行宴会,一时疏于防范,被早有预谋的张弘范率军猛攻,宋军大败。张世杰见大势已去,率领残部突围而去。南宋幼帝赵昺的“龙舟”在水师正中间,无法突围,回天无术的左丞相陆秀夫(今盐城市建湖县人)背着幼帝,纵身一跃,葬身大海。随行的十多万皇族、官员、军民见国家灭亡,亦不愿独生,随之投海赴死。次日,海面浮尸十余万具!南宋灭!突出重围欲保南宋政权东山再起的张世杰听到消息后,悲愤难当,也于不久之后溺水而死。



陆秀夫等人保着南宋和幼帝走完了最后一程,虽死犹荣!这是一个民族的气节!宁折不弯!何为气节?气节是听闻田横死讯后自刎于海岛上那五百条汉子的舍生取义!是诸葛亮为了蜀汉基业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南宋军民国破家亡后慷慨求死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以,陆秀夫无愧“民族英雄”之称!



当今世界形势,仍波诡云谲,有幸活于温饱年代的吾辈应居危思进,自律、自立、自强,团结一致,抵御外侮!


我是“才子八怪”,期待您的关注!


才子八怪


其实这个工夫,南宋政权已经灭亡了,宋朝最后一个皇帝已经被蒙古人俘获。



而新立的小皇上,与南宋大臣陆秀夫,在被元朝的蒙古大兵团团围住,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背着那小皇帝翻身跳进大海,实属壮烈,但在历史的记载中,以及国家出版的历史通鉴和中国通史上,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事件记载下来,并没有任何政治上的评价。

这时把他尊称为民族英雄,那是民间流传的说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流传下来。

在今天,如果我们把他说成是民族英雄,那是对他的敬佩,如果把它说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显得有些强牵,因为他们之间进行的战争,那是争夺政权的内战,但是如果把这个事件,引申说成是崖山之后无中华,那是大错特错。

其实我在别的评论里已经看到了这种说法。

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并不是古代留下来的说法,在历史的记载中,更没有这种说法,史学家们更没有把它定为华民族就此沦没。

而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还是在日本酝酿侵华时,由一些个日本的中国通,以及中国的汉奸文人们,找出的一个侵华理论根据,当时的中国舆论界并没有把它当成回事,中国的百姓只是把它当成汉奸们放了一个没有味儿的屁,一个没有臭味儿的屁而已。

而就这个没有味儿的屁,却在现在被网络里的一些人,不顾大多数中国人的反感,重新的把他抬了出来,以低质量的文章,还不如小学生作文的写法,在网络里大书特书,一些个不明真相的人,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不知香臭的也跟着随声附和。

这些个人为什么要重新抬出崖山之后,无中华的理论呢?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搞乱中国的历史,欲灭其国,先灭其史,其实这种伎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被人们运用了,今天人们在运用古代的计量,恐怕就没有那么灵便了,还是醒醒吧。

崖山之后真的无中华了吗?

可不是那回事,首先我们可以确定,蒙古民族他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虽然他们的一些政策很不得民心,但并没有将中原的汉族文化彻底灭绝,在蒙古族的元朝统治时期,其于中原文化还很盛行,元朝的戏曲,仍然使用的是汉族的文字和汉族的语言,而在全国各地的汉族人,一直延续到明朝初年。

在历史上,有着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非常的盛行,同时也给中华民族的文化,留下了可贵的遗产,关汉卿老先生的《窦娥冤》就是杰出的代表作。

其实陆秀夫的悲剧,那是政权更迭的结果,至于与他一起葬身大海的人,都是朝廷的官员及随从,他们不肯投降保留性命,那是因为他们对南宋朝廷的忠诚。

其实在历史上战败不肯投降,而自杀身亡的人很多很多,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项羽,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他们都是以死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这些个有骨气的人,真的受到了后人的赞赏与崇拜。

其实如此的悲剧,在历史上有很多很多,我们把它定性为民族英雄,好像多此一举了。


赵志军001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楚辞·九章·惜往日》: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死节”是中国人为国尽忠最为极端也是最为无奈的手段,当山河破碎,国殇无可挽回之后,以一死谢罪天下,纵然于事无补,但依旧可以被称为民族英雄。

陆秀夫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无数“死节”者之一。作为南宋末期为数不多的有才有德的大臣,陆秀夫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如果不是生逢乱世,以此三人的才学,可以有大作为。

也正因为国难当头,显出了三人的英雄本色,虽不能逆转乾坤,再造华夏,但他们都兑现了当年读圣人书的承诺:为国尽忠,舍生取义。

陆秀夫在背着赵昺跳海之前,早早把妻子儿女赶入海里,死志已决。单这一股血荐轩辕的浩然正气也足以称为“民族英雄”。

陆秀夫背着小皇帝一起跳海,虽说有些残忍,但他为中原正统保存了名节,纵然国土沦丧,自皇帝始,宁死不当亡国奴。

如果人人如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华夏岂会沦入异族之手。



日慕乡关


崖山之战的悲凉,感天动地,几万百姓的悲壮投海,惊天地泣鬼神,怕是世界历史所独有。生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信念和骨气,不提倡愚忠不提倡漠视生命,但对外族的野蛮入侵不能轻易屈服,有压迫就一定要反抗,这是天经地义的,这是民族的不屈信念,没有信念和骨气的民族,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陆秀夫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澧江春早


这种行为在汉族看来是不向外族投降的刚烈忠诚,其实以草原上的价值观,这样的敌人也是值得尊敬的英雄,从来草原上的人都敬重这样的忠诚勇敢,不论是哪个民族或者势力,汉族的忠烈抵抗也不例外,成吉思汗就毫不犹豫处死敌对部族卖主求荣的叛徒,却把敌人一方里为主人尽忠的勇士提拔重用,下令厚葬敌方的忠臣死士,并不在乎这个忠勇之人是蒙古人汉人契丹人或者是穆斯林等,文天祥被俘后忽必烈也是这样看待他,鉴于他为南宋的忠诚和才干,不愿意处决而是打算让文天祥为自己效力,但是文天祥一心为宋只求一死,忽必烈无奈只好尊重他的意愿,所以这种行为不论在哪方在当时和现在都是值得尊敬的英雄。


心在远方149134068


自古艰难唯一死,希望你不是水太凉的那个人。我做不到才敬佩。试想抗日时,你可以选择投笔从戎,我敬佩,可以逃避,不作顺民,我能做到。做顺民,不当汉奸,可以原谅,当汉奸,只有鄙视了。不要唱高调!


冯知乐


宋朝三百年,皇帝没有一个是英明的,既不放心武官,也不进行改革,北宋两个皇帝被俘虏了,南宋的小皇帝给淹死了,这就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结果。

那元朝的统一步伐加快,南宋朝庭是坐以待毙,就没有想到去台湾或者海外逃避,愚蠢的文人啊。


太兴真人


崖山之后无中华为何被逗比们称颂?

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心态,但是,我感觉,这类人就是骨子里的自卑!



马豌豆


谁称他为民族英雄了,拿证据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