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农村人有谚语"三十夜守夜,年初一守舍",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袁计溶


除夕夜,农村人有谚语"三十夜守夜,年初一守舍",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年三十守夜,年初一守舍”,这句农村谚语的背后,印证着农村的春节民俗习惯。在阿兮老家,这习惯是这样的:

1、三十夜守夜

早些年的胶东农村,年三十晚,早早就闭户,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吃年夜饭,守岁。不串门,也不让别人来自家串门。

这年夜饭做的菜肴也有讲究:白菜、芹菜、鸡、鱼、肠、和菜、冻、韭菜、豆腐,这几样一般都要有,都属于过大年必备的好彩头食材。

从傍晚闭户到大年初一这段时间,在农村民俗中最具有神秘性。属于农村俗话说的“大年五更死了驴——不好也好”的说过年话的时辰。只要能坚持住的,最好都不要睡,守岁到新旧交替,家人互问过年好,煮元宝(包成元宝形状的韭菜素馅儿饺子),在院子里发纸(烧纸抛奠),男丁磕头。直到凌晨三点左右,放开门小炮竹,开门启户,家族大的人家就要开始全村的大团拜了。

2、年初一守舍

在阿兮老家农村,大年初一也是互相串门联络感情的日子,在初一这天,家里忌讳无人守舍,都出去玩锁了门。所以一般这天早上拜大年时,老人留在家里守着,招待来拜年的村人,年轻人出去别人家团拜,直到早上煮了包钱的饺子,年轻人互相走得差不多了,也差不多大半头晌,轮上年轻人守家,年纪大的出去串门。

农村人的团拜,是看活人,也是看“死人”(一般是年纪大的中老年人,更在意本家族各家悬挂的宗谱,有没有把近年来家族中去世的人添加上,上供是不是隆重?烧香够不够虔诚?诸如此类),阿兮儿时经常见到初一来家里拜年的长者,认真站在北桌子前,抬头看家里的宗谱。

一般情况下,从年三十到正月初二夜,香炉里的香最好不间断,一直点燃着(燃尽后马上上香),弄得家里正屋烟雾缭绕的,这才是敬祖宗。若家里锁门,自然也不能及时烧香,一阻碍了村人来串门,让人吃了闭门羹,第二也不敬祖宗。

b714

以上两点就是阿兮对这句谚语的理解。当然,现代人在乎这规矩的少了,随着反向春运现象越来越多,农村过大年“锁门”的已非个别,就我知道,老家农村就有五六家农村父母,进城跟儿女一起团聚过年的。而“三十夜守夜,年初一守舍”这谚语,也终有一天会失去了意义,被农村人所遗忘。


阿兮随笔


三十夜守夜,年初一守舍。这是有传统的,受传统习惯影响很大。腊月三十是年穷岁终,年初一是三元之始,人都讲究善始善终,图吉利有好兆头,所以在年终岁晚,又一年之始时会有讲究许多宜忌,注意许多事项,如除夕守夜,大年初一不外出,在家守屋就是其中之一项。现在许多人守夜是做到了,守舍不外出,许多年轻人就做不到,特别是外出归来的人,更想借此机会相见,所以老人守舍不外出容易,外出归来人员时间有限就难,另外许多乡镇借欢度春节的机会举办各种喜庆活动,年轻人与孩子都会去参加参与或观看,但不会去远,想一天不出门做不到,但早晚一定会在家与家一起的。

三十夜守夜是很有来头的,我这里叫守岁,要一夜亮着灯,现在电灯好办了,我小那时,没电灯,就要点煤油灯,我这里叫火水灯,那时物质供应不如今,火水不是随便可以买到的,凭票供应,为过年房房灯亮,平时就要过年多积点火水,不然就要用植物油代火水也要在守岁时用。这守岁与年的传说有关,我父是有文化的给母亲讲过许多故事,母亲将故事讲给儿女,我很小就听母亲讲故事,其中就有驱赶“年“的传说故事:年原是一种怪兽,头上长着触角,十分凶猛,每到寒冬将尽,新春快来之时,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每到这时,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以吓“年“逃跑不伤人,今烧炮竹就有此意。一夜过去,大家平安无事,互相高兴与祝贺,还拿出丰盛食物在一起吃。如此年复一年,便形成了一个欢乐的节日,这就是“过年“,再慢慢演变成过年要点灯守夜度岁图个善终。又有传说是“年“是有谷物成熟的意思,年是果实丰收形象,年是预祝丰收喜庆的日子,后逐渐成了“岁“的代称,久而久之,阴历除夕和正月初一就成了我们民族最大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人们希求善终,更希望善始,有好兆头,年初一是年始月始日始,三元开泰,都希善始有好兆,所以有许讲究,许多禁忌,其中在家守舍不外出就其中之一。守夜因电视普及,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起看电视,看春晚,很快就过去了,到了子时还要做祭拜仪式,所以在家亮灯守岁,很快就过去了,很易做到,而年初一要一直在家守舍,年轻人与孩子就难做到,这也是情有可愿的,不影响大局,老人也开放开化了,也不会严要求晚辈。有些传统习惯也应变变改改,时代发展了,不可一成不变的,特别烧炮竹习惯,更应改变,最好不烧。








树德汉硕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不管时光怎么变迁,三十初一都是头等大事。用老一辈的人话来说:“麻雀还有个三十初一”呢,可见得三十初一的重要。

在关于三十初一的众多习俗谚语中,“三十夜守夜,年初一守舍”讲得是比较多的。这句古老的话语,有着什么意义呢?

一、 三十夜守夜:三十是指的腊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夜,除夕夜守岁是多年传承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守夜的含义就是终夜不眠,等待天明。

古老的传说中,每到大年三十晚上,有个叫“年”的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

守岁包含着辞旧岁和迎新年的双重含义。在这最重要的日子里,全家人团圆在一起,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成为春节期间最为经典的庆贺活动。

二、 年初一守舍:是指岁数比较大的人要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在家里等着,因为初一是邻里亲戚,近道的亲朋好友拜年的日子,这个时候家里是不能没有人的。

特别是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大年初一的早上天还没亮就会有很多同宗亲戚结伴给年长的老人磕头拜年,所以整个仪式老人当然不能不在家。

还有一种认为是,年初一最好是待在自己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正月初一代表一年的开始,这一天做什么都会有一年寓意,比如,初一宿在别人家,一年都会在外漂泊,

也有人认为,大年初一开财门后,要在家守着财……

基于上述种种说法,过去的人们,在初一基本上很少出门,都待在自己家,到初二才开始出门拜年。

时移世易,现在好多风俗习惯都已改变。过去那些代表着对幸福生活向往的禁忌已经逐渐失去它的力量。

新社会里,人们的幸福感大大加强了,不严格遵守这些禁忌,也不妨碍幸福生活的到来。因此,人们现在过年都不怎么讲究这些老规矩了。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除夕夜,农村人有谚语"三十夜守夜,年初一守舍",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很多俗语的产生是根据人们多年传承下来的习惯进行的总结,俗语的种类和说法很多,而关于春节期间的规矩就更多了,包括民间老话也表达了这个意思,就是“腊月忌尾,正月忌头”也就是说在除夕和新年的开始有关的禁忌特别多。

三十夜守夜:三十是指的腊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夜,除夕夜守岁是多年传承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最早在晋朝就开始流行。西周时期记录风土人情的书把除夕夜的各种仪式活动分别称为溃岁、别岁、分岁、守岁,守岁的含义就是终夜不眠,等待天明。所以守岁包含着辞旧岁和迎新年的双重含义。最重要的日子,全家人团圆在一起,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才是春节期间最为经典的庆贺活动。

年初一守舍:是指岁数比较大的人要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在家里等着,因为初一是邻里亲戚,近道的亲朋好友拜年的日子,这个时候家里是不能没有人的。特别是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大年初一的早上天还没亮就会有很多同宗亲戚结伴给年长的老人磕头拜年,所以整个仪式老人当然不能不在家。再有民间多认为初一是一年的开始,所以初一的讲究很多,初一不能喝粥,喝粥会代表一年都喝粥,初一不能不能催着起床,会被认为这一年都是被催促的命。所以延伸一下,初一不离开家,也代表着不希望老人这一年都是外出奔波劳碌命。

当然各地方的风俗和习惯不同,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大多是按照这样的传统习俗在做,但是社会也在发展变迁,人么的习惯不同,在我们当地东北农村,也有的人家是不守岁的,十二点也不吃饺子。个人身体或习惯不同。还有的就是有的年轻人喜欢旅游过年,所以初一当然也不会守舍了。个人对民俗的理解不同,只要自己喜欢和高兴,很多说法也并不一定就按照传统来执行。

除夕夜,农村人有谚语"三十夜守夜,年初一守舍",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欢迎大家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响水大米


除夕夜,农村人有谚语“三十夜守夜,年初一守舍”,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俗语其实也不分城市和农村了,很多老话很多人都知道的,这些老话也潜移默化成为我们做事的时候的行为准则。过年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最大的事情了,过年的时候,不管有多远,远在他乡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过年已经成为了一年一次的寄托,已经远不是一次节日那么简单了。记得小时候,年味是很重的,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每个人都会穿上新衣服来迎接新年,现在年味已经越来越淡了,很多人对于过年的概念也已经没那么强了。


三十夜守夜

大年三十吃了团圆饭以后,一家人大多都是围坐在炉火旁边,吃着在外的游子带来的各种特产,聊着这一年的得失,等到十二点一到,放了“关门炮”,关了“财门”,彻夜聊到第二天天亮。三十守夜的习俗其实很简单,因为过年最初是为了抵御一个叫年的怪兽,虽然人们知道爆竹、红颜色可以克制它,但是很多人还是不放心,所以就只能一家人待在家里守夜,祈求可以平安躲过怪兽。不过现在的守夜,已经更多的成为了一种团聚和跨越的象征,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加深家人感情。


年初一守舍

大年初一早上,请了香,放了“发财炮”,开门发财门,就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够财源滚滚,心想事成。在我们老家这边,最忌讳的就是,大年初一早上,所有的人都去拜年了,家里一个人也不留,所以必然会留下一些人的,不然人家来家里拜年,门都进不了,岂不是很尴尬。再说,前面说过大年初一“开财门”,门自然开的越早越好,越久越好了,不然寓意不好,这意思不就成了财路短了。当然,这只不过是我们老祖宗的一些老说法,也不必太过在意了,新时代要有新面貌。


不管是大年三十,还是大年初一,我们的老祖先都留下了很多的一些老说法,需要我们有所了解,不然老祖宗的东西没人传承,岂不是很可惜。过年讲究的就是一家团聚,合家团圆,能够快快乐乐的吃一顿团圆饭,能够让我们老的过年风俗可以传承下去。


老农民说事


除夕夜,农村人有谚语“三十夜守夜,年初一守舍”,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除夕夜对于人们来说意义非凡,每到这个时候,人们都会团聚在一起,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唠唠家常,分享一年中的收获和喜悦。通常在大年三十这天晚上人们是不睡觉的,我们地方习俗通常叫做“守岁”,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习俗。



三十夜守夜

这里的意思就是指在大年三十这天晚上,一家老小都会守岁熬夜,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通过熬夜的方式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在大年三十这天晚上,农村家中通常家家香火不断,会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一早上。人们通过团聚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吃饭,直到新年的到来,通过这种方式来辞旧迎新,并且在大年三十的最后一刻使用放鞭炮来祝福新年的到来。



年初一守舍

大年初一就是我们所说的春节了,这一天是新年的第一年,人们通常在初一这一天选择去拜年、走亲戚。而且在初一早上一大早就要开门炮仗,用响亮的炮竹声除旧迎新、躯赶年兽,同时也可以创造更好的喜庆的气氛。大年初一早上首先放的是“开门炮仗”,寓意开门大吉,特别是现在的“落地红”炮竹经过爆炸以后满地火红,到处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而对于大年初一守舍,其实就是指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家里一定要有家人在,不能空房子。初一的时候孩子都外出拜年了,而家中一般只有老人在家,而守舍的任务就交给老人了。每当有人前来敲门的时候,就负责开门迎接,当然很多时候家里出了小孩出去打闹、拜年以外,还会有父母在家。

大年三十和初一的这个时候同时也是最热闹的时候,人们常用“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来形容这两天的生活状态。同时在大年三十晚上,不管彼此之间有何矛盾,这时候一家人都会放下一切,开开心心一起吃饭。这就是“大年三十无外人”、“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的由来。


乡村波比


大年三十守岁,全家围坐一起谈旧的一年收支状况,谈谈明年的打算。而初一一般由男士出门拜年,而妇女在家招呼来客!这也许是这个彦语的真含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