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湖茫崖——荒涼之美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西部,有三個行政區是特殊的“縣級行政委員會”(簡稱“行委”,是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建制,分別是大柴旦、茫崖和冷湖。而隨著2018年底茫崖和冷湖兩行委被撤銷,併合並組成了縣級市茫崖市,這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青海的行委只剩下了大柴旦,而大柴丹設市也已被列入議程,或許過不了多久,這一行政區劃通名將成為歷史。


冷湖茫崖——荒涼之美


▲湖和茫崖所在的位置和地形

苦寒之地

冷湖和茫崖,如果從字面上解讀這兩個地名,就感覺這應該是非常偏僻,非常荒涼的地方,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兩地地處柴達木盆地的西北,阿爾金山的南部,往西是新疆羅布泊,往北則可至甘肅的敦煌,這是一片高寒荒漠地帶。


冷湖茫崖——荒涼之美


▲荒廢的冷湖油田老基地

冷湖鎮得名於境內的呼通諾爾湖(維吾爾語:異常冰冷的湖泊)。冷湖深居內陸,海拔2800米,總面積1.8萬平方千米,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氣候寒冷乾燥,少雨多風,晝夜溫差大,四季不分明,屬典型大陸性氣候。當地年均氣溫3.2℃,極端最高氣溫34.2℃,極端最低氣溫33.2℃。年降水量15.5毫米,年蒸發量3137.3毫米。每年9月至次年5月為多風季節,最大風力可達10級,多為西北風。最大凍土深度233cm,主要氣象災害有乾旱、短時強降水、大風和沙塵暴等。腹地滿目遍野幾乎寸草不生,加上荒廢城市的殘垣斷壁,恰似第二個悽慘的樓蘭。


冷湖茫崖——荒涼之美


▲尕斯庫勒湖


茫崖,蒙古語意為“額頭”, 指當地的雅丹地貌遠看就像一個個頭髮向後梳的人的前額。然而“茫崖”之稱謂既有那麼一點詩情畫意,又與其所處之環境十分貼切。茫崖周邊同樣是寸草不生,荒無人煙,人口為三萬多人,幾乎全集中於花土溝鎮和茫崖鎮。

比起冷湖,茫崖的自然條件之惡劣不遑多讓。風多雨少、寒冷乾燥、晝夜溫差大是其主要特徵。當地年平均氣溫4.14℃,年平均最低溫度-23.4℃,年平均最高溫度34.6℃。年平均降水量49.64毫米,年平均蒸發量2692.1毫米。以往年最大風速24.2米/秒,但由於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近年來沙塵暴頻發,且持續時間長,最大風速曾達27米/秒。從海西州首府城市德令哈至茫崖的公路長達600多公里,沿途荒無人煙,道路兩旁植被稀疏,可以見到的景觀除了戈壁灘就是沙漠。

冷湖茫崖——荒涼之美



▲茫崖市花土溝鎮


資源小鎮

柴達木盆地被譽為“聚寶盆”,這裡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讓埋藏在荒蕪之地下的寶藏得到開發。自古以來人跡罕至的冷湖、茫崖開始有了人煙、有了生產基地、甚至有了城鎮。


冷湖茫崖——荒涼之美


50年代末,冷湖地區發現了油田,這裡成為了中國西部的石油重鎮之一,是當時僅次於玉門、克拉瑪依和四川盆地的中國第四大油田。大批地質勘探和石油工作者來到了這片陌生的無人區,為新中國的工業化建設提供“血液”。他們不僅為中國的石油開採工業做出了貢獻,也讓冷湖市拔地而起。當然,冷湖作為城市的歷史僅僅有四年(1960-1964年),此後它又恢復成為了一個鎮,被冷湖行委管轄,現在則屬茫崖市管轄。


冷湖茫崖——荒涼之美

▲冷湖油田


茫崖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從未形成什麼聚落,只有周邊的遊牧民會在這一帶活動。柴達木盆地上豐富的礦產資源讓茫崖改變了昔日荒涼的面貌,成了荒野中的明珠。初步探明的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石棉、天青石、芒硝、鉀鹽等26種,產地77處,大型礦床8處。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建設,茫崖已經建成了以石油、石棉工業為龍頭,以鹽湖化工為支柱,以有色金屬工業和新能源開發為後備的新興工業區。

冷湖茫崖——荒涼之美



▲茫崖的石棉礦

因為資源而興起的城鎮,必然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當資源枯竭以後這裡將何去何從?冷湖因石油而興起,也因石油枯竭而走向衰落。1959年,冷湖油田產量就達到了30萬噸,但經過數十年的開採後,在九十年代初,這裡的產量就徹底跌入低谷,年均產量僅僅為四五萬噸。60年代初,冷湖的人口曾一度達到3萬人,絕大部分是油田職工及其家屬,但此後卻呈下降趨勢。而原本駐紮在冷湖的青海石油管理局於1992年遷移至甘肅敦煌,則一下子讓冷湖的人口規模縮小了兩萬多人。如今冷湖的常住人口僅有2000多人,在石油基地上興起的老城區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華熱鬧。整座城市,如同一座裸露在荒漠戈壁深處未及完工的巨型廣場,看不見一般城市尋常的景觀。沒有商場,沒有繁華的店鋪。沒有高樓——只有偌大戈壁一覽無餘的冷清反光。而老的茫崖鎮也已同樣變成了“死城”,花土溝取代了老芒崖成為了當地的中心城鎮。


冷湖茫崖——荒涼之美


▲冷湖油田老基地如今只剩下殘垣斷壁


另有風光

冷湖、茫崖的位置是如此的偏遠、荒涼,其城鎮景觀也如此之單調、樸素,但當地雄奇、險峻的自然風光也是讓人不得不驚歎。茫崖地區的自然風貌呈現多元、獨特、分散的特徵。在其境內有雅丹地貌、戈壁、沙漠、鹽湖和山地丘陵等種類豐富的地貌類型。

冷湖茫崖——荒涼之美


▲俄博梁雅丹地貌區

雅丹地貌廣泛分佈在冷湖、茫崖城鎮周圍的大片無人區。“雅丹”本是維吾爾語“風化土堆群”的意思。由於風的磨蝕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較強的剝蝕作用,並逐漸形成向裡凹的溝槽形態。一般來說,溝槽的方向與盛行風向一致,向盛行風方向延伸,高約10米至30米,長數十米至數百米不等。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層比較鬆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在冷湖1.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雅丹地貌區的面積佔到94%以上:俄博梁、牛鼻子梁、大風山、開特米里克、冷湖4號至7號構造、南八仙、一里坪、茶冷口、尕斯庫勒湖,到處都有它的奇異身影。


冷湖茫崖——荒涼之美



柴達木盆地盛行的凜冽西北風營造了荒原裡的奇幻地貌。站在一處山樑上遠看那無邊無際的山丘,眼底就像千百萬頭浩浩蕩蕩的“鯨魚軍”,它們全部面向南方,綿延不絕地臥在沙海之上;從近處端詳也是氣象萬千:有的土堆就像一艘艘鼓滿了風帆的戰船即將遠航;有的像雄糾糾的大公雞,正伸長了脖子打鳴;你能欣賞到小橋流水人家的亭臺樓閣,還能一睹動物園裡千奇百怪的可愛動物。而炎夏時期在熱氣浪的襯托下,當地還可見到“瀚海蜃樓”景觀,那風塵車馬、廣廈玉宇、群樓會集,一切都給人神秘莫測、奇幻萬千之感。於是,“魔鬼城”的稱謂在當地不脛而走。


冷湖茫崖——荒涼之美



荒廢了的城鎮,工業文明與人類活動的遺蹟安詳地坐落著在雅丹山叢中,在這樣一片狂風呼嘯、寸草不生的土地中,兩者顯得是那樣的相得益彰——這裡荒涼得恰到好處。


冷湖茫崖——荒涼之美



荒涼、偏僻、貧瘠,這是冷湖和茫崖成千上萬年來的真實面貌,它們曾一度因為人類的活動有過喧囂,熱鬧,如今又要在一段時間內迴歸沉寂。但這似乎並非是什麼令人惋惜的事情,無論是在農業文明還是工業文明的時代,城鎮的興起和衰落,就猶如人的生老病死一樣的平常。而當人們真正走進這已經荒廢的聚落,或許會有這樣的感覺,荒蕪、冷漠、孤寂也是一種美。


冷湖茫崖——荒涼之美

冷湖茫崖——荒涼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