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行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建議之五——我對中藥溯源的認知與建議

前言

《中藥材行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建議》系列文章發表以來,受到了中藥行業多位領導、專家、同仁的關注,另外打電話、發微信給我的讀者也很多,他們提出很多批評與建議,筆者深表感謝!今天摘錄中藥學家、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中藥飲片分會專家組組長張世臣老師的一段來信,以饗讀者。

“藥材與飲片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產品,藥材是中醫藥物療法的物質基礎,但藥材不入中醫處方,入中醫處方的是飲片!飲片傳統上有兩種,飲片廠生產的(以前是藥鋪‘先店後廠’之‘後廠’生產的,也不是農民或藥農切的;當然,在藥材集散地,如祁州-安國,就有專門切黃芪的黃芪莊……;而以前的醫療部門---醫舘多無自己藥房,因此也不自己切制飲片,而是開方到外面藥鋪拿藥);再有就是傳統的產地片,主要是乾燥成藥材後不易切制的飲片,如烏藥片、茯苓片、片薑黃……

公私合營後,飲片製造也改變了前店後廠切飲片的局面,建了專門的飲片廠,除了傳統的產地片外,飲片都在飲片廠切制(當然比較大的中醫院,其藥房也會有臨時切制或炮炙飲片的-所謂臨方炮製),也沒有農民(或藥農)切藥的!現在大量的農材農民切藥,並不是推行GMP造成的,而是在推行GMP之前已經出現。文革中飲片廠多停產了,文革後重建飲片廠,當年國家投資,建44個飲片廠(如天津飲片廠),本來也很好(我那時在大學,帶學生實習就去天津飲片廠,已用機械,很有規模),但市場放開後,慢慢亂象出現,就象你文中說的那樣了。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才搞GMP,本意是通過規範化促進規模化,但個人生產飲片(地下窩點,黑作坊),通過唯利是圖的飲片廠(自己不生產飲片,搞掛靠、貼牌、走票)把地下黑窩點的飲片洗白,通過這樣的飲片廠渠道進入醫療機構!這些地下黑窩點很多也並非藥材原產地,也是買藥材,如你文中所言甚至到國外買藥材回來切!他們的優勢就是成本低,但絕大多數質量不保!必須整治取締,想幹,就正規辦廠生產!

說到產地加工,現在搞得內意不清。產地加工,就藥材而論(除傳統產地片外),就是加工淨藥材。而現在打著產地加工旗號,放任農村切飲片,我認為絕對錯誤!甚至地方政府介入,打著提高附加值,讓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的口號,鼓勵農民切飲片!如果政府發揮好作用,應鼓勵在當地建飲片廠,讓農民到飲片廠,經過業務培訓成為飲片廠工人倒未嘗不可,但似乎還未見到!另一途經,大家在說趁鮮切制。其實傳統產地片就是趁鮮切制。而現在泛化了,認為所有藥材都可產地趁鮮切制,這也是片面的。在藥材產地,象烏藥,必須在產地趁鮮切,一干就成木頭了!而甘草、黃芪等所謂趁鮮切,並不是挖出來淨制就切,而應該在產地淨制後也要乾燥處理,但不能幹透,要在乾燥過程中監控含水量,在失水過程中,含水量保留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也就是乾的淨藥材水潤軟化的含水量要求)再切!這時切出的飲片是幹藥材軟化後切出的飲片是一樣的。但卻(1)免除了藥材的大販運,節省了費用…;(2)免除了水潤軟化,避免了藥效成分流失,保證了飲片質量;(3)也使藥材產地轉換為飲片廠工人的原農民,可以從生產飲片工作中增加收入了。這也是我在《中國中藥雜誌》2018年第14期提出工業飲片(在藥材主產地加工淨藥材,經乾燥到含水量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切飲片:生片,相對調劑湯劑的飲片要厚一些,有別於現在飲片廠按藥典或地方炮規生產的飲片,主要供中成藥廠投料用-當然後續需炮製的當另行炮製)的原因。之所以在藥材主產區建飲片廠,生產工業飲片,主要考慮中成藥廠對投料用飲片一個批量都比較大,不像現在多在城市建的飲片廠,每批次量都比較小。這樣一來,流通業態改變了,藥材市場周邊農民任意加工飲片的黑窩點就沒有了生存空間,才能淨化飲片市場,現在的飲片廠生產湯劑調劑用飲片,或在藥材主產地建飲片廠切制車間,生產生片;另外就是在道地主產地建生產工業飲片,供中成藥廠投料用,現在漢廣等企業已經在這樣做著。(囉嗦太多了,未知言可盡意,僅供參考)

筆者反覆認真的拜讀張世臣老師的文章後感觸很深,張老師專業與博學讓筆非常敬佩,尤其是張老師提出的工業飲片和配方飲片,定位合理便於實施。在此筆者向張老師表示誠摯的感謝!什麼叫中藥學家?什麼叫中藥傳承?正是這些前輩們默默的無私奉獻與勤奮努力的結果,可以看出藥界前輩與同仁們,對中藥材行業的厚愛與關注。

本篇我與大家共同探討中藥溯源方面的問題。

2012年,國家成立“國家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開始著手建設中藥材行業的流通追溯系統,從源頭控制中藥材的質量,改善中藥材流通過程中的農殘、重金屬超標,摻雜使假等問題。2017年7月中藥行業協會中藥追溯專業委員會在廣州成立,趙潤懷老師被聘任為理事長,筆者被聘任為副理事長。2017年9月中藥追溯標準研討會在成都中醫藥大學召開,2018年9月中藥追溯標準研討暨追溯工年會在河北尚義召開,筆者均參加了研討與學習。

中药材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之五——我对中药溯源的认知与建议

圖1、2017年7月中藥行業協會中藥追溯專業委員會在廣州成立

一、中藥材溯源的重要性

中藥材作為農產品與生產地域關係密切,生產過程長流程複雜,所以容易發生農殘超標,以次充好等質量問題,它的標準化程度比較差,難以衡量與監控質量標準。同時作為藥品,它又承擔著治病救人的功能,質量缺陷會導致延誤病情的特殊使命。中藥追溯是藉助現代物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對中藥材種植、加工、生產、流通、使用等過程關鍵信息進行處理、實現中藥材的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全程可監控的鏈條形成,起到監管規範惠及大眾的目的,將起到至關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安全藥、放心藥、有效藥的民生工程。所以中藥材的追溯是很有必要、非常重要的,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所以須加大力度積極推進。

中药材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之五——我对中药溯源的认知与建议

圖2、2017年9月中藥追溯標準研討會在成都中醫藥大學召開

二、中藥材溯源的現狀

(一)中藥材追溯體系建設的進行

2012年以來,國家分三批支持18個省市建設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初步建成了以中央、地方追溯管理平臺為核心,以中藥材種植和養殖、中藥材經營、中藥材專業市場、中藥飲片生產、中藥飲片經營和中藥飲片使用六大環節追溯子系統為支撐的流通追溯體系。

中药材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之五——我对中药溯源的认知与建议

圖3、國家近些年不斷出臺了一系列的中藥追溯政策與文件

1、第一批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試點城市

2012年10月22日國家多個部委聯合頒佈了《關於開展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的通知》,將在河北省保定市、安徽省亳州市、四川省成都市和廣西自治區玉林市,確定為開展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建設的試點,首批4箇中藥材試點城市旨在提高中藥材流通的現代化水平,增強中藥材質量安全保障能力。目前,這四個城市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工作都已取得積極進展,制度標準體系初步建立,已進入攻堅實施階段,但中藥材專業市場功能衰退、市份額下降,給溯源工作推進帶來難度,也給繼續投資創新帶來不確定性。

2、第二批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建設省份

2013年,在中央財政支持下,商務部選取甘肅、雲南、吉林、湖南、河南、江西、廣東7個省份繼續開展這項工作,計劃到2016年底實現覆蓋全國的目標。《關於進一步加強中藥材管理的通知》明確提出要建設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鼓勵和引導中藥飲片、中成藥生產企業逐步使用可追溯的中藥材為原料,同時要求各地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逐步形成可追溯的倒逼約束機制。

3、第三批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建設省份

2014年8月,第三批實行建設的省份:山西、內蒙、遼寧、山東、湖北、青海、寧夏。

中药材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之五——我对中药溯源的认知与建议

圖4、2018年9月中藥追溯標準研討暨追溯工年會在河北尚義召開

4、中醫藥編碼系列國家標準正在加快推進

為加快中醫藥標準化、信息化、規範化的進程,推進實施中藥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構建我國中藥質量溯源體系,更加有效地監督和管理中醫藥體系與市場流通,就必須實現“一名、一物、一碼”。即實施統一的中藥、中藥方劑、中藥供應鏈編碼體系,目前我國已對中藥材1219種、中藥飲片1603味、中藥配方顆粒1364味、中藥超微飲片1337味、中藥超微配方顆粒1337味等開展了分類編碼,進行順利。

中药材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之五——我对中药溯源的认知与建议

圖5、中藥編碼規則:編碼結構圖

(二) 我國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專項建設進展順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明確表示:國家鼓勵發展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提高中藥材包裝、倉儲等技術水平,建立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

目前我國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專項建設進展順利,到2018年底,在全國道地藥材產區規劃建設的88個物流基地已經佈局完成,已經上線運營的實驗基地11家,已通過評審正在建設之中的物流基地55家,還有20多個將在2019年全部落地並開始建設。但這些中藥材物流基地全部是企業自已投資建設的,國家雖然鼓勵發展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有政策卻沒有具體方案落實,筆者認為國家應建立專項資金支持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加大力度使項目儘快全部落地。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提出,通過技術升級,實現中藥材生產、產地加工和流通設施現代化,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打造現代化中藥材電子交易市場,通過建立質量追溯系統,確保中藥材質量全程可控。

三、溯源的問題與難點

近年來,中藥材流通領域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中藥材難以溯源、中藥材產業種植信息不透明、很多藥材不符合標準,缺乏准入標準和嚴格監管,藥材的來源、晾曬、包裝、存儲、運輸等均沒有相應的規範等。目前我國的中藥材質量可追溯體系的建立仍處於研究和起步階段。

1、中藥追溯的品種多情況複雜

傳統中藥包括中藥材、飲片和中成藥。據調查,全國用於飲片和中成藥的藥材應用的中藥材有1000~1200餘種,其中植物類藥材有800~900種,佔90%;動物類藥材100多種;礦物類藥材70~80種。由於中藥材包括動物、植物、礦物與菌類四大類,因此藥材的生產養殖過程複雜,產地多地域廣,質量追溯綜合了鮮活產品、農產品、食品行業等多個行業的質量追溯特徵。

2、中藥質量追溯過程長、環節多

中藥質量追溯全過程應包括藥材種植/養殖、採收、產地初加工、飲片生產、中成藥生產、物流及市場銷售等多個環節。根據中藥不同的特性,有些中藥材可以直接鮮用,有些需要炮製成飲片直接銷售,而有些則需要走過追溯的全部階段。從實際運行來看,藥材採收後,經過多級收購商的採購、包裝、貯藏、運輸、混批、混包、混儲等環節,導致藥材的來源混雜,追溯的過程長環節多,很難溯源。在運輸過程中,包裝、倉儲條件不規範,導致藥材變質、汙染,從而影響藥材質量。中藥材的生產、加工、包裝、存儲、運輸等環節的質量標準規範不健全,造成進入溯源體系的中藥材有假藥劣藥現象。

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中藥材共建共享聯盟交流大會組委會主席任德權說過:“中藥材不同品種的追溯過程長,環節多,不容易判定責任主體。”中藥飲片一般都是拆除包裝放入藥屜中再進行銷售和調配,這樣就造成了出現質量問題難以確定真正生產廠家,對於拆包裝的飲片進行溯源鑑別幾乎不可能,違規責任主體難以確定。

3、中藥追溯平臺搭建容易推廣難

中藥行業信息化水平較低,企業要加入中藥溯源體系就要更新設備。一個大型流水線的優化,動輒需投入數百萬元人民幣。譬如,醫藥行業普通掃碼槍價格在一千元人民幣左右,但要讓掃碼槍多一個“二維碼”掃碼功能,成本就飆升到1800元左右。此外,加入流通追溯體系,原有藥品生產流程被拉長,生產效率降低。原本兩個小時完成的工作,可能延長至三個小時。另外加入溯源體系意味著所有生產、流通環節被公開,處於不可言明的因素,企業不願實施。過去食品藥品領域也有類似功能的溯源系統,但最大問題就是企業使用率不足,原因是成本增加與工作量增加,企業難以接受。

4、中藥溯源鏈長環節多難落地實施難

溯源必須從源頭抓起,中藥材源頭是種植。藥材的種子基源(是否是藥典規定的品種)、道地產地(是否是該品種種植枝術與田間管理)、生長年限(白芍生長4年人正的道地產地)、土地農藥殘留與重金屬是否超標、採收時間與採挖枝術(科學採挖杜絕搶青等)、田間整理與鮮品運輸、產地加工(挑選、清洗、烘乾、日曬),包裝等等環節眾多,很難落地實施。比如種植過程(如溫度、溼度、光照、土壤環境、打藥等),大多是個體戶與農民,信息採集與記錄誰來完成?信息造假、數據缺失怎麼辦?怎樣溯源才能貫穿整個產業鏈呢?再加上經營者熱情不高、參與程度低,推廣程度差、執行力度有限等等都是現實問題。

中药材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之五——我对中药溯源的认知与建议

圖6、2018年7月中藥材規範化專委會理事會在貴陽召開

四、解決的思路與建議

1、從家種入手“先易後難”

當前我們國家中藥材常用品種方面,大約2300個左右;其中70%是野生品種,30%是家種品種;用量則是70%屬於家種品種,30%屬於野生品種。所以中藥溯源應首先從生產量大的家種品種入手,研究方法、探索路經、積累經驗,然後以點帶面逐步推廣。家種品種中有幾個規模大的品種,容易規範便於追溯。例如:黨參、當歸、黃芪、黃芩、川芎、澤瀉、麥冬、黃連等這些家種藥材品種,目前產地產區都比較集中,屬於地理區域明顯的道地藥材,溯源從這些品種開始比較容易把握,並能輕鬆做到真實明瞭,非常有利於追溯工作開展。

1、野生品種要“抓大留小”

野生品種的溯源工作,應該從哪裡著手呢?

“先易後難”、“抓大留小”是原則。何為“大”呢?那些產地集中、用量超大、採收簡單、含量穩定、容易把握的野生品種就叫“大”。例如:晉豫陝金三角地區產的連翹;內蒙、新疆的肉蓯蓉;甘肅禮縣的淫羊藿;西藏的紅景天;大別山區的野菊花;四川涼山的何首烏;東北吉林的綿馬貫眾等。這些野生藥材品種,產地相對集中,規格也不繁雜,外觀性狀特徵明顯等,都是便於規範操作的,規範起來就很“易”,利於溯源工作的開展。

把這些容易溯源的家種、野生品種理順,讓全國人民認可放心,剩下那些產地不一、規格繁雜、外觀性狀差異較大,真偽容易混淆的家種、野生品種,則可抽絲剝繭,區別對待,逐個細化梳理,循序漸進的依次進行。

3、統一溯源標準分工合作區塊鏈接

按商務部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規範要求,全國實施統一溯源技術標準,實現國家平臺與地方平臺對接,全國軟件技術標準統一信息共享,方就能實現跨省、跨區域的網絡交易,實現全國貫通全鏈條追溯。

趙潤懷理事長在中藥追溯標準研討會上指出:“溯源必須從源頭抓起,對生產過程、採收過程、加工過程、倉儲過程、物流過程的全過程登錄監管可追溯。每個環節都有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各自做好自己板塊的溯源,然後按照國家要求標準,利用互聯網和區塊鏈的技術對接。區塊鏈實際上是一種分佈式數據庫系統,而基於區塊鏈技術實現中藥溯源,能有效彌補日常追溯中工作流引擎與數據庫易於修改等缺陷。這既使得溯源傳輸信息具備完整性和安全性,還可產生優質優價、優勝劣汰的溯源的運行生態和模式,更能打通整個中藥產業鏈條,讓整個產業信息更加透明,徹底解決傳統溯源體系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數據存儲不安全等多項難題”。

例如:小豆中藥科技(天地網)溯源及規範化管理體系,就是側重於資源前端的藥材種植與產地加工。(詳見本文第五章介紹)

中药材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之五——我对中药溯源的认知与建议

圖7、2018年9月中藥追溯標準研討會上首席專家溫川飆老師講解區塊鏈

4、明確一個責任主體、落實多方聯動模式

必須明確軟、硬件系統集成商和可持續發展運營商三者的一個責任主體,政府只認這一個責任主體,如果系統出現問題,政府不面對多頭、多個企業而責任不便劃分,難以協調。一個單位承擔責任有利於保障系統長效、有序運行。由於中藥溯源涉及多領域、多行業、多環節、多學科、多部門,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政府相關部門和與責任主體單位,必須盡職盡責有序推進。

中药材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之五——我对中药溯源的认知与建议

圖8、國家農業農村部總經濟師張合成、信息中心副主任張國檢查溯源編碼

5、國家應出臺准入機制、配套可持續發展

國家應出臺政策施行准入機制,凡是中藥飲片企業和中成藥生產企業,必須採購有溯源編碼的中藥材,做到來源清楚、渠道規範,通過把好前端源頭關,既能提高中藥飲片質量,又能提高中成藥質量。國家應出臺政策配套可持續發展,中藥溯源才能長期堅持而具有生命力。

天士力集團總裁閆希軍建議,應強制要求中藥飲片經營企業或醫療機構使用經過溯源的中藥飲片,逐步實現醫院、藥店、藥企等中藥材流通終端使用溯源過的中藥材,嚴控終端需求,倒逼前端體系建設,逐步實現中藥材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程監控。

中药材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之五——我对中药溯源的认知与建议

圖9、長治基地的連翹殺青烘乾一體化機正在加工包裝與溯源打碼

6、生產流通鏈條閉合的追溯才是好追溯

中藥材質量追溯是解決中醫藥發展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但追溯不能為了追溯而追溯,而應該始終不忘初心、抓住根本。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只是追溯體系應具備的功能,而不是目的。

國家要求每個中藥材物流基地,必須管控多個產地初加工廠,每個產地初加工廠再與道地產地的多個農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合作、逐漸實現訂單管理,從藥材的種子基源、道地產地、土地農藥殘留與重金屬是否超標、種植枝術與田間管理、生長年限、統一採收時間與採挖枝術、規範田間整理與鮮品運輸,然後進入產地初加工廠和飲片加工廠,進行挑選、清洗、烘乾、日曬、切片、炮製等工作,統一規範、統一流程、統一加工工藝、統一流通標準,按要求管控、從細節入手,再建一個新的藥材生產流通閉合鏈,從而保證藥材質量可管可控與優質優價,真正做到藥材和飲片的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全程可管控。

中药材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之五——我对中药溯源的认知与建议

圖10、王春錄常務副會長在2018智慧食藥博覽會上做專題演講

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中藥材倉儲分會常務副會長、世界中聯中藥材流通產業發展委員會理事長王春錄指出:“有法律依據的追溯、有質量保證體系的追溯、能產生內在動力的追溯和符合追溯原則的追溯才是好追溯”。以中藥材物流基地為依託建立起來的質量追溯體系,通過第三方檢測和質量把控,上可以倒逼農民按規範要求種植中藥材,中可以在中藥材物流基地進行集中集約科學倉儲,下可以通過全程追溯系統對接中藥飲片廠、保健食品廠等下游企業,完全符合好追溯四大要素,完全可以為社會和人民大眾提供有質量保證的中藥材。

中药材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之五——我对中药溯源的认知与建议

圖11、從田間到消費者追溯全過程示意圖

中藥溯源,在當前整個社會全民呼喚、期待用藥安全的高度熱切關注之下,其趨勢已無可阻擋!勢必成為當前中醫藥領域新時期的一個行業改革標尺!

全面建立龐大的藥材流通追溯體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要求相關部門統籌安排,先行試點後再向全國範圍內推廣,最後強制執行,使藥材在監管下在閉環內執行。加強對中藥材質量可追溯體系的基礎理論研究,硬件和軟硬件接口平臺,建立和完善可追溯體系配套技術,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及管理規範,逐步實現和推進中藥材“從生產到消費”質量可追溯體系的建立。

將來消費者可通過手機、互聯網、終端查詢機等途徑,在任何時間、地點了解到所購買中藥材的信息,大家掃掃碼,就知道是那裡產的,是誰種植的、是誰加工的,生長年限、採挖季節等一目瞭然。

五、小豆中藥科技(天地網)溯源及規範化管理體系

2016年06月,天地網溯源系統項目正式啟動,當年09月溯源1.0內部測試,11個月後43家產地公司加入溯源聯盟,2017年12月12日溯源V2.0版本發佈並對全行業開放。至今歷時近兩年,天地網溯源及規範化管理系統從無到有,從有到精。V2.0版本的溯源及規範化管理系統支持大部分家種和野生植物類品種的溯源,預計今年08月份發佈可以涵蓋動物類藥材溯源及規範化管理功能的V3.0版本。

天地網溯源及規範化管理體系介紹

中药材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之五——我对中药溯源的认知与建议

圖12、天地網溯源及規範化管理體系介紹

天地網溯源體系主要由三大模塊組成:信息採集模塊、大數據中心以及宣傳、展示、查詢模塊。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中藥材源頭溯源、生產把控、質量保障。

中药材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之五——我对中药溯源的认知与建议

圖13、互聯網+物聯網現代信息技術手段

溯源後臺管理系統參考了國家新版GAP標準,採用標準化的流程管理種植基地的種植、加工、倉儲和物流。同時為基地的人員管理、質量管理、物資、種質種源等提供信息維護和管理的功能。系統專門集成了消息中心的功能,可以選擇站內消息和短信的方式給內部人員發送消息。全面提升種植基地的信息化水平,為優質中藥材的種植加工提供技術保障。同時“溯源助手”作為溯源後臺信息採集機制的一部分也已初步開發完成並投入使用。

中药材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之五——我对中药溯源的认知与建议

圖14、溯源管理系統

溯源助手主要用於方便農技員和種植戶,隨時隨地的記錄田間操作,反饋完成結果,並拍照存檔,並可將所有數據將同步到後臺溯源管理系統中去。溯源助手APP支持蘋果IOS和安卓系統。同時也可以接收後臺發送的站內消息通知。

中药材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之五——我对中药溯源的认知与建议

圖15、隨時隨地的記錄田間操作

天地網溯源系統的溯源環節主要集中在中藥材生產上游環節,從種子/種苗開始,包含田間管理、採收、產地粗加工、倉儲及運輸各個環節,所有溯源生產關鍵信息全部打包成數字流通過接口單向傳輸給下游生產企業(對接內部ERP/OA管理系統),充分保障企業的生產數據安全性。當前天地網溯源及規範化管理系統已在全國各個中藥材產區多個品種上使用,反饋效果良好。

中药材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之五——我对中药溯源的认知与建议

圖16、智能全媒體溯源服務平臺

天地網智能全媒體溯源服務平臺(即溯源系統展示前臺)滿足種植基地(企業)、農業主管部門、消費終端內控管理、對外展示需求,旨在幫助藥材生產基地實現生產專業化、管理精細化、流程規範化、質量透明化、操作便捷化,確保中藥材質量的優質、穩定、可溯源。同時,促進產銷之間的對話交流,展示當地中藥材種植、政府精確扶貧情況。通過網站、網絡交易平臺、中藥材電子交易中心及定期開展的會議、會展等多渠道幫助溯源企業、單位走向臺前,亮出名號,凝聚品牌價值。

下篇文章我們探討一下《國家需要現代化的生產流通體系》,敬請關注。

劉紅衛 2019.2.27

中药材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之五——我对中药溯源的认知与建议

劉紅衛,中藥材資深信息與資源專家,中藥材信息的先驅者、天地網核心創史人。曾任河南省三門峽藥材站經理、書記、河南省中藥行業協會副會長、成都天地網信息科有限公司董事會監事、專家委員會主任、高級顧問。現年65歲,中共黨員、退休幹部。從事中藥材工作40餘年,足跡遍佈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考察過200餘種藥材道地產地,對近百種藥材有研究。幾十年來先後在全國藥材信息雜誌、報刊、網刊、網絡上發表過300多萬字的文稿。

現社會兼職:

全國中藥材物流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中藥協會中藥追溯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中華中醫藥學中藥資源學分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藥協會中藥材種植養殖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

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聯盟規範化生產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專家委員會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