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有5個“的哥”!“我們都在努力奔跑”

2019年對於周立紅、周小雲、周長豔三兄弟來說,又是嶄新而忙碌的一年。同為“的哥”的兄弟三人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堅守了20多年。一家人幾兄弟都在跑出租,這在整個荊門都很少見。

兄弟幾人的“奮鬥史”就是行業發展剪影

據大哥周立紅回憶,1982年的冬天,他離開家鄉五里鎮,隻身來到了荊門城區,那時的荊門還沒有出租車。在工地幹了幾年活後,周立紅貸款買了輛8000多元的三輪車跑起了運輸。“人也拖、貨也拖。”那幾年跑三輪的生涯讓周立紅記憶深刻。有一天,他拉著兩個乘客時遇上路邊一起車禍,熱心的他徵求乘客的同意、騰出空車後立馬把路邊的傷者拉去了醫院,也沒收那兩位乘客一分錢。後來,他因為這次做好事上了報紙。

1997年,全國上下一片欣欣向榮的新氣象,一輛輛出租車在荊門城區的大街小巷穿梭,三輪車漸漸成為了歷史。一時間,“桑塔納”成為了荊門人茶餘飯後的熱詞。受大哥影響,周家幾兄弟陸續來到荊門城區打拼。周立紅的三弟周長豔就是這個時候開始了出租車生涯。和大哥曲折的經歷相比,三弟周長豔趕上了“好時候”,成為了周家幾兄弟裡第一個跑“正兒八經”出租車的人。後來,二哥周小雲也加入了進來。

艱辛不易都放在心裡

跑出租就像是把自己“交”在了這臺車上,也就意味著在路上跑的時間遠遠大於在家的時間。就算到大年三十這樣闔家團圓的日子,幾兄弟也總是上午在外跑車,中午快到飯點才匆匆趕回家吃團年飯,休息一兩天就又要開始跑車,全年不曾間斷。說起這個,幾人都覺得對妻兒心懷愧疚。

平日裡兄弟三人話不多,問起工作中的不易也都是一笑而過。“只要換位思考,一切都不是事!行業怎麼要求,我們就怎麼做;乘客有情緒,順著他就行了。”周長豔說,這幾年荊門市民的素質提高了,相應地對出租車司機的要求也變得更高,從乘車打表開票到行駛平穩,種種細節都成了考查司機的標準,這使他覺得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有一次,車上一名乘客剛好在到達目的地時講起了電話,附近又限停,拖久了就是違章加罰款,這可怎麼辦?周長豔急中生智,結束打錶帶著乘客掉了個頭,再回來時乘客的電話剛好講完,發票也開好了。周長豔說,現在他會提前告訴乘客準備好零錢或掃碼,慢慢停靠在路邊。“到達時乘客只管下車就行。”周長豔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使他二十多年來“零違章”“零投訴”,作為行業標杆,他參與了荊門文明城市宣傳片《文明一個人溫暖一座城》的拍攝。

“吃苦耐勞”的家風一代傳一代

周家三兄弟的父親曾是位民辦教師,在附近七里八村有著好名聲,參與過集體興修水利、測量土方。老人經常教導兒子們做人要勤勞自立,互相幫助。“80年代我剛來荊門的時候父親對我說,一定要有個立足之本,不做違法的事、不做昧良心的事,就是給他們爭光。”三兄弟一直記著父親的教導,也做到了父親所說的。周小雲說,跑車對他來說就是“養家餬口”,2002年他靠著辛苦跑出租賺的錢在城區買房安家。“只要踏踏實實幹好手上的事,家庭合睦、吃得飽穿得暖,就已經很幸福。”


一家有5個“的哥”!“我們都在努力奔跑”


周家兩輩四“的哥”

這些年,幾兄弟互相扶持,雖然各自已成家,但仍在一起跑車,大家庭的氛圍十分和睦。這份“吃苦耐勞”的精神由老父親傳給兒子,又由兒子傳給了孫子。周長豔的兒子大學時表現優異,現在考上了大學生村官。值得一提的是,周立紅的妹夫羅成和兒子周福強也跟隨著他們的腳步,先後成為了家裡的第四、第五個“的哥”。這一家人雖然在不同的公司,但對於跑出租的熱情卻很一致:只要還在這個崗位一天,就要全力以赴。“一直在奔跑,這就是我們的狀態!”(記者 王圓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