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众多皇帝陵墓早已被盗的一干二净,为何雍正陵墓无人敢动?

-陌依寻-


雍正陵墓叫做泰陵,位于河北省易县的永宁山下。之所以没有被盗,并不是无人敢动,而是而是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加上大盗不稀罕,小盗没能力,最终顺利的保存了下来。



雍正泰陵

清朝入关之后,皇帝的陵寝分为两处,分别是清东陵、清西陵。

清东陵营建于公元1661年,第一个帝陵为顺治的孝陵,其后为康熙的景陵。

雍正继位之后,按照规定应该在清东陵内选址修建陵寝,因此雍正曾在九风朝阳山修建陵寝。但很快修建陵寝的工匠发现当地为沙石土质,一来容易渗水,二来容易塌方。因此雍正改变主意,让怡贤亲王胤祥另选陵址。



胤祥经过寻找,认为易县永宁山下为“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关键是土壤中没有砂石,因此在1730年时,雍正改变主意,在河北易县另辟陵区,建造了自己的陵寝——泰陵。

乾隆登基后,看到老爷子雍正突然改变了陵寝地址,所以左右为难。最终为了让康熙和雍正都能够有人作陪,乾隆下令“父东子西,父西子东”。即父亲葬东陵,则儿子葬西陵,反之父亲葬西陵,儿子必须葬在东陵。



清东陵

东陵内有5座帝王陵,顺治——清孝陵、康熙——清景陵、乾隆——清裕陵、咸丰——清定陵、同治——清惠陵,另外还有一座慈禧的定东陵。

6座大型陵寝之中,保存完好的仅有顺治的孝陵。乾隆裕陵和慈禧陵在1928年被孙殿英盗掘,其余陵墓全部在日本投降时被匪军盗掘。

清西陵

西陵内有4座帝王陵;雍正——清泰陵、嘉庆——清昌陵、道光——清慕陵、光绪——清崇陵。

反观清西陵,4座帝王陵之中,仅有光绪的崇陵在1938年被匪军盗掘,其余全部保存完整。



雍正陵墓保存完好原因

帝王陵建筑规模宏大,防盗措施充足,普通的盗墓贼根本无法盗掘。因此无论是清东陵或者清西陵,被盗的陵墓全部由匪军所为。之所以雍正泰陵没有盗掘,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清西陵地处河北易县,这里人烟稀少,位置偏僻。所以在当时没有驻军的需求,客观上防止了匪军或者军阀盗墓。

第二,清东陵墓葬主人生活相对奢侈,尤其乾隆、咸丰和慈禧等人,陪葬宝物更是多不胜数,这也增加了军阀土匪的觊觎之心。反之清西陵皇帝相对节俭,自然也降低了土匪军阀的觊觎之心。



当然,雍正的泰陵也曾经被盗掘过,并且在宝城琉璃影壁下留有一个盗洞,只不过没有打穿地宫。以此可见,并不是没有人敢动泰陵,只是大盗不稀罕,而小盗又没有能力。


我是越关


如果大家仔细了解过历史,那大家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只要是历史中正规确立的王朝,都是不会对前朝皇帝的陵墓下手的。

在很多新的朝代建立后,他们为了收拢人心、也为了贴合那个时代的儒家礼义,他们会着手派人保护好前朝皇帝的陵墓,不让其落到宵小之辈的手中,明朝的皇陵在清朝的保护下,就保存得非常完好。

而一般皇陵被盗的事情基本上发生在一些乱世,在乱世之中,军阀们的眼中只有纯粹的利益,没有什么礼义可言,因此就出现了很多军阀或者流匪盗取前朝或者历代皇帝陵墓的事情发生。

在秦始皇死后,秦朝末年的项羽、三国时期的曹操、五代十国时期的温韬、民国时期的孙殿英等,都是历史中大名鼎鼎的盗墓军阀。

北洋时期保存下来的清朝皇陵

在清朝灭亡之后,因为北洋政府是以清朝继承者身份存在的,所以清朝的历代皇陵在清朝灭亡之后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没有在改朝换代中受到破坏。

不过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清朝的历代皇陵却接连遭受到了盗掘。

清朝的历代皇陵主要存在于两个地方,其中一个是现如今唐山的清东陵,主要存在了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五位皇帝以及慈禧等后妃的陵墓。

另一个地方则是位于保定易县的清西陵,主要存在了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以及众多后妃的陵墓。


在北洋政府时期,这两大陵墓群都没有收到任何破坏,但是在1928年、在国民政府的北伐军队准备打到北京的时候,这些皇陵却遭了殃。

仅剩顺治皇帝一个人独存的清东陵

当时在北伐军队打到华北地区的时候,蒋介石把刚收编的孙殿英杂牌军打发到了唐山一带剿匪,在路过清东陵时,孙殿英就打起了歪念头,直接把康熙、乾隆、慈禧三人的陵墓给炸开了。

除了康熙陵墓积水没有搜刮里面的珍宝之外,乾隆和慈禧的陵墓都被他搜刮得一干二净。

在搜刮完这两大奢华陵墓之后,虽然其他的皇陵还有着不少的油水可捞,但是因为当时任务在身、孙殿英怕时间长久事情会暴露出去,所以就没有继续动手,而是直接收拾走人了。

清东陵一共埋葬了五位皇帝,孙殿英这一出手,就直接导致了两位皇帝的墓葬被挖掘。

在1928年之后,就是北伐时代的结束,在国民政府统治的时代里,清东陵没有再发生如同孙殿英这样的恶性事件。

而在日本占领了华北地区时,因为溥仪是他们的合作人,所以他们也并没有对清朝的皇陵动手。

这些皇陵在时间的流逝下,很好的保存了下来,只不过随着1945年日本人的投降,清东陵再度遭受到了巨大的劫难。

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混乱的局势中,逃过了孙殿英魔爪的康熙皇陵以及咸丰、同治皇帝陵在不知名流匪的洗劫下,被挖得一干二净。

除了顺治皇帝的陵墓实在太过于穷酸、逃过了一劫之外,清东陵所有帝皇陵墓无一幸免。


运气比较好的清西陵

相比于清东陵,清西陵的状况要好上很多,除了光绪皇帝的陵墓被盗之外,清西陵中雍正、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陵墓均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提问中说清朝的众多皇帝陵墓被盗得一干二净,只有雍正皇帝的陵墓无人敢动,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

清西陵一共有三位皇帝的陵墓没有被盗,再加上清东陵的顺治皇帝陵,清朝就一共有四位皇帝的陵墓没有被盗。

然后从尊重历史的角度来说,雍正皇帝的陵墓并不是无人敢动,而是雍正皇帝运气好,挑了一个好葬身位置,这才避免了被盗的结局。


首先,清东陵之所以会大规模遭殃,是因为孙殿英当时被蒋介石安排的位置就在清东陵附近,清西陵在这点上是比较幸运的。

而清西陵虽然在乱世爆发的时候也吸引了不少盗匪前来,但他们都没有孙殿英部队那么庞大的规模、没有孙殿英那般随便用炸药开墓的明目张胆,所以在清西陵严格的防盗系统下,雍正与其他两位皇帝的皇陵自然就逃过了一劫。

清西陵唯一遭毒手的光绪陵

清西陵中唯一被盗掘的光绪皇帝陵是在1938年被盗掘的,至于挖掘者,至今没人能寻找出其身份踪迹。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盗掘光绪皇帝陵的是一支军队,但他们与孙殿英的部队不同,他们当时没有使用炸药,而是采用了一些技术手段挖掘了光绪皇帝陵。

在推测这些军队身份的时候,我们可以首先把日本人排除在外。

正如同上面讲清东陵的时候所说,以日本人和溥仪的关系,这些事情基本不可能是他们所做。


按照推测,这支军队应该是一支敌后军队或者单纯的土匪部队,为了筹集军饷,才对光绪皇帝陵墓下的手。

至于其他几个陵墓为什么没有遭到他们的毒手,应该是他们在不敢使用炸药的情况下打开不了墓道,这才选择了放弃。

所以说这就是雍正皇帝的陵墓没有被盗的原因,并不是没人敢动,而是有能力动的人没机会动、不想动,没能力动的动不了。


孤客生


雍正的泰陵建成至今近300年的时间里没有被盗,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泰陵处于清西陵地区,进而躲过了那场震惊中外的“东陵盗墓事件”。

清朝入关之后头两位皇帝,顺治和康熙,都将自己的陵寝选择在了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地区,而雍正却恰恰将自己的陵寝建造地址选择在了距离遵化地区600多里地的河北易县,也就是从雍正时期开始,才有了清西陵地区。

起初,雍正确实在也在清东陵地区的九凤朝阳山下选择了一处宝地下葬,但是后来发现此处为砂石土质,要知道砂石土质并不适合修建墓葬,一方面在建造是结构不稳容易塌方,另一方面是容易渗水,鉴于这个原因,雍正才选择另择地址安葬。想想雍正这个决定是多么的明智,且不说后来躲过了盗墓,就单凭渗水这一项就避免了大量的麻烦,要知道,已经用现代科技改造成博物馆的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宫,至今还在遭受渗水的影响。

最终,怡亲王胤祥为雍正在河北易县挑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并称其为“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非常对此地非常满意,进而在此建陵,也就是清西陵中的泰陵。

1928年军阀孙殿英借由军事行动的名义,封锁了清东陵周边,驱逐了陵寝卫兵,随即用炸药破坏了陵寝入口,展开了有组织的疯狂盗墓行动,包括乾隆、慈禧等多个陵寝被盗,里面珍贵的随葬品被洗劫一空。

而远在600多里之外的清西陵地区却躲过了这一场劫难,事实上,除了光绪皇帝的崇陵,清西陵地区的其他陵寝几乎没有收到任何的盗掘和破坏,较为完整的保存到了今天,这些足可见当年雍正和怡亲王胤祥的眼光。


实际上,雍正的泰陵的吸引力是真的比不上乾隆、慈禧等人的陵寝。

雍正是出了名的“节俭”,同葬在清西陵的嘉庆、道光和光绪,都是清朝江河日下时候的皇帝,并且也都是不爱铺张的,相对于清东陵的康熙、乾隆、慈禧这几位的陵墓,清西陵几位皇帝的陵墓必然显得十分寒酸,吸引力远不及清东陵,因而像包括孙殿英在内的盗墓贼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清东陵。

而在清朝时期,皇帝的陵寝都有专门的人负责看守,守卫森严,即便是到了民国时期,根据袁世凯与清廷的协议,清朝皇帝的皇陵也是由民国政府派人进行保护,所以有着卫兵把守的清朝皇室陵寝也就不会有盗墓之人关顾了。至于“东陵盗墓事件”,也是1928年孙殿英借由军事行动的名义,封锁了清东陵周边,驱逐了陵寝卫兵,才开始进行盗墓活动的,卫兵是盗墓活动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重要阻碍。

当然,也还有中国古代一直以来对于盗墓,这种违背传统道德与传统文化的行为的一贯反对态度,因而造就了社会舆论的影响,这也是对于皇帝陵寝的一种保护。特别是在孙殿英盗取清东陵之后,铺天盖地的反对声音也让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盗墓行动,包括清西陵在内的许多帝王陵寝都得以安稳的保存到现在。


雍亲王府


清朝皇帝的陵墓多数都曾被盗墓贼光顾过,可是,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雍正帝的泰陵,他的陵墓数百年来无人敢去偷盗,至今保存完好。那为什么雍正墓没人敢盗呢?据说那是因为雍正墓有一股杀气让盗墓贼不敢靠近!

为什么会有杀气呢?这要从雍正帝下狠手惩治朝廷贪官的三个狠手段说起。

手段一:一人贪腐,全家受牵连。雍正帝为了根除贪官,凡抓到官员有贪污的,全家参与人员都要被抄斩!这招太狠毒啦!

手段二:断其念想。如果还想这把钱财留给子孙,那你低估了雍正帝啦,不仅赃款要充当国库,未参与的家人都被发配边疆永世不得返回。

手段三:观看斩首贪官。在斩杀贪官之时,所有官员都必须去现场观看,那场面让官员心生害怕,才会时刻警醒自己不要贪腐。

然而这都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但百年来雍正陵墓依然保存完好,如当初模样,无人敢动,这其中的原因,的确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雍正帝的陵墓到底被盗过吗?

上世纪70年代,因为曾有传言说泰陵已经被盗墓贼盗过,加上人们对于泰陵地宫的一无所知所产生的神秘感,所以非常期待对泰陵进行开发。直到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对雍正帝的陵墓地宫的发掘,但令人意料的事发生了。

在正式发掘泰陵地宫时,考古人员打算在沿着盗墓贼挖掘的盗洞挖掘,令人奇怪的是洞口仅仅向下挖了两米,下面的还是原封土,这说明泰陵根本就没有被盗。接着,国家文物局立即停止了发掘泰陵地宫,并将已经挖掘的洞口用土封死,一切恢复原样。这样一来泰陵就躲过了被发掘的命运,直到现在,泰陵依然和300年前一样完好如初,没有受到任何损害。

在我国历史第一档案馆里还保存着一份关于泰陵的珍贵资料,记载了当年泰陵地宫的设计方案,起初打算用青白石铺墁,但为了地宫的坚固,经大学士马尔赛等人劝谏,改用金砖铺墁。整个地宫总共使用了500块2尺见方的金砖,包括27块备用砖。金砖下面是用的临清砖平墁,且有五层,一共使用了临清砖12519块。到目前为止,对雍正帝的泰陵地宫内部情况能够知道也就这些信息啦。

在三百年间,虽然清朝的皇陵基本上都被盗了个遍,包括很多王爷和大臣的墓都未能幸免,而清西陵的泰陵却毫发无损,不得不令人称奇,也不得不佩服雍正帝的先见之明啊!


悟空八卦历史


雍正的陵墓是泰陵,循理安舒曰泰,临政无慢曰泰。位于清西陵,在今天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永宁山下。



除了清西陵,还有一座清东陵。两座陵墓比较起来,清西陵只有光绪的崇陵被盗,清东陵只有顺治的孝陵没被盗。

孝陵没盗是因为顺治好佛,他相信人死后,灵魂升天一说,所以遗嘱火葬。所以孝陵内盛放的是顺治的骨灰。而顺治崇尚节俭,孝陵内没什么宝贝,挖了也是白挖。

所以,陵墓内宝贝的多寡也是决定陵墓是否被动的一大原因。清西陵葬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这几个皇帝是出了名的穷鬼。雍正节俭又铁血,嘉庆倒霉,道光抠门,光绪是末代第二个皇帝。

(道光皇帝)

大盗人家看不上,小盗没有办法进地宫。所以他们幸存了下来。清东陵就不一样了,这里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慈禧,除了咸丰、同治外,这几位都是金主,其中以乾隆慈禧为最。

10%的利润让人蠢蠢欲动,300%的利润会让人冒绞刑的危险……

另外,还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这里有守军。1912年溥仪退位,隆裕太后为代表的清贵族和南京临时政府签订了《清室优待条件》,其中就有一条为,

大皇帝辞位之后,其皇室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共和国选设卫兵妥慎保护

到1924年,冯玉祥发动政变,驱赶溥仪出紫禁城,清室优待条件虽有更改,但这一条列也是没有变动的。

(冯玉祥)

到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这里建立了文物保管所,除了日常维修外,基本保持原状。

二,孙殿英。1928年,孙殿英因盗裕陵和定东陵一时上了热搜。满清遗族听了直跳脚,告到了蒋介石那儿去,各界人士人纷纷致电,要求秉公处理。

挖祖坟这件事再怎么说是清人的,但总归是不对的,何况这是一大笔子孙遗产。要不是孙殿英上下打点,迫于社会舆论,他早就吃花生米了。

这件事出来,大家纷纷监督,没有人敢动陵寝了。

三,泰陵地势独特。雍正独辟蹊径选择了泰陵这块地,营建出清西陵陵园格局。雍正看中的是这里“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汇之所”。



泰陵之下是元宝山,之上是永宁山主峰,之后是永宁山,左右是华盖山,前面是易水河。坐落在这样的自然山川间,不知道地宫入口,进去的难度不异于蜀道。

十三爷胤祥不愧眼光独到。

四,目光的汇聚点。大家的目光由于孙殿英的缘故,纷纷汇聚在清东陵这块流油的富地上。而地处偏僻的穷地泰陵自然被忽视。没有焦点也就没有被盗的可能。

综上所述,这里有守军,又是块穷地,大盗看不上,小盗进不去,所以泰陵完整的保存到了今天。


史小二记


如果不是横空出现一个孙殿英,可能清朝的皇陵到现在都还没有被大规模盗掘。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对明朝的皇陵进行保护,还专门给上吊自杀的崇祯帝修建陵寝,之后赶上了千年未有之变局,在武昌起义的炮声中,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

民国与清廷签订了退位协定,清廷为自己谋取了很多利益,其中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他们要求民国政府要保护自己祖先的陵寝,袁世凯同意了,在这些条例写入了《清室优待条件》中(其皇室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共和国选设卫兵妥慎保护)。

不光是保护清朝的皇陵,民国政府还要拨款修建光绪帝的陵寝,光绪帝的崇陵由国务总理赵秉钧负责,1915年才竣工,并且礼仪仍然使用旧制,隆裕太后去世后民国大佬都去了,礼仪还是旧制。

对于这些要求,民国政府都接受了,当时掌权的是袁世凯的北洋政府,他们原本是清廷的人,所以还是比较尊重清朝皇室。

在比较和平的年代,清朝皇帝过得还是比较滋润,清朝的皇陵也没有人敢大规模盗掘,袁世凯去世后,便开始了军阀混战,孙殿英便登场了。

孙殿英盗掘清东陵的时候,他是蒋介石的小弟,他负责清东陵附近的剿匪任务,清东陵就像一座金山一直在孙殿英眼前晃荡,孙殿英决定铤而走险,发一笔横财,于是以演习的借口盗掘了清东陵。

雍正帝没有被盗最大原因是因为没有葬在清东陵,他原本是打算葬在清东陵的,与自己父亲康熙帝为伴,但是由于他选址的那块土地土壤不好,他便让十三爷允祥重新选址,最后选了易县的永宁山下。

雍正帝埋葬的地方在京城的西边,于是叫清西陵,清西陵一共葬了雍正帝、嘉庆帝、道光帝、光绪帝五位皇帝。

清西陵中只有光绪帝的陵寝和瑾妃墓被盗掘,其他的没有被盗。

雍正帝泰陵不是没有敢盗,而是清西陵太偏僻了,也没有军阀驻军,而且有人守护,清东陵被盗后,天下人都指责孙殿英,都要求将孙殿英处死,孙殿英花了好大一笔钱才解决,这件事对盗墓有震慑作用,清室的人也加强了对皇陵的保护。

即使这样雍正帝的泰陵还是被盗贼光顾过,但是盗贼没有挖到地宫。

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清泰陵,考古人员沿着盗洞挖了两米之后发现原封土还在,清泰陵没有被盗过,著名考古专家夏鼐得知后,请求国家文物局停止发掘清泰陵,国家文物局同意,清泰陵地宫发掘终止。


司马长史


说到宝藏世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埋在地底下的无数财宝,而地底下的宝藏当然是以各个朝代的帝王以及身边的人的陵墓最丰厚,帝王做为一国之君生前享受的荣华富贵无人能比,死后带走的东西也是不计其数,活着的时候一些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般在自己死后都会带到陵墓里面,所以帝王的坟墓里面的好东西就不用多说了。

由于年代的关系对埋在地底下的东西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能完整的保存其实并不容易,绝大多数都被时间给腐蚀掉,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被专业盗墓者盗取带走,年代越久远保存越完整的东西越值钱,而年代近的好处在于损坏率不高,而做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清朝的皇家陵园其实也非常受到世人的关注。

毕竟离的年代非常近,受到的破坏其实并不会太严重,民间盗墓者基本上没有机会去对清朝的皇陵进行盗挖,毕竟清朝没有灭亡的时候有重兵把守陵墓,在清朝灭亡的时候袁世凯答应了满清政府会保护好清朝陵园,而清政府的一些遗老也一直在对陵园进行看管,所以民间盗墓者就算在民国初期这样最混乱的年代也没有机会去盗挖。

直到小军阀孙殿英的出现,为了扩充军饷,孙殿英决定对满清皇陵下手,直接选择了离得比较近的清东陵下手,以军事演习为目的炸开了乾隆和慈禧的大坟,把里面的财宝洗劫一空,还炸开了康熙的帝坟,让康熙的陵墓暴露在外,后期陆陆续续的被一些进入陵园有非分之想的人顺手牵羊全部盗光。



而做为满清的另外一个有名的皇帝雍正却躲过了这一劫,满清最有名的四个人里面三个被孙殿英和一些民间盗墓者光顾了,唯独雍正的帝坟安然无恙,原因在于雍正的帝坟并没有埋在清东陵,而是埋在了距离清东陵六百多里外的清西陵,满清的清东陵的出现是从康熙的老爹顺治开始的,康熙后来也跟着埋在清东陵,而清西陵是从雍正开始的。


清东陵的地质比较特殊,属于沙烁土质,土质比较松散容易坍塌,而且还容易渗水,后来雍正就选址在距离清东陵600里的河北易县一块风水宝地建了自己的陵墓,而雍正的这个选择的确没错,不但躲过了孙殿英的盗挖,还躲过了清东陵普遍的帝陵渗水的情况,从乾隆坟墓渗水严重到康熙坟墓也渗水严重来看,清东陵的其他陵墓情况应该也还不到哪里去。

而孙殿英盗取清东陵后受到了全国百姓和媒体的指责,使得当时的政府不得不加大了对陵园的保护力度,这才使得清朝其他陵墓在最动乱的年代没有再受到大规模盗挖,而雍正之所以没有被盯上其实也跟他自己自身的名誉有关,毕竟雍正是出了名的生活节俭,以他的性格来说就算死后也不会同意带太多的陪葬品进行浪费的,所以孙殿英没有去动雍正的帝坟其实这也是原因之一,还有就是没有时间和机会,毕竟清东陵被盗引起了舆论的谴责,这个时候也没有其他人敢去犯众怒,而在建国后国家也加大了对这方面的保护,所以目前来说雍正的坟墓保存的还是比较完好的,而现在的技术条件也没有办法对帝陵进行开挖。


无法超越的足迹


雍正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个争议很大的皇帝,很多人认为他疑心太重,铁面无私,当年立下大功的年羹尧就被他无情的赐死了,当然最关键的是在他当政期间一直都是致力于改革,所以当时的很多人就对他很是反感,毕竟改革是会触碰到很多人的利益的,比如曾经一项重要的纳税举措“摊丁入亩”,就是按照田地多少来纳税,田多的多纳税,而田少的就少纳税,没有的就不纳税,这样以来有利的是老百姓,不利的就是那些地主了。



但是就是这样的改革才使得当年经济的恢复,虽然雍正的功劳没有他的父亲康熙那么大,但是作为康乾盛世的这个中间人,是起到了很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功劳还是不小的,但是人们就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清朝很多皇帝的墓葬都是被盗的一塌糊涂的,比如乾隆皇帝的,还有一个伪皇帝慈禧的,都是被盗的一塌糊涂,为何从来没有听说过雍正的墓被盗呢?这就很让人费解了,难道是因为雍正生前太过铁面无私,在自己临死之前就想好了应对别人盗墓的方法?



雍正对于自己的陵墓还比较的挑剔,怎么说呢?入关之后雍正时第三个皇帝,第一个是顺治,早早的就去了,葬在了清东陵,孝陵,而康熙呢?一生都比较的忙,也做了几件大事情,而自己陵墓呢,就没有从新选择,也是葬在了清东陵,景陵,但是等到这雍正准备建自己的陵墓的时候啊,就发现原本的清东陵不怎么好,什么原因呢?因为地质不太好,沙石地质,如果涨大水啥的就比较难受了,塌方渗水等等的问题都来了。



因为这个原因,雍正就自己重新找了一个地方来修建自己的陵墓,也就是后来的泰陵,总的来说雍正这边的叫做清西陵,后来的嘉庆,道光,光绪帝都是葬在了这里的,在这四个陵墓中只有光绪的陵墓被盗过,其他都是保存的很好的,而在清东陵呢?只有顺治的陵墓保存的比较好,除了最开始说的慈禧的定东陵和乾隆的清裕陵被盗之外,还有康熙的景陵,咸丰的清定陵,同治的清惠陵都是被盗了的。



那么为何雍正皇帝的陵墓没有被盗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比较的偏,对比清东陵和清西陵被盗的陵墓来看,很显然清东陵对于那些盗墓者来说更加方便,其次就是陪葬的物品的多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比如慈禧的墓葬据说是坚固无比的,很多盗墓者都是束手无策,但是孙殿英直接用炮炸开了,打开之后果然宝贝无数,大发横财,而雍正皇帝的陵墓也是属于这种的,小的盗墓的人又吃不动,而想孙殿英这样的大盗墓贼又懒得花大价钱去盗,所以自然就保存了下来。


史中醉


雍正皇帝的陵墓无人敢动?

这说法很明显是错误的,中国的贵族的陵墓多的数不胜数,王朝更替之后,对于前朝陵墓本身没有多大的保护

朝廷不动不仅是因为名声不好,更是当权者还怕自己归天以后下一个王朝大肆破坏,但对于盗墓者来说,他们可不管这些

雍正皇帝的陵墓被称作泰陵,在今河北保定易县

事实上他的陵墓也被动过

七十年代,专家在泰陵发现一个盗洞,以为泰陵已经被盗,于是决定对泰陵采取抢救性挖掘,结果挖了到两米深的时候,发现盗墓者没有再挖下去,也就是说,泰陵并没有被破坏。国家有规定,没有被破坏的帝王陵墓不能挖掘,专家也只能把洞口填好,宣布停止挖掘

那为什么盗墓贼会停止盗窃呢?

从雍正皇帝的方面分析(虽然盗不盗,跟他关系不大)

雍正的死因是未解之谜,只有记载说他突然病重,第二天晚上就去世了,没有记载原因,传说就多了,在此不提

雍正皇帝在位13年,‘以勤先天下’,所实施的一系列措施也大多优惠于民,但雍正朝末国库存银2000多多万俩,跟他接替他老子康熙时一样,并没有增多,可见终其一生,清朝在经济方面都没进步

而且,他很迷信,即信佛,又信道,还对儒家思想研究的颇深

儒家先不说,佛家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道家清心寡欲,这是我们都知道的

可能盗墓贼挖了2米后,遇到了什么人,害怕,跑了,或者听说了别的墓地,不仅好挖,而且财宝多就换了地方,又或者是回家吃饭,然后给忘了吧






飞哥讲历史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盗墓贼就是甘心为财而死的一种人。他们昼伏夜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的当然就是古墓里的众多宝贝了。

历史上,清朝皇家陵园——清东陵和清西陵都遭到了后世盗墓贼的光顾。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光绪的崇陵还有慈禧太后的定东陵,这些陵墓在盗墓贼光顾后,受到了严重破坏,最后只落得骸骨满地,一片狼藉的景象。盗墓贼如此猖狂,帝王的陵墓要想在乱世幸免于难,那可以说是十分运气的。


可以说,雍正皇帝就是这其中运气十足的一位。建国后,雍正的泰陵当时也发现了盗洞,但当国家文物局准备对泰陵进行保护性挖掘时,发现盗洞下面仍是老土,经过研究论断,事实证明雍正的泰陵地宫仍保存的十分完好。既然如此,除了运气的原因,雍正的泰陵保存完好如初,还有哪些因素呢?

△风水

雍正皇帝原本打算将自己的百年之所,设在清东陵的九凤朝阳山。但是经过一番考虑,雍正又改主意了,雍正认为九凤朝阳山这里,不够理想,不符合雍正的气质与格局,而且这里土中带砂,于是,雍正皇帝决定另选万年吉地。

此地近依孝陵、景陵,与朕初意相合,及精通堪舆之人再加相度,以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末全,穴中之士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工科史书》

怡亲王允祥受命选址,在河北易县这里,允祥终于发现了一块风水宝地。而雍正看了之后,也深表赞同,雍正认为这里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而这里也就是如今清西陵。自雍正后,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绪的崇陵也座落于此,这里山水相连,群山环绕,风水肯定是极佳的。




△名气

雍正、嘉庆、道光、光绪这几位皇帝的名气并不像清东陵康熙、乾隆、慈禧那般。清西陵的皇帝平生并不好奢华,陪葬品肯定也是逊色于清东陵的,至于雍正、嘉庆、道光、光绪的名声也没有清东陵康熙、乾隆等来的响亮。


△保护

1928年孙殿英制造了"东陵浩劫"。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被洗劫一空。此事发生后,孙殿英成为万人声讨的对象,特别是满清的遗老遗少。政府对清西陵的保护自此后肯定更加重视了,大规模的挖掘帝王陵墓已经不太可能了。而小股盗墓贼对雍正的泰陵来说,构不成太大的威胁。




△地宫入口

雍正的泰陵是存在盗洞的,而陵墓的关键就是地宫入口,盗墓贼没有得逞盖因其沒有找到地宫入口。胡乱的挖掘一气,并没有什么大用。这说明雍正皇帝对自己地宫入口秘密,保守的相当严密,致使小股盗贼无机可乘,最终无功而返。

综上所述,这一系列因素造就了雍正皇帝泰陵的完好如初。这也许是运气,也许是人为,命运使然,历史为雍正皇帝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