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同時入宮,一個早早去世,一個成為後宮賢德的典範

姐妹同時入宮,一個早早去世,一個成為後宮賢德的典範

唐朝帝王之中,唐睿宗李旦算是比較低調的。這與他本人性情灑脫,沒有多少權力慾是息息相關的。他的後宮嬪妃之中,也是如此,導致知名度極低。相比其他君主,李旦後宮中的女子,沒有誰特別出名。其實,李旦迎娶過一對姐妹,還是值得一提的。

這對姐妹姓王,姐姐的名字不可考,一般稱為德妃王氏,而妹妹叫做王芳媚,後來被冊封為賢妃。在李旦最為艱難困苦的時候,這對姐妹陪他度過了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也為他教育出了一個好兒子。

姐妹同時入宮,一個早早去世,一個成為後宮賢德的典範

王氏姐妹的出身非常好,他的家族王氏,歷來就是高門大戶。她們的先祖就是平定侯景之亂的王僧辯。雖然王僧辯後來抵抗陳霸先兵敗被殺,但後代人才輩出。比如兩個孫子王珌、王珪都曾經做過唐朝初年的宰相。王珌的曾孫,就是王氏姐妹的父親王美暢,官至潤州刺史。

王氏姐妹的嫡母長孫氏也很不簡單,是唐太宗長孫皇后的曾從孫女。家族人才自然也很興旺。

這樣“根正廟紅”的家族,自然是李唐聯姻籠絡的對象。於是,王美暢的三個女兒之中,有兩個就一同嫁給李旦。按照賢妃王芳媚的墓誌銘考證,此時正好是唐睿宗李旦退位,武則天臨朝當女皇之時。這也是李旦最為艱難的歲月。

姐妹同時入宮,一個早早去世,一個成為後宮賢德的典範

據說姐姐王氏非常得寵,她精通音律,顏容美麗,舉止優雅,為李旦生下了一子二女。這個兒子也是李旦成年兒子中最小的,叫做李隆業,後來因李隆基即位而改名為李業。兩個女兒分別是後來獲封的淮陽公主和涼國公主。

但王氏去世得很早,在她匆匆而去的生命中,就只有這幾個子女作為人間的痕跡了。唐睿宗復位後,將她追封為德妃。德妃本來是李隆基母親的封號,因為李隆基當上了太子,原來的德妃竇氏被追封為昭成皇后,這才將妃位讓給了沒在夫家享過幾天福的王氏。

姐妹同時入宮,一個早早去世,一個成為後宮賢德的典範

王德妃去世得早,她的兒女都沒有成年,便交由幾乎同時嫁給李旦的妹妹王芳媚撫養。王芳媚顯然沒有姐姐那麼得寵,但她的才氣卻是在當時有一定的名氣。據說她幼時就很聰明,六歲就能背誦詩歌,長大以後性格柔和,端莊仁愛。她來撫養自己的外甥,也是再合適不過了。

王芳媚等到了唐睿宗復位,並被封為賢妃。在唐朝初年,六宮按照隋朝的制度,除了皇后之外,就是貴妃、淑妃、德妃、賢妃這四大妃子的地位最高。賢妃雖然排在最後,但唐朝初年的賢妃名氣都不小,基本上也都是才貌出眾的。

姐妹同時入宮,一個早早去世,一個成為後宮賢德的典範

在王賢妃的精心撫養下,外甥李業也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他處處以李隆基馬首是瞻,穩定了動盪很久的局勢。他的同母妹妹淮陽公主和涼國公主去世時,孩子們都沒有成年,李業一如自己姨媽一樣,盡心竭力撫養他們長大,比對自己的親生兒女還要好。這令唐玄宗都頗為感動,親自寫詩讚頌他:

昔見漳濱臥,言將人事違。今逢誕慶日,猶謂學仙歸。棠棣花重滿,鴒原鳥再飛。

姐妹同時入宮,一個早早去世,一個成為後宮賢德的典範

開元四年,作為太上皇的李旦駕崩,王賢妃為他在宮中服喪了三年。唐朝規定,如果有兒子的妃嬪,在天子駕崩之後可以和兒子一同生活,如果沒有子女的就只能出家。王賢妃沒有親生兒子,但在唐玄宗的關照和李業的請求下,她得以出宮,與住在李業的王府之中,避免了晚年長伴青燈古佛的命運。

善良的王賢妃用心培養外甥李業,此時也得到了好報。《新唐書》記載李業對待這位姨媽“事之甚謹”。在後宮之中,能得到善始善終並不容易,王賢妃雖然沒有獲得特別的寵愛,也沒有得到過權勢,但她的結局,無疑比很多著名的寵妃要好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