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叫創新——照片還能這麼拍

編者按:這組以柿子樹林為素材的作品非常特別。看過之後,第一判斷應該是:“這絕不是拍出來的,這是高明的畫家畫出來的”!然而這組作品確實是拍出來的,而且只用了很少的後期調整。合適的素材、合適的方法、多年的探索,激發出了作者的創作靈感。讓我們一起探秘這組作品的由來吧。

這才叫創新——照片還能這麼拍

柿樹林大寫意 吳鐵壁 攝

天陰沉沉的,夾雜著冰粒的細雨似有似無。我站在北京房山區張坊鎮大峪溝村外的公路上,隔溝望著幾十米的柿子林尋找拍攝的靈感。

大峪溝村的柿子遠近聞名,被稱為中國磨盤柿子第一村。雖然商品柿子在霜降前都己採摘完畢,但這條溝屬於開發區,無人採收,因而樹上依然掛滿著一串紅燈籠似的果實。

柿子,我幾乎年年拍,從效果看實的、虛的、飛鳥啄食的都拍過了,從方法上講,搖拍、多曝等多種方法也都試過了,還能怎麼拍呢?

這才叫創新——照片還能這麼拍

柿樹林大寫意 吳鐵壁 攝

過去見到的柿子樹,不是一兩棵煢煢孑立,就是隻能在一棵挨一棵的樹叢間抬頭望“柿”,像這樣遠距離眺望成片的柿子林還是第一次。這倒使我有了新鮮感。

我仔細的觀察著柿子林。林子不像果園的樹那樣規正、有行有列,而是東一團西一團,左幾棵右幾棵,但這正合我意,野一點不僅使構圖的選擇多,而且拍出來的片更自然。我仔細觀察著一棵棵樹:葉子已經落盡,黑黑的樹幹,曲折的枝條,黃黃的柿子,簡直就是一幅渾然天成的水墨畫。問題是怎麼把這種感覺變成照片。

這才叫創新——照片還能這麼拍

柿樹林大寫意 吳鐵壁 攝

我喜歡中國的繪畫,特別喜歡大寫意的豪放、灑脫展現出來的美,久而久之,萌生了用相機拍出這種美的念頭。

攝影畢竟不同於畫畫。兩者雖然都是在摸仿大自然,但使用的工具,創作的手法都完全不同。畫家可以憑自己對大自然的觀察和印象,隨心所欲地在室內創作,其“意”可以用筆一筆一筆抒發出來,一幅作品的完成可以幾天,甚至更長時間來完成。而攝影不同,快門的釋放以秒,甚至是百分、千分之一秒來完成的。在這極短的瞬間來“寫”意,能做到嗎?

這才叫創新——照片還能這麼拍

柿樹林大寫意 吳鐵壁 攝

做到做不到,首先是要“做” ,不做,永遠是“不到”。本著這樣的心態,我開始了用相機“寫”意的探索。經過幾年的努力,經歷了無數次失敗,隨著認識的深化,經驗的積累,終於通過相機多曝等功能和控制速度、晃動相機等技術手段,實現了用相機拍攝出具有寫意味道的照片。這次柿子林的所有照片就都是用相機拍出來的,因為使用RAW格式,後期僅對飽和度、反差做了微小調整。

具體拍法:

1.將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光圈優先並儘量用最大光圈;

2.選用多次曝光模式,次數自定(我是用了10次曝光),疊加模式選暗化(如相機有此功能);

3.選用連拍模式,根據速度分別選低速連拍或高速連拍,如速度在200分之秒以下選用高速連拍,如超過可用低速連拍;

4.按快門的同時微微晃動一下相機。

這才叫創新——照片還能這麼拍

柿樹林大寫意 吳鐵壁 攝

幾點體會:

1.最好在陰天拍攝。陰天光線柔和,天空呈灰白色,有“紙”的感覺,容易出效果。

2.構圖時要敢於取捨。拍柿子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果實上,我則把重點放在樹幹上,柿子只是點綴,“意”到為止。

3.選用長焦距鏡頭遠距離拍攝,我與柿樹的距離大約50米;長焦鏡頭的作用不僅是拉近距離,更有壓縮空間的作用,使樹幹、樹枝、果實的間距變密,起到改變視覺效果的作用;

4.建議用變焦鏡頭便於構圖;

5.相機晃動幅度的大小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要多練才能掌握,建議每次拍後通過回看來總結經驗;

6.建議用三腳架,便於控制。

這才叫創新——照片還能這麼拍

柿樹林大寫意 吳鐵壁 攝

這才叫創新——照片還能這麼拍

柿樹林大寫意 吳鐵壁 攝

這才叫創新——照片還能這麼拍

柿樹林大寫意 吳鐵壁 攝

這才叫創新——照片還能這麼拍

柿樹林大寫意 吳鐵壁 攝

這才叫創新——照片還能這麼拍

柿樹林大寫意 吳鐵壁 攝

這才叫創新——照片還能這麼拍

柿樹林大寫意 吳鐵壁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