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姜张达刺死张飞,难道张飞没有大帐卫士吗?

田長旺


张飞率领万余大军从阆中出发,前往与刘备汇合攻打东吴的时候,张飞手下的部将张达、范强却把张飞给杀了,砍下他的首级,驾船从容顺江而下,前往投奔孙权,把张飞的首级交给孙权。

这一段历史写得非常简略,《三国志》上就“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连这个张达、范强究竟是干什么的?以前做过些什么?投奔了孙权以后,被怎么对待的,我们都一概不知。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们是张飞“帐下将”。

(张飞剧照)

而且,这里还有许多让人疑惑的细节。哪些细节呢?

其一,张达、范强在杀张飞的时候,张飞还有那么多侍卫,难道他们听凭张达和范强杀吗?

其二,张飞被范强、张达杀死后,他们是怎么走出军营的?军营的管理不是很严格吗?

其三,张达和范强杀了张飞后,是驾船顺流而下去投奔孙权的。要知道,船走得并不快,难道张飞手下其他人就没有去追击堵截吗?

其四,因为历史上并没有张飞的阆中军队参与刘备夷陵大战的记录,那么,张飞被杀死后,张飞的那一万人到哪里去了?

因为没有明确的记录,所以我们只能进行分析。

《三国志》中,陈寿对刘备这两个非正常死亡的兄弟,有个评价:“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同时陈寿又总结道:“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关羽因为“骄於士大夫”,因此经常看不起别人。马超、黄忠这些,与关羽同朝为将,但他却瞧不上人家。后来,也正是因为他瞧不上糜芳、傅士仁,结果糜芳、傅士仁投降东吴。连刘封他也瞧不上,因此,刘封才不去救援他,造成他兵败被杀。

(关羽剧照)

张飞这个人和关羽相反,他对士大夫很看得起,经常低下身段巴结他们。严颜因为宁死不屈,他就特别看得上人家。尽管严颜死不投降,他还是要把他引为上宾。

刘巴是个有文化的人,张飞一定要和他攀上关系,去向他学习。刘巴多次对张飞不理不睬,但是张飞不以为意,还是要继续去巴结他。以至于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不仅诸葛亮出面劝说刘巴,让他对张飞好一点。而且这事还成为了国际新闻,传到了东吴,引得孙权君臣议论。

其实,如果光看张飞对待士大夫这一面,你坚决不可能把他和“暴而无恩”联系起来。

那么,张飞为什么会是这种性格呢?陈寿说得很清楚,张飞是“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他喜欢和士大夫交往,但并不是所有的士大夫他都喜欢和他们交往,他交往的人,都是君子。严颜是这样的君子,刘巴也是这样的君子。而他身边的那些人,因为没有什么成就,品德上文化上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所以张飞看不上他们,甚至鞭打他们。

无论是张飞,还是关羽,虽然是“万人敌”,但是明显角色不对。他们从来没想过自己应该是个将领。作为将领,应该像古代吴起、孙武、韩信那样,不但治军严格,还要体恤士卒,还要能协调关系,还要有勇有谋。这样才能带好一支队伍。但他们从来没想过这些,以至于失败。

(刘巴剧照)

回到张飞被杀的场景。我们来解释一下先前咱们说的四个谜团。

其一,张飞为什么被张达、范强所杀而侍卫不管?因为这两个人就是张飞的侍卫,而且是张飞的侍卫长。“帐下将”这个词,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正因为他们是侍卫长,所以他们进入张飞的营帐,侍卫们都不怀疑。杀了张飞后,从里面出来,也没人怀疑。

其二,张达、范强为什么能从容走出军营?因为他们是张飞的贴身侍卫,随便找个理由,说张飞派他们出去办一件什么事,哨兵也不会怀疑。同时,也说明张飞其实治军不严。

其三,张达、范强驾船而走,手下为什么不追?因为他们早已把船准备好,而且可能逃走了一段时间后,大家见张飞一直没起床,所以才会感到疑惑,才去看。同时,还有可能手下人故意不去追。毕竟他们也曾被张飞毒打,早就巴不得有人替他们报仇。

其四,为什么没有阆中军队参与夷陵大战的记录?因为张飞治军不严,再加上大家都怨恨张飞,所以大约张飞一死,很多人就散了。或者回乡了,或者去投奔曹操、孙权了。

总之,因为张飞没有搞清楚自己的角色,最终酿成了这一悲剧。


张生全精彩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真实历史书只说张达、范强刺杀了张飞,割了头去向孙权邀功,并没有说用什么方法刺杀。

而且,历史书只说张达、范强投靠孙权,并没有说孙权将他们交给刘备,最终被刘备处死。

其实,张达、范强刺杀张飞成功,并不难理解。

原因如下:

第一,张飞是在自己地盘遇刺的。

刘备让张飞出兵从阆中(今天四川南充)出兵江州。

但张飞大军还没有出发,他就被刺杀了。

那么,张飞其实是在自己防区遇刺。正常来说,在自己地盘的张飞不会太多戒备,最多在营房外布置几个哨兵而已。

张达、范强只要搞定这几个哨兵,杀死张飞就没有问题。

第二,张达、范强很可能早就和孙权勾结。

历史上,张飞对部下严格,经常重罚,导致部下不满。

但史书上没说张飞要求制造白盔白甲,张达、范强却不能及时完工,张飞就要杀他们。

张达、范强无奈之下,才杀死张飞自保。

实际上,张达、范强刺杀张飞,很可能是孙权使用的计谋。

张达、范强可能就是孙权长期潜伏在张飞身边的卧底。此次张飞率领万人大军要攻打孙权,孙就下令让他们行刺主帅。

大家注意,张达、范强杀往张飞以后,并不是自己跑路(其实当年有很多地方可以躲避),而是直接带着人头去东吴邀功。而孙权也保护了张达、范强,并没有把他们交出来。

很可能,张达、范强就是孙权的卧底。

第三,张达、范强搞定张飞几个哨兵没有问题。

张达、范强在张飞部下卧底多年,既然行刺决定已经准备完善,当然不会在乎几个哨兵。

张飞营帐外面区区几个哨兵,哪里能够挡住他们。

张达、范强或者收买,或者暗算,或者直接出手杀死,总之搞定他们并不费事。

而且,史书并没有说张飞是睡着以后被刺杀的,可能就是张达、范强带着一群人杀进去,将张飞杀死。

总之,这还是张飞比较粗鲁,对部下没有什么察觉。

既然已经决定出兵了,就应该考虑到孙权可能派人暗算行刺,应该按照打仗的规则设置大量卫兵保护营帐。

如果张飞安排四五十人保护大帐,张达、范强就没这么容易得手。


萨沙


关于张飞之死,刘备早就有预料。张飞此人有个很大的毛病,那就是虚伪的尊敬文人,而毫无顾忌的欺负武将。在他看来,刘备帐下除了他和关羽,其余武将都是脓包废物。因此,刘备曾经多次告诫他:“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意思就是说,你经常鞭挞部下,打完之后还让他们侍立左右,早晚要受到祸害。

当阆中军营都督送信给刘备时,刘备已经猜到了张飞的死,所以才说了那句很有争议的话:噫!飞死矣。这句话暗含什么意思呢?刘备是叹息:马上就要起兵为关羽报仇了,本打算任命你为先锋,踏平东吴,你却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真让我失望呀!那么张飞身为一郡之长,一军之帅,难道没有大帐卫士吗?

张飞的死因,在《三国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刘备准备统兵七十五万去讨伐东吴,于是任命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刘备统精兵出成都,张飞统兵出阆中,两军汇合于江州。

张飞报仇心切,遂下令让部下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全军披麻挂孝誓师伐吴。帐下末将范疆(题目中写错了)张达进谏说:时间太紧迫,三日内白旗白甲无法置办齐备。张飞大怒,遂下令将两人绑于书上,各鞭打了五十鞭子。

然后两人心存报复之心,在张飞喝得酩酊大醉之时偷偷入账,看到张飞圆瞪着双眼,差点吓得蹲到地上。等听到张飞的鼾声才知道张飞有睡觉睁眼睛的习惯,于是上前刺杀了张飞,随后投奔了东吴。

这个思路其实挺好,但是有个漏洞,那就是张飞再笨,他帐前也一定有卫士,难道范疆张达进账时,卫士不阻拦吗?那么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正史上没有写,但是可以推断一下。

一般情况下,率军出征都有一个军前会议。目的是统一意见,以达到上下一心。那么张飞出征前做了没有,肯定有。但是达到效果没有,从他自己遇刺来说,肯定是没有。为什么呢?

关羽之死是因为丢荆州,在所有武将看来,关羽失职在先,不值得同情。这是其一,其二是益州当时的大敌是曹操,曹操虽然退出了汉中,但是仍然雄踞关中而对汉中虎视眈眈,此刻舍弃防备最强大的敌人曹操而去和盟友孙权拼命,无疑于自寻死路。其三是当时汉中之战刚刚结束,军民频繁参战,将疲兵乏,需要休养生息。

所以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许多人是不同意的。诸葛亮以沉默表示不同意,赵云直接上书不同意。从事祭酒也是当时益州的大儒秦宓也上书刘备,此刻不宜伐吴。但是刘备执意不听,强行伐吴。

刘备这边是这种情况,张飞那边应该也差不多。张飞出征前,肯定也要和帐下大将商议是否出兵。而这些大将大多是益州将领,肯定有自己的打算。东吴水军强大,如果想要取胜,不置办和操练过硬的水军根本不能取胜。但是刘备、张飞报仇心切,尤其是张飞,肯定是独断专行,强行出兵。于是有了下面的猜测,张飞的部下被策反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两军之间相互策反其实很正常,刘备出发前先派了张良前去夷陵策反五溪蛮各部。而且刘备和孙权交战前,数次通信交流。孙权对刘备要讨伐东吴早就有准备,所以孙权派人去策反张飞的部下还是很有可能的。

从张飞的遇害情况来看,范疆、张达能够轻松的入账行刺,然后率众投奔孙权。真实的情况应该是部下都不同意和东吴开战,然后张飞要强行伐吴。于是孙权趁机进行策反,张飞部下串通一气,反了张飞。因此,张飞的营前即使有卫士也没有用,因为他已经失去部下的信任了。

多说一句,正史上刺死张飞的是范强、张达,而非演义中的范疆、张达。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张飞遇刺早就被刘备所猜中,只是让人没有料到的是张飞在刘备最需要他的时候死去,着实让人可惜。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张飞不能够统一部下的意见,造成部下被孙权所策反,最后谋害了他。


每日趣评



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张飞因其忠义无双,勇冠三军,为后人称颂。虎牢关三英战吕布、长坂坡当阳桥,尽显其英雄本色。张飞因其骁勇善战,与关羽一起被人成为万人敌。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却在伐吴之前,被叛将范疆张达杀害。关羽兵败走麦城被杀之后,刘备张飞都痛不欲生,张飞最大的梦想就是讨伐东吴,给二哥报仇。为了伐吴,刘备借助藩王沙摩柯兵五万,令张飞自阆中起兵,升迁张飞为车骑将军,西乡侯,领阆中牧。接到伐吴的大好消息,张飞振奋万分,当日又饮了很多酒。


次日张飞换部下范疆张达,令他们制作白旗白甲,供三军伐吴所用。限期三日,二人因时间紧迫,一时凑不够如此多的白旗白甲,请求宽限时间。张飞大怒,声称恨不得明日便杀到东吴,今武士将二人绑在树上,鞭打五十。二人被打的满口吐血,张飞却命令二人次日便要准备好,否则定斩不饶。二人回到营中商议,与其被张飞所杀,不如杀掉张飞。初更十分,二人潜入张飞大帐,各持短刀刺杀张飞,割下首级,连夜投奔东吴去了。然而在此有人心生疑问,范疆张达轻易杀掉张飞,难道大帐就没有侍卫吗?个人人为,二人的成功有着深刻的原因,以下依据演义做简要分析。


首先张飞醉酒,精神恍惚,并没有防备。张飞嗜酒如命,这是他的一大缺陷,徐州成醉酒,被吕布偷袭,刘备的家人也被俘虏。自从关羽被杀后,张飞终日痛哭流涕,怒气横生,部下但凡有错,就被鞭挞,据说有甚至很多被打死。诸将也只能以酒劝解,张飞醉酒后,更加暴怒,对东吴咬牙切齿。由此可见,关羽死后,张飞终日烂醉如泥,以泪洗面,酒已经成了张飞每日的必需品。

张飞又经常鞭挞有过错的士卒,当时被鞭挞的人很多。这两点导致张飞对范疆张达并没有防范,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打了多少的部下,也没有人司机报复的,再加上自己名声在外,所以张飞在鞭打范疆张达后,并没有设防,张飞当晚虽然睡在大帐中,也没有加强防御。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诸将以酒劝解(张飞),酒醉,怒气欲加。帐上帐下但有犯者,即以鞭挞之,多有鞭死者。


范疆张达正是趁着张飞醉酒,才更有机可乘。张达劝说范疆杀张飞,范疆很是担心无法靠近张飞。张达却想赌一把,他说如果张飞不醉酒,就是二人理应当死,如果张飞醉酒,就是张飞的命当死。然而张飞鞭打过二人后,果然又喝了很多酒,张飞喝醉之后,就卧在帐中,晚上就在大帐休息。初更时分,张飞睡的很沉,二人这才敢下手。演义中这样记载:

(范疆张达)因闻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张飞腹。飞大叫一声而亡,十年五十五岁。


其次张飞大帐士兵护卫也已经醉酒。张飞鞭挞范疆张达后,仍旧想着报仇,突然觉得精神恍惚。于是便询问部下是何原因,部下宽慰说是因为太想念关羽了,张飞随不以为意。张飞又让人取酒,与部将同饮,不知不觉中醉倒。由此可见,当时饮酒的不知张飞一人,张飞的部下也都参与饮酒。军中都喝的烂醉如泥,想来不只这一天这样,军中喝酒盛行已经很久了,这与关羽被杀,张飞心情不好有着必然的联系。


张飞不但醉酒,还让部下喝酒,估计连士卒都要灌醉,这样的防御系统,又怎么能阻止范疆张达呢?二人之所以敢去行刺,是出于对张飞军中情况的了解。正是张飞被仇恨蒙蔽了双眼,醉酒又不严加防范,范疆张达才敢下手。而张飞醉酒,卧在帐中,并在大帐休息,这也是天赐良机,如果当日张飞不在大帐,可能就不会发生悲剧了。演义中这样记载:

原来张飞每睡不合眼,当夜就寝于帐中,二贼见他须竖目张,本不敢动手;因温鼻息如雷,方敢近前。


再次即便张飞帐中有士卒守护,范疆张达也能应付。范疆张达都是经常出入张飞大帐的人,也就是蜀军的自家人,又有官职,士卒一般不会防范,更不敢阻拦。当时张飞又用酒放倒了一大批部下,即便还有几个小卒守护,也无济于事。小兵们并不敢太多的过问,如果是能影响到范疆张达作案的,他们的能力完全可以除掉这些眼线。

而在演义中的描述,张飞惨叫一声而死,可知大帐中或者附近并没有放哨的士卒,即使有也已经被杀。显而易见,张飞死于醉酒,死于大意疏忽,这可能与他平时习惯有关,正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不可强求。

你是如何看待张飞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首先纠正下,不是叫范姜,演义中叫范疆,正史里叫范强,演义中也是作者不小心误写成范疆的。

在三国中张飞可以说是死的憋屈的名将之一了,作为古代六十四名将之一的他,在伐吴前夕,居然被手下将领给刺杀了,脑袋则被砍下送到了孙权那去了!

这确实让人好奇,范强、张达难道这么容易就进入张飞营帐将张飞杀了吗?难道张飞就没有护卫吗?

对于张飞之死的细节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我只能凭借正史为依据,自己来强行猜测一波。

当时刘备要讨伐东吴,张飞则受刘备之命率领上万士兵从阆中打算前往江州与刘备大军会合。

在出发之前,他肯定要休息好,毕竟要再出征打仗了,以后的军旅生活注定劳累,他要歇息好,把状态调整到最佳。所以他这时候警惕性应该是很低的,处于完全放松状态,睡的相当死!


而范强、张达则是抓住张飞在这个完全放松警惕的时候将其杀害的,这难度就小了很多。《三国志》也记载了张飞遇害的时间点“临发”,就是发兵之前。

其实他们两要进张飞营帐也应该是不难的。《三国志》记载范强、张达是张飞帐下将,也就是说这两人可能是将领级别的。这两人只要说是有紧急军情相告,我猜想凭借将的地位,应该没人敢堵住这两人吧!

而且据《三国志》记载,张飞经常喜欢鞭打部下,而且鞭打完还依旧肆无忌惮的将其继续留在身旁。因为这种事张飞经常做,因此刘备还特意提醒了他,这样继续下去以后会惹出祸端,但张飞听了依旧不放在心上。


也就是说范强、张达可能被张飞鞭打了,张飞也没将他们两放在心上,并没有太注意两人的情绪,依然把他们两人安放到了自己身边做事。

而范强、张达被张飞鞭打后,十分怨恨,看到张飞把他们放在了自己身旁,于是寻思机会杀了“这厮”报被辱之仇,于是找到了张飞出征前这个他放松警惕的时间点,很轻松的将他杀害了。

张飞算是死于自己的坏毛病了,打骂了部下,引得了部下不满,还依旧把他们放在身边用,其实这就是作死!


夏目历史君


指正一下,题主说的应该是范强(《三国演义》叫范疆),范强张达二人刺杀了张飞。



范强张达二人因为小违军规,被醉酒的张飞暴打一顿,二人因此怀恨于心,于是就趁张飞在帐中罪卧杀死了张飞,携带张飞的首级投奔东吴而去。据说两人途经重庆云阳时,把张飞的头投入长江,后被子渔夫打捞上来,并在长江边上凤凰山下建了一座张恒候庙,至今还在,世受香火。



问题如题主所说,为什么范强张达二人能在警戒深严的蜀军军营里刺杀了主帅,而且还能从容的带着主帅的首级离开,投奔东吴。这就不得不说到范强张达二人在军中的身份了。

范强张达为什么会被张飞责罚呢?原来关羽在荆州被东吴所擒并杀,张飞急于报仇,听闻刘备将亲自领兵东征孙吴,张飞此时正镇守阆中,刘备出川肯定会以张飞为前锋的。张飞急令范强张达二人限时打造白色盔甲和旌旗,结果二人没有如期完成,就被张飞捆于树上鞭打五十。二人受罚后,深知任务依然不能完成,并明白张飞还会责罚于他们,甚至会有更严重的责罚,于是他们才连夜刺杀了张飞。



从范强张达所受的任务来看,肯定是张飞军营中比较重要的人物,至少是管军需的偏将,他们是可以相对自由的接近张飞的。而张飞的性格又“少恩于属”,说对下属不是很好,经常迁怒于他们,甚至醉酒后任意打骂,也间接的造成了张飞与下属士兵的疏远,所以范强张达能利用自己将军的身份从容的刺杀张飞并带走了他的首级投降东吴而去。

顺便说说范强张达的下场,刘备领兵征东吴,孙权很害怕,于是令人绑了范强张达二人送刘备营中,被张飞儿子张苞亲手挖心祭奠张飞。


沉墨9527


范姜、张达暗算张飞一事,《三国演义》中,大致是这样讲的。关羽一死,张飞报仇心切,即命属下(应是后勤部门)三日之内,制好多少万件孝服,因为实在时间短、任务重无从完成,属下以为完不成任务也必是一死,于是合计杀了张飞,提人头投东吴报功。

分析以上,可知三点:

一,范姜、张达应是后勤官员,敢于冒险此举,这二人应有非同小可的武功。

二,张飞的个人防卫措施极差,或者根本无有内部防卫措施。(很可能晚上睡觉不关门,也无有站岗的卫兵)。

三,张飞性格暴操,官兵关系比较紧张或恶化,这才会发生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唉!读三国,有些事真另人遗憾,大概也是天意吧,如,诸葛亮六出歧山不胜而归,关云长败走麦城,及张飞被裁缝所杀,尤其是后两者,都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可确实发生了,这不是天意吗?


琵琶嘴


张飞是一位有能力的大将,这一点想必所有人都是公认的。张飞出生也好,在有钱人家出生,所以从小就可以学得武艺,再加上他天生力气就比旁人大上一些,所以每次打仗的时候,他都非常的勇猛,很少有人能够挡得住他。张飞小的时候也是读过书的,所以对兵法也是非常了解的。


虽然张飞这个人打仗是挺厉害的,但是他却有一个极为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特别的喜欢喝酒,甚至可以说他是到了酗酒的地步。而且张飞这个人因为脾气非常的暴躁,加上又是大户,人家出生,所以对手底下的人也并不算好,每次他生气的时候,或者是喝完酒撒酒疯的时候,就会喜欢拿下面的人来出气。

张飞因为喝酒而耽误了正事也有很多次了,当初在徐州的时候,刘备就曾经带兵去对抗袁术,而张飞就留在徐州,但是那时候他却喝醉了酒,甚至还醉酒杀人,最后让吕布从中获利了。他身边的人都在劝张飞要戒酒,但他就是不听劝,结果最后因为喝酒的事情让自己丧了命。 许多人觉得很奇怪,范强,张达为什么能靠近张飞的身边把他杀死,难道他就没有大帐卫士吗?

答案当然是有的,这两个人平时都是张飞的亲近的人,所以他们没少在一起喝酒,大家对他们就都没有防备。 这两个人跑来找张飞,大帐卫士肯定会以为他们是有什么事情要商量,或者是要一起喝酒,再加上张飞本来就身处在安全的地方,所以这些卫士们也比较放松警惕,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杀死张飞也就并不是难事了。


合肥历史


这个问题有意思,张飞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竟然被自己的手下暗杀,可以说是死的最憋屈的将领了。按理说他的身边应该会有一定的卫士,那么范强、张达又是如何杀死他的呢?



首先说一下,范姜是错误的,正史中的记载的叫做范强,《三国演义》中的改做了范疆。

《三国志》中的记载是,关羽死后,刘备准备伐吴。当时张飞正在阆中,收到刘备伐吴的将令后,率领了一万将士准备到江州与刘备汇合。出发时被部下范强、张达杀死,后来二人还拿着张飞的首级到了吴国投奔孙权。

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实际上张飞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对这些士兵刑罚过重,而且还经常处罚他们。张飞这个缺点和关羽正好相反,关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也就是说关羽对待下属非常好,但对于这些领导官员却非常看不起。这也导致了傅士仁和糜芳的反叛。

反观张飞却对待官员领导非常敬重,但却非常看不起普通士兵。《三国志》中记载,刘备因为这件事经常劝诫张飞说;

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这句话也就是说张飞刑罚过重,而且还经常鞭挞士兵,最关键的是鞭挞完之后,还让士兵留在自己的身边,你这不等于作死呢吗?



刘备的意思很清楚,如果鞭挞士兵,千万不要把鞭挞的士兵留在身边。当然也有人说刘备是劝告张飞不要鞭挞士兵。但无论那种说法,张飞经常爆打士兵之后还让他们留在身边是坐实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估计张飞身边的人都被其爆打了一遍。当张飞被帐下范强、张达杀害之时,也就造成了没有人帮助张飞的局面。估计很多人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都是挨过打的人,等着范强、张达杀死张飞后,自己也可以换一个好一点主子。



另外《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范疆、张达是在晚上撒谎说有机密要事禀告,从而骗过了守卫。此时的张飞因为喝酒过量而昏睡不醒,所以二人杀死了张飞。


我是越关


古代将领与现代军将都一样,都有警卫班、排。即亲兵。24时司职首长的安全护卫工作。尤其是军旅途中,更是寸步不离。所以,张飞一定也有这样的亲兵护从。这在《三国演义》中十八骑燕将保护醉后的张飞脱离吕布突袭就有所描述。那么,既有卫士随值保卫的张飞,何以会在睡梦中被范疆张挞入帐刺杀并从容割下头颅呢?

《三国志》载:”飞暴而无恩”。即指张飞秉性暴虐且对下属不好。每遇不爽即暴打兵士部属。这也是范张二人刺杀张飞的原因。

张飞被刺于军旅帐篷之中,古时的帐篷出自手工蔴纺织物,隔音效果当然很差,在内打鼾外面都听得到,被刺之人会很本能地发出疼痛声响,为什么卫兵毫无反应甚至没有惊动帐外的人呢?就算刺杀者是骗过卫兵进入刺杀得手的,行刺过程也应被卫兵发现。否则不合常理。这就应了“暴而无恩”这句话。说明张飞彼时的卫兵也希望他死,否则经常成为张飞的出气筒。既然”无恩”,说明最靠近张飞的卫兵也是最容易受到张飞暴疟的。

否则,很难解释得通范疆张挞既能完成刺杀又能全身而退,并安然长途逃离张飞营寨而不被追杀。

所以我们要记住这句话:对人好即是对已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