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穩定至關重要,建議:糖尿病患者進餐這1習慣不能忽視!

近年來,糖尿病發展趨勢迅猛、防控難度不斷增加,已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後第三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而準確監測血糖水平、及時進行早期干預並將其控制在理想範圍內對延緩糖尿病併發症、實現有效診治至關重要。

血糖穩定至關重要,建議:糖尿病患者進餐這1習慣不能忽視!

正常人的血糖濃度不管是在空腹或飯後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穩定,不能出現太大的變化。為什麼科學家對血糖這麼關注,是因為糖是人體的主要供能物質。在糖類、脂肪、蛋白質這三類可供選擇的生命能源中,唯有糖類經過人體消化吸收後,可以很快捷方便地轉化成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血糖總量的2/3供腦組織所用,它可以順利地通過血腦屏障,成為腦組織在正常情況下幾乎是唯一的能量來源。腦組織對缺糖、缺氧最為敏感,血糖不足很容易出現疲勞,甚至昏迷。血糖異樣增高,會造成人體不能將葡萄糖充分利用及儲存而引起多方面的病變。

血糖穩定至關重要,建議:糖尿病患者進餐這1習慣不能忽視!

糖尿病患者吃蔬菜與喝湯的正確順序

很多人得了糖尿病之後都把目光放在了能吃或不能吃的食物上面,營養師針對糖尿病患者提出:要控制血糖,食物的選擇對於糖尿病人固然重要,但正確的進餐順序也不能忽視。“蔬菜—主食—肉類—湯”這一進餐順序,它能幫助糖尿病患者不自覺地控制進食量,調整飲食結構。

先吃粗纖維的蔬菜,增加飽腹感,就會不自覺地減少後面主食的攝入。如果需要控制主食的攝入量,就要在吃飯前多吃些蔬菜。而主食選擇應少稀多幹,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小米、窩頭等,這些粗糧在胃裡消化的時間長,血糖上升較慢,可以有效抑制糖尿病患者餐後的血糖升高。

血糖穩定至關重要,建議:糖尿病患者進餐這1習慣不能忽視!

不過,也要根據自己的血糖情況、胃腸功能狀況而定,比如在餐前做過較長時間運動,血糖已在5mmol/L的偏低狀態,就應先吃高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以利於血糖快速上升,防止低血糖發生。而當你的餐前血糖在8mmol/L時,除應調整服藥或注射胰島素與進餐的時間間隔為40~60分鐘(根據血糖而定)外,還要將碳水化合物適當推後攝入。

血糖穩定至關重要,建議:糖尿病患者進餐這1習慣不能忽視!

由於糖尿病患者要少攝入高油、高脂的食物,所以肉類等食物要放在主食後食用。糖尿病患者吃了一定量的主食後,攝入的肉類自然就會相應減少一些。另外,魚、肉的烹調製作要清淡些,如清蒸、水煮等,避免油炸。之所以把湯放在最後喝,是因為先喝湯的話,肚子飽腹感會很快就感覺到,可是過不了多久時間又會感到飢餓,只能再吃些別的食物充飢,這樣不利於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

歡迎大家點擊右邊+按鈕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