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中大發橫財,臭名昭著的東印度公司最終是如何走向敗亡的?

林丹智慧


1848年1月,皇家船長號即將在印度卡利卡特港停靠,甲板上的達爾豪西伯爵志得意滿的眺望著港口忙碌的碼頭工人。作為蘇格蘭老牌貴族,他在36歲的年紀就任印度總督,是日不落帝國稀缺的少壯派。他本人有信心在離任時把這個傳承十世的伯爵頭銜換成侯爵,所以他要為帝國開拓更多的殖民地,贏得更豐沛的資源。

唯一讓達爾豪西伯爵略有遺憾的是,這個印度總督並非直接對皇帝直接負責,是隸屬於東印度公司,即使這個所謂公司已經和國家直營相差不多,但畢竟不是英王直接任命的真正地方總督。但是不要緊,達爾豪西伯爵覺得自己還足夠年輕,未來不要說是地方總督,帝國首相也並非不可期待。

印度人給了他一個下馬威,伯爵來到印度不足四個月就發生了木爾坦局部暴亂,下屬不停的請求達爾豪西伯爵出兵平叛。伯爵展示了不同尋常的一面,靜靜的等待了七個月,當叛亂蔓延至整個旁遮普,他才出兵進行了第二次錫克戰爭,結果自然英軍大勝,1849年整個旁遮普併入東印度直轄。這樣的功勞自然讓達爾豪西把伯爵第十換成了侯爵第一,但即使英國內部也有批評的聲音傳出,這樣的手段是不是太過卑劣一些?

新晉的侯爵顧不了這麼多,他還要給帝國開闢更多的疆土。在他看來,印度的莫臥兒帝國已經日薄西山,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是個十足的軟蛋,而且他沒有後裔,不把這個龐大的帝國併入公司管轄才是真正的損失。他開始了自己一個瘋狂的計劃,如果這個計劃順利,整個印度都徹底被公司掌控。

彼時的印度其實已經和被英國掌控沒有什麼區別,各邦的首領均與公司有盟約,公司保證支持首領和繼承人,但首領必須允許公司派駐代表和軍隊。這種權利使公司可以支配各邦的大政方針。根據慣例,如首領無自然繼承人即需要向英國政府請示是否可以收養一個兒子以繼其位。達爾豪西在這個慣例上開了一個口子,如果收養請求被批駁,那個邦即處於"權利喪失"狀態,直接成為英國領地。

1848年薩達拉被吞併,1854年詹西及那格浦爾被吞併,達爾豪西在任的最後一年,在沒有無自然繼承人問題的情況下強行吞併了奧德。然後達爾豪西侯爵心滿意足的離開了印度,給繼任者挖了個大坑,印度人已經明白這麼下去所有的邦都會被吞併。火焰已經被徹底點燃。

同時英國國內早已對東印度公司深懷不滿,這是一個帝國的腫瘤,雖然依附於帝國,但卻與獨立王國無異。早在1813年英國就廢除了公司的壟斷經營權,失去壟斷能力的公司不停的掙扎,甚至開始從事走私。國家也對公司進行大量滲透,從1765年開始,東印度公司的首腦就開始由印度總督擔任。到了達爾豪西侯爵時期,東印度公司其實已經和英國國營無任何差別。但帝國需要一個契機來做個徹底了斷,或者說帝國需要一個足夠的藉口將這個臭名昭著的公司廢掉。

機會很快來了,1857年,印度的本地僱傭兵內流傳著一個傳說,給他們發放的子彈,彈殼是用豬脂和牛油包裹的底火。當時的槍械,子彈上膛前必須把底火處的隔離物咬掉,這樣的子彈無疑是對穆斯林和印度教最大的羞辱。暴怒的士兵開始起義,起義席捲印度全境,連王室都加入了起義軍行列。到了1858年初,義軍人數已經超過20萬,英國人沒有慌張,拿馬刀的和拿槍的不是一個層次,八萬英軍輕易打敗了義軍。

英國政府也及時介入了這次事件,1857年起義開始時即接收了東印度公司的管理權,之後的戰爭其實是印度義軍和英國政府在打。打敗義軍後英國政府又表明鎮壓的目的是和解而非報復(這也行),印度人相信了英國政府(印度人的逗逼屬性大概就是那時候開始的吧)。擺平了叛亂之後的政府開始拿東印度公司開刀,1860年逐步收回了公司所有的財產,公司從此只能幫政府倒賣茶葉混日子。之後《東印度公司股息救贖法案》生效,公司於1874年1月1日徹底解散。

這個在1600年建立的股份公司,因為在當年獲得伊麗莎白一世的皇家特許證而壟斷印度貿易,逐漸發展成走私、毒品傾銷、戰爭、掠奪俱全的武裝團體,終於在274年後走進了歷史的垃圾堆。作為中國人,我們要記得兩次鴉片戰爭都有這個公司在操作,甚至本文中平定印度起義的部隊就是從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侵略中國的部隊調回的。他們對中國人犯下的罪孽罄竹難書,可是他們逃過了戰爭審判,只能被史書所唾棄。我們必須記住一句被說爛掉的話,落後就要捱打。很多時候正義也會缺席,能避免悲劇的只能是自己足夠強大。


歷史吐槽機


160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創立,最初的名字叫“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的公司”,擁有伊麗莎白一世授予的皇家特許狀。

東印度公司最初只是貿易,把印度的原材料運回英國,從中賺取差額。後來,貿易利潤實在是太豐厚,該公司逐漸獲得政治、軍事職能。

貿易帶著蠶食,英國人最初佔領馬德拉斯、加爾各答、孟買3個據點,這些點逐漸成為進一步侵佔印度的根據地。

當然,東印度公司是有軍隊的,這是一支歐洲軍官指揮的僱傭軍,全套的西式裝備打打分裂的印度諸侯完全沒問題。

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次大陸進行瘋狂的殖民掠奪,不僅公然搶奪孟家拉國庫、邁索爾王室珍寶,還壟斷鴉片、食鹽和菸草貿易。其中的鴉片,主要是走私給中國人,賺取大把大把的白銀。

後來,英法爆發七年戰爭,法軍戰敗。1763年的巴黎條約規定,法國在印度的勢力僅限於治裡、馬希、雅南等幾個沒有武裝的貿易點,從此英國獨霸印度。

東印度公司的統治,讓本地統治者感受到威脅,他們沒少反抗。但是,分裂讓印度人沒有凝聚的力量,東印度公司靠著武力施壓、挑撥離間、黑心保護等手段有效防止聯合抗英的出現。

隨著英國工業資本的迅速發展,東印度公司的商業資本受到衝擊,它的特權性不適應資本主義的發展。

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東印度公司開始走下坡路。期間,東印度公司內部的問題還不少,比如職員貪汙、走私成風讓公司收入銳減,鎮壓印度人起義又需要大筆開支。

1773年,東印度公司因為財務危機,請求英國政府貸款支持。英國議會決心幹涉,出臺《管理法案》,這是英國政府關於印度一系列法案裡的第一個,它主要解決財政問題、管理問題。

東印度公司還在繼續墮落。1813年,英國取消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貿易壟斷權、對中國的貿易壟斷權。到了1858年,英國政府踢開東印度公司,開始直接統治印度。1874年1月1日,走向末路的東印度公司正式解散。


子屠龍


現在還有這一家公司(不知道是不是歷史上的哪一家)在英國倫墩市商業區中心,現在的是專門賣茶葉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