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驅散“大突厥斯坦”陰霾,中亞五國的雛形初現!

在踏平浩罕汗國之後,俄國為了實現對中亞的永久統治,動員大批俄羅斯、烏克蘭農民移居此地。到20世紀,吉爾吉斯地區已形成了俄羅斯、烏克蘭、吉爾吉斯人村落交叉並存的局面,吉爾吉斯人面臨著被分割和同化的危險。 浩罕殘餘勢力不甘心失敗,就在俄國十月革命前夕,以塔內什巴耶夫為首的穆斯林反對派在浩罕宣佈建立反布爾什維克的突厥斯坦共和國。他們高舉突厥斯坦自治大旗,在英國的支持下,與奧倫堡的杜托夫白匪相勾結,發動了對蘇維埃的軍事暴動。

蘇聯驅散“大突厥斯坦”陰霾,中亞五國的雛形初現!

逆流剛剛冒出,便於1918年2月28日被蘇維埃赤衛隊鎮壓下去。 部分浩罕分裂分子投奔了“巴斯馬奇”(突厥語,意為土匪、強盜)。他們在得到了協約國和土耳其泛突厥主義運動的資助後,在山區、農村與蘇維埃展開了兇猛的武裝對抗。 沙州回鶻有一句諺語:獵物有多少條路逃遁,獵人就有多少種計謀。面對來勢洶洶的巴斯馬奇,蘇維埃政權剛柔並用:第一步是在中亞廣泛推行新經濟政策,減少居民納稅,部分恢復宗教界的土地和精神權威,剷除了巴斯馬奇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第二步則是對巴斯馬奇成員發佈大赦令,促使巴斯馬奇官兵自動放下武器,返回家園。

蘇聯驅散“大突厥斯坦”陰霾,中亞五國的雛形初現!

雨過天晴,突厥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終於誕生。與此同時,隸屬俄羅斯聯邦的吉爾吉斯(哈薩克)蘇維埃自治共和國、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和花剌子模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也宣告成立。 掀開新的蓋頭,卻露出舊的面孔。儘管一部分激進的民族主義者加入了共產黨,但他們並未放棄民族主義目標。以蘇丹加列夫為首的一批韃靼共產黨員提議建立一個包括伏爾加-烏拉爾河和中亞地區的大突厥國家。突厥斯坦則響起建立“突厥民族”的自治共和國的呼聲,吉爾吉斯(哈薩克)和花剌子模也動議建立“中亞聯邦”。

蘇聯驅散“大突厥斯坦”陰霾,中亞五國的雛形初現!

看來要徹底打倒泛突厥主義,必須破除一個擁有2000萬人口的龐大的“突厥民族”的自治共和國的怪影,但是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一個又一個方案被否決。後來有人提出是否能對中亞突厥民族進行“識別”,從而肢解現有的突厥斯坦共和國呢? 蘇聯領袖(列寧)儘管個子不高,但雙眼如炬,他在權衡利弊之後同意了這個不錯的建議。1920年6月,他建議繪製劃分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哈薩克)和土庫曼的突厥斯坦民族誌地圖,詳細弄清這三部分合並與分開的條件。後來在劃分實踐中延伸到了卡拉吉爾吉斯(即吉爾吉斯)、塔吉克。

按照一個德國人的說法:“列寧根據突厥斯坦前線指揮官伏龍芝的提議,下令編制民族誌地圖。這件事交由突厥斯坦省長官署的秘密工作頭領柯恩辦理。柯恩建議把突厥斯坦分成5個自治共和國,莫斯科接受了這一建議。”由於蘇聯檔案至今沒有解密,這一說法的真偽尚待考證,但基本可以相信,這5個民族和5個共和國的劃分方案是在辦公室裡構思和決定的。

蘇聯驅散“大突厥斯坦”陰霾,中亞五國的雛形初現!

歷史記載,1924年6月26日,俄共中央中亞局決定成立16個民族代表組成的領土委員會,負責民族的邊界和行政領土劃分。中亞除已經成立的吉爾吉斯(哈薩克)共和國外,又分別組建了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庫曼自治共和國和卡拉吉爾吉斯自治州。它們先後以加盟共和國的名義加入了蘇聯,這也就是後來中亞五國的雛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