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神馬也有走神的時候


在《三國演義》第六回當中,董卓死後,呂布被李傕郭汜趕出的長安城,王允也魂斷宣平門,本來他倆的一手好牌,結果是打的如此之爛。

呂布無謀這是不爭的事實,最主要的就是王允作為刺殺董卓行動的發起者,引導者卻書生氣太重,也是一個無謀之人,也不知道怎麼當上了司徒。王允沒有好好的處理董卓餘部的善後工作,本來是可以安撫的,王允卻使得董卓餘部造反了,給國家造成了又一次災難。所以,李傕郭汜的叛亂,和王允的戰略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王允處理好了和董卓餘部的關係,也就沒有後來的李郭之亂了,可能也就沒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什麼事了。但是歷史就是歷史,歷史沒有如果。

董卓稱霸京師多年,打敗了袁紹為首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在董卓進京初期,不僅收編了何進弟弟何苗的軍隊,而且也收編了幷州丁原部下的軍隊,在加上他原來帶領的西涼兵。其實董卓在進京以後,他的實力是以幾何速度在增長,而且還有京城的戍衛部隊也是他帶領的。後來董卓被王允用連環計離間了呂布之後,被呂布所殺,董卓一族也被誅殺,他的謀臣李儒被斬首。其他的部隊實力並沒有收到很大的影響,李傕郭汜聽聞董卓被殺,呂布又殺來了,就馬上帶領自己的部隊逃跑了,當時董卓的女婿牛輔帶兵在陝西駐紮,二人就往陝西逃去。

呂布之是一個不太會謀略的武將,而王允是整個行動的大腦,他當時要麼就同時安排其他的人在殺董卓的時候,同時殺掉李傕郭汜等人以絕後患,要麼就在刺殺董卓的行動結束之後安撫董卓的部下,使其不再造反。而兩樣,王允一個都沒做到,讓李傕郭汜跑了。這是王允的第一個失誤。

王允在戰略上的第二個失誤,是失去了招撫李傕郭汜的機會。

李郭在逃亡到了陝西,當時董卓已死,國家頒佈詔令,天下大赦了。但是他倆心裡沒底,就派遣使者到京城找到王允求救,當時的王允在刺殺董卓的一系列行動成功之後,可能也是心理膨脹了,只知道除惡務盡卻不知道韜晦之略,就對來使說,董卓跋扈是因為有李郭這兩個狗腿子,大赦天下誰都可以饒恕就是他倆不行。這不是把他倆往絕路上逼嗎?不造反才怪呢。的董卓餘黨為內應,打開城門王允如果但凡有點謀略的話,可把兩人騙到京城,找個機會再殺了也不遲。由此看來看來呂布敗給李郭,也很王允無謀有很大的關係。

王允的第三個失誤是沒有好好的安撫招降或者清除在京城董卓餘黨,都說鼾塌之上豈容他人安睡,王允當時在京城搞得是讓董卓餘部是人人自危,雖說是饒了這些人,但是這些人都是低人一等的感覺,董卓的部下都是邊陲之民,性格剛烈野蠻,哪裡會受這樣的氣。王允沒有清除這些在京城的隱患,就猶如在身邊埋了一顆定時炸彈。在李郭攻城的時候,這些人就打開了城門導致了呂布的作戰失敗,王允被殺,朝廷又一次被挾持。

李傕郭汜雖不是三國名將,但是也有一定的謀略,再加上還有一個有名的謀士賈詡,他們這樣的領導班子,吊打呂布是綽綽有餘的,呂布身邊是沒有謀士,王允就不在謀士之列了吧。

李傕郭汜身邊有個很不一般的謀臣,在後世的眼中被稱為三國第一謀士的賈詡。李郭二人在得知王允不會饒了他倆之後,準備是解散軍隊,各自逃命去的。賈詡就站出來對他倆說了,你們逃跑手裡沒有兵,一個亭長就能逮捕你們,還不如殺回京城,贏了可以揚名立萬,真的輸了再逃跑也不遲啊。他倆聽了似乎還很有道理,就按照賈詡的計劃付諸實施了。主觀來講的話,賈詡出的是一個餿主意,但是客觀來看,這樣的決定對李傕郭汜二人是有利的。

李傕郭汜比起呂布來講是有點計謀的,呂布只會衝鋒陷陣,而不知道運用計謀。李郭二人在返回京城的時候,就欺騙當地的老百姓說,朝廷要來剿滅這個地方了,你們都跟著我反吧。當時的信息也不發達,老百姓哪裡知道那麼多,就跟著他倆反了,隊伍就擴大了,實力也增強了。後來李傕郭汜兵臨城下和呂布打仗的時候,兵分兩路,一路纏著呂布廝殺,一路直達京城,在呂布知道京城被圍的時候,又趕緊回去解救,就被後方的李郭軍隊殺的大敗。

等呂布逃到了城裡的時候,董卓的餘黨李蒙王方等人偷偷的打開了城門,西涼軍一擁而入,到處殺人放火,京城一片混亂,很多大臣死於亂軍之中,京城又一次的陷入了劫難當中。呂布連家眷的顧不上,帶著百十個人跑了,去投奔袁術去了。王允是說什麼也不走,不僅無能而已迂腐,最後在宣平門下被李傕郭汜殺了,漢獻帝又一次落在了亂臣賊子當中。

綜上所述:呂布單獨情況下打不過李傕郭汜,再加上王允也是打不過。因為王允在董卓死後沒有處理好董卓部下的善後處理工作,該安撫的沒有安撫,該清除的沒有清除,以至於養虎為患最終死於刀下。呂布作戰英勇,要是說到謀略上了,他連及格都不及格,這也是致使了他失敗的主要原因。

帶大家看不一樣的歷史,瞭解精彩的歷史長河,這裡是蔡公子講歷史。歡迎大家關注評論,把不同的簡介分享給大家。


蔡公子講歷史


這個問題問的籠統,答題的人也是文不對題,東拉西扯。

本題的主旨應該是問:初平三年(192年),李傕、郭汜等人為董卓復仇,圍攻長安,為何呂布打不過他們?(李郭攻破長安,呂布敗逃)就這件事。

只要花點時間看一下《後漢書》的《呂布傳》、哪怕是《資治通鑑》也好,都能看到這場戰鬥的勝負關鍵是:李傕、郭汜是靠長安城內叛變的蜀兵引入城去的。

《資治通鑑》:呂布軍有叟兵內反,六月戊午,引傕眾入城,放兵虜掠。

所以,事情本源並不是呂布在正面戰場打不過,而是形勢不利,呂布在巷戰中無法發揮自己的騎兵優勢,打不過當然要跑路啊!

後來,呂布在關東輾轉時,投效袁紹,幫袁紹打張燕的黑山軍,呂布帶著成廉、魏越等驍將騎馬衝鋒,戰無不克;多年後,張遼在逍遙津,帶八百死士衝孫權的軍營,殺得吳兵奪氣,也是威震江淮。

《三國志 呂布傳》:(呂布)北詣袁紹,紹與布擊張燕於常山。燕精兵萬餘,騎數千。布有良馬曰“赤兔”。常與其親近成廉、魏越等陷鋒突陣,遂破燕軍。

可見此時,呂布打不過李傕、郭汜,並不是自己和下屬不能打,而是兵敗如山倒,形勢不利罷了。

話說在李傕等人圍城之際,也不知道呂布和郭汜是有什麼私仇的緣故,呂布還特意出長安城北門,要找郭汜單挑的;郭汜也是個莽夫,馬上答應了這個要求,結果,郭汜鬥敗,幸虧親兵騎將上前營救,不然他真的就在長安城下玩完了。

《英雄記》:郭汜在城北。(呂)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涼州兵不是騎兵為主

有些不讀史書的愛好者,可能會問,為何同樣是巷戰,李傕的“西涼鐵騎”怎麼就沒有劣勢,怎麼就能打得過呂布的“幷州狼騎”?

這個,“西涼鐵騎”應該是《三國演義》的產物,在裡面華雄、呂布就是領“鐵騎”在虎牢關阻擋反董聯軍的,至於“幷州狼騎”嘛,可能是三國遊戲的產物。——史書上可從沒寫過這個名詞。

其實《三國演義》裡,羅貫中使用了“鐵騎”這個名詞,並未指明是涼州特有,可能是領兵者大多是董卓部將的緣故,所以讓讀者產生了“西涼鐵騎”的印象。

在史書上,均未有涼州人擅長騎兵的記載,下面我舉三個佐證。

第一。

初平元年(190年),鄭泰跟董卓談話時還提到涼州人使用戟、矛、弓箭,並未誇耀涼州的騎兵如何強大。

《後漢書 鄭泰傳》:關西諸郡,頗習兵事,自頃以來,數與羌戰,婦女猶載戟操矛,挾弓負矢,況其壯勇之士,以當妄戰之人乎!其勝可必。

第二。

初平三年(192年),幫助袁紹打敗公孫瓚白馬義從的麴義,他就是涼州人。他早年在涼州就“曉習羌鬥”,在界橋之戰時,他就是帶著八百步兵和一千強弩,擊敗了數千人的白馬義從。

《英雄記》:(袁)紹令麴義以八百兵為先登,強弩千張夾承之,紹自以步兵數萬結陳於後。義久在涼州,曉習羌鬥,兵皆驍銳。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蹈之。義兵皆伏楯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雷發,所中必倒,臨陳斬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甲首千餘級。

第三。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率軍討伐馬超、韓遂等涼州叛軍,曹操的幕僚認為關西兵善戰,而且擅長使用長矛。

《魏書》:議者多言“關西兵強,習長矛,非精選前鋒,則不可以當也”。公謂諸將曰:“戰在我,非在賊也。賊雖習長矛,將使不得以刺,諸君但觀之耳。”

後來,曹操倒是帶著鐵騎五千出現在涼州叛軍面前,涼州兵都被震撼到了。可見,涼州並沒有所謂的“鐵騎”存在。

《魏書》:(曹操)又列鐵騎五千為十重陣,精光耀日,賊益震懼。

所以說,倒是呂布的幷州軍的騎兵是有名氣的,所以呂布在白門樓上求生之時,就對曹操說:“我率騎兵,曹公您率步兵,天下可定!”

回到本題,呂布的幷州軍應該是以騎兵為主,先是遭遇背叛倉促應戰,又在巷戰中吃虧,在這種形勢下吃了敗仗也沒什麼可說的吧?


潯陽鹹魚


董卓死後,呂布為啥打不過董卓原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董卓被殺後,呂布帶兵前往郿塢,抄沒董卓財寶,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只帶親隨逃回西涼。四人商量給皇帝上表,請求赦免,但被王允拒絕,李傕等想逃進深山躲避,賈詡勸說道:將軍如果放棄隊伍,那一個小亭長,就可以把你們抓獲。要是造謠煽動、聚眾殺往長安,說不定幹成大事,即使那時失敗,再逃跑也不遲。四人覺得有理,就派出親信,四處宣傳說,王允利用董卓這事,大做文章,準備殺一批西涼人。現在朝廷昏庸,與其被殺戮,不如大家一起造反,殺入京城,除掉那些昏官。那時信息閉塞,待王允、呂布知悉,李傕、郭汜已聚集十多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奔長安。



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雖武藝低劣,但在賈詡協助下,採取游擊戰術,李傕在正面引誘呂布,郭汜從後騷擾,打不真打,退又不退,呂布出擊時,李傕退走上山,檑木炮石,一齊扔下,呂布收軍,郭汜又鼓聲大震,尾追來打,呂布回擊郭汜,李傕又從後面殺來,呂布兩頭捱打,對李傕卻打不著,退又被盡情騷擾,煩不勝煩,正沒法想,探子急報:“張濟、樊稠分兵兩路,已殺往京城”,呂布這時是有上級的,趕緊撤軍退保長安,李傕郭汜乘勢追殺,呂布損失了好些人馬。



呂布退守長安後,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路大軍圍困,一面攻打,一面引誘城中董卓殘餘,時過不久,董卓餘黨李蒙、王方乘夜偷開城門,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路大軍,一擁而入,呂布左衝右突,無法阻擋,只好殺到青瑣門,想帶王允一起逃走,但王允執意不從,呂布只好自己帶領數騎,逃奔袁術去了。



呂布敗於李傕、郭汜,一是李傕郭汜有高手謀士輔佐;二是李傕郭汜不拚武力,採取恰當的游擊戰術;三是王允作為大當家,不僅大政方針存在問題,在肅清董卓殘餘方面,也嚴重失職,毫無作為。比如,呂布外圍拼殺時,消除內患,王允責無旁貸,李蒙、王方之流,即使不殺,也應看押起來。(16:08)


流譽後


呂布打不過李榷,郭汜等人十分正常,而且呂布是遭到李榷,郭汜,樊稠,張濟,李蒙,王方等董卓部將的集體圍毆,並城中叟人叛亂,這才不敵,被打出長安的,這不是呂布第一次敗績了。在此之前,董卓還活著的時候,關東聯軍合作討伐,呂布就被孫堅打敗過了。孫堅打敗了呂布後,董卓對部下說“諸將慎之”,長史劉艾寬慰董卓:“堅用兵不如李榷,郭汜,前和羌戰於美陽,殆死,無能為也。”



這不能說明孫堅就不如李榷,郭汜,但是從側面可以瞭解董卓部將裡,李,郭二人絕對是翹楚。果然,董卓,呂布再次被孫堅打得大敗,最後董卓退入長安,讓董越屯澠池,段煨屯華陰,女婿牛輔屯安邑,此時李榷就是受牛輔節度。而孫堅也沒有再進軍,修復皇陵,拿到玉璽後,就回魯陽去了。這倒不是孫堅怕了,僅僅孫堅一人之力,是無法完全打敗董卓的。單單李榷,郭汜就跟隨董卓多年,參與了征討黃巾,羌人叛亂等戰事,資歷和孫堅差不了多少。而呂布雖然在幷州入士,又跟著丁原入長安,隨後就一直在朝廷中浮沉,就算再驍勇,戰陣經驗不如孫堅,自然也不如李榷等人,和日後在中原縱橫馳騁,不可同日而語。



除此之外,就是政治因素了,長安大亂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東漢末年的亂局,造成了皇室的衰微,朝廷才不斷動盪。董卓入京後,殘暴橫行,百姓塗炭,但是董卓也並非沒有政治頭腦,一度對士人們還是很尊重的,並且還封了兩袁,表示和解以及拉攏劉表等。結果,王允成功除了董卓,卻行事太絕,殺了不該殺的蔡邕,這就讓滿朝文武大失所望。你想,蔡邕依附董卓是迫不得已,並且還利用這層關係,救下了盧植,卻因依附董卓被王允殺了,連後來的裴松之都看不過去。



《後漢書》記載,王允本來就嫉惡如仇,個性菱角分明,董卓死後,對待群臣開始喜歡端著,是以群下不附之。再加上王允沒有安撫董卓舊部,反而喊打喊殺的,導致牛輔被部下所殺,李榷等人由此人人自危了。因此,不要怪賈詡獻計,難道在長安外圍的李榷,郭汜,樊稠等,無一人想過造反嗎?只不過缺乏一個人說出來,並統籌調度而已。所以,這是大勢,源於政治上王允的策略不當,個性嚴苛,不能團結長安的人心。軍事上,王允倚重的呂布,武藝有過之,經驗卻不足。政治軍事兩不利,王允身死,呂布敗退長安,也是情理之中。


大飛熊騎士


呂布被李傕、郭汜等人反攻,最後不得不逃出長安,不是呂布打不過李傕或者郭汜,而是呂布所在的天子、朝廷一方實力遠不如董卓的舊部李傕、郭汜等人。

首先,董卓雖然被殺但其舊部實力依然強大,且主力不在長安。

王允、呂布智除董卓,利用的是董卓的粗心,打的是一個時間差,當時董卓最有實力的幾支部隊都集中在長安與洛陽之間。

董卓為什麼這麼粗心?其實也是無奈,當時董卓的老對手黑山軍從兗州方向剛剛撤回太行山區,他們是被曹操打敗的,為了生存,黑山軍決定西進,董卓看到苗頭,為防止黑山軍進攻關中,就命他的女婿牛輔率重兵屯駐在陝縣。

涼州軍其他重要將領,如李傕、郭汜、張濟等部分別在函谷關附近佈防,目的也是防範黑山軍,這些部隊都是涼州軍的主力。

上述這幾支人馬,在賈詡的策劃下反攻長安,一開始只有3、4萬人,但一路行進下來,不斷有涼州軍舊部加入,除李傕、郭汜、張濟等部,董卓的舊部樊稠、李蒙也聞訊率部趕來。

到達長安時這部分涼州軍總人數“已十餘萬”,而王允、呂布所能依賴的主要是幷州軍舊部,以呂布、張遼、李肅等將領為主,人數不得而知,但經過董卓多次整編,他們能上萬就不錯了。

其次,王允不斷在戰略上犯錯誤,錯過了解決董卓舊部的好機會。

由於敵強我弱,所以呂布向王允建議,留在長安的董卓佔部雖然投降,但他們內心是怎樣想的不清楚,對他們不能放鬆警惕。

呂布對王允分析說:“涼州軍中的一些人整個家族和全部產業都在涼州,你讓他死心踏地跟我們走,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暫時歸順,一旦有機會勢必反叛,這些人始終是朝廷的大患,我認為應該把這些人關起來。”

但王允不同意這個看法,王允認為:“那些有可能反叛的人,也僅是有可能而已,說他們反叛,現在沒有證據,如何服眾?”

王允的見解表面看起來冠冕堂皇,也顯得挺大氣,但這只是一種愚見,因為他根本不瞭解涼州軍的這些人。

對陝縣等地涼州軍怎麼處理的問題,王允開始打算以天子的名義下詔赦免他們,這本來是正確的策略,但詔書擬好后王允卻突然改變了主意,決定解散涼州軍。

這還不算,王允還決定派人到陝縣緝拿牛輔等涼州軍主要將領來長安進行審判,主張對涼州軍實施招撫的的呂布聞聽此事,大吃一驚。

呂布趕緊來見王允,對他說:“涼州軍素來不服朝廷調遣,董卓已死,眾人正在驚亂,無所適從。如果朝廷肯既往不咎,想必他們不會鬧事,因為這些人都很看重眼前利益,董卓死了,再拼也無益,只要保證他們的安全和利益,他們是會聽命於朝廷的。現在要解散他們,並且緝拿其主要將領,為了生存他們肯定會集結造反,局面將不可收拾!”

王允不同意呂布的看法,理由是:“涼州軍跟著董卓作惡多端,關中百姓的怨氣你也看到了,如果赦免他們的罪行,百姓不答應啊!”

王允的政治智商仍然沒有跳出書呆子的範疇,呂布認為這麼做會激起兵變,局面將不可收拾。

對此,王允絲毫不擔心:“涼州軍也不過屈屈幾萬人,長安城內外現在也有不下幾萬人,東面又有關東聯軍的策應配合,涼州軍想造反得想想後果。現在董卓已死,群龍無首,天子的詔書下達,他們必作鳥獸散。這個我已經仔細考慮過,你不必擔心。”

有人建議派皇甫嵩親赴陝縣,統率涼州軍,以讓他們安心,對於這個建議,王允仍然不同意。

王允的理由看起來更奇怪:“不能這麼做,關東聯軍那些人都是咱們的同志。派皇甫嵩去陝縣,在那裡集結重兵,關東聯軍的諸君會怎麼想?還以為我們要憑險據守跟他們對抗呢。”

王允對呂布的建議一再給予否定,是因為在他內心其實是看不起呂布的,認為他“素輕布,以劍客遇之”。

董卓被殺後,應在第一時間明確對涼州軍的政策,是殺是留,發出的信號必須清晰,王允不僅拖延了寶貴的時間,而且搖擺不定,使外面的各種謠言四起。

最後,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長安的守軍又接連發生反叛,呂布雖勇,但無力迴天。

李傕、郭汜等人率10多萬大軍把長安圍了起來,王允這時傻眼了,這才想起和談。

王允派胡文才、楊整修出城去見李傕等人,讓他們二人捎話給涼州軍,只要撤兵一切都好商量。要是早幾天,這正是李傕等人巴不得的,但現在他們手裡已經有了10多萬人馬,已經不把朝廷和王允放在話下了。

胡文才、楊整修見到李傕,也不提和談的事,反而勸李傕等人加緊攻城,他們對李傕等人說,城裡防守兵力很有限,猛攻即下。

涼州軍不撤圍,王允只好硬著頭皮一戰,他派胡軫、徐榮出城迎敵,結果胡軫一了城就投降了涼州軍,而徐榮戰死。

涼州軍加緊攻城,皇甫嵩以車騎將軍的身份主持守城事務,他是一名有經驗的老將,長安城也相當堅固,守上一陣按說沒有困難。

王允也給大家鼓勁:“咱們頂多堅持一個月,關東方面的援軍準到!”其實,關東聯軍是不會到的,因為他們已經散夥了,現在互相之間正打得焦頭爛額,無力也無心管長安的事,即便守上一個月,估計也無濟於事。

結果,城裡並沒有守滿一個月,只守了8天,城裡就有守軍打開城門放涼州軍入城。

打開城門的是叟兵,叟人是西南的一個少數民族,叟兵以打仗勇猛而著稱,這支叟兵人數有1000多人,是益州牧劉焉派來協助朝廷的,董卓執政時他們就來了,董卓死後,他們歸朝廷指揮。

這是一群外形裝束很有特點的人,他們個個曲著頭髮,耳朵上掛著環鐵,穿著奇奇怪怪的衣服,他們善使藤牌、弓箭,初次交手一般人都會吃他們的虧,但是過上幾次招,熟悉了他們的套路,他們的戰鬥力也就不怎麼樣了。

朝廷西遷後,不斷向劉焉催稅催人,劉焉大概為了應付,就派了這支叟兵來,他們不是劉焉的嫡系,更像一支僱傭兵,誰發軍餉聽誰的,在戰場上隨時會倒戈。

偏偏這群叟兵,皇甫司令讓他們擔任了防守長安城東門的重任。叟兵打開東門,涼州軍殺入長安城。

城破後,呂布無力迴天,只帶著幾百名騎兵殺出城去,李傕、郭汜率兵攻到未央宮南宮掖門,在這裡殺了太僕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朝廷高官。

在長安城裡,涼州軍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官民死了1萬多人,在當時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街道上到處是屍體和燒搶的痕跡,“狼藉滿道”。


南門太守


192年,國賊董卓被呂布和王允設計誅殺於長安,兩人本有可能挽救東漢王朝於危亡,名垂青史,但可惜的是兩人卻在大好形勢下被董卓部下李傕、郭汜等人輕易擊敗。這並不是因為李傕郭汜強大,而是因為呂布王允集團內部出現分裂,最終在內鬼的裡應外合下而失敗。

一、雙方的兵力構成。

董卓的部隊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分別為他自己帶來的西涼軍、何苗(何進弟弟)的中央軍、丁原的幷州軍和劉焉送往長安的數千叟兵,其中涼州軍人數佔多數。

在董卓被殺時,西涼軍主力並不在長安城內。這些人一部分隨董卓的女婿駐紮在陝縣,一部分由李傕、郭汜、張濟(張繡的叔叔)帶領在東邊的陳留和潁川地區平亂。而駐紮在長安城內的主要是丁原的幷州軍、何苗的中央軍和來自蜀中的叟兵。

王允和呂布都是幷州人,所以他們可以掌控幷州軍,中央軍沒有主心骨,想必也跟著王允和呂布。而數千從蜀中來的叟兵,則聽命於司隸校尉、前將軍趙謙(成都人)。正因為董卓的西涼軍主力不在長安,所以王允、呂布和趙謙達成同盟,趁此機會輕易誅殺了董卓。

這時李傕等人還沒從陳留和潁川回來。呂布在王允的指示下迅速派老鄉李肅前往陝縣誅殺牛輔,牛輔被部下攴胡赤兒殺死,部下潰散,長安外圍的威脅解除。此時涼州軍已是群龍無首,如何處置餘下的涼州軍成了王允呂布的當務之急,而他們在這一問題上犯下了嚴重失誤。

二、處置涼州軍的嚴重失誤和賈詡的毒計

李傕等人從陳留、潁川回來後遇上了潰散的牛輔所部,才得知董卓和牛輔都被王允誅殺了。此時小道消息很多,有人說國賊董卓已死朝廷要赦免他們,也有人說要殺盡涼州人。心裡沒底的他們一路收攬牛輔潰兵,行至陝縣後停下,等待朝廷的消息。

1、這些小道消息並不是空穴來風。

王允等人最初是要赦免和安撫餘下的涼州人的,特別是呂布手下還有一些涼州軍,所以他力主用錢財收買他們,安撫軍心。可王允卻認為,這樣做的話一來會讓袁紹、曹操等關東聯軍產生誤會,二來安撫這些人會讓朝廷顏面掃地。所以意見一直沒有統一。

朝廷一直不給信號,所以謠言四起,很多人都說朝廷要殺盡涼州人。李傕等人遲遲等不到赦免詔書內心非常恐怖,他們便想著分兵拒守,涼州軍或許就此瓦解。

2、此時一個人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局面,他就是賈詡。

賈詡在李傕帳下。他勸說李傕,如果將軍就此四散而去,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把你們捉住。何不以為董卓報仇為號一路向西,沿途收攬涼州潰兵,說不定還能攻下長安,號令朝廷,即便不能再逃散也不遲。

李傕一聽有道理,於是採用了賈詡的建議。他們一路收攬潰兵,到長安時,李傕等人已有十萬餘人。但這十萬人畢竟是臨時拼湊,長安城池堅固,並非輕易攻下,一旦耗時日久,必將作鳥獸散。長安城雖固若金湯,但此時王允集團內部卻出現了嚴重的分裂。

三、王允集團的內部分裂

就在這緊要關頭,王允集團內部卻出現了嚴重分裂。王允的性格“剛稜疾惡”,起初屈服於董卓的淫威,誅殺董卓後,司徒王允自認為居功至偉,一時目中無人,屢出昏招,導致“群下不甚附之。”

1、他殺死了政敵蔡邕,也就是蔡文姬的老爸,致使士人寒心。

2、他任人唯親,無視和輕視其他有功之臣,導致內部失和。

對於和他一同出謀劃策的士孫瑞,王司徒選擇無視,沒有給他加官進爵。

對於手刃董卓的呂布,王司徒則輕視他為一介匹夫“而素輕布,以劍客遇之”,致使呂布非常不滿和失意。想必王允對趙謙也沒什麼獎賞。

3、王允讓自己的老鄉宋翼為右扶風、王宏為左馮翊,並任命兒子王蓋為侍中。

這一番操作下來,致使同盟內部嚴重失和,王允可謂離心離德。特別是在敵軍猛攻之下,長安城內又出現了內鬼,最終導致了王允、呂布的失敗。

四、內鬼的裡應外合

王允集團的內鬼是呂布手下的涼州軍和趙謙手下的叟兵。

圍城之時,王允先派呂布手下的胡軫和楊定與李傕等人和談。但兩人都是涼州人,王允對他們也不好,所以兩人見到李傕等人後勸說他們速速進攻長安,並應允作為內應。回城後,兩人應該和趙謙進行了接觸,約定裡應外合。

李傕等人圍城而來,王允派徐榮、胡軫和楊定率軍出征,徐榮戰死後,兩人於陣前倒戈投敵。在圍攻8日之後,守備城門的叟兵打開了城門,放西涼軍入城,王允呂布大勢已去。最終王允全家被碎屍萬段,呂布帶著殘部突圍而去。

李傕等人入城後,大肆劫掠,王允黨羽被誅殺殆盡。趙謙則代王允為司徒,後不久病逝,他的弟弟趙溫繼續出任司徒,可見雙方肯定達成了某項交易。


石頭說歷史


我們在《三國演義》裡面看到董卓這個人死了以後,西涼軍團快速隕落,就認為西涼軍團手底下沒有什麼人才,但事實上正是因為董卓的蠢才葬送了西涼這些優秀將領的軍事才能。

你不說其他的,就說一個李傕,這個人當初說是號稱李廣的傳人,他鎮守某地以後,關東的十幾路諸侯堅決不敢進攻,由此可見,這個人的威名。

不同於其他地區,西涼地區一直在鬧叛亂打仗,所以說西涼地區的士兵讓朝廷最重視。與此同時,西涼這個地區也提供優秀的兵源,沒有三兩三,不能上梁山啊,如果董卓手裡沒有這一支能征善戰的西涼兵團,董卓打死都不會攜天子令諸侯,這種事情,西涼兵團從士兵到將領都是上過戰場殺過人,刀頭舔過鮮血的。

所以說不要以為呂布手下特別英勇善戰。呂布這個人更是天下第一將領,就覺得呂布打得過這批人,呂布打不過!幷州這地方的軍隊就是揍不過這批西涼軍。

除此以外就是王允,這個人過於剛愎自用,剛愎自用的結果是什麼?就是他無法原諒西涼兵團和當時三國時期的毒士賈詡,

董卓這個人做事情雖然說殺人特別多,但是基本上有原則,也就是說你得罪了他,你可以從她臉色上看得出來這也就是為什麼袁紹能夠逃命逃成功的理由,但是王允這個人如果想殺你,那有理由嗎?著名的文學大家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死了,誰都沒有想到!文人的心眼兒,那就跟筆桿子一樣小,所以說,崇禎在臨死的時候才說所有的文官都該殺。

除此以外,王允這個人在他執政期間體現出來對於一種權利的慾望,只不過董卓和王允相比,二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王允覺得自己膝蓋肯定是用來跪的,而董卓不這麼覺得,這種人最大的一個問題便在於自己如果真的犯了錯,那麼真的沒有人挑的出他的毛病,那他就會一錯再錯。可能說起來很奇怪,但是大家是否有這樣的感覺,就是有一種不大不小的病,比如說胃裡面感覺有點不舒服,但是你又說不出來,這不舒服究竟在哪裡,自己又不肯去看醫生,最終的結果就是這種腸胃不舒服,很有可能最終釀成大禍!董卓相比較於大漢王朝來講,是在他的身體上割了一道傷口,而王允就是那個暗疾。

當然,王允做的最錯的一件事情就是無法原諒西涼軍。西涼軍的士兵本身並沒有什麼錯,他們只不過聽從上頭命令的形式,替董卓打了這一場戰爭,結果王宇認為這些人最無可赦,全部殺光!最終的結果就是,被逼的走投無路的西涼軍湊在了一起,然後一個叫賈栩的人出來出了個主意,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主動出擊,說不定能換一條活路呢?逼急了的兔子也敢咬人,是不是?當然,這個時候王允就一直沉浸在自己是個大漢王朝的拯救著這樣一個角色裡面無法自拔,至於說那些宵小之徒自己打個噴嚏,他們不就認輸了嗎?

當然,對於董卓來講,當時遷都到長安本身也是為了滿足自己能夠控制皇帝的一個意願,為什麼長安這個地區呢?離西涼比較近,正是由於這個地方離西涼比較近,所以董卓可以隨時隨地的調遣充足的兵源來控制長安地區,控制朝政,如果說這個地方位於幷州的話,呂布確實可以組織一支軍隊來反抗西涼軍的入侵,(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但是這是關中地區!呂布可沒有什麼人脈和威望,能夠短時間內聚集起一批能征善戰的軍團。

除此以外就是在打仗的時候,王允用人不察,王允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爭,對於戰場上面發生的情況並不瞭解,當敵軍打到長安城下的時候,他甚至命令一些沒有作戰經驗,而且與自己離心離德的士兵去鎮守重要的城門,這也就是那些打開城門的益州士兵。

總之,對手不弱,而且很強。王允自己坑爹,再加上董卓事先的佈置,在經過某些能人異士進行操作,王允不想輸也難。


漩渦鳴人yy


呂布是天下第一勇將,而且當時形勢很好,為奮威將軍、假節、儀比三司,封溫侯,天下兵馬大元帥。在這個時候,李傕、郭汜等人把散兵遊勇聚攏一下,竟然打敗了呂布。原因何在呢?

首先,李傕、郭汜帶領的,是董卓的西涼兵班底,戰鬥力很強。董卓西遷,從洛陽至長安,安排李傕、郭汜、段煨等人把守關隘,這些部隊戰鬥力很強。董卓被殺後,呂布派李肅殺董卓女婿牛輔,軍中謠言四起,說幷州人(王允、呂布都是幷州人)要殺盡涼州人,諸將認為:“蔡邕都遭王允誅殺,何況我們是董卓手下的猛將?”在賈詡的蠱惑下,這些人殺向長安,各地的涼州兵紛紛加入,到長安已達十餘萬。

第二,呂布的部隊不多,關鍵是不團結。王允掌權後非常高傲,他本人獨斷專行,滿朝文武多是反對的。對於呂布,王允拿他當粗人看。軍中傳言幷州人要殺盡涼州人,呂布感覺到了危險,建議把董卓財產分給軍官們,籠絡人心,遭王允拒絕;又建議讓宿將皇甫嵩統帥董卓舊部,又被拒絕。這時,如果部隊鬧事,必須準備打仗了。呂布又建議分兵駐紮洛陽至長安一線的險關,又被拒絕,導致亂兵一路凱歌到達長安。

第三,呂布的部隊譁變。這是個偶然事件,呂布與李傕、郭汜在長安城下大戰,呂布軍中的叟兵(益州兵)夜間突然兵變,打開城門引叛軍入城,至此呂布敗局已定。


九州歷史


不能簡單的以《三國演義》情節來理解戰爭。

戰爭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並非如演義和電視劇中描述的一樣。兩軍對壘,武將出面單挑,哪方贏了,就揮軍無腦衝殺。

所以,呂布再猛,也不能獨立對抗一支軍隊。

戰爭打的是人心,打的是士氣,打的是謀略,打的是糧草,打的是時機,打的是軍隊的訓練情況,武器的精良程度等等。

王允和呂布襲殺呂布後,王允一連串的決策失誤,導致了李傕、郭汜等涼州兵力大舉反攻。當時李傕請求赦免不成,都準備放棄軍隊逃亡,是武威郡人賈詡勸他先別逃亡,如果現在逃走,一個村長就能活捉你,不如先率軍直逼長安,成功可以擁護皇上,號令天下,失敗再逃不晚。

李傕同意,率幾千兵馬直殺向長安,沿途歸隊的人越來越多,最終有十多萬人。

到了長安城下,長安是歷代都城,城高河深,本來是打不下了,可呂布的手下叛變,打開了城門,所以呂布只能率手下幾百騎兵逃走。臨走叫王允一起,可王允已沒臉逃。

只能說是漢朝氣數已盡,不然,董卓死後是一個復興的契機。

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看下我的頭條文章《不管你們信不信,王允是壓倒東漢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服來辯》,裡面講得更清楚。


玄田牧


李傕郭汜本身就是董卓手下大將,實力不弱,《三國演義》把他們弱化了,事實上他們即使不算一流將領,怎麼也算二流頂尖,相當於王平、馬岱的水平。而且董卓的精銳西涼兵都在他們手上。

且不說呂布在正史上並沒有對於其武力的描述,全靠《三國演義》出名,就算呂布真有萬夫不當之勇,但打仗不是單挑,你再牛逼,一個人能殺一百個是極限吧?項羽也不過如此。

何況李傕郭汜手裡還有個賈詡,呂布連個正經謀士都沒有,被賈詡耍得團團轉。王允本身也希望呂布和二人二虎相爭,根本不會幫忙的,即使幫忙也不是賈詡對手。連曹操加上郭嘉、程昱都在栽在賈詡手上過,何況王允、呂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