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1958年至1967年的河道整治

1958年11月23日,如海運河疏浚工程開工。1959年7月15日,竣工。同期,全縣疏浚的二級河14條:馮港河、火箭河、白郭河、焦林河、射丁河、長甸河、紅旗河、江海河、前進河、司馬港、江防河、衛星河、新建河、如靖界河。

如皋1958年至1967年的河道整治

1960-1963年,貫徹中央水利工作“鞏固提高,加強管理,積極配套,重點新建,為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的方針,全縣水利建設逐步實現“四成套"(大中小型工程成套,土方工程和建築工程成套,灌溉系統和排水系統成套,排灌工程和排灌機具成套)。

1965年入夏後,全縣嚴重乾旱,撈淺、引水、抗旱救苗刻不容緩。災情嚴重的41個公社,出動民工10萬人,突擊兩天半,完成土方31.29萬立方米,疏通如海河、通揚河、小溪河、司馬港、南淩河5條幹支河淺段。疏通後,碾砣港閘進水量每潮增加41萬立方米,小溪河水位由0.7米上升到1.39米。1966年,繼續實施如海河、小溪河、南淩河、通揚河撈淺工程。

如皋1958年至1967年的河道整治

1966-1967年,如海河部分地段疏浚,共挖土414.35萬立方米。疏浚後,兩岸堤身覆蓋5釐米厚黃土,沿河兩岸青坎上,設置截水埂和下水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