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体现的不是诸葛亮的智慧,而是司马懿的过人之处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这一段是京剧《空城计》的唱词。空城计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几乎是人尽皆知。

空城计体现的不是诸葛亮的智慧,而是司马懿的过人之处

诸葛丞相从汉中起兵出祁山,决定北定中原,一统天下。同时,曹魏任命司马懿为征西大都督,统兵十五万,对抗诸葛亮。司马懿带兵直扑街亭,诸葛亮也早已想到,准备派一员大将据守街亭。

但是,马谡连连请缨,并且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只得交令于马谡,并且派王平为马谡副将。马谡到达街亭,执意要在山上扎寨,王平说不过马谡,自要了三千人马在山下扎寨。就因为马谡不懂兵法,硬套兵书,导致司马懿轻松得下街亭。

空城计体现的不是诸葛亮的智慧,而是司马懿的过人之处

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惊失色,街亭是咽喉要道,街亭一丢,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包括诸葛亮也自身难保。诸葛亮无奈,退兵至西城,将关兴张苞全部派出,城中仅剩二千老弱残兵和一般文官。诸葛亮下令城门四开,“迎接”司马懿。司马懿兵临城下见到此景十分惊讶,认为诸葛亮从不弄险,疑似城中有伏兵,后下令,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全军撤退。

空城计体现的不是诸葛亮的智慧,而是司马懿的过人之处

这个情节看似是提现了诸葛亮的智慧所在,实际上,细思有很多疑点:易中天教授曾经评价空城计的虚假性:

其一,司马懿完全可以派几千轻骑兵进城打探虚实;

其二,司马懿可以令十五万大军围城,围而不打,截其源断其粮。

总之,司马懿不至于撤兵。但是,征战一生的司马懿会想不到这两点吗?很明显,司马懿不可能想不到。那么司马懿为什么要放过诸葛亮呢?

空城计体现的不是诸葛亮的智慧,而是司马懿的过人之处

因为司马懿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如果司马懿下令攻城,诸葛亮必死无疑,从而蜀汉必定崩塌,曹魏必将卸磨杀驴。司马懿想的是,现在自己的势力还不稳定,一定要靠和诸葛亮的拉据战巩固自己的势力。所以,空城计体现的不是诸葛亮的智慧,而是司马懿的过人之处。

空城计体现的不是诸葛亮的智慧,而是司马懿的过人之处

在三国志中,空城计的原型其实是曹操。一年秋收,曹操军队出城割麦,吕布军队突然偷袭,曹操大惊失色,急中生智,令城中歌舞,吕布生疑,再加上城前是一片深林,深不可测,吕布疑心很重,不敢贸然前行,于是传令撤兵。吕布回去后心有不甘,第二天又率领军队开到城下,来到密林前。可吕布怎知,这次曹操真的把人马埋伏在了密林,就等着吕布再回来。这一次,吕布吃了大亏,大败而归。

对比两个空城计,曹操的还是要更胜一筹,想到了吕布军队还有可能再返回来,善后工作做的极其严密,让对手难辨虚实。而诸葛亮的空城计,有些鸡肋,仅仅是给了司马懿一个台阶下而已。可以见得,曹操不仅是一个好的主公,更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