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卖枣杀猪的关羽张飞有着顶尖的功夫?他们有没有拜师学艺,一身功夫从何而来?

孔夫子说历史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名著之一,这部小说为大家非常生动的描绘了三国时代群雄汇聚、英才辈出,同时又是诸侯割据、纷争不断的年代,而《三国演义》除了其非凡的文学成就之外,里面的文臣武将更是被大家津津乐道。而作为《三国演义》中,超一流武将关羽和张飞二人,他们并没有任何学武的记录,为何却能搅扰一个时代的风云?

下面小哥详细分析。


武功对于军队的影响。

武功的起源在那里?没有人说的清楚,只知道武功是上古人类在和恶劣的大自然争斗中,特别是和动物的搏斗中,总结出一些威力强大的杀招,而这种杀招被不断的推广,久而久之传入军队。

在春秋战国时期,最早进行军事改革的秦国,就是因为对士兵作战能力和军械进行了升级,所以很快强大了起来,并逐个吞并了其他六国。

所以说,武功对于军队而言,影响力不言而喻,而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乔峰施展武功《太祖长拳》打的聚贤庄众好汉血流成河,这《太祖长拳》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创立的一部拳法,早期是在军队推广的,后来传入了民间。


军队如何克敌制胜?

古往今来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军事家,而兵法更被称作“万人敌”。

西楚霸王天生神力,早期跟随叔父项梁学习剑术,但是项羽学了一段以后不愿意学了,项梁问为什么,他就告诉项梁,“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但是在随后的作品中,特别是《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魏书》、《隋书》、《宋书》、《三国演义》等等作品中,“万人敌”被用来形容“武力高强”的人,比如关羽和张飞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被称作万人敌。

那么,在真实的战场,除了士兵的身体素质非常优秀,军械装备有足够的优势,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之外,影响一场战争胜利最关键的,是兵法。

在历史中,如白起、孙武、韩信、王翦、李牧、卫青、霍去病、诸葛亮、郭子仪等等,无不都是以兵法而屈人之兵,而《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都是非常优秀的军事将领,他们之所以打了很多胜仗,都源自于他们丰富的作战经验和优秀的军事领导能力。


《三国演义》中关于武功的描述。

如果按照我们目前的审视标准,再读《三国演义》,我们会发现《三国演义》中,基本上没有任何关于武功的相关描述,比如“三英战吕布”,描述最精彩也不过是“刘关张三兄弟走马灯一般合斗吕布,吕布左拦右挡,一时间落了下风”,吕布和张飞的打斗,斗了五十回合,张飞也不过是“枪法渐乱”,而赵子龙七进七出,基本描述也是“如入无人之地”,大将单挑,最多也是往来冲杀多少回合。

所以说,《三国演义》虽然也是小说,写自明代,但是其写作手法更加接近现实,而不是和《隋唐演义》《说唐传》这些书一样,对各种各样的武功描绘的出神入化。

而对于个人武功能不能影响整场战争的胜败?很明显个人在千军万马的激烈战场面前,影响能力非常有限,强如吕布最后也无奈自缚降曹操,而关羽败走麦城,最后更是被押往孙权座下。



关羽和张飞战斗力为何如此强悍?

关于武功斗技到底有多厉害?小哥认为一句话可以表达,就是“一力降十会”。

那么,关羽和张飞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力气呢?

关羽强大臂力探秘。

关羽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又命“冷艳锯”,重八十二斤。

如此重如此长的兵器,关羽如何用他克敌制胜呢?最大的原因就是在于关羽臂力惊人,而关羽臂力如此厉害,这和平常的锻炼密不可分。

关羽出场的时候是卖枣的,既然卖枣必然要去深山打枣,这枣树可不同于现代我们看到的优良改进品种枣树,这些枣树都是非常高大,并且枝繁叶茂,同时树枝带刺的枣树,而关羽持长棍上树打枣,必然需要腰部用力,双腿骑(夹)紧树干,双臂用力挥杆打击枣树枝,进而收货山枣,用来换掉生活费。

长期以往,就练就了关羽“腰部肌肉发达,双臂粗壮有力”,所以关羽才能驾驭赤兔马,挥刀斩天下。

张飞勇猛冲杀探秘。

张飞是屠户,这在古代可是非常吃香的职业,并且考虑到当时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形态,张飞可谓是垄断了当地肉类市场,因为古代物质生活远远没有现代发达,而肉食也主要以猪肉为主,所以张飞不仅仅有肉铺,还有田产,家资颇丰。

而古代人杀猪不像现代人,拿个铁钩或者直接用电,古代人杀猪都是几个壮汉一起动手,把活蹦乱跳的猪强行按在杀猪板上面(外观类似于宽长的凳子),然后由杀猪人执刀刺入猪的咽喉。

首先非常确定的一点,杀猪是个体力活+技巧活。

我们俗话讲的“一猪二熊三老虎”,野猪可是排在第一的,可见猪这个动物要是发起疯来,那个杀伤力可是非常强的。在前几年,北方部分地方杀猪都是几个人一起出力,全力将猪死死按到杀猪板上面,再由专门杀猪的人刺杀生猪的,只不过现在科技发达,用电的普及开了而已。

所以说,张飞的生猛,力气大,嗓门大,气势逼人,很大程度和他是个屠户有关。


小哥点评。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作者对于武功描述都不是非常细致,因为在强大的力量面前,再多花巧的技能也不会有太多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在质疑中国功夫的实力战斗力到底强不强的原因,甚至有人以“功夫是杀人挤”来强调功夫的强大,殊不知你让少林和尚(少林有七十二绝技)去和泰森那样的力量型选手对打,这两个对手年龄一样,那么少林和尚赢的概率有多大?

所以说,关羽和张飞战斗力为什么这么强,和武功没有任何关系,这主要源自于他们对于力量的训练和作战技巧的总结,而这个作战技巧也是非常单一的,就是如何占据最大的优势以最快的速度打败甚至击杀敌人。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古梁镛


张飞关羽都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也是河北武将派系的代表。大家比较认同的观点是张飞 关羽的武功来源于他们的职业。套用一句话:武功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张飞是一个屠夫,平时的工作就是杀猪卖肉,如庖丁解牛需要了解猪的构造自然也就习惯劈。砍。捅。削。这些动作重复的次数多了,也就练出一身的蛮力,其实他是不怎么会武功的,何以见得。就是刘关张准备起兵时,三个人各自打造兵器,在此之前张飞是没有兵器的,有也可能只是装饰或者是杀猪刀。比较有钱的张飞都不可能有兵器,至于关羽更是难有。对了,张飞肺活量大可能和他职业的叫卖还有给猪剃毛需要人工吹气有关。关羽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从关二爷的自我介绍可以知道关羽为人喜欢锄强扶弱,爱打抱不平。他杀人不管是误杀还是秒杀,只能说明他为人,要是真的会武功还害怕那个战乱年代的衙门捕快。至于关羽为何战力强我们可以大致猜猜,杀人潜逃身无分文,不免要卖卖力气当当力工,有了点钱以后加上爱面子就去卖枣,当然关羽也不怎么会经商。极大的可能是他去枣园用棍子打枣然后再来卖他总是穿个绿衣服也有可能是偷的,呵呵,这样的工作量也很大,良久以后一身气力那就不在话下。其实汉朝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不怎么会武功的,会武功的人多是一些侠客,杀手。举个例子可作证,刘秀一个庄稼汉可以打天下,当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但也足以说明关羽张飞的武功来源于职业,而且实力不差。







历史书童


关羽青龙偃月刀赤兔马傲视三国群雄,张飞丈八蛇矛动不动捅人一万个透明窟窿,连吕布也是不放在眼里。他俩的武艺全凭自己先前生活工作中自己摸索出来的。

东汉末年那时功夫可能还没有这么系统的教学,一个是靠天赋,一个是自己的身体素质,

就像是前段时间有个新闻是说一个搬水泥的人把一个职业教练给打到医院去了。通过这件事情可以说明功夫的技巧在身体素质面前显得没那么好用。

张飞关羽之前一个是杀猪的,一个是卖枣的。这两个职业看起来跟功夫没有关系,但是我给您分析一下,您看看对不对哈。

关羽之前卖枣,而且可以维持生计。说明不是直接去进货的二道贩子,是自己去打枣。朋友们,我不知道你们打过枣没有。你想想拿一个长杆子去打枣那些动作,像不像之后关二爷挥青龙偃月刀?而且其实关羽的招数套路并没有那么多,你们发现了么?关羽通常是秒杀对面,十合之上就只能是平局。但凭借之前打枣的经验,臂力是练出来了,反应能力也是练出来了,所以再凭借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的装备压制,还是有不错的战绩。

再说张飞,可以说除了刘备关羽,其他人没几个能入三爷的法眼。就连吕布如此骁勇,跟张飞百八十回合难分胜负。张飞原来是杀猪的,杀猪既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杀猪需要了解猪的各个补位的构造,杀一头猪跟现在做一场外科手术差不多。杀猪也需要刺、捅所以跟矛法类似。猪被杀死后需要充气,让皮肤绷紧。屠夫的做法是用一根铁钎从猪的后蹄开口然后一直捅到腹部,拔出铁钎后往腹部充气。那时候没有打气筒,只能用嘴去吹气。于是练就了三爷这么大肺活量。长坂坡三声大喝,吓破了夏侯杰的胆,这一招就是这么练出来了,猪我都能给你吹起来,何况你个人!

再就是关羽张飞都属于大块头,关羽两米一,体重三百斤,在战场上对于轻量级的对手来说无疑是碾压。张飞稍微矮一点,但属于也属于力量型的,挥着他那丈八蛇矛本来就很难躲过去了,嗓门还这么大,在气势上就先压倒对方。

关羽张飞跟着刘备南征北战,在实战中也获取了不少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天赋和强健的身体素质和装备,自然成为了三国最强武将。




董先生说历史


张飞天生神力,且非常喜欢与过路的侠客们,互相切磋,相互学习,历史上的张飞,是非常斯文的,他饱读诗书,而关羽则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他自幼习武,也是难得的英雄


功大哥


名师之徒未必有工作,初入社会卖水果卖猪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