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牛一千年都不會變的老道理,值得養牛戶收藏!

人們在很久很久以前便已開始了對原牛進行馴化,發展至今已經有數千年的養牛歷程,我們的祖祖輩輩用心血與汗水總結了諸多養牛經驗,並將其凝練成簡短易懂的諺語留給後人。即便是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細細品讀這些歷經歲月洗禮依舊流傳至今的養牛諺語,仍然會給養牛帶來無盡的幫助,相信即使再過一千年這些有關養牛的老經驗依舊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農諺一:家牛要過冬,草料第一宗

進入冬季以後,草料資源變得匱乏,而牛的採食量又比較大,若不能提前備足草料的情況下便可能會斷草斷料。大家可在冬季到來前準備充足的玉米秸稈、大豆秸稈、小麥秸稈以及水稻秸稈等農作物秸稈作,當地若有酒廠的情況下同樣可以準備一些酒糟作為養牛飼料(孕牛除外)。

農諺二:一千根稻草,比不上一根青草

青草富含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等,而待其枯萎後各類營養物質便會大量流失。因此,進入秋季以後應早出晚歸,儘可能延長放牧時間,同時要選擇草資源豐盛的地方,以便讓牛多吃青草增膘復壯,為安全越冬打好身體基礎。

養牛一千年都不會變的老道理,值得養牛戶收藏!

農諺三:冬牛體質好,飲水不可少;冬牛不患病,飲水不能停

水是生命之源,牛一旦缺水將會引起反芻減少、前胃遲緩、瘤胃積食以及瓣胃阻塞(百葉幹)等一系列問題。而冬季又恰恰是牛最容易出現缺水的季節,主要因為冬季飲水溫度過低的情況下牛將會減少飲水甚至拒絕飲水,只有渴急的情況下才會去飲水,時間長了便會出脫水。冬季牛採食1千克幹物質飼料必須保證3.5千克飲水,可以分早、中、晚3次飲水,水溫以20℃左右為宜。

農諺四:牛吃百樣草,樣樣都上膘

牛吃的草料種類越多,營養則越全面均衡,只有這樣牛生長速度才會快。特別對於舍飼牛而言,粗飼料必須多元化至少2~3種搭配到一起,精料則必須根據營養需求將玉米、豆粕、麥麩、預混料及其他原料合理搭配到一起。

養牛一千年都不會變的老道理,值得養牛戶收藏!

農諺五:冬天要鋪床,夏天要口塘

牛被毛稀疏,汗腺不發達,皮下脂肪薄,因此既怕冷又怕熱。冬季應避免牛直接趴在冰冷的地面上,可以在地面上鋪設30~50釐米厚的墊料(稻殼、鋸末)製作發酵床進行防寒保暖,亦可鋪設沙土或橡膠皮帶等進行隔涼。夏季可以將牛趕到池塘進行泡澡,既可以消暑散熱又可以減少蚊蠅叮咬,對於舍飼牛則可以在中午高溫時間段進行沖涼。

農諺六:寸草鍘三刀,越吃越上膘

將飼草鍘短後,可提高適口性、採食量及飼料轉化率,對牛上膘有較大的幫助。一般情況下粗飼料以0.5~1釐米為宜,過粗影響適口性、採食量以及飼料轉化率,而過細則容易引起瓣胃阻塞和胃腸潰瘍。

養牛一千年都不會變的老道理,值得養牛戶收藏!

農諺七:站著不動,正好配種;粘液變稠,正是火候;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間

掌握母牛最佳配種時間,才能保證良好的受胎率。一般母牛出現發情徵兆後8~12小時左右配種最佳,當站立不動、粘液變稠時即可進行配種,另外年齡大的母牛配種時間可適當提前,年齡小的母牛配種趕時間則可以稍微延後。

農諺八:每天沒有三個飽,很難使牛上油膘

養牛應每天早、中、晚三次飼餵,讓牛吃到“三個飽”,並且每次飼餵需要進行定時、定量,不可早一頓晚一頓、飢一頓飽一頓。當然也不可讓牛吃撐,不然將會影響下次飼餵,一般讓牛吃到8~9成飽便可。

養牛一千年都不會變的老道理,值得養牛戶收藏!

農諺九:圈幹槽淨,牛兒沒病

早晨飼餵後,將其牽到運動場地,讓其反芻、休息與曬太陽,然後將圈舍和食槽清理乾淨,並進行開窗通風以降低圈舍內的溼度和更換新鮮空氣,若能天天堅持如此牛兒便不會再生病。

農諺十:小牛長骨,中牛長肉,大牛長膘

小牛主要以生長骨架為主,中牛主要以生長肌肉為主,而大牛則主要以生長脂肪為主,因此應根據牛不同的生長階段提供不同的營養與飼養條件,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發揮牛的生產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