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流浪大師”沈巍的故事,沒想到兒子如此看待

剛剛做完作業,我們兩個人坐在桌前閒聊。我把“流浪大師”沈巍的故事講給了他聽。

他手上忙著剪紙,耳朵裡聽著我絮絮叨叨講“大師”的故事。當聽到“大師”無奈病退這段的時候,他說:“領導為什麼要讓‘大師’病退呢?”我說,:“可能領導覺得,作為國家公務員,大師撿垃圾的行為有點‘跌份’,所以讓他病退吧。”

他說:“領導這樣想有點過分,你想啊,下班之後撿垃圾,一個人等於幹了兩個人的活兒,兼職保潔,這是多好的事兒啊。應該表揚他,怎麼還能讓他病退呢?”

雖然覺得他的這個思路有點過於“資本家”了,但是還是覺得單純挺好,當摒棄世俗的觀點,不以浮於表面的眼光看問題,不以外貌取人,便是迴歸單純吧。我們越長大這份美好便越丟越遠,我們學會了知人識面,學會了看人下菜碟,學會了通過衣著打扮去判斷一個人的職業和收入,學會了仰著臉看人笑,低著頭冷麵對人,自以為這是聰明,其實呢?只是學會了世故。

後來講到“大師”在自己愛好和父母以為的前途光明的職業之間的矛盾時,我說,“以後如果有自己喜歡做的職業,一定要提早告訴我們,我們一家三口可以一起做準備,避免發生“大師”這樣的悲劇。人,選擇一個愛好作為職業將是終身幸福的事兒,無比幸運,這種幸運的前提是,我們要提前做好準備。”

他聽完,看著我笑了笑,然後說,“我覺得有一個職業蠻好的,只是我說了你跟爸爸肯定不會同意。”

我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於是問他“跟遊戲有關嗎?”

他笑了笑,說:“是啊。”

我給他潑冷水,說道:“等你要參加工作的時候,遊戲主播這個職業不知道還會不會存在?”

他說:“主播不存在的話,還有很多可以選擇啊。比如電競選手,可以打比賽啊。”

我說:“不要把電競選手想的那麼美好,那是要經過專業訓練的,比如手速啊、反應啊,團隊意識啊,這些都要練習的。”

他說:“我知道,只是覺得這個職業很有趣,現在還沒想那麼多。”

哎,本來是想來一波良好的親子互動,沒想到還觸了雷區。

當孩子提出一個他認為非常有趣的職業前景時,家長卻正好持相反的觀點,該如何選擇?確實很難。說著給孩子自由,卻又不自覺怕他們走彎路,想要告訴他們我們自認為的“捷徑”,稍不留神,就扼殺了興趣,成為了父子母子之間的隔閡。

絮絮叨叨聊了很久,我們唯一達成的共識是,大師堅持看書並且有所得的這種精神應該學以致用。關於前途,關於未來,我們還可以慢慢來,關於讀書,卻應該從即刻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