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村落】|皂户村,因建灶煮盐,故初定村名为“灶户”

“最城阳”,提供最好的城阳资讯,赶紧关注吧

【城阳村落】|皂户村,因建灶煮盐,故初定村名为“灶户”

村庄概述

皂户村位于城阳街道西部,东临胶济铁路与城子村、寺西村接壤,西靠双元路与棘洪滩街道前、后海西村相连,南邻京口村,北隔墨水河接即墨市东、西元庄。全村土地2987亩,其中海滩盐碱地占41.4%,总面积3.2547平方公里。

村庄来历

据《王氏族谱》载:明永乐初年(1403年),王氏始祖由云南乌撒卫大槐树里头奉檄迁即墨于里仁乡城阳社之西皂户疃而居,迄今已传19世,有600年历史。据传胶州湾海盐是当时的极佳贡品。王氏因建灶煮盐,故初定村名为“灶户”,后逐步演化为现名。王氏立村后,袁氏、陆氏、葛氏、任氏先后迁来。1949年,皂户村有470户,1900人。2004年,全村有1623户,4032人。

【城阳村落】|皂户村,因建灶煮盐,故初定村名为“灶户”

煮盐图。图文无关。

主要姓氏

主要姓氏为袁、王、任,其中袁姓人口最多。

建制沿革

皂户村明清时期属即墨县里仁乡城阳社。民国初年,属即墨县里仁区城阳乡。1928年属即墨县第五区城阳镇。抗日战争时期,沿用战前区划。1951年4月,属即墨县城阳镇皂户乡。1956年3月城阳镇与仲村合并为城阳区,同年11月城阳镇属的城阳、皂户、小寨子3乡合组城阳乡后,属即墨县城阳区城阳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后属即墨县城阳人民公社。1961年3月属崂山郊区城阳人民公社,同年10月属崂山县城阳人民公社。1984年6月,撤公社设镇后属崂山县城阳镇。1988年11月,属崂山区城阳镇。1994年6月,新城阳区设立后,属城阳区城阳镇。2001年6月,城阳区撤镇设街道,改属城阳街道。2004年8月,皂户村委会改为皂户社区委员会。

传统手艺

皂户村素有“王家的滩、袁家的木匠、任家的网”之说。王氏定居时,胶州湾海水到村边。明万历七年(1579年),王氏村民便开始在村西海滩筑锅灶煮盐,先从海滩盐碱地上刮盐碱土放于锅内,添加上海水后用干柴草煮沸,结晶成盐后从锅内捞出。经过几百年的煮盐,后人采用建盐田,把盐水放入盐田内利用日光晒的方法制盐。1949年,皂户村有盐田100余亩,从事盐业的有10余家,年生产食盐10万公斤。1953年实行公私合营,成立了盐业合作社,1956年转为国营生产。

【城阳村落】|皂户村,因建灶煮盐,故初定村名为“灶户”

【城阳村落】|皂户村,因建灶煮盐,故初定村名为“灶户”

图文无关

文化教育

皂户村文化底蕴丰厚。1949年前就有“七书房、八拳房”之说。村民袁忠久,清末庠生,是皂户村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人,也是村庄开办学堂的第一人。1937年前村有私塾学堂6处。1947年,参加拳房习武的村民20余人。建国初期,皂户村组织了村民识字班,其扫盲教育成果受到即墨县人民政府的表彰和奖励。1995年,建立村文化教育中心,极大地活跃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1996年,投资60余万元,建立了村艺术团锣鼓乐队,多次参加市、区民间艺术调演和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受到市、区表彰奖励。

文化名人

皂户村人袁晖,系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协理事、省新闻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其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年鉴》、《中国艺术家词典》。

你知道这个村吗?欢迎关注,发表留言讨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