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舰载机没有GPS全球定位,是如何找到航母并返回航母上的?

战前沿


二战舰载机机背上的天线


二战时期主要通过无线电罗盘来进行测位,其实这个技术很早就已经应用了,早在30年代就已经有了成熟可靠的无线电测向设备,有趣的是最早的无线电测向技术是用来抓捕间谍用的,通过对电磁波进行测向,确定间谍使用电台的位置,从而进行抓捕,而舰载机使用的无线电罗盘跟这个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飞机上的无线电罗盘


无线电罗盘主要由机背上的环形天线以及机舱内的机械无线电罗盘两大部分组成,当飞机接收到航母的无线电信息时,无线电罗盘就能显示出航母的大致位置,飞行员只要驾机解算罗盘信息就知道航母的大致位置了。由于二战时期并没有光学助降设备,只能通过经验较老的飞行员担当助降官,利用旗语等指挥舰载机降落,降落更依赖飞行员自身的技术。


降错航母的战斗机


由于没有更好的辅助降落设备,飞行员降落的时候又要全神贯注的进入降落程序,如果是多航母训练或者作战的话飞行员很容易降错航母,这一错误在早期的美国航母上经常发生,而嘲讽降错航母的飞行员也成为了美军的一个传统。


通常会用油漆在舰载机上涂鸦,并称飞行员是空军出来的,这是因为二战时期美国的海军瞧不起空军,认为他们都是菜鸟(海军航母起降难度远超空军),当然这种嘲笑并没有什么恶意,地勤人员照样会给战机进行必要的维护。


兵器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各位读者大大点波订阅关注吖~


兵器次元


早期的舰载机想找到航母并成功降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找不到航母最后在茫茫大海失踪,或者降落时候没算准高度位置,最后掉到海里等都是常事。当时舰载机起飞后找航母主要靠一下几个手段。

第一个最原始的办法就是靠计算。飞行时候算准方向,然后用陀螺仪保持航线,再结合当时的风俗等影响因素。计算好从起飞到达目的地所用的飞行时间,最后简单的计算出大概距离。

然后返程的时候用同样的办法,计算出大概方向,航母的大概距离等。接下来就是靠眼睛了,算出大概飞到离航母不远的地方后,就降低高度靠眼睛寻找。

不过这种方法太原始,误差非常大,算错了就会导致方向偏离,最后找不到航母,燃油耗尽然后失踪。二战中就发生过不少这样的事情。

后来又发展出利用无线电定位的方式,也就是无线电罗盘,就是下图这玩意。这个指针可以指出飞机纵轴与航母上无线电台的夹角,经过计算就可以得出航母的大概位置。根据距离的远近,信号的强度也不同,然后就可以大概的知道距离还有多远。

不过缺点也很明显,无线电很容易收到干扰,测量的精度也不是很高。如果飞的太远了,还可能会接收不到信号。

到了二战后期,美国的航母和飞机上就有雷达了,通过雷达就可以看到飞机的位置,想要定位就容易多了。


【更多有趣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


漂浮菌


二战时期的舰载机不但没有GPS,甚至连雷达都没有,只能通过无线电归航信标导航来找寻和返回航母。


二战时期的舰载机,通常在无线电接收机上连接一个环形天线,这个环形天线具有良好的方向性,舰载机飞行员在接收到返航信标的时候,其与信号方向垂直时信号最强,与信号方向平行时信号最弱,舰载机飞行员通过转动环形天线,就能找到归航信标的方向,顺着这个方向飞就能找到航母了。


假如航母为了在敌方可攻击范围内不暴露自身目标,将无线电调于静默状态的时候,舰载机飞行员就需要先给自己定位后,再确定航向飞到预定汇合点去找寻航母。周围有岛屿电台的话,舰载机飞行员就通过岛屿电台用交叉法给自己定位,飞回和航母预定汇合点;没有岛屿电台或者舰载机自身电台损坏的情况下,舰载机飞行员就只能用航位推算法,或者用气压计和六分仪给自己定位了。

虽然二战时期日本零式战机,堪称当时最优秀的舰载机,但其配备的小型电台可靠性特别的不靠谱,经常不能正常通信。所以很多零式战机飞行员干脆拆掉了电台,当拆掉电台或者电台故障的零式战机需要返航时,要么跟着攻击舰或者爆破舰一起走,要么就只有靠航位推算法或者六分仪定位了。


最终日本“神风队”的出现,舰载机起飞后也就没再准备能回来,零式战机也理所应当的成为了二战时期,损失架次最为庞大的舰载机机型。


老兵带我学军武


在二战时期,别说GPS全球定位了,就是雷达都是战争后期才出现的高新技术装备,所以说在战争的时候,怎么样才能让舰载机不会迷航,别给摔海里了?

在二战时期,飞行员可以通过,航向推算法。无线电定位法,



其中无线电定位法是航空母舰会使用特定的波长,定期广播其位置,接着舰载机使用机身上的环形天线,转动环形天线,探测哪个方向的信号最强就往哪个方向走。


(我知道上面这几个东西都是空军或者是陆航的但是这些陆基战斗机也会使用环形天线,毕竟他们也得找机场在哪)

原理也很简单,就是与电磁波来的方向正好,垂直的时候,它的信号强度是最强的。如果平平的话,那么信号就很糟糕了。

并且就算是有了全球定位系统的精品,舰载机上面的环形天线也没有被取下去无非就是从气动外形实在不咋地的,环行,变成了贴到机身上的板状。

至于航向推算法吗?那没什么好说的,就是现在几点黑圆以后根据自己,是怎么走的?其中又转换了多少次角度,再根据航母应该是怎么走的,然后按照那个角度去找航母,所以说.....要不然为啥说对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要求更高呢?你不注意就丢了呗。


啸鹰评


本文只从单纯的战术角度上讲大和民族的自负与愚蠢。

随着战火逐岛争夺烧到了日本本土,日本人搞出“人蛋玉碎”战术,从自杀潜艇、自杀快艇、自杀飞机应有尽有。但日本高层只是认为这就是一个忽悠普通官兵做炮灰的事,并没有为此应有的详细作战计划,对那些“神风”队员就是一句话:“都死去吧”

于是,连“大和号”这样本可以重创美军舰队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都被轻率撂到战场去自杀了,更不提自杀潜艇、自杀快艇、自杀飞机用的多么轻率了。

原本“大和号”战列舰就没有做好自杀攻击的准备,却被日本高层脑袋一热板砖拍顶即刻送去自杀。原本宽阔的前甲板可以临时安装更多的陆军高炮、高射机枪,将“大和号”打造成史上最强大的“防空刺猬”,日本高层根本没有这样想过,甚至没有制订“日落前开始航行,日出前到达作战海域攻击美国登陆舰队”的作战计划,甚至连侦查都没有。一句话,大和民族真是愚蠢之至。

原本自杀潜艇、自杀快艇、自杀飞机可以进行联合夜间攻击,取得的效果应该远高于白天。但愚蠢的大和民族没有这么玩,而是各自为政、各自为战。

如果那些自杀潜艇、自杀快艇白天埋伏,傍晚开始出击,夜间就能摸到美国舰队聚集海域实施有些攻击。无论美国舰队多么强大,夜间对付这些小艇战力都要大打折扣,甚至不足30%。如果加上那些自杀快艇大量释放烟雾,美国战舰的战力甚至连10%都不一定能发挥出来。夜战中美国舰队胆敢开探照灯,这就是给自杀飞机制造有效攻击机会。

实质上,夜战中,天上有轰炸机改装成远程“神风攻击照明弹指示机”,海里也有自杀潜艇改造的“神风攻击赵明蛋指示机”以及自杀快艇逼迫舰队打开探照灯防卫的干扰,可以大大的提高自杀飞机的攻击效果。

如果这些自杀飞机装置得当,譬如驾驶员可以爬出机舱外仍能通过特殊装置操纵自杀飞机,在撞击前跳伞逃生,这样会吸引更多的炮灰去赌性命,美国海军的日子就更不好过。

大和民族很愚蠢,没有美国佬那么多的花花肠子。如果日本“制造”出几个这样“成功攻击”完美国舰船还能安然回来的“神风英雄”,将有数倍的“神风炮灰”加入。如果对那些“神风炮灰”进行“趴在机舱外操作飞机最后锁定攻击”并“安全跳伞逃生”的训练,这种类型的“神风攻击”将效率倍增。如果日本电影人把这种“神操作”拍成电影教育片,将极大的震撼日本社会。

这样被攻击的下美国舰队不可能在1945年8月15日逼迫日本举国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痛苦将被延续,苏军将按照雅尔塔约定占领北海道,苏军将在对日作战中牺牲历史上至少3倍的官兵,中国军队将有可能登陆日本本土……但,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发生这些如果……

重提二战,前世之事后事之师!








B座603-YXQ


难道现在舰载机返航需要GPS定位吗?

现在的舰载机巡航都是通过数据链进行引导的,什么时候用上GPS了?我很是纳闷,这里做个纠正。

那二战的舰载机如何返航呢?

二战的舰载机其实也并非通过雷达来找航母,通常来说,是通过无线电归航信标导航来返回航母。

当然,如果航母无线电静默的时候,就需要先给自己定位,然后再确定航向飞到预定汇合点,如果周围有岛屿电台可供接收的话,可以通过定向岛屿电台用交叉法给自己定位,飞回预定汇合点再去搜索航母,如果没有岛屿电台或者飞机电台损坏的话,就只能用航位推算法甚至用气压计 六分仪给自己定位。

如果依然没办法只能通过目视观察来确认方向。


军务玩家


二战时期的导航技术比较简陋,当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靠六分仪、罗盘、地图等,以及飞行员的经验进行测算估计,当然,也有地形等地理特征进行参考,以此来进行导航。

当时飞行时重要的无非就是距离以及方向的问题,在距离上还是比较容易测量的,当时使用各种测速仪可以测量出速度,大致推算出和目标的距离。至于方向,往往是参照罗盘、六分仪等进行测算,距离加上方向结合地图能大致推测出具体位置。

而对于舰载机也是如此。海军航空兵往往要在一望无际的海洋上作战,一般是没有陆地上的各种参照物可供参考的,因此如何判断位置非常重要,所以这也是当时舰载机飞行员训练的难点。一名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除了飞行技术要比陆军航空兵或者空军的更强之外,还更会根据六分仪、地图等进行导航。比如抗战期间,日军缺乏中国内地的地理信息,陆军飞机轰炸中国内地很容易迷航,因此对重庆等地的轰炸往往是由导航能力更强的海军航空兵进行的。

至于电子技术在当时也有,这就是无线电罗盘,也被称为无线电测向器。根据两个无线电台的夹角,推算出飞机位置,或者直接用无线电联络,这个方式导航效果更好,但是对设备要求更高,像日本就造不出好的设备,因此飞行员以其他导航方式为主。

至于降落就不是问题了,找到航母才是关键。降落时一般以较低的速度降落到甲板,勾住拦阻索即可,这是在飞行员初始训练中就要完成的,一般是很少出问题的。


前沿阵地


靠罗盘啊,几千年前就应用在航海上的技术,好像没有GPS人就找不到北一样


杭州老包


看地图,无线电测向,手表算时间,看到地标对照地图转弯……

所谓的“仪表飞行”和“领航”的一部分


吃甜筒的树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