丐幫淨衣、汙衣兩派五百年之爭,為什麼是從蕭峰開始?

三生有畫


首先必須明確的一點是,丐幫的“淨汙之爭”並非是從蕭峰開始的。丐幫的淨衣和汙衣之分向來有之,無論是喬峰時代還是在他前後,這種情況一直存在。幫內分派,本就原非幸事,不過丐幫這個組織,興衰榮辱,很多時候全繫於幫主這個主心骨。能人幫主在位,自能憑藉他個人的影響力凝聚幫眾,無論淨汙,上下一心。若是無能人任賢,則往往是淨汙兩派,互不相容。蕭峰時期,正是他能以一己之力,力壓了這一幫內亂象,但淨汙之分,始終存在。



丐幫的淨汙之分,向來有之,同步發展

我們看小說,往往會認為,丐幫的淨汙之爭,是在“射鵰三部曲”時的丐幫才有的,在“天龍時期”,喬峰就任幫主的時候,完全看不到有“淨汙之分”的跡象。因而有讀者認為,是喬峰離開丐幫之後,才引致的淨汙之爭,而淨汙之分的由來便是從蕭峰開始的。實際上這是極不嚴謹的觀點,丐幫的淨汙之分,向來有之,即便是喬峰時代的丐幫,這種情況依舊存在。

丐幫向分淨衣、汙衣兩派。淨衣派除身穿打滿補釘的丐服之外,平時起居與常人無異,儘可大魚大肉、娶妻納妾。這些人本來原是江湖上豪傑,或佩服丐幫的俠義行徑,或想恃丐幫為靠山,或與幫中弟子交好而入幫,其實並非真是乞丐。汙衣派卻是真正以行乞為生,嚴守戒律:不得行使銀錢購物,不得與外人共桌而食,不得與不會武功之人動手。兩派各持一端,爭執不休。新修版《射鵰英雄傳•第二十七回》

丐幫由於其幫眾屬性,可以說從其形成幫派開始,向來便是天下第一大幫。畢竟天下之大,在古代的封建社會,土地兼併嚴重,無論盛世還是亂世,貧苦大眾從來都是最多的,沒有生存之路,行乞便是最直接的生存之道。這也就讓丐幫這個組織的形成,是最帶有大眾基礎的,天下乞者有了自己的歸屬,自然聞風來歸。幫派勢眾,便是實力的象徵,這也一舉決定了丐幫在江湖中的地位。

再加上丐幫向來以俠義為先,聲名顯赫,如此一來,江湖中原非乞者的英雄豪傑,或慕其聲名,或借為依靠,加入丐幫便是自然而然會出現的事情,這與丐幫的發展實際上是同步發生的。這些豪傑加入丐幫,保留著自己的生活習性,自然是與出身乞丐的幫中弟子差異很大,這便也成為“淨汙之分”的根源。


像喬峰自己,他就並不是丐幫中的乞兒出身。當年玄慈等人在雁門關外將他帶回中原之後,把他交給喬氏夫婦撫養,然後暗中關照著他,到十六歲時,讓丐幫幫主汪劍通收他為徒,這才加入的丐幫。即便是汪劍通,他也應當是屬於江湖豪傑加盟丐幫,最終成為幫主的。因為按照《天龍》裡的設定,丐幫的徐長老徐沖霄乃是汪劍通的師伯,而他還有另一個身份,便是五臺山清涼寺方丈神山上人的師兄,汪劍通應當是清涼寺一脈相傳的江湖豪傑,當年因徐沖霄的關係才加入的丐幫。

按照“淨汙”來劃分的話,汪劍通和喬峰都屬於淨衣派,他們的行事風格也並未謹遵和嚴守乞丐戒律行規。因此,無論是在喬峰任幫主之前,還是在他之後,丐幫中“淨汙之分”的這個情況,一直都是存在的。在喬峰和汪劍通等人在任期間,未有發生“淨汙之爭”,羽菱君認為大概有兩個原因。

一是汪劍通和喬峰通過個人的影響力,鎮服和凝聚了丐幫的幫眾,讓上下歸心。喬峰就更不用說了,得幫主之位最艱辛的就是他,他的幫主之位是一路打出來的,“三大難題七大功勞”,沒有一個人能夠與之相比。二是當時的遼國和西夏一直對大宋虎視眈眈,丐幫一向以抵抗外敵護國為己任,民族矛盾大於內部矛盾,一致對外,很好的轉移了幫中淨汙兩派的注意力。宋、吳、奚、陳四大長老,就曾為抵抗外敵,各立奇功。


因此,在汪劍通和喬峰就任幫主期間,幫主的大作為和外敵的因素,掩蓋了幫內“淨汙之分”的存在,也緩和了“淨汙之爭”的爆發。

丐幫的淨汙之爭只能控制,不可能根除

喬峰離任之後,到洪七接任幫主之前,這段時期裡的丐幫,聲勢直線下降,再經“靖康國破”之後的大傷元氣,幫內的淨汙之爭又現苗頭。

喬峰離世的僅僅三十二年之後,他的女真兄弟完顏阿骨打的後代便攻破了汴京城,俘虜了大宋二帝和大量皇室北上,這便是“靖康之變”。而大宋的北國大地也自此淪陷於金國,丐幫的總舵洛陽,便淪陷區內。丐幫向來與金人為敵,諸多掣肘,金兵每次南下,丐幫必在金兵後方擾亂,或刺殺將領,或焚燒糧食,因而金國視丐幫為心頭大患。金國在淪陷區殘酷鎮壓漢人的反抗勢力,丐幫也就首當其衝的遭到金國的報復和屠戮。

也是這樣,國破之後的丐幫遭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創傷,連總舵也由洛陽南遷到岳陽君山。面對元氣大傷的丐幫,這段時間的幫主為了重振聲威,廣邀天下英豪加入丐幫,對這些來自江湖的豪傑許以高位,此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讓丐幫恢復了元氣,但卻為“淨汙之爭”的完全爆發埋下了禍根。


正如前面所說,丐幫這個幫會,興衰榮辱很多時候都繫於幫主一人,幫主便是丐幫的主心骨。能人幫主在位,自能憑藉他個人的影響力凝聚幫眾,無論淨汙,上下一心。若是無能人任賢,則往往是淨汙兩派,互不相容。而恰恰就是之後的一段時期裡,丐幫中一直未有能憑個人之才德讓群丐折服的能人幫主出現。因而淨汙之間互不相容,愈演愈烈,特別是在第十七代石幫主就任期間,就最終徹底的爆發出來,丐幫也因此內耗而聲勢大衰。(注:第十七代石幫主是新修版中的設定,三聯版裡是錢幫主,洪七公的丐幫師父)

奉立幫主是丐幫中的第一等大事,丐幫的興衰成敗,倒有一大半決定於幫主是否有德有能。當年第十七代石幫主昏庸懦弱,武功雖高,但處事不當,淨衣派與汙衣派紛爭不休,丐幫聲勢大衰。直至洪七公接任幫主,強行鎮壓兩派不許內訌,丐幫方得在江湖上重振雄風。新修版《射鵰英雄傳•第二十七回》

洪七公繼任幫主之後,德才兼備的他,強勢改變了丐幫內訌的這個現狀,經他內整外修,丐幫也重現了當年喬峰在位時的聲勢,之後黃蓉、魯有腳和耶律齊等人繼任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勢頭。但是包括洪七公和黃蓉在內,他們始終未能也不可能根除“淨汙之爭”,即便是洪七公,為示公正無私,也只能一年穿乾淨衣服,一年穿汙穢衣服,如此逐年輪換,表示自己對淨衣、汙衣兩派各無偏頗而已。


本來汙衣行乞,方是丐幫的正宗本色,洪七公愛飲愛食,要他盡是向人乞討殘羹冷飯充飢,卻也難以辦到,因此他自己也不能嚴守汙衣派的戒律。若是要消除丐幫中的淨衣派,不說洪七公本人守不住幫規,黃蓉和耶律齊等人完全不能就任幫主,畢竟他們本來就是淨衣派的。沒有淨衣派,丐幫的發展更是舉步維艱。他們在位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的去控制這種由來已久的紛爭而已。

而且他們的這段時期,也確實能做到暫時性的控制。洪七公黃蓉等人不但本身武功高強,德才兼備令人信服,更有外因轉移了他們幫內淨汙兩派的注意力。那便是外敵蒙古繼金國之後坐大,共守襄陽,一致對外,便將內部矛盾成功轉移到了民族矛盾上去,也因此,淨汙之爭再次被掩蓋了下來。

不過,只要丐幫在,幫中的淨汙之分就會繼續存在,一旦外部因素有變,內部矛盾始終還是會激化。後來的襄陽城破,原來的舊體系舊平衡被打破之後,丐幫的內鬥,淨汙之爭便又再次擺上了檯面。之後的內鬥,就不止是在淨汙之間展開,更有甚者,是在淨衣派的內部之間展開。比如後來的史火龍與方東白就很有可能進行過一次淨衣派內部的幫主之爭,最終方東白失敗才詐死投靠朝廷。不過,這就是另一番論斷了,但說“淨汙之爭”,是從蕭峰開始,實是不嚴謹的說法。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丐邦是天下民間第一大邦會,丐邦中人材濟濟,不凡各路高手。

丐邦淨衣派是由江湖人士,莊主豪紳,文人俠士等組成,更重要的一點,他們有經濟基礎,不是窮人。他們敬佩丐邦俠義豪氣,所以選擇入丐邦。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普通人沒什麼區別。同樣進出入紅樓酒肆,大魚大肉。

丐邦汙衣派則不同,他們是生活在底層社會的人們。住街頭破廟,穿破衣爛衫,吃殘羹剩飯。

實質上的丐邦淨衣派,是丐邦中的精英。淨衣派有文化,懂策略,會武功又有錢。丐邦在大多數時間內,都是淨衣派掌權。上屆邦主蕭峰洪七公及後任邦主黃蓉都屬淨衣派。

北宋年間,丐邦在蕭峰的帶領下,組織迅速擴大,實力增強。郭靖黃蓉時代,丐邦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天下第一大邦。

蕭峰本是遼國的貴族,又是少林寺高僧之徒。自大遼身份暴光後,丐邦分裂成倒蕭和挺蕭兩派,這就是丐邦淨衣派和汙衣派的前身。淨衣派挺蕭,汙衣派倒蕭。

兩派各執一詞,爭論不休,互不相讓。直到襄陽一戰,淨衣派核心人士全部戰死,汙衣派成了丐邦主流,丐邦才真正丐化了。任何一個龐大的組織,核心盡遺,這個組織也就到了崩潰的邊緣。


棠城流沙


某偉人說:

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如果確定丐幫的淨,汙兩派之爭是從喬峰時代開始的,那正說明了喬幫主的開明和博大的胸襟氣度以及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


有過“單位”經歷,或者現在正身處其中的人都清楚:其實任何一個單位,集體,團體內部都不可能就是鐵板一塊,大家對於事物的認知,行為方式以及個人操守都一模一樣,不存在任何區別,沒有任何爭論。如果那樣的話,這個單位就是一潭死水,人人都和行屍走肉一般。工作起來也沒有任何主動性,創造性,都是在消極機械的執行。這樣即使從團體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肯定也是不利的。

只有存在不同聲音,有了不同的建議和意見,才會增加觀察事物的角度,從而對事物的認知更加全面,從而做出更理性,清晰的判斷和決策。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大唐盛世之所以有這麼深遠的影響,就在於它能夠兼容幷蓄,既能把各民族,各膚色人集中在一起,又能尊重每個個體的獨立性,形成旺盛的生命力,欣欣向榮的景象。

如果“丐幫汙衣,淨衣兩派之爭是從喬峰擔任幫主時開始的”這個論斷是官方確認的話,很可能事實情況是這樣的:


喬峰擔任幫主之前,歷代幫主對那些原來不是乞丐出身,而又對丐幫有所心儀的人士只授予“榮譽幫眾”的身份,並不承擔實際的責任和義務,當然也沒有任何權力。就像現在為表示友好授予某某某榮譽市民或榮譽教授的性質一樣。

由於喬峰胸襟氣度非凡,自認為憑自己的文治武功完全可以開創丐幫的新局面,就正式的把這類人吸收了進來,授以職務和權力,並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樣就真正形成了最初汙衣,淨衣兩派的雛形。

可就在喬峰打算施展他的雄才大略的時候,遭人陷害,不得已離開丐幫。

最初的時候兩派雖然時有爭議但出發點都是為了丐幫的千年大計著想,而且每任幫主都是德行兼備之人,武功蓋世,所以兩派還是能夠保持相對的團結。

只是到了洪七公這一任上,由於他生性懶散,又是一個菩薩心腸,狠不下心來嚴格管理,兩派的積怨越來越深,最後爆發,這才造成了淨衣,汙衣兩派的大火併。

當然,如果發展到像彭長老那樣只是為了一己之私或者被人要挾,成為分化瓦解內部的工具而進行爭鬥的話,那肯定要給予嚴厲制裁和打擊。



喬峰不但是個不世出的武學奇才,還是一個具有大智慧,大胸懷的一代人傑,只是無法與宿命抗衡,最後在雁門關外自盡身亡,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田獲三狐



淨衣派講究儀容儀表,大約非本幫人幾難區別;而汙衣派穿著襤褸、甚至耍蛇耍猴。


丐幫可能不止淨、汙兩派,也並非自喬峰始方有此分,江湖傳言每多不確,如天龍八部中雁門關外惡戰慘案,即謠言荼毒所致。


溯路之行2


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後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外示柔和,笑藏殺機,善識假象,腹劍須防!教皇格雷戈裡七世1073~1085在位,他於1076廢黜英王亨利四世,並且與其敵人一南意大利的諾曼人,桀驁不馴的德國貴族,與懼怕德國勢力的弱小鄰國結盟!致使德國君權長期衰落,雖然他的目標沒完成!但由烏爾班二世1088~1099年開始首次十字軍東征,顯示了教皇權力迅速上升,不過這時雙方均已疲憊不堪!從1075年開始的鬥爭,終於以1122年簽署的沃爾姆斯宗教和約告終,對教會來說,這是一個代價高昂的勝利!蕭峰的悲劇在於過分迷信個人的武力,就如同烏江畔自刎的項羽一樣!皇帝稱朕,戰國時諸侯稱孤道寡,可在現實中不能真的成了孤家寡人!過去東北土匪頭子還得有四梁八柱二炮手幫助他幹事呢!拉攏人很簡單,舍點錢財就可以!但是拉攏人才俊傑為己所用,那就不簡單了!不得不承認皇太極多爾袞在拉攏人上有一套,讓意志薄弱的洪承疇吳三桂等輩跪地稱臣!但是他們沒想到還有袁崇煥史可法黃道周李定國張煌言張名振這樣的人存在!頭可斷血可流志不可屈!表面上看韃清暫時勝利了,可是這些超一流的人才視他們為蔑如,寧可死也不與他們合作!他們在精神上就已經失敗了!話說回來,蕭峰之敗在於不通政治之道,不善於協調人際關係!他還是做一個衝鋒陷陣的將軍比較好,首領的位置不合適於他!


被動專家


都是金庸那老頭安排的。汙衣和淨衣本來都是丐幫一父所生的兩弟兄,蕭峰也當了好幾年繼父老子,只因蕭峰鎮壓內亂,得罪了一部分兒子,從而產生了矛盾,更因蕭峰是契丹人,無當繼父的適格身份,遭遇唾棄,斷箭自盡,從此,家破人散,汙衣、淨衣徹底分庭抗禮,矛盾白日化。當然,蕭峰是丐幫最出名的幫主,對丐幫的興盛及對朝庭功過蓋世,既是英雄和正義的化身,也是個多情多義難得的好漢帥哥,所以,人們對他的悲劇結局深感惋惜,自然也就把汙衣與淨衣矛盾的起始歸集於他了。😄😄


炫舞夢工廠公會90055


哈哈,這是看金庸老先生作品入迷過深的讀者提出的問題。我沒有研究過丐幫的發展歷史,但是我可以判斷出丐幫一定是在舊中國中國人為了生活,為了抵禦外界對自身的傷害而自發組織起來的自護群體,這些人一般為底層討飯之無業人員組成的所以稱之為丐幫。丐幫之所以分成淨衣汙衣兩派是因為各自對自己行為的理解方式不同造成的。淨衣派認為隨著討要行為達到一定水平,獲取食物或財富達到一定規模按照自然選擇應該可以過上好日子了,從而開始穿乾淨衣服過上了體面的正常人生活,這是淨衣派。汙衣派認為我們丐幫是討飯出身,既然是討飯的無論到什麼時候討飯的本性不能改變,所以這些人一直堅持過著苦哈哈的乞討者的生活,不已自己的得到多少而改變初衷,這也是洪七公所倡導的。也是金庸先生所倡導的。蕭峰只是金庸筆下的丐幫幫主之一,汙衣派和淨衣派在天龍八部裡面好像沒有太多的描述,所以你提出的從蕭峰開始我不太明白,這裡就不做答覆了。肯定一點蕭峰是符合中華文化精髓“義薄雲天”之符號的代表。他代表的是中國人的仗義,一種對民族對人民群眾的尊重的責任和態度,這也是金庸先生想要表達的意思。我們讀金庸小說要讀懂裡面的文化精髓,不能以看熱鬧為主,這樣才不會辜負金庸先生的作品。謝謝閱讀


能量平衡德行天下


淨衣派消亡,汙衣派一支獨大,雄鷹徹底墜落!

原創 三生有畫 2018-12-31 19:24:44

很多老鐵們,一直都很關注,為什麼丐幫,越到後面,存在感越低?

這個問題,我在重讀金庸武俠的時候,特別留心。

今天,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讀丐幫衰落的原因。

通過丐幫組織的演化變遷,我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丐幫大多數時候,都被淨衣派掌控。但是隨著淨衣派的衰亡和消失,丐幫也就只是一個傳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1.

為什麼?

淨衣派的消失,導致了丐幫在人才、智謀上的直線下降,直接導致了丐幫的衰落。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這個世界在任何一個時代,財富、權力、話語權,都掌握在社會精英的手裡。

而且這種社會分層,一定是代際傳承的。

這個定律,在窮人王國的丐幫,一樣適用。

先從《天龍八部》說起吧。

北宋年間的丐幫,在蕭峰的帶領下,走上了小高峰。對,是小高峰。

蕭峰名望雖高,但丐幫的江湖地位,比後來郭靖黃蓉掌權的“郭黃時代”,影響力還是差的很遠。

“郭黃時代”比較長,用了半個世紀(黃蓉16歲就當幫主,後來即使退位讓賢,魯有腳、耶律齊,都只是個傀儡,實際上還是她說了算),丐幫成為天下最有影響力的民間組織。

千年古剎萬年廟的少林,絕對靠邊站。

2.

但是,蕭峰是什麼人?

蕭峰是少林寺高僧的徒弟,前任幫助老汪的義子(首徒)。曝光身份後,他是大遼國貴族。

蕭峰從來就沒有要過飯,他是淨衣派。

此時的丐幫,人才濟濟。

九袋長老,人數超級多,多達7位,1個金屋藏嬌的副幫主,還有實力不差的6個分舵舵主。

九字輩以上的高手,就多達9位。

丐幫從來就沒有這麼牛逼過。

從組織架構來說,丐幫人丁興旺,人才濟濟,同時也變得非常不穩定。

即使蕭峰沒有被白世鏡、全冠清、馬伕人蓄意惡搞,陳孤雁長老居功自傲,也是不服蕭峰的。

蕭峰的身世,是個很好的藉口,有心的無心的,都趁機爆發。此時此刻,丐幫內部,就分裂成了倒蕭和挺蕭兩派。

“奚長老大聲道:‘誰願跟隨喬幫主的,隨我站在這邊。’他左手拉著宋長老、吳長老,走到了東首。跟著大仁分舵、大信分舵、大義分舵的三個舵主走到了東首。···全冠清、陳長老、傳功長老,以及大智、大勇兩舵的舵主,卻留在原地不動。”《天龍八部》

奚長老、宋長老、吳長老,是挺蕭派。傳功項長老、陳長老、徐長老是倒蕭派,執法長老白世鏡是偽中間派。

3.

好了,我們還是聊蕭峰。

蕭峰從本質上來說,他不是個要飯的,他可是社會的精英份子。就像後來的洪七公、黃蓉、耶律齊,本質上都不是窮人,不代表叫花子的利益。

此時的丐幫,決策委員會,是幫主、副幫主、徐長老、傳功項長老、執法長老白世鏡,然後才是宋、奚、陳、吳四長老。

一線統兵的,是八袋弟子統領的大仁、大義、大信、大智、大勇、大禮六大分舵。

縱觀天龍時代的丐幫,機構繁雜程度,有如此水平的,也就只有明教了。

蕭峰事件,影響非常大。

蕭峰被逼卸職過後,丐幫就從此分化了兩派,而這兩派到後面,實際上就是淨衣派、汙衣派兩個派別的前身。

此後的丐幫,權力核心也被重塑。

以前幫中事物,以幫主、副幫主、傳功長老、執法長老四人說了算。其他四大長老,只是個陪襯。

蕭峰事件之後,丐幫日常事務管理,實際上轉移到四長老了。連掌握了基層權力的六大分舵,也消失了。

到了射鵰英雄傳,洪七公實際上是個甩手掌櫃,常委會是簡、彭、梁和魯有腳做決策。

但簡、彭、梁是淨衣派,魯有腳是汙衣派,可見還是淨衣派佔了上風。

丐幫決策層不斷精簡,中央集權的不斷強化,讓丐幫更有組織凝聚力,但是也導致了人才流失嚴重。

洪七公手下的這幾個長老,武功資質平平,就不提了,根本就拿不出手了。

4.

為什麼我說,洪七公是淨衣派?

“兩派各執一端,爭執不休。洪七公為示公允,第一年穿乾淨衣服,第二年穿汙穢衣服,如此逐年輪換···洪七公愛飲愛食,要他盡力向人乞討殘羹冷飯充飢,卻也難以辦到。因此他自己也不能嚴守汙衣派戒律。”《射鵰英雄傳》

看明白了吧,洪七公即使穿的破爛,但嘴巴上,絕對是淨衣派!

為什麼淨衣派的人掌權,丐幫才能更強大?

原因很簡單。

“原來丐幫中,分為淨衣、汙衣兩派。淨衣派除了身穿打滿補丁的丐服之外,平時起居與常人無異,這些人本來都是江湖上的豪傑,或者佩服丐幫的俠義行徑,或與幫中弟子交好而投入了丐幫,其實並非真正的乞丐。汙衣派卻是真正以行乞為生,嚴守戒律。不得行使銀錢購物,不得與外人供桌而食,不得與不會武功之人動手。”《神鵰英雄傳》

看明白了吧。淨衣派的人,人家不是沒飯吃,而是很有能力,很有家世的,是假乞丐。汙衣派才是真正的乞丐。

什麼樣的人會是真乞丐?要麼窮,要麼懶,要麼就是喪失了能力!

“何況幫中四大長老,淨衣派雖佔了三人,但中下層弟子,卻是汙衣派佔了大多數。 ” 《射鵰英雄傳》

所以,淨衣派掌權,丐幫大體不會差的。儘管淨衣派是少數,可上層實力強大,呈壓倒優勢。

洪七公可是一碗水端平,汙衣派能提拔上來的,也就一個有點憨的魯有腳。

5.

九代長老數量的減少,六大分舵消失,直接導致了丐幫整體實力的下降。

黃蓉接盤後,儘管黃蓉不是武功天下第一,但她老公厲害啊。黃蓉又那麼聰明,那麼有管理才能,丐幫還是得到了中興,在規模、名望上,達到了有史以來的頂峰。

黃蓉、耶律齊代表的,還是淨衣派!

丐幫被改造的嗷嗷叫,竟然可以直接和蒙古鐵騎硬碰硬,這是任何一個江湖門派無可比擬的。即使是全真教,也要差了好幾條街。

襄陽一戰,丐幫淨衣派的核心層全部戰死,損失殆盡,元氣大傷。從此以後,殘存的丐幫,才真正的“丐”化,淨衣派徹底消失了,汙衣派成了主流。

當然,汙衣派水平、資質,實在太差,隨之而來的,就是丐幫在實力、道德上的滑坡。

譬如在《倚天屠龍記》中,丐幫領導體制,已經穩定在了幫主、傳功、執法、掌缽、掌棒“4+1”模式。傳功、執法長老武功雖然還不弱,但行事做派,底線非常的低。下藥、不擇手段、捉拿女眷做人質,和江湖左派無異。

即使是史火龍,他的降龍十八掌,也只是個降龍十三掌,武功差強人意。

至於到了明朝的《笑傲江湖》,丐幫就只是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只剩了一個空殼和傳說。

一個生活在祖上的餘暉裡,以及僅存的規模優勢裡,還拿什麼來單挑?

6.

所以,一個龐大的組織系統,並不是越民粹就越好。

貧窮不是錯,但是造成貧窮的因子和窘迫的環境,會造就更多的自私、短視和愚蠢。

為什麼說,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只要交到屌絲手裡,譬如南非,剛果,就一定搞不好?

因為大多數屌絲,都容易變成噴子,卻無法剋制自己的自私、懶惰、短視,甚至於暴力!

~~我是三生有畫,第六感嘆武俠,歡迎關注哦~~


三生有畫


丐幫汙、淨之爭不是從喬峰(蕭峰)開始、是從喬峰辭退丐幫開始、喬峰所統領的丐幫是丐幫最輝煌榮光的時期!

喬峰生於遼國長於大宋實為契丹人、生父為遼國軍武總教官蕭遠山、因受奸人陷害致使骨肉分離、小蕭峰被中原少室山下齊三槐夫婦收養取名喬峰、其天資聰慧異於常人、師從少林及丐幫高手煉就一身武藝、與當時武林精英慕容復並稱為武林新秀號稱北喬峰南慕容!

喬峰成名後統領天下第一大幫派“丐幫”八年間率幫眾協助北宋抗擊外侮侵襲、建功卓著功不可沒!只因身世揭露之後不得已被迫退位、在喬峰交出打狗棒退出丐幫之後、幫內群龍無首導致幫規松馳人心渙散、幫眾私下結夥聚賭搶劫姦淫無惡不依、其中正義者獨懷心志各行其道、自然形成了汙衣派與淨衣派這種分崩離析的兩派相持局面!

💫〖星槎聯盟.盟主星槎散人〗🐜



星槎星際聯盟


丐邦是天下民間第一大邦會,丐邦中人材濟濟,不凡各路高手。

丐邦淨衣派是由江湖人士,莊主豪紳,文人俠士等組成,更重要的一點,他們有經濟基礎,不是窮人。他們敬佩丐邦俠義豪氣,所以選擇入丐邦。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普通人沒什麼區別。同樣進出入紅樓酒肆,大魚大肉。

丐邦汙衣派則不同,他們是生活在底層社會的人們。住街頭破廟,穿破衣爛衫,吃殘羹剩飯。

實質上的丐邦淨衣派,是丐邦中的精英。淨衣派有文化,懂策略,會武功又有錢。丐邦在大多數時間內,都是淨衣派掌權。上屆邦主蕭峰洪七公及後任邦主黃蓉都屬淨衣派。

北宋年間,丐邦在蕭峰的帶領下,組織迅速擴大,實力增強。郭靖黃蓉時代,丐邦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天下第一大邦。

蕭峰本是遼國的貴族,又是少林寺高僧之徒。自大遼身份暴光後,丐邦分裂成倒蕭和挺蕭兩派,這就是丐邦淨衣派和汙衣派的前身。淨衣派挺蕭,汙衣派倒蕭。

兩派各執一詞,爭論不休,互不相讓。直到襄陽一戰,淨衣派核心人士全部戰死,汙衣派成了丐邦主流,丐邦才真正丐化了。任何一個龐大的組織,核心盡遺,這個組織也就到了崩潰的邊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