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大?

大元元武宗海山


我們在閱讀一些書籍或者史料的時候,經常會被那些官員的職位弄得一頭霧水,心裡就會思考:這些官員到底是管什麼的?這些官員到底哪個大?設置他們有什麼意義?今天筆者就給大家梳理和盤點一下題主所提到的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這幾個官職。<strong>

首先要向大家說明的是,除了將軍、都統我們可能在其他朝代的史料上也能見到以外,這些官職基本都是明清時代的官員編制,我們就著重從明清時代來給大家總結。

先來說大家比較熟悉的將軍:

對於常看歷史小說的我們來說,“將軍”這個官職可以說是我們最熟悉的一個了,筆者也是從《三國演義》等小說裡知曉了許多和將軍有關的官職,如: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前後左右將軍、等等五花八門。

將軍,實質上是一個高級軍事統帥的泛稱,這一官職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出現了。明朝鎮守邊防的將領就可以掛將軍印,如戍守雲南的總兵就可以掛一個徵南將軍的印,領兵征戰打仗的總兵也可以掛一個將軍的印,可以說將軍是一種名譽銜位了。

到了清代,將軍有三種:第一種就成了宗室的爵號,如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等;第二種就是專門由清朝自己滿族人擔任的、駐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長官,在內地,軍事和民事都歸他管,在邊疆地區,將軍基本就相當於兼任了省委書記和軍分區司令了;第三種也就是戰時出征的時候給你掛一個將軍的印。

接下來是都統:

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都統,自然有統領的意思,最早在前秦就出現了這一官職。前秦的苻堅當年打東晉的時候,徵召了一群青年騎兵,設了都統這個官職來統領他們。

到了清代,都統,就成為了八旗中各旗的最高軍政長官,基本上各旗的軍政事務都要歸他管。都統和將軍在職能上十分相像, 但有駐防將軍的話就不會再設置都統,但會設置一個副都統充任助手的角色。一般都統的實際地位會高於將軍。

說一說提督:

一說到提督,大家馬上就會想到抗擊英軍的水師提督—關天培。實質上提督在清代分為兩種:陸路提督和水師提督。與都統最主要的區別就是,提督是各省綠營的最高主管官員,但實際掌管的區域有一到兩個省。官階從一品,可以稱得上是封疆大臣。

還有就是總兵:

在明朝初期,總兵是一個不定的官職。就是一個有戰事時臨時調遣的一個職位,打仗的時候才給你佩戴一個總兵的印綬,打完仗就歸還了,後來才成為一個常駐的武官。這個我們也能理解,就是害怕給他們實權會形成地方割據。但到了明末,總兵全國只有20個人,成為了有實權的高級將領,權力已經非常大了。

在清朝,總兵是統轄綠營兵的一個官職,官階正二品,是受提督統轄的,明顯看出總兵的官階要比提督小很多。

最初不是地方官的巡撫:

顧名思義,巡撫就是要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情,和東漢時期設立的刺史有點像,直接聽命於皇帝。清代,每個省都會設置巡撫,對各個省的軍政民情都有統轄權的。巡撫的官階一般是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正二品。

聽起來官很大的總督:

總督可以說是職權很大的一個地方官員了,他們往往統轄兩個甚至三個省的軍政事務。在清朝,全國一共也只設置了九個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東三省總督和陝甘總督。就相當於擔任了兩到三個省的軍分區司令和省委書記。在晚清,掌握地方實權對中央造成威脅的,也往往是漢人擔任的總督。

總督和巡撫都是地方軍政大員,兩個官合稱督撫。總督官階為正二品,但可通過兼兵部尚書銜加至從一品。雖然總督和巡撫常常放在一起,但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總督的權力是要比巡撫大的。但巡撫有點欽差大臣的意思,直接對皇帝負責,雖然在地方上受到總督的節制,但實際上並不是總督的下屬。

所以,如果要單純按他們的官職大小排名的話,應該是總督>將軍=都統=提督>巡撫=總兵。但在實際權力上,巡撫的權力是要比將軍和都統還有提督要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官員基本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這正體現了我國古代專制王朝延續的中央集權傳統。

大家若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指正交流!


無筆史官


以清朝為例:

總督:

總督是地方上最高大員,堪稱封疆大吏,官階為正二品,實際操作中,總督一般會加掛尚書、大學士等從一品甚至是正一品的品階。清朝設有九大總督,除了直隸和四川單省設置有總督,其它七大總督都署理兩個省以上,總督擁有包括屬地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的最高級別的管理權。

直隸總督由於在天子腳下,別看只管一省,但實屬各大總督之首。

除了地方九大總督,清朝還在部分時間段設置了一個漕運總督,兩個河道總督(江南、東河)。

巡撫:

巡撫是每個省份的最高官員,官階為從二品,低於總督,每省都會有且只能有一個,但像直隸、四川這兩個有總督的單省,為了避免機構重疊,乾脆就取消了巡撫這個職位。在有些地方(如甘肅)和有些時間段,總督衙門所在的省份,也會由總督兼本省巡撫。巡撫負責管理屬地的政務為主,軍務為輔。

總督與巡撫可能會有督撫同城的現象,從級別上,總督要比巡撫高,但兩者之間並非直接隸屬關係,總督比較偏重軍政,巡撫偏重民政,巡撫可上達天聽,直接對皇帝負責。在清朝統治前期,總督權力絕對大於巡撫。到了中後期,巡撫與總督在督撫同城的情況下,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矛盾,解決這些矛盾的措施無非兩種,一種是像兩廣總督和廣東巡撫那樣,乾脆把廣東巡撫裁撤掉;另外一種就是像兩江總督(管著江蘇、安徽、江西)那樣,到了後期安徽、江西兩省巡撫無論從名義上還是業務上都不再歸兩江總督管轄。

將軍:

將軍一職,顧名思義,是主管軍務,清朝入關之後,在重要的城市都駐防有八旗軍隊,乾隆年間基本固定下來,共有十四名將軍,他們的稱號就是駐紮地名加將軍二字。從品階上來看,他們是從一品,甚至比總督都要高,這與清朝統治體系有關,他們本身都是滿蒙出身,就實權來說,大部分將軍低於總督。

但是邊疆和清朝發跡的幾個省份,由於不設總督,所以駐防將軍們不僅負責軍務,事實上也要行總督之實,軍政民政都是最高領導。比如盛京、吉林、黑龍江、伊犁、烏里雅蘇臺這五個地方,就都是將軍轄區,沒有總督。

既是總督駐地、又有駐防將軍的城市,比如廣州,涉及軍務大事,一般會採取將軍領銜、會同奏事的模式。兩者互不隸屬,萬一真要是矛盾重重,那就看各人能耐道行了。

都統:

都統與將軍一樣,都是從一品,滿蒙漢各有八旗,合計二十四旗,二十四位旗務都統管理本旗軍務民務全面工作。清朝後期的旗務都統一般沒有實權,是由各中樞大臣兼任。

除了旗務都統,還有各地的駐防都統,由於與駐防將軍級別相同,所以駐防將軍與駐防都統一般各有管轄範圍,駐防將軍手下設置的助手叫做副都統。駐防都統在乾隆年間只設有三個,分別是察哈爾都統、熱河都統和烏魯木齊都統,其中前兩者不受駐防將軍節制,烏魯木齊都統與和伊犁將軍在管轄範圍上有一定重疊,因此,烏魯木齊都統雖然品階與伊犁將軍相同,實際上地位要低於伊犁將軍。

提督:

掌管八旗的叫都統,掌管邊疆省份之外的各省綠營軍的就是提督,品階與都統一致,都是從一品。

除了各省提督,清朝中後期還設置有水師提督,京師還有九門提督,他們的品階全都一致。

提督都是從一品,那麼封疆大吏九大總督才是正二品,總督又偏重軍務,豈不是要受很大委屈?

文章開頭闡述過,現實操作中,各大總督一般還會有加掛尚書、大學士名銜,足以達到文臣鉗制武臣的設置作用。

總兵:

清朝總兵品階為正二品,全國定員八十多名,受本省或本水師提督直接統轄領導。

綜上,如果硬要排出品階和實權的高低,那麼從高到低,大概可以採取這樣的排列方式:總督、將軍、都統、提督、巡撫、總兵。


歷來現實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這些都是清朝的官職,其中總督、巡撫是文官,將軍、都統、提督、總兵是武將。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些清朝的官職:

總督:清朝的總督承襲明朝,但是權力遠大於明朝,是清朝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官階從(zong)一品,下轄一省或數省,“總治軍民、統轄文武、考核官吏……”,同時節制兵權和監察地方,除了節制所屬各鎮、協外,還有直接統領的軍隊,稱為“督標”,一般加兵部尚書和督查院左都御史銜。漕運總督、河道總督直接統轄的綠營兵被稱為“漕標”、“河標”。

巡撫:巡撫是清朝一省的最高行政長官,官階正二品,其職責為“宣佈德意、撫安齊民、修民政刑……”,巡撫受總督節制,凡不設總督的省份由巡撫提督軍務。除了節制所屬各鎮、協外,還有直接統領的軍隊,稱為“撫標”。

將軍:清朝八旗駐防兵的最高軍事長官,一般是旗人。清朝初期官階為正一品,乾隆時改為從一品。其全稱為“掛將軍印鎮守處”,其下設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職,清朝一共在14個地方設立了將軍。駐防將軍的實權雖然不及總督,但官階高於總督,當駐防將軍與總督同駐一省時,一起上奏時,一般是將軍領銜。

都統:都統是一旗的最高軍政長官,是滿語“固山額真”的漢文名,分管該旗的戶籍、田宅、營制、操演訓練等軍政事務,清初滿八旗、蒙古八旗、漢八旗各設一名都統,共24名都統,官階正一品,後改為從一品。

提督: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是清朝各省綠營兵的最高軍事長官,俗稱“軍門”。每省一人,節制本省的綠營兵,官階為從一品,比巡撫高,但必須受到總督的節制。

總兵:全稱為“鎮守總兵官”,設於明朝,清朝承襲,負責軍隊的訓練和指揮作戰,官階正二品。


歷史軍魂


清朝時設有總督、巡撫、將軍、督統、提督、總兵,各自的職權不同,管轄區域不同。

將軍、總督級別最高,邊遠地區駐防將軍為最高軍政長官;總督、巡撫、督統為地方軍政長官;提督、總兵為漢軍綠營軍事長官;另有京城九門提督、水師提督。

一、清朝的將軍分為三類。

(一)駐防將軍,全國設有14個滿族駐防將軍,官階為從一品,邊遠地區駐防將軍統管軍政,如伊犁將軍、盛京將軍、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綏遠將軍等。

內地駐防將軍則不理民政,以駐防地前綴命名,如江寧將軍、福州將軍、成都將軍等,統領八旗軍兵,與總督同城時互不隸屬,遇事共商,聯名奏章,將軍列名在前。

(二)清朝皇室九等爵位中的第6~9等稱號。

鎮國將軍,爵位第六等,相當於一品武官,補服麒麟;

輔國將軍,爵位第七等,相當於二品武官,補服獅子;

奉國將軍,爵位第八等,相當於三品武官,補服豹子;

奉恩將軍,爵位第九等,相當於四品武官,補服老虎。

(三)武職軍官率軍出征臨時授予的稱號,事畢收回。

本文述及的是指駐防將軍。

二、總督,正式名稱為“總督xx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事務”,有的督撫同城“兼理巡撫”,有的江河事務繁重“兼理操江、河道事務”,兩江、直隸總督“署理南、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節制北洋水師。

總督,為地方官員中級別最高、權力最大的軍政官員,官階為正二品,加兵部尚書、右都御史銜則為從一品,習稱“封疆大吏”,權勢顯赫。

總督管轄軍隊,只限管轄漢軍綠營軍隊,管轄的漢軍綠營軍隊稱“督標”,八旗軍隊歸駐防各地的滿族將軍管轄。

計設有直隸、兩江、兩廣、湖廣、閩浙、雲貴、陝甘、四川八總督,後增加東三省總督,四川總督管轄一省,則不設巡撫;其他總督管轄多省軍政事務,但以軍事為主。

總督,類似新中國成立初期設立的東北、華北、西北、西南、華東、中南六個大區政府主席,管轄數省,但比大區政府主席權力更大,比大區政府主席還多執掌軍權。


此外,尚有負責南糧北運供給京師的漕運總督,管理河務的河道總督。

三、巡撫,為一省的最高軍政長官,掌管本省的軍政大權,官階為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為正二品,管轄的漢軍綠營軍隊稱“撫標”,節制駐省漢軍綠營軍隊最高軍事長官提督;同總督一樣不管轄八旗軍隊。

總督、巡撫均為直接聽命於中央政府的地方軍政長官,木有隸屬關係,但總督官階高於巡撫,對巡撫有督察權。

四、督統,官階為從一品,設於省級邊遠地區,最高軍政長官,如熱河督統、察哈爾督統。

五、提督,官階為從一品,為一省漢軍綠營最高軍事長官,管轄的綠營軍隊稱“提標”,受總督、巡撫節制。

清朝還設有京城九門提督,衛護京都。

清朝海軍也設有提督,為艦隊最高軍事長官,如北洋水師提督,福建水師提督。

六、總兵,又稱總鎮,官階為正二品,為駐防軍事要地,一鎮漢軍綠營最高軍事長官,管轄的綠營軍隊稱“鎮標”,受提督節制。




z山海


首先,說一點,這些官職基本上都是明清時期的官職,與之前的王朝官職完全不同。



清朝一共有9個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四川總督、陝甘總督和東三省總督。總督是一品大員,屬於清朝的高級官員。總督屬於文官,地位類似於戰區司令,負責兩三個省的軍隊事務。有的總督不能干預地方上的政務,總督和巡撫屬於同事關係,並不是上下級關係。例如兩江總督和江蘇巡撫,兩個官職負責的事務不同而已。



巡撫是一個省的最高軍政官員,巡撫一般都是正二品或者從二品的官員。按照清朝的規定,一個省有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員。布政使負責全省的民政,按察使負責全省的司法工作。至於巡撫則負責全省的全面工作,有的巡撫負責軍政民財等各方面的事務,不過有的巡撫不能管理軍隊。由於河南、山東等省份沒有總督,巡撫的權力略微大一些。



提督是武官,在品級上,提督是從一品的高官,比巡撫的地位還高。但是由於文官高於武官的慣例,提督需要服從巡撫和總督的命令。提督負責管理全省的駐軍,類似於現在的軍分區司令。在南方的各個省,都有提督。但山西、河南等省份沒有提督,提督的事務由巡撫負責。由於提督是武官,鎮壓農民起義是責無旁貸的。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廣西提督向榮一路追擊太平軍,從廣西追到了江蘇。



至於將軍,分為了廣州將軍、西安將軍、杭州將軍等等。清朝入關以後,全國的主要城市都駐紮八旗軍。總督只能調動綠營兵,根本指揮不了八旗軍。八旗軍服從鎮守將軍的命令,但各個地區的駐軍數量都不多。一般情況下,一個省只有幾千人。年羹堯被降為杭州將軍以後,他只能調動浙江省的幾千八旗軍。至於數量比較多的綠營兵,不歸各地的鎮守將軍管理。



總兵是明朝出現的一種高級武官,在明朝時期,全國只有20多個總兵,總兵的含金量是比較高的。但是進入清朝以後,總兵的數量擴大到了80多位。清朝的總兵負責管理一個鎮的官兵,鎮是清朝的一種軍隊編制,例如太原鎮、高州鎮等等,一個鎮有1萬多駐軍。總兵的地位類似於軍長,在品級上和巡撫相當。但是在權力上,連提督都不如巡撫,就不要說總兵了。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從實際品級來看,應該是總督>將軍=都統=提督>總兵=巡撫。

從民政實權來看,應該是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

看了這麼多分析,感覺有點亂,不通俗易懂。其實古代和現在都一樣,分中央官和地方官,比如:現在的省委書記(不兼任政治局委員)、省長時就是地方大員,國務院各部長就是中央官員。人民解放軍就是保家衛國的,直屬中央軍委領導,武警部隊是維護地方穩定的,也直屬中央軍委領導。我也簡單講幾句:

1、總督:品階從一品時,對應到現在稱副國級,相當於現在一些大省(人口多、經濟發達)的省委書記兼任政治局委員。品階正二品時,現稱省部級,相當於現在的一般省的省委書記。直隸總督類似現在的直轄市的市委書記(北京、上海等書記一般兼任政治局委員)。

2、巡撫:品階從二品時,對應到現在稱副省部級,但職權又相當於現在的省長,只能理解為享受正省部級待遇。品階二品時,現在稱正省部級,在本省不設總督時,省長兼任省委書記,才名正言順可為正省部級。

3、將軍:品階從一品時,職權對應到現在稱戰區司令員。但官比戰區司令員大,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軍委委員,享受副國級待遇。

4、都統:品階從一品時,職權對應到現在沒有,(因為現在軍隊全面由中央軍委統一指揮,在民國時期相當於國民黨領導的正規軍)級別也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軍委委員,享受副國級待遇。

5、提督:品階從一品時,職權對應到現在沒有,(因為現在軍隊全面由中央軍委統一指揮,在民國時期為聯合抗日,相當於共產黨領導的入編八路軍)級別也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軍委委員,享受副國級待遇。

6、總兵:品階從二品時,對應到現在稱副省部級,職權又相當於現在的各省軍區司令員,但官比各省軍區司令員小,因為現在的各省軍區司令員一般都兼任省委常委,屬正省部級。

以上為大致分析,不知對否?


HUAPAI


題主主要問的是他們的職責和應對危機時候軍事調度的問題。我們一個一個來說,先介紹下基本職責。

1、地方軍政大員的職能區分

總督在清朝有八個: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光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四川總督、陝甘總督。到了清末,有了東三省總督。這些人節制一到三省,權力很大,且加有兵部尚書等銜。

(總督轄區)
巡撫,除了四川省之外,每省都有巡撫,有的身份巡撫兼任提督,有的巡撫、提督均有。

將軍、都統都是八旗的官職,在關內重要城市駐紮的稱為駐防將軍,有西安、太原、廣州、荊州、南京、杭州、福州等滿城;都統有綏遠、察哈爾、熱河都統。

(駐防八旗)

提督是一省綠營的最高長官,除了直屬部隊之外,節制一省軍隊。

總兵在清代地位已經較低了,全國有六七十個總兵,基本算是地方鎮守部隊長官。

2、軍權的區別

上面這些人都有一定的軍權。由於各省情況不一樣。我們就以陝西、甘肅談吧。

這裡有陝甘總督、陝西巡撫、安徽巡撫、在西寧還有青海辦事大臣、在西安有駐防八旗西安將軍、有甘肅提督、固原提督、安西提督、有七個總兵。

如此之多,我們就來分析下:

西安將軍直接管轄駐防西安的八旗部隊,直接對皇帝負責,地方軍政大事,總督、巡撫需要與他聯名會奏。至於調動軍隊,沒有上諭自然是不可能的。

陝甘總督直屬部隊有六營,其中標兵五營,蘭州守城1營,計5000人,節制兩位巡撫、三位提督、四位總兵。

陝西巡撫,駐紮西安標兵兩營,1195人。

固原提督(駐地固原),直屬標兵五營,固原城守一營,加上分守部隊計11477人。節制延綏、興漢、河州三總兵。

(地方守備部隊)

甘肅巡撫標兵兩營1200人。

甘肅提督直屬部隊6000人,節制四鎮總兵,西寧、寧夏、涼州、肅州四鎮總兵。

安西提督直屬部隊五營、加城守,以及地方防禦部隊有9000人。

如果在陝西出現叛亂,規模小的,就近剿滅,比如延綏鎮出現叛亂,延綏總兵帶領的直屬部隊,在當地駐軍配合下剿滅;如果完不成,固原提督帶領直屬部隊,並調另外兩鎮出兵。到了這一步,基本就是重大事件了。陝甘軍政人員就都被調動起來了,陝甘總督協調,甘肅的兵馬源源不斷東調作戰。如果還不行,西安八旗精銳或者外省部隊就會調入。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先介紹下以上各官職:

1、總督

為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的長官,正二品,一般兼兵部尚書銜高配至從一品。總督是簡稱,全稱比較長,一般為:總督XX(省)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

明清設漕運總督,全稱為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兼管河道。掌管漕運和部分運河沿岸地區行政。

2、巡撫

主管一省軍政、民政的長官,從二品,一般加兵部侍郎銜,正二品。巡撫的全稱為:巡撫XX(省)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理河道屯田。

3、將軍

清代地方駐防將軍,如廣州將軍,官階與總督相同,但地位高於所在的總督,節制全省綠營兵。駐防將軍全稱為:鎮守XX等處地方將軍。

4、都統

清代設八旗都統,為旗的最高長官,職掌一旗的戶口、生產、教養和訓練等。都統官階為從一品,地位比較高。相對來說,不關你官多大,如果是旗人,則歸這個旗的都統管轄,所以都統地位非常高,一般由位高權重的大臣兼任。

5、提督

提督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為清朝各省綠營最高主管官,官階從一品,但受總督或巡撫節制,地位低於總督和巡撫。

6、總兵

總兵明代地位比較高,在清代地位下降,為綠營兵正,官階正二品,受提督統轄,掌理本鎮軍務,又稱“總鎮”。

綜上,可以進行排序,由高到低為:都統>將軍>總督>巡撫>提督>總兵。但是實權最大的還是總督和巡撫,屬於封疆大吏。


對話歷史


從實際品級來看,應該是總督>將軍=都統=提督>總兵=巡撫。

從實權來看,應該是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

總督,文職,正二品、從一品或正一品

兼管軍事、民政,或管轄一省(地位重要如直隸總督、治理難度大如四川總督);或管轄數省,如兩廣總督管轄廣西、廣東兩省,兩江總督管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或管轄某一系統,如漕運總督。總督號稱封疆大吏,但本身只有正二品,為方便協調工作,一般都帶部院職,即加授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為從一品。若兼大學士銜,則更高一級,達到正一品。清朝在全國設九大總督。

巡撫,文職,從二品或正二品

主管民政,每省設巡撫一名,主管一省民政,後期也掌管軍事,為方便協調工作,一般都帶部院職,即加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為正二品。總督品級高於巡撫,但總督和巡撫不存在直接上下級關係,巡撫可以不經總督,直接向皇帝彙報工作,使得二者相互監督,相互牽制,這也是權力制衡的不二法門。

總督和巡撫駐地可能分設,也可能重疊,特別是一省情況下,難免有職權衝突,解決辦法一般是取消或不設巡撫。而且,到了清朝末期,總督實際上只對駐在省擁有掌控權,其他管轄省的實權都掌握在本省巡撫手中。

將軍,武職,從一品

主管軍事,主要設在戰略位置比較重要的區域,如新疆、東北三省、內蒙古等邊疆地區,一般以駐紮地命名,如伊犁將軍、黑龍江將軍。這些將軍都是從一品,掌管的是清朝正規軍和精銳主力八旗兵,相當於戰區司令長官,都由滿人擔任,在主管區域內未設總督或巡撫時,也兼管民政,則職責類似總督。

都統,武職,從一品

有八旗都統、駐防都統。八旗都統是在清朝八旗(有滿八旗、漢八旗、蒙古八旗,共二十四旗)每旗均設都統一人,各掌其旗下軍政、戶籍、民生等具體事務,地位不如旗主,但掌握實際權力。

除了管轄八旗事務的都統,清朝還會在全國各地駐紮八旗軍,這些八旗軍的長官,也叫都統,稱駐防都統,主要分佈在烏魯木齊、綏遠、熱河、察哈爾,烏魯木齊都統跟上面的伊犁將軍都設在新疆,級別又一樣,互不隸屬,為了防止衝突,朝廷會給他們劃分防區。

提督,武職,從一品

將軍和駐防都統是八旗軍的武職,提督則是綠營軍武職。綠營軍是清軍入關後收編的明朝軍隊和招收的漢人軍隊,他們的最高武職就是提督,全國一共有15個提督,主要負責管轄駐紮在各地的綠營軍,可能管轄一省,也可能管轄兩省的綠營軍。另外還有專門系統的提督,比如水師提督,主要設在水師所在地。

清朝習慣在某地同時駐紮八旗軍和綠營軍,此時都統和提督級別相同,互不隸屬,需要更上一級的總督協調指揮,同時八旗軍都統和綠營軍提督也有相互監督的職責。

總兵,武職,正二品

和提督一樣,屬於綠營軍職務,也是提督的副手和下屬,在提督領導下,負責執掌本鎮軍務,因此又稱“總鎮”。清朝在全國設總兵83名,陸軍和水師都有總兵,他們分掌全國60多萬綠營軍部隊。

從本來級別看,將軍、都統、提督都是從一品,地位略低的總兵也是正二品,比原本只是正二品的總督、從二品的巡撫只高不低,但清朝繼承明朝制度,實行以文制武,所以總督、巡撫這樣的地方文官都被授予部院職務,以提高級別,使他們獲得與將軍、都統、提督等武職分庭抗禮的資格。

清朝的以文制武還表現在,總督、巡撫這樣的文官同時主管地方軍事,除各地駐防的八旗軍不能調動外,他們可以調動本轄區內的綠營軍,而且可以直接掌管一部分軍隊,其中總督直接掌管的部隊稱為督標,巡撫直接掌管的部隊稱為撫標,也被稱為督撫親兵。

綜上所述:

從實際品級來看,應該是總督>將軍=都統=提督>總兵=巡撫。

從民政實權來看,應該是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總督,通常是指一個國家的某片相對自主的區域中實際或名義上的最高軍政長官。許多國家都有或曾經有設置總督職位,如中國清代康熙年間知名的閩浙總督姚啟聖加領兵部尚書銜任職(相當於現在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戰區司令員或政委)。



巡撫是中國明清時地方軍政大員之一,俗稱撫臺,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衙門大臣。清代巡撫主管一省地方軍政和民政。以“巡行天下,撫軍安民”而名,相當於現在的省長,管理地方民政,協助地方軍政駐防發展,例如與閩浙總督姚啟聖搭班子的時任福建巡撫的李光地(相當於現在的中央委員會委員,福建省委常委,書記,省長,福建省軍區司令員第一政委)。

將軍一般是高級軍事將領的統稱,不同朝代、其具體指代不同:中國古代常作為高級武官、軍政官員的職位甚至是爵號;戰國時始為武將名,如白起大將軍,王翦大將軍(都相當於現在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戰區司令長官,軍兵種司令長官)。之後漢代皇帝的武官大臣也稱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等,比如司馬大將軍衛青,位次丞相(相當於現在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軍委副主席,戰區司令長官)。 清代的將軍有三種:一為宗室爵號之一,如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等。二為駐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長官,專由滿族人當任。內地各省將軍(如江寧 、 廣州 、成都等將軍),掌駐防軍事及旗籍民事;在邊疆地區(如 黑龍江 、 吉林 、 伊犁 ),將軍即為全區的最高軍事和行政長官。三為臨時出征的統帥,如揚威將軍、靖逆將軍等。

例如時任清朝雍正年間陝甘總督兼任西北叛軍剿總大帥,撫遠大將軍年羹堯,任職期間從不把陝西,甘肅巡撫衙門放在眼裡,可見如此其職位之高,權力之大。(相當於現在中央政治局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西部戰區司令員兼政委)

都統,官名。清代設八旗都統,為旗的最高行政長官。職掌一旗的戶口、生產、教養和訓練等。相當於現在的直轄市,少數民族自治區,以及特區首府行政長官。

提督為武職官名,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負責統轄一省陸路或水路官兵。提督通常為清朝各省綠營最高主管官,官階從一品,稱得上封疆大吏。若以職能分,提督分為陸路提督與水師提督,掌管區域達一至兩省,數萬平方公里,甚至數十萬平方公里。歷史上清朝在中國各地共設置了12名陸路提督,3名水師提督(福建水師提督、廣東水師提督及長江水師提督)。就臺灣而言,臺灣總兵或臺灣鎮所轄軍隊,通常屬於福建陸路提督與福建水師提督所管轄。比如清朝閩浙總督姚啟聖的學生,時任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大將軍(相當於現在南海艦隊司令員,南部戰區海軍司令員,省軍區司令員)。



清代總兵為綠營兵正,官階正二品,受提督統轄,掌理本鎮軍務,又稱“總鎮”。清初,總兵無定品,系左右都督、同知各銜。京師步兵營有左、右翼總兵,為步兵統領佐官,清末,北洋海師亦有左、右翼總兵,各統鐵甲艦為領翼隊長。如此看來,總兵就相當於現在的遼寧艦艦長,或是駐防某城市的解放軍師級單位。如上所述,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總督官職略大於巡撫,巡撫衙門略大於都統
和提督,都統和提督略同,提督大於總兵。上述問題,將軍不定,如果說此處將軍是歷朝歷代武官中最高的職位,那這個將軍就和總督衙門略同,就相當於現在和平年代的上將軍銜,併入中央政治局委員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