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一般分佈於山區,為何深圳、香港新界原住民卻是客家人?

圭海四記


深圳和香港雖然是海濱城市,但是山也多呀,雖然稱不上山區,但屬丘陵地帶。


且不說大鵬新區山多,深圳其他區域,也是有很多山的,鳳凰山、羊台山、塘朗山、梅林山和銀湖山阻礙了深圳南北向交通,所以梅林關、布吉關堵得該死。

深圳之所以產業用地少,一個是總面積少。另外就是山多,也不能隨意侵佔,廣東只有在珠江西岸有相對大一點的平原,適宜耕種,所以是廣府文化發源地。

而深圳位於珠江東岸,山地眾多,在過去並不適宜耕種,所以有不少客家人聚居。

另外深圳在建市之前,客家人只佔一半左右,在寶安很多廣府人的,所以說深圳是廣府和客家人雜居的區域。


小羅說深圳


這是個老話題。究其原因對客家人缺乏深入瞭解。客家人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或說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客家人的雛型。現在所有客學研究者都承認,贛閩粵交界山區是客家人的發源地。也就是題目所說的“分佈於山區”。據史藉記載,這一地區原居民是“畲佬”,“蠻瑤”,多以“坑”“厝”“溪”記地名。南宋滅亡時,大量宋人從淅江逃難到閩贛山區,成為客家人中漢人主流。畲瑤人同情宋人,稱為“客”或“客家”。如《汀州府志》載,“畲蠻稱客,置棚食槳。”落難的宋人也樂意接受這友好善意的稱呼,也自稱客家人。如《永定縣誌》載,“長溪畬亂,官府捕之,自稱客家人(犭客)。”元明兩朝,客家人擴張到上杭,武平,永定,大埔,與閩南的雲霄,南靖接。清初,清廷為消滅鄭成功軍在潮州禁海,勒令沿海50裡(康熙帝增至100裡)居民內遷,導致沿海閩南人上山和客家人爭奪土地。現在永定下洋鎮與南靖溪坑鎮一線“碉堡林立”(土樓)的狀況就是明證。這個時期的客家人還處於萌芽狀態。《潮州府志》《漳州府志》都沒有提到“客家人”三個字。

第二階段,客家人形成。如上所述,客家人與閩南人爭奪土地事件不斷,迫使清廷於1733年(雍正11年)割潮州府的程鄉,平遠,鎮平三縣,合惠州府的長樂,興寧二縣設嘉應州(今梅州),“允民遷徙”。於是,大批客家人遷徙於此。嘉應州的設立,標誌著客家人族群的正式形成。也因嘉應州內有梅江通海路條件,晚清時有大批人通海出洋,形成客家人遍佈世界各地的狀況。嘉應州也被稱為“世界客都”。

第三階段,客家人擴張。上述客家人飄洋過海的同時,晚清同治年間,客家人從嘉應州向廣東珠三角和粵東粵中大規模遷徙。但在肇慶江門一線遭遇土著廣府人的排斥,導致長達幾十年的“土客械鬥”,死傷百萬。這一事件震驚清廷朝野。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清廷出面將江門台山半島劃歸“台山廳”安置客家人,將肇慶一帶客家人遷至廣西玉林,貴港等地安置,終於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土客械鬥”。朝廷書面文字才第一次出現客家人的稱謂。這個階段中,客家人與惠州海豐縣有過零星械鬥之外(海豐縣被析出陸豐,陸河兩縣供客家人居住),基本上瀰漫了惠州各縣。所以,隸屬惠州東莞縣的深圳和香港新界也為客家人所有。據調查,深圳原居民至少延續有四代百年。

客家人長期遭受欺壓,在各地官府地方誌中都被寫成“犭+客”辱稱。扭轉這種卑微局面的是,從嘉應州遷往廣西貴港的洪秀全和太平天國運動。這次運動和後來客家人孫中山兩次革命,使客家人正式登上中國政治舞臺。這裡不累贅了。


嚴家慶


不錯,客家人是深圳、香港原居民,但客家人遷徙過來之時,這裡已經有了生活很久的原始居民了,就是莞寶片廣府語的圍頭人,據說是征服嶺南的秦兵的後裔。


先秦時期嶺南的土著居民是百越人,過著與世無爭的漁獵生活,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將目光投向嶺南,隨後50萬大軍經靈渠、桂江、西江、珠江鋪天蓋地一路殺來,勢不可擋,百越土著被趕盡殺絕,只有少數人逃往越南泰國等地。

秦始皇征服嶺南後引入先進的農耕文化和各類工匠技術,並將50萬大軍就地駐紮,還從全國各地抽調寡婦、未婚女至嶺南移民約5批 15000名女性奉命南遷

也就是今天廣府語系的人,而客家人基本都是在五胡亂華時的永嘉年間過來的,現在深圳、香港新界一帶都還保留帶中原文化的客家古建築

同根同源的圍頭人、客家人在深圳、香港等地並不多見,也更不用說她們的母語、習俗了。。。。。


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睡


1980年深圳特區建立前,廣九鐵路以東山區龍崗,主要是客家人;廣九鐵路以西市區和寶安,主要是廣府人。深圳博物館,南山博物館






廣東百科通


深圳博物館裡都有資料寫著深圳原著民是廣府人,難道你比博物館還利害?


用戶105356095750


客觀的說,深圳原住民(在深圳有田有地那種)主要是客家人。廣府佬只是在深圳西部(松崗沙井福永西鄉)還有就是南山福田羅湖一小部分。廣府佬不服的就調惹咪之鱉。


qiuyongchang


清初由於清政府和臺灣鄭氏的軍事對抗,再加上沿海地區多與鄭氏勾結,清政府頒佈了禁海令,緊接著又頒佈了遷海令,沿海地區幾十裡範圍內一律內遷,不允許居住,當時的新安縣(寶安)由於遷海令一度被撤縣併入東莞。康熙統一臺灣以後,才廢除了遷海令,允許居民回遷。當時的寶安縣主要都是廣府人,但是在遷海復界後人口遭到重創,人口大量減少,回遷的人口非常少,大量肥沃的土地荒廢。廣東地方政府開始從粵北山區大量招僱客家人南下沿海的廣府人聚居區屯墾,這個時期也是大量客家人湧入深圳地區的時期,至此形成了深圳東部地區客家人聚居區的局面


邕寧青年


由於地球偏轉力的作用,珠江口的泥沙只會向西岸沉積,所以西岸的土地特別肥沃,所謂的南番順魚米之鄉都是在西岸的,東岸包括寶安、現在的香港一帶都是山,無肥沃的河泥沉積,亦無大型河流供應淡水,在農耕時代,就是山區而已


霾藏一切


深圳、香港新界的原住民並非客家人,而是疍家人。疍家人的起源眾說紛紜,雖說和漢人有相當淵源,但以船以海在窮鄉僻壤的海岸以漁業為生,與漢文明農耕社會差異極大,無從且既未納稅,長期來皆被視為無戶籍的賤民。原本廣佈於閩粵延海,但在明朝中期海禁後被迫遷移至粵南偏僻海岸,包括當今深圳及香港新界地區。直至清朝雍正皇帝為消弭社會階級的歧視並增加稅收,支持疍家人落地入籍。相較於當時的廣府人,較為劣勢的客家人遂漸遷入上述地區,疍家人與客家人婚嫁入籍後,就拋棄原本被人歧視的身分,而以客家人自居,學習客家語言文化。所以現在這些地區的住民仍保有客家習俗,但香港部分離島仍有住民保有先前疍家人習俗,雖有陸上住家,也有水上船屋住家。


RickyLiao193810108


深圳和香港本來就是山巒丘陵密佈啊。每次有講述深圳特區建立的紀錄片,第一個標誌視頻就是把某一個丘陵炸平。

這也是為什麼最早來到中國的葡萄牙會選擇在珠海那邊建立殖民地,因為深圳香港這邊真的就是貧瘠山區。等到英國來的時候沒辦法,才只能選擇香港這裡。

香港為什麼不過六百萬人口,卻成為人口極度密集的城市。不是他的地方不夠大。而是大部分地方都是不好開發的山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