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卖菜,这门生意要如何做

互联网卖菜这个生意最近火了,只要用户在手机上下单,30分钟内送达。美团买菜在上海测试了2个月左右后选择北上2000公里以外亚洲最大小区的天通苑开始新的试点。此外,据媒体消息称,被阿里全资收购的饿了么最近与叮咚买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个巨头的进入一下子让这个本不宽阔的赛道拥挤了起来。

可能大多说人认为,这个模式并不算新创,先发展的外卖和随之而起的生鲜配送采用的都是同样的模式。这种说法并不算错,毕竟前两者和现如今卖菜的生意确实采用了相同的通路模式。但其实这其中是有本质不同。外卖配送的可量化的标准产品。以禽类和海鲜为代表的生鲜也可以通过标准化的包装与存储方式实现统一定价并配送。可唯独蔬菜是用户极度追求新鲜和即时性,标准化程度最为困难。除了消费端存在的这些问题之外。

在供给端完全新鲜的蔬菜和已经存放了一两天的蔬菜价格可能完全不在一个范围之内。并且蔬菜还面临着存放的难题和高损耗的问题,这直接导致平台运营成本上升,毛利率下降。

卖菜的生意能不能规模化

在互联网卖菜这个赛道上竞争的玩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目前美团、盒马、7fresh等这样一些巨头为代表的试验性推进选手,他们一方面面是在尝试,另一方面是看到创业公司模式初成之后,想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最终弯道超车。另一类就是以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创业公司,这部分公司的业务目前也只是在处在前期阶段,业务开展的范围也只是在部分区域之中,以叮咚买菜为例,目前它的业务只限于上海范围之内。其他区域并没有涉猎,虽说该项目属于明星创业项目。但叮咚买菜依然不能通过规模化的单量将运营成本全覆盖。

叮咚买菜是通过前置仓加及时补货的模式保持着高效的服务。这样虽然保证了用户的体验,但如果说没有足够单量密度覆盖的话,长亏损将是必然。

其实在互联网卖菜之前,大型商超也对卖菜这个生意做过规模化的整合,但通过效果来看,并没有成功。超市因为规模较大的原因蔬菜采购总是有不太灵活,供给上始终没有菜市场快速且丰富。同时为了解决标准化的问题,又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对其标准化的打包。人工成本加上更高的损耗。让卖菜这件事成了超市之中利润率最低的品类。所以超市在规模化卖菜这件事情上最终是败给了菜市场。卖菜不再是超市的主业,只是增加品类的一种不得已的方式。现在通过互联网卖菜笔者认为依然是无法解决规模化问题的。

用户的购习惯培养需要多久

全新的交易方式,用户肯定需要一段时间的教育期,美团买菜在选址上显然是看懂了这一点。美团最初选择在上海首先测试,而不是北京。主要原因是叮咚买菜在上海地区已经运营了2年的时间,大约有200多个前置仓,基本上覆盖了全部的主流人群。美团开始在这里测试显示阻力会小的多,模式也更容易跑通。

最近开通的北京天通苑和北苑社区基本上是北漂一族的大量聚集地。这些90后更愿意尝试这些新鲜的事物。同时因为人群的高度密集,服务的成本也会相对下降。

所以来说,互联网卖菜这件事情不容易那么让用户接受,它不像网约车和外卖一样快速的让用户接受,它最主要的使用人群还是“菜场大妈”。如何瞄准这些人群的需求痛点做产品才是王道,并非越超前就越好。

谁在这个赛道中更占优势

创业公司叮咚买菜没有全国铺开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重投入导致的资金不足。前置仓带来的用户体验确实不错。但对平台的运营资金却是极大的考验。巨头级的玩家可以依靠自己已经成熟的配送体系,创业玩家只能是持续烧钱补贴运营。除了自己现有特色之外,赛道突围中还需考虑如何面对巨头玩家碾压性的资本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