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吃饭发现碗中有根头发,随后叫来厨师,厨师是如何机智逃生的?这件事结果如何?

秉烛读春秋


这件关于朱元璋的趣事出自明朝著名书法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大才子”的祝允明(即祝枝山)的著作《前闻记》。



《前闻记》里记载了祝允明之前明朝的一些故事,而关于朱元璋吃饭这件事则是《前闻记》里的《龙须》篇,原文如下:

太祖皇帝尝进膳,于膳中得发一茎,召光禄官问之,对曰:“告陛下,此不是发。”上曰:“是何物耶”?对曰:“龙须也。”上即自将圣须随手得一二茎,遂叱去不复问。

意思就是一日朱元璋吃饭,突然发现饭中有一根头发,于是朱元璋将光禄寺的官员召来问他怎么回事。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光禄寺”,光禄寺是一个专门掌管宫廷膳食的机构,不过历朝历代关于这个机构的叫法并不相同,因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也就不做过多赘述,在明朝光禄寺的长官叫大官署署令。至于朱元璋召的这个人具体是光禄寺中的哪一位官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这个人肯定是朱元璋膳食的具体负责人之一。


当这个官员面对皇帝的责问后也没有被吓到,而是对朱元璋说:“回禀陛下,这不是头发而是您的龙须”,朱元璋听后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胡须果然摸下了几根,于是朱元璋让这个官员退下,不再为难他。

其实关于这件事究竟是真是假如今也无法判断了,当然了不管是真是假对于我们来说也不那么重要,就当听故事。而祝允明的那本《前闻记》里面也记载了很多类似这样的“野史趣闻”。

像《驿儿属对》篇里记载,朱元璋曾遇见一个年仅七岁的小孩在服徭役,朱元璋问他为何要来服徭役,小孩答到:“父亲去世了,我来代替父亲”,朱元璋又问他会不会作对,小孩说会,于是朱元璋说一上联:“七岁孩而当马驿”,小孩立即对以下联:“万年天子坐龙庭”,朱元璋听后大喜,并下令免除了这个小孩的徭役。


还有《床下义气》篇里记载的一个校尉和有夫之妇通奸的故事,某一日这个校尉与这个妇女幽会,无意间校尉躲在床底下了解到她的丈夫对她非常的好,感动之余校尉非常气愤,他认为这个妇女的丈夫对她这么好为何还要与自己通奸?于是气愤之下他就拔刀杀了这个妇女,算是为他的丈夫出口气吧,杀了妇女后校尉就走了。后来官府误判一个常给这个妇女家送菜的菜农,认定是这个菜农杀了这个妇女,就在这个菜农即将被执行死刑的时候,校尉现身法场大呼杀害妇女的人是他,后来朱元璋知道了这件事就当面询问他,而校尉也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说完后还请求他处死自己,朱元璋听后也是一阵感慨,最终赦免了这个校尉。

我想如果这些记载都是真的话,那朱元璋也一定是一个性情中人,这样的朱元璋才接地气而不会杀伐气太重。


咸鱼闲聊


朱元璋吃饭发现碗中有根头发,随后叫来厨师,厨师是如何机智逃生的?这件事结果如何?

吃饭吃出头发,应该算是比较少见的情况。大部分的人看到碗里有头发,要么重换一碗,要把头发挑出后来继续吃。

可是,对于古代的帝王来说,碗里挑出头发,就算是比较严重的情况了。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曾经就在吃午饭时,在饭里挑出过头发,身为帝王的他,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众所周知,朱元璋脾气暴躁,大臣中很多都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在位期间,因为一句话说错了就人头落地的大臣,更是不在少数。

其实可以理解,朱元璋出身贫寒,自卑感和君王的尊贵感融合在一起,造就出他古怪的脾气。

幼时的朱元璋,曾眼睁睁的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去而无能为力,所以在称帝后他成了一个拥有极端控制欲的帝王。

他要的就是绝对衷心,绝对臣服,若是不忠,就要项上人头。其实这也暗示了他在吃出头发时,注定不会平息怒气。

朱元璋有个妻子,是大家都知晓的马皇后。朱元璋很宠爱马皇后,在朱元璋最落魄的时候是马皇后陪他挺过来的。

马皇后死后他也没有再册封皇后,可想而知马皇后在他心目中地位之高。二人时常一起吃饭。这一根头发的故事,就是在二人吃饭的时候发生的。

有一天,二人在共进午膳时,朱元璋突然龙颜大怒,下令把做饭的厨子抓起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朱元璋在菜里吃出了一根头发。吃出头发,原本是小事,况且朱元璋也算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称帝前饥一顿饱一顿的,饭里掺着泥土也能吃的很香。

称帝后朱元璋虽然也节俭,可吃出头发,这让皇帝的脸面往那儿放呢?再者,此时的他脾气变得异常暴躁,当然会勃然大怒。

同样的,此时的朱元璋,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出身贫寒的人了,他乃一国之君,是名副其实的真龙之子。这事要是传出去,对他的名声影响也是极大的。

此时的朱元璋势必要厨子给他一个交代了。对于一个御膳房的厨子,他主要任务就是伺候好皇帝、妃子等饮食。

可是皇帝勃然大怒的召见他,想必他定是吓得六神无主。但是,这头发,到底是哪里来的,他也说不清楚啊。

厨子面圣,皇帝质问,情急下拿走了自己的帽子,竟然是一个光头。厨子嗫嚅道,正是害怕御膳房的厨子在做菜是不小心将头发掉下去,惹怒皇上,所以人人都剃了个光头。

问不出个所以然的朱元璋,也不好直接为难厨子,只好叫厨子退下。厨子命是保住了,可是,这头发的事情还没有解决,朱元璋实在是难咽下这口气啊。这厨子也不知情,但是这事必须得找个人出来做个交代。

找谁呢?于是朱元璋就找了一个官员,问他为何饭菜会出现一根头发,并且势必要官员给他个交代。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皇帝面前生存必须会溜须拍马,这官员也是有眼见的人,知道这事必须得想个法子。

于是他对朱元璋说:“启禀皇上,这不是头发”。这话一说,朱元璋就更生气了,难道这官员是存心挑战他身为皇帝的权威吗?胆敢指鹿为马,朱元璋更为气氛。

朱元璋问到:“这不是头发,那这是什么?”这官员又回答,“这是真龙之须啊”。

此言一出,朱元璋龙颜大悦。看了看自己的胡子,摸了摸自己的胡须,似乎像是那么一回事。

这说法也妙,不仅没有影响到他皇帝的尊严,还显示了他做皇上的尊严,这一番赞赏,让朱元璋很是高兴。其实,对于朱元璋而言,正是因为他是从底层做上来的皇帝,他最怕的,就是他的身份,从骨子里带来的自卑感。但是,不管怎样,朱元璋绝对是一位伟大的开国皇帝。


史之策


草根皇帝朱元璋在民间流传着太多的故事,比如“董氏养马”、“珍珠翡翠白玉汤”等等。今天这个关于头发的故事同样来源于朱元璋,讲述了一个厨师如何在明太祖朱元璋面前机智应答的过程。

朱元璋用膳时发现头发,光头厨师回应此乃“龙须”

话说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对百官非常严厉,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人头落地。正所谓臣伴君王如羊伴虎,朱元璋身边的人都格外谨慎小心。

有一天,朱元璋正在用膳,突然发现碗出有一根头发,顿时觉得非常恶心,马上下令把厨师叫来要问责。其实朱元璋的反应也算正常,不要说皇帝遇到这样的事情会生气,就算我们在外面吃饭遇到这样的事情,肯定也要叫老板出来理论一番。

厨师被传唤过来,当时也不清楚是什么事情,只感觉到皇帝的脸色非常难看,不禁吓得两腿发抖。朱元璋看了看厨师,指着碗里的头发问道:“这是何物?”

厨师凑过去一看,脸色马上被吓得铁灰,心想每天的饭菜都经过严格检查,今天怎么会出现头发呢?再一细看顿时乐了,他摘下帽子露出自己的光头,然后跪拜在朱元璋面前说道:“皇上,此乃龙须!”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光头,再摸摸自己的胡须,乐呵呵的笑了。

光头厨师用自己的机智化解了一场危机,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还取悦了皇帝。然而这种民间故事只是传说,完全不是真实的历史,而且历史中的朱元璋对厨师是相当好,他绝对不会因为一根头发而为难厨师!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从未“折辱”厨师

在《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中记载了朱元璋第三个儿子晋恭王朱棡的列传,其中有一章节说到朱棡被封为藩王,在前往封地的途中经常打厨师,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下了一道谕旨,并用快马给朱棡送去。

朱元璋在谕旨中告诫儿子要善待厨师,他自己的厨师徐兴祖跟随自己23年了,从来没有折辱过他。你小子怨气再大也不能撒在厨师身上,希望你好自为之。

《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帝驰谕曰:“吾帅群英平祸乱,不为姑息。独膳夫徐兴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尝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识之。”

由此可见朱元璋虽然残暴,但对厨师却是格外开恩,这应该与他早年生活有关系。朱元璋幼年时期生活非常艰苦,深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因此当他成为皇帝以后对负责饮食的厨师也是有一种珍惜之感。


水煮汗青


朱元璋吃饭时,发现碗里有根头发,龙颜大怒,喊来做饭的厨子,责问他:“是不是你掉的头发?”

厨子跪在地上,紧张地不敢抬头,战战栗栗,架不住他这么一哆嗦,头上的厨师帽忽然掉地上了,赫然露出一个大光头。

朱元璋气笑了。

这算是一个演绎版的说法。事实上,假如这位厨子露出光头,难免会让朱元璋联想到这是在影射他本人曾经当过和尚的经历,这位厨子多半是难逃一死。

实际上,故事是另外一种版本,记载于明代祝枝山所著的《野记》里。

“太祖进膳有发,召问光禄官,对曰:“非发,龙须也。”因即捋须,得一二茎,遂叱去,不复问。”

说的是朱元璋一看到碗中的头发,龙颜大怒,喊来光禄寺的官员,问他这根头发的来路。

光禄寺是负责皇帝饮食的部门,祝枝山在这里没说具体是哪位,到底是卿、少卿或是丞,考虑到不管是谁,他们作为后勤单位的头目,肯定在拍马屁方面具备深厚的功底和特殊的心得。

所以这位光禄寺官员看着头发,马上就脱口而出,“陛下,这哪里是什么头发,分明是您的龙须啊!”

朱元璋半信半疑,捋了捋自己的胡子,果然掉下来一两根,“噻,最近的新陈代谢有点快呢”。叹了口气,愣神的工夫,摆摆手把光禄寺官员轰走了。

题目中的厨师,是没有权利见到皇帝本人的,皇帝哪是谁想见就见的?

但这位光禄寺官员的回答,很明显是救了做饭的厨子一命。

这种保障宫廷膳食的机构,到了清朝,逐渐演变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追溯机制,谁采买的食材,谁清洗的,谁烹饪的,谁端上桌的,都有专人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保证调查出这根头发的来源,并让“肇事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历来现实


这是江南四大才子中年龄最大、相貌第二丑、唯一残疾(六根手指)还不是生在江南的祝枝山给我们讲的故事。说到江南四大才子,福垊需要多说两句。历史上四大才子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那么为什么一提江南四大才子虚构人物周文宾总要代替徐祯卿呢?



因为徐祯卿相貌最丑、寿命最短(寿命最长的是文征明,90岁的高龄,文天祥的后代就是六)、仕途最顺、最没艺术细胞,嘴巴嘴欠,故而被虚构的人物取代。而且他也讲朱元璋的故事,不过都是黑老朱,而祝枝山讲这个故事就比徐祯卿可是厚道多了。该故事出自祝枝山的《前闻记.龙须》,福垊今天结合历史给您脑洞大开地重新讲述朱元璋吃饭的那点事儿。



朱元璋吃西瓜杀老农,朱元璋喝米粥诛宫女,这次朱元璋吃大餐吃出头发“厨师”给他犟嘴,反而还没事儿,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福垊之所以在“厨师”二字加上引号,那是因为“厨师”不是厨师,而是您想都想不到的人——太监!明朝负责给皇帝做饭的有三个机构:光祿寺、尚膳监、尚食局。这里没有御膳房哦,因为御膳房清朝才有。这三者关系是:光祿寺负责定菜单和采购以及宫廷赐宴祭祀贡品等工作,尚膳监负责做饭,尚食局负责伺候皇帝用餐。用最简单的比喻就是光祿寺人员是点菜员,尚膳监人员就是厨师、尚食局人员就是店小妹——服务员。



介绍完之后,福垊开始讲故事。朱元璋小时候是个可怜的娃,多少年都没吃过肉。可自从当了皇帝后,光祿寺天天都是大鱼大肉大料地给明太祖大补,让皇帝吃的很腻歪。朱元璋于是拔掉一个宫女流海发,放到了碗里。然后把光祿官叫来,他这是要钓鱼呀!

有人看到光祿官,就认为是光祿寺官员。其实不是的,因为尚膳监负责做饭,老朱当然要问尚膳监的太监官员了。那怎么叫光祿官啊?那是因为尚膳监的一个负责人是提督光禄太监。朱元璋就让这个太监解释解释,出了一头汗的太监嘴硬:“这不是头发。”朱元璋一边捋须一边怒气冲冲说问:“不是头发是啥?”太监说:“是龙须!”朱元璋捋胡子的手,准备给他指(来证明不是胡须是头发)时,两人却发现朱元璋掉了两根胡须。尴尬的朱元璋,大声呵斥:“滚蛋!”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太监呢?



福垊认为有四:

第一、这头发本来就是朱元璋放进去的,用来作弄太监来发泄对大鱼大肉大料对他大补的不满的。他本来也没这个心杀他。

第二、太监虽然犟嘴,死不承认,但却奉承说是龙须而不是说是皇帝的胡子。这种拍马让皇帝心情能稍好一些。

第三、朱元璋在找茬时,竟然真的掉了胡子,还是两根。古人都迷信,朱元璋自然不会(敢)逆天而行。但尴尬的窘态又让他大发脾气,让太监滚蛋。

第四、这名太监后来补救的好。不断反思,就为朱元璋建立了小灶,从此饭里再也没掉过“头发”,而且皇帝吃得很开心,只夸做得好。

祝枝山的故事是野史,福垊脑洞大开地讲解也不过是添油加醋让这精神甜点味道更鲜美一点儿。这些民间小故事,历史上基本是不存在,当真可就不好了。


福垊


朱元璋这个人,早年境遇确实凄惨,17岁的时候碰上饥荒瘟疫,爹娘或饿死或病死,17岁的他连块安葬爹娘的地也没有,好在好心的同乡送了一块地给他,他才安葬了爹娘。

爹娘一死,他没了生计,怎么继续活下去呢?他去皇觉寺剃了光头当了和尚,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然顾不上了。

没过多久,他离开了皇觉寺,一路讨饭,差点病死在路上。

这么一个乞丐和尚,骤然之间当上了天授君权的皇帝,自然遭到了不少人的嫉妒,人有了嫉妒,便少不了在背后说几句闲言碎语。

后来,朱元璋又砍了不少人的脑袋,更是被无数人痛骂,残暴!

于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皇宫里的“秘事”一件一件地被人给捅了出来。

这不,昨日深夜,老朱在批阅奏章的时候,一个不知怎么进了他办公室的宫女说来给他送宵夜——一碗粥,老朱瞬间怒了,让人将这个宫女拖出去砍了。

今日,又有人传出了老朱的一件糗事。

朱同学自从当上了皇帝,可谓是殚心竭虑,生怕因为自己一丝一毫的懈怠让他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还没等他屁股捂热便被人给剔下来了。

所以,他会为了批阅奏章熬到深夜,也会为了工作错过了吃饭时间。

他突然听到了几声“咕咕”的响声,茫然抬头向四周看了看,“咕咕”声又响了起来,再一听,原来是自己饿了。

于是,他喊了一声,来人,朕饿了,赶紧让人备好膳食。

一个老太监应声出现在了殿门处,揖手回道,是,皇爷!

不一会儿,这个老太监便返了回来,对老朱说,皇爷,膳食已经弄好了,您移个驾,过去吃吧?

老朱一听,怒了,我可是皇帝,吃个饭还要我挪步过去?太放肆了!让人给朕端过来!不然砍了你这个狗东西的狗头!

老太监听了皇帝的话,心里打了个冷颤,赶紧说,是,是,皇爷饶命,我这就去让人将膳食给您端过来......

老太监去的路上,脚步一直在打票,他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心里不禁松了一口气,真是又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呀!

又过了一会儿,老太监领着一群婀娜多姿的手里端着大盘小盘的菜肴的宫女又回到了老朱所在的宫殿,皇爷,膳食端来了......

这一开口,心也是提到了嗓子眼。

老朱抬头看了看老太监,又看了看小宫女们,最后看了看小宫女手里的好酒好菜好肉,点了点头,唔,知道了。

老朱手一抬,随便点了一个小宫女,让她将自己捧着的菜肴端到自己面前,然后拿起碗和筷子,用筷子在碗里随意地搅了搅,正要吃的时候,他突然发现碗里有一条黑黑的、细细的东西,不过,他看不太清是什么东西。

于是,他用筷子挑起来,看了又看,看了又看,拿在手里捏了捏,放在鼻孔下闻了闻,终于确定了这条黑黑的、细细的东西是——头发!

老朱勃然变色,怒声说道,狗东西,为什么膳食里会有头发!

老太监一听,吓得立刻趴在地上,哆嗦着说,我也不知道呀,我又不是厨师,不然让厨师过来问问吧......

让厨师过来!

等到厨师来了,老朱便斥问道,说,为什么膳食里会有头发,小心我砍了你的狗头!

厨师听了,总觉得脖子凉飕飕的,想了想,咬着牙说,皇爷呀,这可不是头发。

老朱一听,顿时产生了疑惑,这不是头发是什么,难道我真老眼昏花了?于是,他又问,这不是头发,是什么?

厨师看了一眼老朱,突然笑着说,皇爷,这是龙须!

老朱心里一个咯噔,龙须?然后不由自主地用手捋了捋胡须,摊开手一看,果然,手里有一两根胡须。

原来,自己竟然掉胡须了,老朱心想,看来自己最近确实太累了,也是时候放放手里的工作,好好放松放松了。

不过,他很快回神过来,看着老太监、厨师和一帮秀色可餐的宫女,脸上也不禁发热了,这真是太尴尬了。

所以,老朱只好又厉声骂了老太监和厨师几句,便让他们退下了。

老太监和厨师一起走出宫殿,刚出门,两人便互相瞅了瞅,皆是一脸的庆幸,然后交换了一个你懂、我懂的眼神,双双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在说,可算是保住了小命!

让人疑惑的是,如此尴尬的事老朱为什么不杀人灭口呢?不是说他生性残暴,爱砍人脑袋吗?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呀!

这个故事出自于祝枝山之手,他在《前闻记》的龙须篇中写到:

“太祖皇帝尝进膳,于膳中得发一茎。召光禄官问之,对曰:告陛下,此不是发。上曰:是何物耶?对曰:龙须也。上众自捋圣须,随手得一二茎,遂叱去,不复问。”

实际上,光禄官也不是厨师。

不过,祝枝山是怎么知道这个“秘辛”的呢?

祝枝山虽然和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可是,他在19岁好不容易中了秀才,考了5次乡试才在31岁中了举人,中了举人以后,他先后参加了7次会试,却屡屡落榜。

后来,他儿子中了进士了,他还是没中,所以他便放弃了,不然太丢人了。

所以,祝枝山没当过京官,也没机会参与整理过皇家典籍,或者朱元璋的起居注和实录,更何况,朱元璋亡于1398年,祝枝山生于1461年,他们两个人生活在两个时代,祝枝山怎么可能会知道朱元璋的秘辛?

这篇《龙须》看着是光禄官在拍朱元璋的马屁,实则仍然是在说朱元璋这个人残暴。

所以,祝枝山很可能是因为自己总是考不上朱元璋定下的八股,一气之下,写了这么一篇《龙须》来诽谤和恶心朱元璋。


吾与吾国


历代皇帝中,朱元璋的故事最多,从小时候给地主放牛,一直到驾鹤归西,段子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比一个奇葩,今天作者带给大家的是一根头发引发的故事。

在民间野史中,朱元璋仁慈的一面比较少见,反倒是动不动发怒杀人,什么功臣、宫女、和尚、种瓜的老农、吃瓜的群众,分分钟被他搞到人头落地,这回倒霉的是个厨子。

话说有一天朱元璋正在用膳,本来吃的挺香,却无意中发现饭菜中有一个根头发丝(皇帝果然好眼力,名副其实的明察秋毫)。

吃饭吃到头发的事想必大家都遇见过,虽说有点恶心人,但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最多把饭店经理或老板叫来教训一顿,让饭店重做一份或者加送一道菜,然后给个差评,这事儿就过去了。如果在家里或食堂吃饭,即便发现头发也只能自己挑出来,找不到人发脾气。

可朱元璋是皇帝,饭菜里发现一根头发不仅是卫生问题,万一下回发现一根骨刺,把皇上卡出好歹怎么办?这是安全问题!

老朱找人叫来当值的厨子,向他展示了这根头发丝,旁边的人都替厨子捏了把汗。

厨子仔细瞅了瞅,然后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答道,“回陛下,这不是头发。”

“哦?”朱元璋奇怪了,“不是头发是什么?”

对方仍是不慌不忙,“此乃龙须也!”


所谓龙须当然是假的,因为所有人都听出来他的意思了——这是陛下您的胡须啊!

朱元璋一听,下意识地捋了捋自己那把潇洒的大胡子,结果果然掉下来两根毫毛,看来自己错怪对方了,便不耐烦地挥挥手让对方退下,这次“头发风波”宣告结束。

这个厨子的反应不可谓不快,而且深通语言表达艺术,如果直接告诉皇帝“这不是俺们的头发,是你的胡子”,绝不会有好果子吃。

如果承认是做饭掉进去的头发,同样免不了惩罚,“龙须”的说法既撇清了自己的责任,又给足了皇帝面子,顺便轻轻拍了皇帝的马屁,让他不会发火,实在是高明至极。


当然,这种颇为投机取巧的回答也要看人下菜,有的皇帝根本不吃这一套,这样说会被认为“油嘴滑舌,为人不老实”,可能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所以说语言表达艺术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人呐,一旦发达了就处处都想讲究起来。

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农家,父母兄弟没几天就死了好几口,只能跑到皇觉寺当和尚混饭吃,后来又游走于淮西一带靠乞讨为生,一天到头能有口吃的不饿死就很不错了。

残羹剩饭加点烂菜叶炖的泔水一样的吃食,都能让他终生怀念,即便当了皇帝吃上山珍海味,也要回过头来忆苦思甜,三天两头时不时让御厨做一些剩饭炖菜叶来吃,这就是“珍珠翡翠白玉汤”的由来。

只是如今身份变了,以前毫不挑食,讨饭讨到什么就吃什么的朱重八,如今当上了至高无上的皇帝,自然也关注起了食品安全问题。在皇帝的饭食里发现头发,那还得了!

今天给他吃头发,明天保不齐就给他下点砒霜,面对宫廷食物监管环节的玩忽职守,朱元璋不禁怒上心头,打破砂锅问到底也要追查里头的责任人。

朱元璋的问责制度,是极为严格和吓人的。

就拿南京明城墙的修建工程来说吧,据说每一块砖头,从产地、制作工匠、监管官员到生产日期,都在上面雕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到了南京城墙施工现场,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残次城砖,那么刻在砖上的一干人等,可就吃不了兜子走了,遭受重罚甚至杀头,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至于放到皇帝最为关切的饮食起居上,朱元璋更是一根红线毫不宽纵。如今竟然在饭食里吃出了头发,普通人都觉得反胃,那就更别提是有权好任性的皇帝了。

这样的情形,善于玩弄帝王心术的皇帝,往往要拉个典型出来杀一儆百,看看哪个不开眼的,还吊儿郎当应付皇帝的日常起居。

幸好负责皇帝饮食的官员,在宫里头混了这么多年,也练出了几把刷子。让普通人下跪倒地、磕头求饶的场面,在他口中居然变成了拍马屁的绝佳机会,脱口而出一句:

“皇上,这可不是什么凡夫俗子的头发,它是您的龙须啊!”

听到这里的朱元璋,下意识得摸了摸嘴角下的一大把胡子,果然过半发白,随意一拨弄就要掉下来一两根。

想到这里,朱元璋回过神来,难不成这还真是自己的胡须啊!但皇帝的体面还是要撑住的,于是随意呵斥了几句,也就让负责饮食的官员退下去了。

朱元璋为何会认账?这里就要说起三国时期的一个典故了。

话说孙权死后,他的第七个儿子孙亮继承东吴基业,这可是个非常聪明睿智的主。

一天他让黄门官拿了些蜂蜜蘸梅子吃,哪成想里头居然出现了几颗老鼠屎。孙亮生气得传唤仓库管理员,追查老鼠屎的由来。身旁的黄门官也落井下石,口口声声要彻查严办这个玩忽职守,连皇帝饮食都敢疏忽懈怠的管理员。

一边是连呼冤枉的仓库管理员,一边是一口一个要严惩的黄门官,这笔糊涂账如何决断呢?

要说孙亮怎么是个聪明睿智的主,他立马抓到了案情的关键,吩咐人把老鼠屎切开,发现外表湿润里头却是干巴巴的,于是便心中有数,判定仓库管理员是无辜的。

原来孙亮身边的那个黄门官,跟仓库的管理员早就有仇,趁着孙亮要蜂蜜的机会,就往里头丢了几颗老鼠屎,想以此陷害仓库管理员。只不过没料到的是,十几岁的孙亮竟然如此厉害,一下子就识破了他的小小伎俩。

朱元璋起至于贫苦农民家庭,青年时期又游历四方见多识广,再加上多年来在军队和宫廷中摸打滚爬,早已修炼成了人精,一般的招数和伎俩,都极难瞒过他的眼睛。

皇帝的饮食卫生,是宫廷里的头等大事,很少有人敢不拿它当回事。再加上朱元璋素来杀人如麻,身旁的人早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侍候他,战战兢兢、小心翼翼都还来不及,哪里还会让头发掉进皇帝的饭碗里。

因而这根头发,八九不离十真的是朱元璋掉落下来的胡须。要不是外形与胡须相似,那便是有人要陷害负责饮食的官员,那么痛恨手底下人糊弄自己的朱元璋,又岂有不追查到底的道理!


竹山清溪涧


朱元璋白手起家,草根逆袭成大明皇帝,这的确不简单啊。他小时候一直认为,能吃上一顿饱饭那就是人间最幸福的事。他的爹娘在他很小的时候被贪官污吏剥削,最后病饿交加双双死亡,朱元璋为了有口饭吃,去给地主放牛,到皇觉寺当和尚,受尽欺凌,皇觉寺呆不下去了他就去要饭……


灾荒加上兵荒马乱哪里能要饭?有一天,朱元璋又冷又饿实在撑不住了,就晕倒在路旁,幸亏有个好心人给了他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就是烂白菜叶、几粒玉米加上一两根菠菜和几小块碎豆腐混煮而成),他才得以存活下去,老朱认为这是人间最好的美味。他做了皇帝后,经常吃这道菜忆苦思甜。


问题中说“一根头发”出现在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里,国朝典故卷之六十二《前闻记》:太祖皇帝尝进膳,于膳中得发一茎。召光禄官问之,对曰:「告陛下,此不是发」上曰:「是何物耶?」对曰:「龙须也。」上众自捋圣须,随手得一二茎,遂叱去,不复问。

有一天,在皇宫内,老朱和他深爱的马皇后一块用膳。两个人心情都很好,边吃边谈笑风生。老朱正吃的很有兴致,突然发现一根头发就在自己最喜欢的“珍珠翡翠白玉汤”里。这还了得?



当时朱元璋的伙食都是光禄寺负责,光禄寺也就是老朱少时当和尚的地方,也许是老朱为了怀念自己以前所受的苦吧。只要是和吃有关的都让光禄寺负责,光禄寺负责的是御膳食材的采购、整个后宫的膳食、皇家的一些宴席(生日宴,宝宝宴等)、还有大臣和官差的饭(庆功宴,马皇后过生日请大臣吃饭等);一些来朝拜的外国使臣的宴席(明初当时周边各国的关系除日本以外,都是很友好的)。光禄寺的一把手是卿,一人,位居三品,是光禄寺的长官; 二把手是少卿,二人,官高四品。



根据《明会典》等资料记载,光禄寺一年约需消耗猪约2万余头、羊1万余头、牛40头、鹅3万余只、鸭约4万余只,对于勤俭节约的朱元璋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正在秘密调查是否有贪污现象。朱元璋听说光禄寺有人揩油,选厨师时以红包的多少来定人员,所以厨师们的手艺越来越差劲,对工作也越来越不负责。

朱元璋刚好又发现碗里的头发,所以怒从心来!忙给侍卫使眼色,那侍卫立刻把光禄寺负责做这道菜的厨师押了过来。只见那厨师看到碗里的头发,浑身颤抖,大喊“冤枉!”他摘掉帽子,原来是个光头!老朱又令人把负责人找来,他没戴帽子,他的头就像个250瓦的电灯泡,闪亮登场!他当然是光头了,光禄寺本来都是和尚。老朱气的吹胡子瞪眼,问他说:“这是什么?!”马皇后也吓的站了起来,那个机灵的负责人连忙说:“这不是头发,这是龙须!”老朱一听,忙用手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竟然一下子掉了两根,这时善解人意的马皇后说:“都怪我,一直光顾着和皇上说话,没有注意皇上的龙须掉到碗里”



朱元璋听到自己最敬重的马皇后都在解围,连忙扶她坐下,强忍怒火。老朱对于老奸巨猾的负责人内心还是很恼火的,苦于当时没有他贪污的证据,只好呵斥他:“滚!”


俗话说逃了和尚逃不了庙,逃了这次逃不过下次。光禄寺的负责人自作聪明,油嘴滑舌,他以为他连朱元璋都能摆平,再大的问题对他来说都不是事,他仗着自己的小聪明更加嚣张。明察秋毫又非常憎恨贪官污吏的朱元璋,很快便找到光禄寺负责人贪污的证据,朱元璋杀一儆百立刻把他处死了。


小姐姐讲史


  

  此事出自明朝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所写《前文记》:

  太祖皇帝尝进膳,于膳中得发一茎。召光禄官问之,对曰:「告陛下,此不是发。」上曰:「是何物耶?」对曰:「龙须也。」上众自捋圣须,随手得一二茎,遂叱去,不复问。

  明太祖朱元璋吃饭时,在饭菜中中发现了一根头发。他颇为恼火,以为是厨师做饭菜不干净,于是将光禄寺官员召来询问。那官员回答说:禀告陛下,这不是头发。朱元璋问道:那是什么。官员回答说:是龙须。

  官员言下之意,根本就不是厨师掉落的毛发,而是陛下您用膳时不小心掉落的胡须。朱元璋于是亲手捋了捋胡须,一捋之下果然掉落一两根。因此,朱元璋将该官员喝退,不再追究此事。

  在整个时间中,朱元璋并没有直接召见厨师。因为厨师身份卑贱根本就没有资格面见皇帝。朱元璋召见的是九卿之中的光禄寺卿。光禄寺卿负责皇帝的饮食。

  幸好该官员足够冷静,一口咬定是朱元璋自己的胡须,否则,上至光禄寺卿,下至具体做菜的一大帮厨子,全都得死!

  朱元璋冷酷无情是出了名的,即便是得知胡须就是自己的,他也有说向光禄寺官员道歉,我错怪你了。而是“遂叱去”,喝退该官员,饶你一死而已。

  古人常说“伴君如伴虎”。一个人身在上位久了,就会变得说一不二,霸道无比。这时候除了比他地位更尊贵的人能够说三道四,其他人即便是好心劝谏也要倒大霉。

  朱元璋一朝屠戮官员甚多,不过,有多少是真正犯罪,真正贪污的呢?

  有人说,朱元璋是因为皇孙年幼,于是要将权臣清除,好让皇权交接顺利。

这或许是朱元璋滥杀的原因之一。不过,最为关键的,还是朱元璋凶残的本性。大杀权臣未必能够解决问题。就如他千杀万杀,建文帝依然没有保住自己的皇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