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朱元璋碰到成吉思汗,你觉得谁会赢?

提问达人魔力侠


这个YY问题问的很有意思,如果是朱元璋碰上了成吉思汗,同样作为拥有者雄才大略的君主,这两个人之间的对决注定是会非常精彩的,所以我们不妨比较看一看。



成吉思汗时代,蒙古人的生产方式主要来讲还是游牧为主的畜牧业,但是军队的管理模式却是农耕军队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战士军事动员能力强过之前所有的漠北游牧民族,而且军纪更强,分配管理能力更为优化。军队的供给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对其他地区经济掠夺来维系的,因此成吉思汗手底下的蒙古大军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和生气。


再说朱元璋,作为一个贫苦人家出身,朱元璋很重视农业建设,而且在吸取了汉唐军队的经验后,朱元璋时代手底下的明军营生主要靠军屯,也就是说军队自己养活自己,因此这个后勤补给就尤为重要,不像蒙古人那样可以打到哪抢到哪。所以同样是雄才大主的话,很可能是朱元璋更偏向于防守,而成吉思汗更偏向于进攻。


再就是拼用人,说实话,这个方面我觉得两个人差不多,都属于会打仗有大局观的君主,手下的臣子又都是啥样的能人都有,朱元璋有个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成吉思汗就对应的有哲别、速不台、忽必来。所有单拼这个人才指挥,双方应该是平手的。

然后就是士兵,蒙古大军早期还是骑兵为主,在攻灭西夏以后,步兵的比重开始升高。而明军的骑兵虽然骁勇,但是主力军还是步兵,所有单比机动性,成吉思汗更占优势,但是明初的长枪兵也是非常可怕的,在灭元过程中曾多次击败蒙古骑兵,不过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勇士自然是要比元末的蒙古骑兵战斗力更强,所以胜败定论就要看指挥了。



再就是武器,很明显,明军的轻重武器都是要强于蒙古的,毕竟时代靠后,像什么配重投石机、精致札甲、各种火器,再加上战术融合了蒙古人的游牧战术和农耕的步兵方阵,确实要比蒙古人占据一定优势。


所以谁能打败谁真不好说,因为强敌的存在,双方自然都是不敢松懈下来,所以公平来说应该是互有胜负吧。


火器工坊


成吉思汗能把朱元璋打出翔来。两个人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

成吉思汗的战场舞台是世界,他带领蒙古骑兵一路西进,消灭了数十个国家,建立了历史上第二大版图的帝国,蒙古帝国。其武功无人能敌。

朱元璋的战场舞台仅仅是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主要敌人是和他一起起义的农民军们。朱元璋消灭了所有同僚后才北上消灭已经腐败不堪的元朝部队。

就世界舞台已经是天差地别,更不用说各自的敌人实力差距了。


金晶林


应该是朱元璋赢的面大,成吉思汗与朱元璋都是一代英主,手下都是名将云集,战略战术也是旗鼓相当。但是两个身后的国家综合实力不对等。如果棋逢对手,那就拼的是消耗实力了!

很多人都说成吉思汗打遍欧亚无敌手,蒙古帝国占领面积迄今世界第一大。但是很多人都认为是成吉思汗时期全部打下的。其实是经过成吉思汗到蒙哥汗四代人才打下来的,成吉思汗时期往西打下并占领的有效地盘最远也就是花拉子模(今天伊朗,伊拉克,哈萨克斯坦,新疆等地,伊朗最远了!),东边到东北,南边到现今的山东左右。占领的地盘大概和今天的俄罗斯差不多。

蒙金战争,发生于1211年(金大安三年、蒙成吉思汗六年)至1234年(金天兴三年、蒙窝阔台汗六年),是由成吉思汗发动、木华黎继续、窝阔台汗完成的攻灭金朝的战争。前前后后一共24年,终成吉思汗一生都没有完成灭金战争,当然从第一次“野狐岭战争”之后对金战争主要是由木华黎对金作战,成吉思汗西征了!其实第一次战争之后蒙古国虽然胜利了!但是成吉思汗也知道了中原国家不可速胜,如果逼急了中原国家的百姓就会抱团对抗,这样战争代价太大。所以成吉思汗只用木华黎经略中原慢慢消耗金国国力(金国这期间一直内乱不断)。成吉思汗西征的花拉子模最强大了,但是花拉子模打下的难度还不如西夏国。成吉思汗西征就是死在攻西夏的路上。

朱元璋统一中华后,也是汉民族由及弱到强盛的上升期,虽然朱元璋时期国力不怎么丰厚,但是民族凝聚力急剧增强。且中原地区只要有雄主出现,国力上升很快,相对于成吉思汗的占领区,那就强多了,而且成吉思汗的占领区是邦国制的,资源也不多,且资源分散,他的战争动员能力在如果在顺利时会很好,但是一遇到真正强大的对手了,弄不好会出现窝里反的现象。就算不会窝里反,他的战略物资由于分散,运输成本会很大。

综上所述,朱元璋的赢的概率要大的多!


楚客云中


两人都雄才大略,又处于不同时代,不好比较。我们不妨大开脑洞,意淫一下。

前奏:都是沙场老手的两人会耐心互相试探,摸清对方的底细。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威严的对朝堂上的文武说:“听说北方草原上有个叫铁木真的人,很了不起,统一了整个草原,还被各部落推选为成吉思汗。”

朱元璋顿了一下,接着说:“对那个叫什么成吉思汗的人,我不关心。我关心的是,统一强大的蒙古不符合大明的利益,对我们中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脾气暴躁的常遇春听到这里,出列大声吼道:“陛下,我常遇春不才。愿提一旅之师踏平草原,扫平漠北之患。”

旁边的徐达狠狠地瞪了常遇春一眼,怒斥道:“这么多年了,怎么一进长进都没有。你知道成吉思汗的作战风格吗?你知道他的兵力吗?……”

朱元璋待二人声音小了,便说道:“所以,一方面要派人了解一下草原上的情况。另一方面,要大明儿郎们做好随时出征大漠的准备,特别是对付骑兵的火器要准备充足。”

草原上,寒风呼啸,到处白茫茫的。在一座大型蒙古包里,成吉思汗和哲别,木华黎等人商议后做出了决定:“诸位先耐心等待,我已经派人去刺探大明的情报了。哈哈,等来年秋高马肥时出兵,我们若打赢了,茶叶,粮食,丝绸什么都会有的。”

第一阶段,在一番伐谋伐交无果后,决定以实力说话。

秋风萧瑟,战场上人喊马嘶。成吉思汗手执苏鲁锭长枪,跨在马上对诸将说:“明军人多势众,我们集中全部兵力攻其中军。成败在此一举,杀……”

对面的朱元璋平静的说:“我就知道蒙古人会真的这么打。传令两翼推进包抄,中间给我顶住了。”

第二阶段,双方打到了白热化阶段。

蒙古骑兵一番骑射操作无效后,开始硬冲。离明军阵地越来越近了,突然明军阵地上火炮火铳雷鸣般的响起来,铁子、铅丸暴雨似的飞向蒙古骑兵。顿时,冲锋的骑兵一片人仰马翻。

带头冲锋的哲别大声喊道:“别停,继续冲!这不过是三段击而已,很快就能冲过去了。”

对面的朱元璋笑着说:“谁规定的只能三段击,四段五段甚至更多的段数都是可以的,给我狠狠地打。”

第三阶段。明军火器先进,装备精良,兵力优势明显,打退了成吉思汗。

终于,蒙古骑兵死伤大半,阵势混乱了。明军的火铳因为用得太久,已经不能再用了。于是,明军停止了射击,出阵猛攻。

蒙古人连番骑射进攻,已经人困马乏。明军却体力消耗不大。明军又皆穿坚固的铁甲,甚至威武的蒙古弯刀都砍不透,比蒙古人的皮革盔甲强太多了。蒙古人被明军的反冲锋打得无力回天,只好节节败退。

蒙古阵地后方,成吉思汗急看到这里,心急如焚。突然,探马赶过来说:“大汗,两翼的明军正在快速包抄过来。”

成吉思汗无奈道:“发令,让勇士们退回来吧!”

第四阶段,各回各家。

朱元璋望着已经打扫完的战场说:“这些蒙古人真行,我们竟然追不上。不要往草原深处打了,打下来也没用,草原上种不成庄稼。只要守好国门,不让蒙古人踏出草原就行了。”

北方草原上,成吉思汗和诸将商议后,正式宣布:“本汗决定出征西方的花剌子模等国,那里物产丰富,金银成山,比南方的明朝富裕多了。所以……”

然后,蒙古和明朝基本无战事,朱元璋和成吉思汗也再无交手,相对峙起来。(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德全不畏


天时地利人和,朱元璋必败,若是再相对均衡实力的时候朱元璋可胜,若是同一时代来比较,朱元璋根本发育不起来。天之骄子,上天选择必有其因,心境也不在同一起点。成吉思汗是吃饱了没事做干着玩而朱元璋是为了吃饱饭而努力的去做。若是两人有相同的境界,中国不会缩小那么大,只有废物的统治者才会把自己的土地割让放弃自己的子民而自保。窝囊废建立的国家也必然是窝囊的国家,再炫耀自己的强大也是内虚造成的,强大不需要炫耀。一个国家的强大只需看到他的子民生活水平,搞人均的都是小人而已。什么是幸福安康?什么是民生载到?只有土匪才把别人的财产当成自己的财产。没有幸福可言哪来的强大!!


霎那nsl


我认为,假如朱元璋碰到成吉思汗,朱元璋肯定赢!

第一、古代战争,很讲究出师有名。对朱元璋来说,他是在保家卫国,是正义之战,师出有名,所以必然胜利。对成吉思汗来说,他是为扩张领土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师出无名,是非正义性质的战争,所以必然失败。

第二、在古代,不管是起兵造反,推翻王朝, 还是反对侵略,抵抗外辱,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朱元璋和成吉思汗两个人之间,他们都是英雄人物,都占天时。但由于成吉思汗发动的是侵略战争,主战场主要设在中国的中原和南方地区,所以他不占地利,更不占人和。因此,成吉思汗必败无疑。

第三、以朱元璋治国理政的能力,必然会使华夏一统,而一个统一的中华文明古国,必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均超过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部落。这也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只有成吉思汗及其后人能入主中原,而其他蒙古人都不能涉足中原的主要原因。



至善成仁


关公战秦琼,谁会赢?

关于这个问题,看了很多朋友的回答,认为朱元璋嬴的占了十有八九。

且类似的问题,也不少,诸如成吉思汗遇到秦始皇谁会赢?成吉思汗遇到汉武帝谁会赢等等!


说实话,几乎很难见到说中原王朝皇帝会输的,好像只要是凑不到一起的,中原王朝皇帝必嬴,能凑到一起的,自然不用在这里多说,历史早有定论!

这都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关公战秦琼式的说辞,不是只能成为笑谈吗?

回到这个问题中来,朱元璋与成吉思汗都是马背上打出的天下,妥妥的都是相当厉害的人物!

但朱元璋的崛起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与因素,成吉思汗的崛起也有自身特有的大环境,貌似在冷兵器时代,前后相差百年左右技术上差别不大,但整体格局是有差异的!


做再多的解释与推测都是没有意义的,成吉思汗能够统一蒙古诸部,灭花剌子谟,灭西夏,大败金国,并被称之为“天之骄子”,可见其恐怖之处!

若是要论战功,论用人,论计谋,成吉思汗应当不输朱元璋吧!且成吉思汗手下的蒙古骑兵,战斗力也不是吹的!

有的朋友就会说了,你这说了一大推废话,能不能给个结果出来?好吧,如果非得给个结果,个人认为,成吉思汗嬴的机率要更大一些!

不吹不黑!实事求是!


汶与川


请大家不要忽略一个重要问题。不管是宋代还是明代,火器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只是使用这些火器的人才用什么方法而已。

宋朝终其一生都在打防御战,只是防守,从没有大规模坚决彻底的进行过一场进攻。就是凭借着先进的装备和成熟的防御战才能苦撑70年骑兵的侵略。

朱元璋可不是个轻易受委屈的皇帝。绝对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军队。南方也有战马,更有大量的火器。手下战将如云,也是个名将辈出的军队。常遇春就是凭借着这些优良的武器打败骑兵的。

答案快出来了。岳飞进行过一次对骑兵的进攻,但是刚扒光了完颜娘子的衣服,掏出家伙,被皇帝老儿连踹13脚屁股。

结果是~只要中国人团结一致,就没有打不过的敌人。朱元璋做到了。毛主席做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也就是个打鸟的。联合国军就是个纸老虎。

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话: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


魏帅



成吉思汗是元太祖,朱元璋是明太祖,这两个一先一后的伟大帝王如果处在同一时代,胜败难说,原因是成吉思汗是游牧可汗,草原霸主,他一向以野蛮和血腥著称,骑兵作为主要的冲锋部队。而朱元璋则是草根皇帝,像刘邦一样,是从农民做起的,他成长于农耕地区,定居式的生活,一般习惯的就是中原老式的步兵作战,在当时朱元璋不但靠得是身旁得力的战将和勇谋过人的智慧,他最后由农民军变成了李世民式的人物,将身旁军阀各个消灭,最后才打元朝的算盘。



朱元璋可以说和成吉思汗一样由弱小到一步步走向强大的,他们崛起并不是偶然,都是吃过常人无法承受的苦头,白手起家,最后将家业做大,让周围人都望尘莫及。一向瞧不起的小人物一晃神变成皇帝真是难以想到其后的结果。可以说两个经历苦得旗鼓相当,一个是被部族瞧不起的没落阶层,一个是四处化斋要饭的穷酸和尚,两个人最后都遇到了贵人才崛起,所以经历很相似,如果把他俩当成对手,我想两者都有新鲜血液和充沛的精力可打起来不一定谁绝对会赢,也许两败俱伤。



成吉思汗手下猛将颇多,四子,四勇,四养子,四杰,四兄弟,其中包括争战欧亚的哲别和速不台。而朱元璋同样也大将如云比如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朱元璋面对的不是衰落的蒙古,而是走向强盛的蒙古,他们对决,朱元璋不一定会完全胜,甚至会倾巢而出都打不过。原因成吉思汗一向都是以战法灵活著称,而且骑兵突击,弓箭齐发,佯装逃跑,往往以闪电攻击为主,趁其不备攻其不意。成吉思汗在中国包括世界都是出了名的军事家,所以朱元璋的兴起也是占了天时,他也许会像李自成一样被新兴的清军打败不无可能。成吉思汗会盘全局,对地理和天时灵活运用正如声东击西一样,他当初之所以能打到欧洲就是在他的超高的眼光,而朱元璋眼光却没有成吉思汗那么大,他只是想改朝换代而已,尽可能的把前朝领土笼络到手,而最主要的不是军事征服,而是怀柔天下。



可是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提及,那就是成吉思汗对金和西夏的战争很吃力,按当时西夏,金都已处在衰落期,开始时没有认真对付成吉思汗,最后认真起来,成吉思汗反而吃不消了,野狐岭之战,中都之战,成吉思汗拿到对金取胜的筹码,可是其后结果却陷入泥潭,一向锦衣玉食,贪图安逸的大金却一发威让成吉思汗陷入泥浆,不得不重兵西征。在对西夏也一样,成吉思汗六次讨伐西夏,最终死在那里,他的死可以说众说纷纭。一向被示为战神的成吉思汗却命归西夏,这也不得不让人惋惜。所以游牧民族在面对一个个堡垒确实很吃力,更何况多于他们数倍的军队。



在蒙古之后的对宋战争那可以说拖了半个世纪,所以蒙古对西方很勇猛,而对宋朝却很难下咽,更何况大宋已经立国三百年,如果不是蒙古连环南下,大宋也许还存在。衰落的大宋拖了新兴的蒙古五十年,更何况新兴的大明,那成吉思汗几乎无胜算可言,就如大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一样大明哪敢给他们留空子,更别提灭大明。


大明不是金,宋,夏疆域和人口少,而大明却是统一的大帝国,拥有以上三个综合,也包括大理和吐蕃,人口上亿,而相对成吉思汗却变成了匈奴和突厥,明朝中期的鞑靼,瓦剌只会在长城窥边做些洗劫之类的事。哪还有取胜的余地,所以另一种说法就是成吉思汗不一定会灭掉朱元璋的大明。


龙文说史


这些写长篇大论认为朱元璋能胜铁木真的咱能不能理性一些写东西,这两个人武力值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准上。铁木真打朱元璋别说一个就是三五个也一样的打。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蒙古帝国跟元是两回事,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打下来的蒙古帝国究竟有多大这个好像没有确切的数据,但基本可以确定至少在两千万平方公里以上,甚至达到三千万平方公里,还有一种说法达到四千万。

元只仅仅相当于蒙古帝国的首都一样,蒙古到最后是给铁木真的几个儿子分区域统治的,仍旧以大都的皇帝为最高统治者,但统治相对而言比较分散。蒙古人是游牧民族,人口稀少,随着领土面积扩张统治力度下降是必然的,这也是元只存在了短短几十年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是蒙古人自己的文明程度并不高,且不愿意接受汉族文化只想压迫统治,这也是灭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说这些想说元朝灭亡是必然的,即便没有朱元璋很可能有李元章王元章出来做同样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必然结果。

认为明朝很强的可以看看明朝的实际掌控下的国土面积有多少,这个东西当然比较有争议,但也不是空穴来风。有一种极端说法认为明朝实际掌控范围在明长城以内,加起来三百万平方公里左右,我们把这个数据翻三倍就是到九百万平方公里还到不了蒙古帝国保守面积下的二分之一。另外朱元璋也仅仅是灭了元而不是蒙古帝国,蒙古帝国成吉思汗一脉最后灭亡在了康熙皇帝手里,彻底战胜蒙古帝国在乾隆皇帝手里,这时候明朝早就不复存在了。

明朝确实繁荣过,在经济文化领域。朱元璋灭元具有偶然性,元朝灭亡具有必然性。但可以肯定成吉思汗对上朱元璋,朱元璋没有任何胜算。因为当时蒙古还没有分区而治,且面积还没有最大化,同时并没有足够的民怨让那么多人敢出了反抗元朝的统治。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里提到了几个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唐宗宋祖,秦皇汉武,成吉思汗",虽然点出了他们的不足但也足以说明这几个人在历史上的作为,为什么没有提明太祖呢?说明在他心朱元璋是远不及这几个人的。

最后说两点评论的看到的:

1.朱元璋是元末人,所以手里即便有先进的火器元朝军队手里未必就没有,这个说法有失公允。

2.朱元璋的统治能力高是建立在明朝国土面积小的基础上,如果换成两三千万平方公里这个估计就是另一回事了。

3.朱元璋手里确实有不少的能人,但我们要清楚在冷兵器时代,绝对的武力之下所有的基本都是无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