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纳税人有收入但没有成本费用发票,企业所得税如何缴?

GavinYs


关于题中相似情况的问答出现过很多次,财经创造者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都着急忙慌的直奔主题——企业所得税如何缴!回顾过往,笔者也犯了这样不注重过程的错误!



小规模纳税人有收入,但没有成本发票,仅仅是没有发票,这可怎么办?本文笔者主要说说,没有发票的这个过程和会计处理!企业所得税如何缴这个主题,或许大家也就更容易理解!

一、没有发票的现实

很多刚毕业的读书人,觉得一家正常经营的主体,真实的业务,怎么会没有发票呢?步入职场,融入中小企业的经济生活,你会发现,这样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以采购业务为例!

中小企业在采购的时候,面临三种选择:

1、我这里不开发票,都是小本买卖,从来不开发票!

市场竞争激烈,这样的情况比较少,但客观存在。卖家的产品方圆百里之内,就TA家有卖的,又是零星采购!算了,路费都比这物资贵,买吧。没有发票,给开个收据吧(白条)!

2、哎呦,你这价格是不含税的,要开发票我不得亏死!

询价阶段,对于价格是否含税没有明确。即使明确询问是否含税,卖家居于生存竞争关系,依然有诸多套路。加税金开票,实有不甘心。不出税金,货物依然可以买到。还是省点钱吧,不开票了!

3、哎呦,这个月的发票开完了,您下个月来,我给您开!

卖家的发票开完了,这样的生态还真有,经办人不一定是财务人员,这点常识还是有的!怎么办,人家确实没有票,距离下个月也就那么几天,那就下个月我来开。

商品经济社会,玩的就是周转率。“下个月”去开票,商品早卖了渣渣都不剩了!临了,卖家还是那句话“发票又开完了,下月,下月一定给你开”!如此反复几个月,你才发现人家为了省税金,压根就不想给你开。以后不在TA这采购了!

二、没有发票要不要做账?

没有发票,又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还做什么账?

没有发票,白条不合法,还做什么账?

使用白条,违反发票管理办法,还做什么账?

上述3条疑惑,应该是目前白条不做账最主流的借口吧!这是典型错误的认识,是对相关会计准则错误的解读!会计核算与税前扣除压根就不是一码事!现实经济工作中,把会计核算与税法混为一谈的还不在少数!同时,也是"两套账"的惯性思维!必须要从根本上做出改变!

没有发票的真实经济业务,不是要不要做账的问题,而是必须据实做会计核算!虽然通常情况下,白条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汇算清缴时须调增成本费用!那就正常做账,在汇算清缴时调增就是了!

三、现在说说主题,企业所得税如何缴?

企业所得税还是遵循会计账簿为重要依据的原则,根据会计账簿相关信息,填报汇算清缴内容,属于白条部分的,须单独理清归类汇总,依据税法相关规范,不得在税前扣除!简单的一句话,那就上税呗!


顺通财税段贤明


先说企业所得税如何缴,再说企业面对没有发票的情况可以考虑的方向。

1. 企业所得税如何缴

主要是看征收的方式。

(1)在查账征收的情况下,无疑没有成本票,会使得应纳税所得额上升,从而导致最终需要多交企业所得税。

(2)在核定征收的情况下,如果是以收入来核定,那么所得税=收入*应税所得率*税率,没有成本票,并不会引起你的所得税增加。

然而,现实问题是,很多地方现在核定征收难以申请到,此外,根据发票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哪种方式下,都是要尽量取得发票。因此,企业的重点应该更多地放在如何取得发票上。

2. 从内部管理着手,应对无票问题。

每个企业不能取得发票的原因各不相同,需要对自己的企业做一个诊断,并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1) 采购货物没有发票:

如果是生产或者贸易型企业,这个成本是大头。因此,要仔细分析为什么没有发票,是否能解决。

一般最普遍的理由是:对方不给票,给票就加价。如果这样的采购是依赖于几个重点供应商,那可以看看有没有可能重新选取有资质的、能够提供发票的供应商;或者看看供应商那方的税收筹划,有没有可能经过重新规划,能够开票,但税收成本没有太大的上升,反而能够帮他带来更多的生意;或者匡算不要票所带来的企业税收增加与要票所带来的采购成本增加哪个更高,通过与供应商议价,来达到取得发票、成本可控的目的。

(2) 采购劳务没有发票:

如果经常需要请人来干活儿。那么要区分业务模式。对于请大量工作人员集体提供劳务的,要与正规的公司签订合同;如果是请的个人提供劳务,那么要提前做好个人的税收筹划。因为个人谈合同通常是讲到手价,企业要根据其金额、频率等来确定如何获取发票,同时税费可控。

(3) 员工报销没有发票:

这个归根结底是一个制度管理的问题。一般如果强行要求员工在各个地方尽量获取发票,那么没有发票的概率不会超过10%。最后这10%,可以看看是否符合28号公告所规定的小额零星的标准,用收款凭证等来作为税前扣除的依据。

总之,没有发票有可能涉及到企业的税收成本上升,企业要从各个方面详细分析、测算,在不引起综合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尽可能获取合规的发票,降低没有发票的比率。

我是财会小童,与您分享我的观点,欢迎关注,共同进步。


财会小童


小规模纳税人在增值税上有政策优惠,小微企业在企业所得税上有政策优惠,这个概念是不同的。

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100万元到300万元的部分,分别减按25%、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使税负降至5%和10%。

成本发票自己想办法去找,如果你的成本高于5%或者10%,那还不如去交税,提高自己的纳税信用等级,现在银行还有针对纳税金额的贷款,以后说不定贷款还能用的上

以后对成本这块多注意,谁有发票就去找谁,应纳税税额299万和301万,税收相差能达到50万,一定要注意!


我是哪儿跑


啥是企业所得税?就是企业经营最后的利润,按照规定税率上交的税款。当然会计与税法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而言,还是企业赚了钱才交税的。

但是,没有成本发票就意味着不能税前扣除,那利润不就被扩大了吗?答案是肯定的。那咋整?


一、尽量去取得发票。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税法逐渐完善。开不开发票都是需要缴纳增值税的。因此,大部分企业还是可以提供普通发票的。企业在发生业务时就带着税务思想,很多时候是能要票而忘记要了。比如网购有电子票;超市购物有机打发票;坐车各种车票。普票还有优惠政策,现在发票没有这么难得,但要记得张嘴要。

如果确实没法取得发票,自然是要有其他凭证的,比如收据,交割单等等。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确实有规定,外部扣除凭证包括但不限于发票、完税证明、收款凭证、分割单等。

大家都默认为只有发票才能扣除是片面的思想。国税总局2018年28号公告《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的出台就是为了企业减负的,只要交易真实,在减税降费大环境下税局一般会认同的。

二、申请核定征收。

小规模企业一般可以申请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既税局按照行业给你核定一个应税所得率,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收入*应税所得率*税率。

这样,没有取得成本发票,只要业务真实,就可以根据收入交企业所得税了。这个应税所得率大多是10%左右吧,对大部分企业纯利还是能达到10%以上的,这样交也不亏。

三、享受小微企业优惠。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各行各业都有,根据自己企业去查一查就可以,现在不要求备案,直接申报享受,资料留存备查即可。

2019年新政,小微企业企业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的,实际税率降至5%;超过100万不超过300万的部分,实际税率降至10%。

注意核定应税所得率与上述新政优惠是可以共享的,实际税负可以达到10%*5%=千分之五。


北辰说财税


针对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来给你解答一下吧,不妥的地方欢迎其他网友补充。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查账征收,另一种是核定征收。当纳税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三)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四)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五)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六)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你说的这种情况就属于收入、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征收。因此可以申请核定征收。

核定征收分为核定应税所得率或者核定应纳所得税额两种方式。

能正确核算收入,但不能正确核算成本费用总额的,应该采取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应税所得率

注意:应税收入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应税所得率”幅度标准。比如批发零售商贸企业为4%至15%,制造业为5%至15%。

当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范围、主营业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增减变化达到20%的,应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调整已确定的应纳税额或应税所得率。不然税务机关可以按照税收征管法对你予以处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