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突厥灭亡后其残部南下印度半岛建立德里苏丹国,国祚竟达300年

读完了土耳其人的历史,我们还要把史册向前翻几十页,看一看逃到阿富汗的另一个突厥部落在干什么。 西突厥被唐朝灭亡后,一个突厥部落进入塔吉克人在中亚建立的萨曼王朝,像塞尔柱人一样充当了雇佣兵。逐渐地,突厥人掌握了军权,获得了领地,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封建主阶层。公元10世纪后期,萨曼呼罗珊总督、突厥人阿尔普特勤在今阿富汗建立了伽色尼王朝,继而灭掉了衰落的萨曼王朝,并从公元1001年开始先后17次侵入印度。

西突厥灭亡后其残部南下印度半岛建立德里苏丹国,国祚竟达300年

他们首先攻陷曲女城并将其毁掉,然后攻入西海岸富庶的苏姆那特城,把金碧辉煌的湿婆庙抢劫一空,只剩下了令人心寒的颓垣碎瓦、荒草冷月。传说王朝统治者马穆德劫去的财宝,用3万头骆驼方才运回伽色尼,以此把伽色尼改建成了令人惊叹的城市。 马穆德将旁遮普并入伽色尼版图后极力推行伊斯兰教,对婆罗门教和佛教融合而成的印度教一味排斥,捣毁了印度教神庙及其偶像,得到了“偶像破坏者”的称号,使之一直成为穆斯林地区。

西突厥灭亡后其残部南下印度半岛建立德里苏丹国,国祚竟达300年

他引起了两个社会的冲突,一个社会认为所有的人都是穆斯林兄弟;另一个社会以种姓制度为基础,以不平等为先决条件。这种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之间的斗争一直持续到“二战”以后,并直接导致了印巴分治。 这是一个囊括了阿富汗、伊朗东部、花剌子模、中亚南部和印度北部的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典型封建国家,实行的是极端残酷的集权专制,封建主巧取豪夺,人民如同奴隶一般。马穆德去世后,封建主不断内讧,人工灌溉系统遭到破坏,大片良田变为荒野。 公元1186年,伽色尼王朝寿终正寝,廓尔突厥王朝走马上任。

西突厥灭亡后其残部南下印度半岛建立德里苏丹国,国祚竟达300年

廓尔王朝兴起于阿富汗境内的赫拉特。 在夺取伽色尼王朝的属地后,高举伊斯兰圣战大旗的廓尔突厥人继续向朱木拿河和恒河一带扩张,唐朝玄奘和尚取经的终点--佛教圣地那烂陀寺被夷为平地,伊斯兰教势力如海啸般扫荡了印度海岸。 公元1206年,奴隶出身的突厥人--廓尔王朝总督艾巴克推翻了内讧不断的王族,以德里为中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突厥苏丹王国。德里苏丹信任奴隶制度,信任疯狂的宗教征服政策,大量的佛教寺院被毁,寺众被逐,以至佛教在其发源地再未恢复。

西突厥灭亡后其残部南下印度半岛建立德里苏丹国,国祚竟达300年

印度几乎一直是南亚的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人眼里曾经是遥远而神秘的天竺,是《西游记》里说的长着“黄金为根,白银为身,琉璃为枝,水晶为梢,琥珀为叶,美玉为华,玛瑙为果”的宝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西天乐土,诞生了伟大的孔雀帝国和笈多帝国,产生过影响深远的婆罗门教、佛教和印度教。突厥人能毫不费力地在印度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度里站稳脚跟,其原因真是令人深思。

西突厥灭亡后其残部南下印度半岛建立德里苏丹国,国祚竟达300年

首先,印度教强调抛弃财产。整天忙碌于发财致富、营造宅第的商人得不到尊重,反而是端坐在蒲席上、吃大蕉叶做的食物,保持对物质财富无动于衷的神秘主义者备受推崇。其次是闭关锁国的政策。雅利安人在印度定居后,建立了一个有利于哲学产生的国度,崇山峻岭环绕,崎岖的山路危险难行,即使今天也令人却步;大河蜿蜒通向遥远的大海,广袤无垠的森林像巨大的圣殿,人们可以安心地在其中就宇宙之谜冥思苦想;那里的土地可以生产人们所需要的一切物品,不需要走出森林参与什么经济竞争和政治交往。

西突厥灭亡后其残部南下印度半岛建立德里苏丹国,国祚竟达300年

更致命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主管精神的婆罗门尽管没做坏事,却受到了挨打、挨骂、被捆绑的侮辱仍能自持,达到这种境界的人被称为“婆罗门”。主管政治军事的刹帝利、负责工商业的吠舍和底层劳动者首陀罗四种,这一制度将上层和下层分隔开来。能参战的仅限于刹帝利,人民大众只有袖手旁观,而且残酷的压迫使之想换一换统治者,改而信奉人人平等的伊斯兰教。失掉了民众的政权焉有不败之理?! 德里苏丹国统治期间曾依靠强大的雇佣军三次击退了蒙古人的入侵,将版图扩展到南印度的卡未里河流域,其间被旁遮普的突厥总督图格鲁克篡夺过政权,后来因帖木儿的入侵走向分裂。 公元1526年,突厥人巴布尔占领德里,建立莫卧儿帝国,300岁的德里苏丹国黯然谢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