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俄戰爭中沙俄會戰敗?

談文論史


1904年,沙俄和日本兩個帝國為了爭奪遠東利益,在中國東北展開了一場決鬥,最後雖然沙俄戰敗了,但是日本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沙俄是當時世界第五大工業國,陸軍數量世界第一,海軍實力也比日軍要強,按道理來說是可以戰勝日本的,但是因為各種原因以至於沙俄戰敗。沙俄的戰略重心在歐洲,在遠東地區與日軍作戰完全佔不了便宜,而且當時西伯利亞大鐵路還沒有完工,部隊無法及時增援遠東地區,後勤補給也跟不上,特別是沙俄跑來增援的波羅的海艦隊被日軍偷襲後,俄軍的劣勢更加明顯。

除此之外,沙俄的陸軍表面上強大,但是指揮體系混亂,受到沙皇專制制度的影響,大批軍官都是宮廷上層的親戚,一點都不稱職,這樣一來部隊的士氣也受到影響。其實沙俄的擴張還影響到了英、德等國的利益,它的盟友法國也希望它把重心放在歐洲大陸,而不是去遠東死磕,再加上沙俄國內矛盾尖銳,根本無法全心投入這場戰爭中。

日俄戰爭中清廷雖持中立態度,但是背地裡卻聯日拒俄,甚至還為日軍提供諜報。當時袁世凱是直隸總督,在日本駐華武官的主持下,他還從北洋督練公所中抽取了十多名青年軍官與日軍諜報人員組成偵探諜報隊,吳佩孚也在其中。反觀沙俄,戰前對日本海軍的實力一點都不瞭解,殊不知日本早就利用清朝的賠款大力建設海軍,實際上當時日軍海軍實力遠遠超過了沙俄遠東海軍。

日本畢竟是個小國,想要全面擊敗沙俄是不可能的,沙俄雖然一時失利,但是打長期消耗戰絕對能拖垮日軍,日本也算識趣,在戰局對自己有利的情況下選擇了談判求和,這樣對雙方都有好處。


兵說


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戰爭中的慘敗原因蠻多的。由於當時的俄羅斯帝國實力穩居世界前五,而日本雖然在明治維新以後國勢日漸強大,並在與清朝的甲午戰爭中取得勝利,獲利頗豐,使其實力進一步提升。但一直到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前夕,由於體量等因素和俄國相比仍有巨大差距。即便是當時日本內部對於日俄戰爭日本獲勝的可能性也比較悲觀。典型的兒玉源太郎就對此戰日本能否取勝表示滿滿的迷茫。

畢竟當時雙方體量差距太大,俄國常備兵力規模甩出日本十倍的巨大差距,而即便是質量日本也未必佔多少優勢。論海軍實力俄國海軍噸位在1904年一度位居世界前三,即便是戰力至少也可以保持在前五。雖然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擊敗了清朝的北洋水師,但日本離世界主要海軍強國仍有差距。故而日俄戰爭前夕,理論上俄國海軍要明顯大於起步不是太久的日本海軍。而財政收入上俄國也是日本的八倍。(折算成日元,俄國20億,日本2.5億)

但是也正是日俄之間巨大的差距(一說俄國軍事實力五倍於日本),讓俄國人在日俄戰爭中產生了輕敵大意。並且由於西伯利亞鐵路(雖然1904年7月才開始通車但直到1916年才全線通車)尚未徹底打通和歐洲局勢等原因,這也使俄國人在戰爭中並未使出全力。

日本敢於俄國作戰,也是料定了俄國由於在遠東兵力和後勤有限,而西伯利亞鐵路雖然已經開始通車,但是從貝加爾湖段仍未通車。而如果這段鐵路也通了,那日本縱使做足了準備也沒有取勝的希望了。(後來在1945年蘇軍準備著手抽兵進入東北時,全線通車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樣趁著這段鐵路打通尚需一段時日,日本與俄國開戰,雖然沒有十足的把握但日本傾盡全力、部署得當也不是沒有希望。

但即便這樣,日俄戰爭俄國總計投入兵力達到1,365,000人。而日本則在日俄戰爭全國動員的情況下累計投入1,200,000人。俄國兵力略佔優勢。

還有日本全力以赴,在開戰前做足了準備也是俄國輸掉戰爭的原因之一。雖然這個原因和西伯利亞鐵路打通比較起來似乎次要了些,但還是相當重要的,由於日本是以偷襲的方式對俄國開戰的,這讓俄國有些錯不及防,使日本可以佔據先手優勢。(先手優勢雖然有時候不足以贏得戰爭勝利,但卻能增加幾分勝算和主動)日本在戰爭中的戰略部署也還算不錯,

而且日本為了贏得戰爭勝利也做足了情報工作,向俄軍後方派遣許多諜報人員,並且潛伏到了東歐,建立了一個諜報網。這使日本在戰爭中可以知己知彼。而俄國就不行了,非但不知彼可能連己也知道的不夠全面。雖然俄國的情報在當時世界還算不錯的,但是由於輕敵大意,對東方人打心底裡的蔑視,使俄國沒有對日本進行良好的情報收集工作。另外由於俄國人在中國的行為比日本還惡劣,所以當時的清朝由於與俄國的仇恨較深,在戰爭中總是傾向於日本一方。

而且由於考慮到地理因素,結合上面所述,日本在戰爭中擁有更多的主場優勢。畢竟日俄戰爭的戰場設置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日本的主場優勢在對馬海峽海戰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而俄國在戰爭中則表現的有些被動。

另外參加日俄戰爭的俄軍士兵出身也並不高,雖然有一定的勇猛勁,但缺乏系統性的訓練。縱觀整個日俄戰爭期間,除了旅順戰役日本兵力三倍於俄軍,且俄軍傷亡小於日本以外,其餘很多戰役俄軍都是兵力佔優,且處於防禦狀態,但最終卻總是被兵力處於劣勢的日軍擊敗,而且傷亡還比日本大得多。例如遼陽會戰(日軍12.7萬 VS 俄軍22萬)、沙河會戰(日軍17萬 VS 俄軍21萬)、黑溝臺會戰(日軍5.4萬 VS 俄軍25萬)、還有日俄戰爭規模最大的會戰——奉天大會戰(日軍25萬 VS 俄軍31萬)役後大山岩一舉成名,這些戰役俄軍雖作為防禦方,但傷亡卻比日軍大。也可以看出俄軍戰術和素質要弱於日軍。

不過日俄戰爭雖然俄國慘敗了,但是日本也未能取得全面性的勝利,由於俄國的想法是採取戰略後撤,一步一步的消耗日軍,然後再讓西伯利亞地區的俄軍與日軍消耗一波,堅持到俄國集中歐洲地區的精銳趕來擊敗日本。像1905年3月10日奉天會戰結束時,俄國雖然士氣低落,但依然有80萬人和2,200門火炮可以短時間內投入戰爭,而日本動員力量則達到了極限,只有40多萬兵力和1,046門火炮可以投入戰爭。當美國方面通過法國總統盧貝向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表示願意為日俄兩家調停戰爭時,尼古拉二世卻表示,決戰才將要開始,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正在向遠東駛去。憤怒的尼古拉二世想要將日本耗死。與此同時,在1905年3月,日本全國動員已達到極限嗎已經沒有正規的預備役力量了。這使日本迫不及待的想要在現有還算對日本有利的情況下求和。

當日本在談判桌上想要讓俄國支付鉅額賠款時,卻因收到山縣有朋的報告收到俄國正從歐洲抽調重兵前往日俄戰爭的前線的消息,日本也只好放棄賠款。從這裡也可以大致清楚,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重要性。


黎塞留的野望


日俄戰爭雖說是以俄國戰敗告終,但日本也沒吃到什麼好果子,古話說的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日本也是用血的代價才取得勝利的。(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薩莎說史)

以下五條是日俄戰爭俄戰敗的關鍵因素




第一俄軍主力都在歐洲,在遠東地區的兵力並不比日軍多。

第二當時西伯利亞大鐵路還在修建中,俄軍無法從歐洲調派大批部隊增援遠東,也無法運輸大量補給。



第三俄軍海軍被亞洲大陸分割成四大艦隊,太平洋艦隊不是日軍對手,緊急從其他三大艦隊調派軍艦組建的第二太平洋艦隊趕到戰區要花一年時間,結果第二艦隊走到一半路程日軍就攻佔旅順全殲了太平洋艦隊,然後以逸待勞再次全殲第二太平洋艦隊。



第四日本進攻俄國得到英國和美國德國的大力支持,後勤無憂,彈藥無憂,財政無憂,而俄國內部受革命風潮影響,財政和後勤均很緊張,根本無法全力與日軍作戰。

第五俄羅斯戰略重心在歐洲,遠東地區處於次要地位,未做充分準備,指揮體系、後勤混亂,軍隊士氣低落。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俄軍軍官人事制度之腐敗折射出沙皇專制制度的沒落,皇叔遠東總督阿列克謝耶夫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與前任總督庫羅帕特金爭權奪利;太平洋艦隊司令馬卡洛夫上任後撤換了一批不稱職的軍官,引起了彼得堡官場的騷動,因為這些人好多都與是彼得堡的宮廷和上層的親戚朋友,一句話這是我的人你就得用;日軍進攻大連,俄軍防守不利撤退,撤退前本來要炸燬大連港,工兵司令拉則多夫斯基命令中尉蘇霍姆寧去炸,蘇霍姆寧是個酒漏子,喝!結果喝高了,醉酒誤事,日本人攻進來了他還懵哪,明白過來就跑了,日軍就這樣完整地佔領了大連港,獲得了陸上的前進基地,整個日俄戰爭期間,日軍的海上補給均通過大連港上岸。


日俄戰爭時,俄羅斯太平洋艦隊龜縮在旅順港內,雖然俄海軍的港口防禦做得非常好,尤其是岸防炮,每次射擊都很準,日本用於閉塞封鎖港口的小船隊偷襲了三次都沒有成功,但是由於俄羅斯採取的是固守待援的消極戰術,最終旅順還是被日本攻佔,儘管如此,日本還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因為日本低估了俄羅斯的實力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日本人當是還沉浸在曾經擊敗腐朽沒落的清朝的快感裡,絲毫沒有意識到,俄羅斯雖然政治制度專制,軍官人事制度腐敗,但國家實力遠在日本之上。日本人最終付出了上萬人的傷亡和,花費了大半年的時間才通過攻佔203高地引導炮兵炮擊俄艦隊取得了勝利,乃木希典的兩個兒子都被擊斃。

日軍攻佔金州之後傷亡四千餘人,戰況報到日軍大本營,上層極為震驚,認為是報錯了,是多寫了一個零。


薩莎說史


日俄戰爭在中國的定義是狗咬狗,只能是說明中國當時的積弱,現在有人說如果是日本是俄國贏了,東北就回不來了,其實,要不是二戰日本戰敗,東北也還是滿洲國。

對於沙俄來說,爭奪溫暖陽光下的海洋是歷代沙皇的重任,而俄國在西部邊境已經是沒有繼續擴展的空間,但是在東方,由於當時中國的羸弱,這就給了沙俄機會爭奪溫暖陽光下海洋的機會,而且進而有可能就是再構建一個黃色俄羅斯。

而日本對於中國東北也是盯上了很久,早在甲午戰爭中,日本就想要佔領東北,只不過由於當時的三國干涉還遼,才被迫把到了嘴裡的肉吐了出來,不過順手又要了3000萬的銀子。當時的明治天皇還安撫手下的大臣說,沒關係,通過這次戰爭對於滿州的氣候,地理,人文都有了瞭解,以後可以等待機會再次奪取。

日本為了從俄國手裡奪回東北可以說是下足了本錢,利用甲午戰爭的賠款,日本加速發展自身的軍事工業,原來總是說這筆錢都被用來發展教育了,這個是以訛傳訛,用在教育上的錢佔比很小,數量大約是1000萬元,和給日本天皇的錢一樣多,不過對於原來每年開支只有7000萬元的日本政府來說,一下子有了這麼大的一筆教育經費也是很多了。甲午的賠款大頭還是用來發展工業,尤其是重工業。

經過10年的臥薪嚐膽,日本的工業有了一定的家底,當然俄國也沒有閒著,俄國修建的遠東大鐵路也已經通車,但是由於沒有鋪設複線,所以運輸效率不高。但是這對於日本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如果等到複線完全開通,那麼俄國的遠東地區就會和俄國核心區域緊密的連接起來,那樣爭奪滿洲就更困難了,於是日本於1904年2月挑起了日俄戰爭,首先偷襲了駐紮在旅順的沙俄艦隊,開始了戰爭。

戰爭打了一年,最後,兩國在朴茨茅斯簽訂條約,俄國把在東北的利益送給了日本。但是沒有戰爭賠款,日本期望象甲午戰爭那樣獲得巨大戰爭賠款的希望完全落空。
俄國遠東地區距離俄國的核心地區太遙遠。

對於沙俄來說,由於在此以前的200年的瘋狂擴張,的確是佔據了巨大的國土,但是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內部的民族融合還遠遠沒有完成,國內的民族矛盾很多,平時看不出來什麼,但是到了戰時這些矛盾就會顯露出來。而且作為主體民族的俄羅斯人並不多。而且俄國人要守衛如此巨大的國土,本身兵力不足,更重要的是當時俄國的所有方向上都很緊張,除了北邊的北極方向,西邊有德國,南邊是土耳其伊朗英國,而東邊中國是沒戲,但是日本已經可以威脅俄國人了。

由於國內矛盾很多,在戰局不利的時候,俄國國內出現了革命,這種情況下,俄國也就無法再進行戰爭了。

俄國的遠東地區距離俄國的核心地帶太遠,中間只有一條時斷時續的西伯利亞鐵路連接,在日俄戰爭中,在遠東的俄軍始終處於兵員彈藥的補充困難中,戰爭就是看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向戰場集中最多的兵力物資,在這一方面日本人重複了甲午戰爭的場面,一開始把俄國的艦隊主力堵在了旅順,在海參崴的俄軍軍艦數量少,只能是對於日軍的海運補給線進行騷擾,而無法切斷,這樣就是日軍在東北的增兵速度始終超過俄軍,當然在戰爭的最後,俄軍已經集結起來一支數量很龐大的軍隊,但是戰爭這個時候結束了。



而日軍當年在日俄戰爭時,本身的素質也已經超過了俄軍,甲午戰爭的賠款雖然沒有全部用於教育,但是那一筆數目不菲的教育經費也足夠讓當時的日本實現了全民教育,士兵的文化素質遠比俄國高,在戰場上俄國人對於日本人的亡命精神十分欽佩,在旅順口被攻陷以後,雙方的合影中看不出來是前幾天還在血拼的雙方,倒像是外交活動中的兩軍。
這個就是旅順的俄軍投降以後,俄國軍官和日本軍官的合影。

國內的矛盾多,凝聚力差,距離核心區域太遠,而軍隊的素質差,就是俄國方面當時無法戰勝日本的原因,當然日本人也是針對戰爭做了精心的準備,包括在俄軍後方到處製造混亂等,並且採取了正確的戰略戰術,這些也是原因。


有痰


老金認為: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是腐朽的沙俄和年輕氣盛的日本之間的一次大碰撞,也是一次以英美日為一方,法俄德為一方的關於遠東利益爭奪的一次大戰|(甚至有專家稱之為第零次世界大戰)。沙俄的戰敗有其必然性;

沙俄處於政治上腐朽的沒落期,國內革命力量暗流湧動,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參戰,想轉移國內對統治階級不滿的情緒;


沙俄在四個方面沒有進行充分準備,

首先,海軍方面,遠東地區的太平洋艦隊實力弱於日本艦隊,不足以掌控旅順以外乃至朝鮮和日本之間的黃海的制海權,(日本經過1896年甲午海戰得到大清2億兩白銀的賠款後大部分用來做海軍建設,英國為了阻擋沙俄在遠東的擴張損害自己的利益,大力支持日本海軍建設,賣給了很多新型軍艦)

長途航行3萬公里的波羅的海艦隊增援部隊被以逸待勞的東鄉平八郎率領的日本艦隊在對馬海峽展開偷襲,基本全軍覆沒,遠東俄軍失去最大的支援力量,戰爭天平開始偏向日本

波羅的海支援艦隊的覆滅,讓沙俄遠東海軍失去鬥志,旅順港裡的海軍再沒出過旅順,旅順失去海軍保衛,加上從西伯利亞南下支援的陸軍在瓦房店附近被殲滅,旅順成為孤島,失守後導致沙俄戰敗;

其次,鐵路運輸能力不足,每天歐洲方面只能開動2-3列火車到遠東,進入交戰後沒有足夠的人員,武器彈藥(沙俄士兵從鐵路運來的彈藥箱裡看到很多神像!)的及時支援,成為沙俄陸軍和日本陸軍交戰的重要失敗原因。

第三,陸軍自身也準備不足,比如旅順的防禦措施不足,防禦炮臺數量不足,建築質量低劣,後來在日軍乃木希典的人海戰術攻擊下全面陷落;

武器也準備不足,當時已經用上快速火器,沙俄陸軍還在崇尚拼刺刀;

部隊警覺性不夠,1904年2月8日,日本開始從旅順撤僑,這一典型的作戰前信號也被守軍司令忽略,只有海軍馬卡洛夫將軍注意到這一情況,致信要求關注日軍動向,做好防禦措施,再次被忽略,結果日本海軍得以偷襲重創旅順港口內的沙俄艦隊,拉開了日俄戰爭序幕(日軍向來有偷襲開戰的習慣,我兔一定要小心啊!)

最後,對日情報嚴重不足,導致上層嚴重誤判,日本在1896年甲午戰爭戰勝大清後,獲得2億兩白銀的賠款,大部分用來做海軍建設,英國處於保住遠東利益,排斥沙俄的需要,大力支持日本海軍艦隊的建設,使得日本海軍在日俄戰爭之前已經超過沙俄遠東艦隊實力!

不但準備不足,而且沙俄官兵傲慢,瞧不起日本和日本軍隊,認為扔個帽子就能把他們壓垮,這裡固然有情報嚴重不足有關,也跟沙俄官兵骨子裡的傲慢,大國沙文主義有關,看看日俄戰爭期間沙俄出版物的漫畫就知道沙俄對待日本是多傲慢

明明是日本殲滅了波羅的海支援艦隊,卻畫成沙俄海軍胖揍日本海軍,是不是有點阿Q?


傲慢之下,自然就是忽視對手,自身的戰術就不夠靈活機動;

出現問題就不知所措,走向另一個極端;


典型的就是旅順港內的太平洋分艦隊的表現,即使對馬海戰中沙俄損失了波羅的海支援艦隊,旅順港內的太平洋分艦隊的力量也足以和日本圍堵艦隊一拼,打破日本海軍的圍堵。

再憑藉旅順陸地上的岸防炮臺,足以抵擋日本海軍的進攻,進而為陸軍保衛旅順港提供支援;

開始的時候,具有一定戰略眼光的馬卡洛夫(就是前面提到寫信提醒日本撤僑有可能是戰爭信號的那位)就帶領旅順港內的太平洋分艦隊出擊過日本海軍,取得一定戰果,減輕了旅順港的防守壓力,

但不久意外戰死,馬卡洛夫一死,沙俄變再無人願意用靈活機動戰術保衛旅順港了,結果被日本陸軍佔領了旅順港,將沙俄的岸防炮掉頭對沙俄軍艦一頓猛轟,太平洋分艦隊龜縮在港口內的軍艦全部報銷!

沙俄戰敗直接原因就是戰術不得當,要麼盲目樂觀,忽視對手的強大,遇到挫折只知道固守,不知道靈活機動;


老金獨特視角為你解析世界風雲,歡迎關注,討論!


老金看世界


日俄戰爭是近代以來東方第一次戰勝西方,也是黃種人第一次戰勝白種人,對中國發展甚至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日俄戰爭的原因

1895年,甲午戰爭中獲勝後,臺灣、遼東半島,以及朝鮮半島成為日本的勢力範圍。《馬關條約》中規定日本獲得遼東半島的主權,但是由於俄、法、德三國的介入讓日本不得不放棄。從1897至1903年,俄國取得旅順港並獲得了修建鐵路的權力,而這和向東北擴張的日本發生衝突。

1900年,八國聯軍以保護僑民為由進入北京,俄國人乘機派20萬大軍控制東北。雖然俄羅斯向外保證在義和團危機結束後就會撤軍,然而到1903年時,俄軍反而加強了部署。俄羅斯在東北亞的擴張引起了英國、德國、日本的反對,日本和俄國就撤軍問題發生激烈衝突。在1904年時,雙方關係破裂。

附圖,俄羅斯在亞洲的擴張。

日俄戰爭的結果

日俄戰爭中日本雖然活得多場戰事的勝利,但是國內的財政無法支持其持久戰,俄羅斯在第二太平洋艦隊覆滅後也失去了取得勝利的希望,雙方在美國總統羅斯福斡旋下,簽訂《樸次茅斯和約》,結束了短暫而血腥的戰爭。日俄戰爭後,俄羅斯的勢力撤離退出遠東,日本成為這一地區的主導者。

附圖,對馬海戰。

日俄戰爭時,日本為何能戰勝強大的俄羅斯呢?要知道日本在幾十年前還只是一個半殖民地,如何能在短短几十年後就成為一個帝國主義國家呢?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1.外部國際環境

實際上俄羅斯在遠東的擴張引起的不僅僅是日本的敵視,英國、德國甚至俄羅斯的盟友法國都對俄羅斯的擴張不滿。

1902年,日本和英國在平等的基礎上籤訂了同盟條約,並且獲得了英國的戰爭貸款,由於日本自身的經濟情況,對俄戰爭完全靠貸款進行。總之,與英國結盟是日本的外交勝利,英國依靠盟約遏制俄國在遠東擴張的企圖,而日本依靠英國的戰爭貸款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法國雖然是俄羅斯的盟友,但法國的主要對手是咄咄逼人的德國,而俄羅斯在遠東的擴張勢必使德國的壓力減小,而法國面對德國的壓力將增加。因此在日俄戰爭中,法國拒絕了俄羅斯的貸款請求,在戰事中失利後,俄羅斯也無法在國際市場上獲得融資。

在這場戰爭中,俄羅斯處在空前的孤立之中,英國不希望俄在華取得更大利益,法國希望俄羅斯將重心放在歐洲大陸,美國則因為俄羅斯迫害猶太人而傾向於日本,所以俄國艦隊去太平洋時連補給的港口都沒有,失敗在所難免。

2.俄羅斯的國內危機

日俄開戰後,日本最高領導層估計由於日俄之間的國力差距,日本要想取得勝利就必須速戰速決,以迫使俄羅斯同意和談。

日本政府除了四處遊說以獲得國際支持之外還積極挑起沙皇俄國的內部混亂,日本駐俄國公使館武官明石元二郎對俄情報工作,參謀次長兒玉源太郎給明石發電報:“帝國外交日益艱困,今唯仗貴官突破”、“在俄國建立諜報網”。

實際上,俄羅斯的內部問題由來日久。首先,俄國在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時期才廢除農奴階級,工業化發展的同時,俄羅斯的社會變遷卻變得停滯,沒有形成富裕的中產階級,勞動階級和統治階級的對立越來越嚴重;另一方面,俄羅斯的國土在持續的擴張中越來越龐大,但大俄羅斯主義、宗教、文化問題導致各民族與俄羅斯民族之間的衝突加劇。而戰場上的失利則猶如一粒火星引爆了俄羅斯這個炸藥桶。

附圖,1905年,俄國血腥星期日。

3.日本的興起

在明治維新後,日本全方位學習西方,日本迅速走向強大,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日本在海、陸軍方面完勝清軍。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後,受迫於俄、法、德等國的壓力,日本被迫放棄遼東半島,此舉也刺激了日本。在獲得清朝的鉅額賠款後,日本全力擴軍以應對俄國的擴張,到戰前日本已經擁有一支龐大的海軍艦隊和規模適當的常備陸軍。

日本的西化改革使得國家迅速發展,最終一個新興的東方國家擊潰了一個歐洲的強國,在此戰之後日本徹底成為一個強國。

此為個人淺見,歡迎討論交流!!!!


我沒忘記home


日俄戰爭在某種意義上,其實和中日甲午戰爭是很相似的,都是日本“以小擊大”的軍事和政治上的賭博!

因此,兩場戰爭對於日本來說,都是賭上自己國運的拼死一戰。而反觀俄國,他們的態度和甲午戰爭前的中國比較相似的,都在一定程度上輕視了日本這個可怕的新興對手。而這交戰雙方對戰爭的心態,往往就對戰爭的勝敗起到了很關鍵的影響。

事實上,雖然當時的日本整體實力與沙俄相比,還不是一個數量級。但與甲午戰爭相比,其實日俄戰爭,日本獲勝的幾率反而比前者要大得多。因為,日本雖然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不如沙俄,卻在其他方面都佔據了優勢。

首先,是戰場區位優勢;

日俄戰爭是雙方為了爭奪對我國東北地區以及朝鮮半島控制權,而爆發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因此,對於日本來說,在東北作戰,其實就相當於在自家門口作戰。日本從本土向朝鮮半島以及東北地區派兵,其難度並不大。

而反觀沙俄,由於統治中心和戰略重心都在歐洲,遠東地區本身就鞭長莫及。加上當時西伯利亞鐵路還沒修成,遙遠而寒冷的西伯利亞嚴重阻礙了沙俄軍力在遠東的展開。

比如日俄兩國的海戰,由於俄國的遠東海軍(俄太平洋艦隊)戰力有限,無法抵禦日本海軍,因此就只能調波羅的海艦隊增援遠東。而波羅的海艦隊可是需要超越距離航行3萬公里,才能抵達戰場。而日本海軍則可以逸待勞,一舉擊敗沙俄海軍。

其次,是外部援助優勢;

日俄戰爭期間,沙俄得到的外部支持遠不如日本。當時在背後支持俄國是德法兩國,但德法兩國本來就有矛盾,不可能同心。而法國雖然當時與俄國結盟,卻因為擔心日俄戰爭會將俄國的注意力轉移到遠東,而削弱在歐洲對抗德國的力量,所以態度有所保留。

反觀日本就不一樣了,英美兩國可是同聲同氣,而且在日俄戰爭中,給予日本大量的經濟和軍事援助,為日本的擴軍備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當時的清政府其實背地裡也是傾向於支持日本的,因為於沙俄相比,日本獲勝反而是更好的結果。所以,此戰俄國在外部援助上,是處於劣勢的。

最後,再加上日本對此次戰爭的重視程度和戰前的長足準備,使日本得以在日俄戰爭中佔據優勢。

然而,日本畢竟底子不夠厚,所以即便戰勝了沙俄,也是慘勝,其傷亡還大於沙俄。整個日俄戰爭,日軍死亡82847人,傷153584人而俄軍則是死亡14262人,傷146032名,日軍的傷亡數字要大於俄軍不少。

也正因為日本此戰也是慘勝,因此他們在談判桌上,也無法像馬關條約時對清政府的那般傲慢。當時,他們不自量力的向沙俄索取30億的天價賠款,結果人家沙皇就回一句“要錢沒有,不服再打”。對此,作為戰勝國的日本也沒轍,畢竟接著打,如果沙俄火力全開,那要弄死日本是完全沒問題的。


這些歷史要讀


日俄戰爭,沙俄失敗了,在回答沙俄失敗原因有很多說法!

如同在討論中日甲午戰爭清朝為什麼失敗一樣有很多說法!

沙俄失敗和清朝失敗很多人回答相似_腐敗!

我有一說法是"器不如人"!

決定戰爭勝敗,人是關鍵因素!若武器代差太懸殊,那起決定作用還是武器!如同“人鬥蟋蟀“一樣,大概率是"蟋蟀不能鬥人"。

中日甲午戰爭陸戰和海戰,雖然清軍海軍陸軍浴血奮戰,終究日本秘密使用“苦味酸"炸藥,這一當時的原子彈而戰勝清國!

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日俄戰爭日本也是同出一轍,秘密對沙俄使用"苦味酸"炸藥,致沙俄大敗!沙俄海軍與日海軍在白令海峽決戰,因日軍用苦味酸炸藥而沙俄海軍大敗!


甲午戰爭歷史研究


沙皇俄國和日本帝國主義之間,圍繞著掠奪中國東北,明爭暗鬥,劍拔弩張,矛盾十分尖銳,最後發展到必須用武力來解決的程度。1904年2月7日(光緒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曰本海軍艦隊突然襲擊旅順口的俄國艦隊,日俄戰爭爆發了。戰爭從開始到結來都是在中國的領土上進行的,目的是搶奪中國的東北。腐朽透頂的清政府不但不採取任何保衛國家領土和主權的措施。反而卑鄙無恥地宣佈在戰爭中“嚴守中立”,把遼河以東的地區劃作戰場。聽憑日俄兩國軍隊在東北殘殺中國人民,劫掠財物,焚燒房屋,破壞生產:並且嚴令各地官更加緊監視和鎮壓反抗的人民。日俄戰爭爆發以後,沙俄海陸兩軍相繼失利。以旅順口和海參崴為基地的太平洋艦隊潰不成軍,波羅的海艦隊又在對馬海峽被日本艦隊消滅。1904年12月旅順口被日軍攻陷。沙俄的陸軍在遼陽和瀋陽戰役以後也已無力作戰。這一場卑鄙的狗咬狗的戰爭,打了將近一年零七個月,最後俄國被打敗了。1905年9月(光緒三十一年八月),日俄兩國代表在英國的朴茨茅斯締結和約,這就是《朴茨茅斯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是沙俄政府同意把在中國東三省的一部分侵略權益轉讓給日本,其中包括旅(順)大(連)租借地,長春到大連的鐵路(所謂“南滿鐵路”),及與這些租借地和鐵路有關的一切權利。日俄戰爭以後,沙俄勢力退至北滿,日本在中國大陸的侵略勢力一天天發展,野心也就更大了。縱觀沙俄戰敗,雙方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劣對比,可以很直觀的找出客觀和主觀原因。戰勝方日本具有以下幾方面優勢:(1),日本經過“明治維新”成為亞洲唯一的資本主義國家:(2),從中國得到的鉅額戰爭賠款,進一步加速了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3),蓄謀已久的大陸政策,充足的戰爭儲備:(4),敏銳的戰略洞察力。當俄國屯兵中國東北不肯撤軍,有控制朝鮮半島的意圖時,先禮後兵,交涉失敗,先發制人,訴諸武力。(5),爭取外交盟國的締結,以取得國際層面上的援助。(6),高效地政府機制,並且擁有一批具有冒險,獻身和犧牲精神的能幹指揮官和眾多軍隊。如陸軍和海軍統帥乃木希典及東鄉平八郎等等眾人。其次,沙俄方面:沙俄政府當時比較腐敗,政令執行低下。並且作為武裝力量的部隊,人事制度腐敗,軍中任人唯親,爭權奪利,軍官瀆職,人員士氣低落。(2),俄軍戰略重心在歐洲巴爾幹半島,遠東處於次要地位,未作充足準備,指揮體系,後勤補給一團糟。被西伯利亞廣大縱深所阻斷。機動增援十分困難。日本是勢在必得,傾全力爭奪,相比較沙俄,等於在家門口作戰,地利人和均具優勢,軍力調動迅速便捷,等於在瞬息萬變的戰爭天平上增加了取勝的砝碼,使天平傾斜已方。綜合以上原因,沙俄戰敗是必然的。但是,統觀沙俄的實力,不應該敗,但是敗了。細節看來,日本是慘勝。戰爭造成結果是日本取得了巨大利益。在朝鮮的殖民利益得以鞏固,在國際上地位得到認可,取得了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的通行證。給軍隊精神注入了通過冒險以達目的理念,培養了以下克上的侵略思想。為一步步走上軍國主義道路作著準備。東北的駐軍為侵略中國埋下了鋪墊。通過“二二六兵變”完全變成軍國主義,戰爭的策源地在亞洲形成。處心積慮準備侵華。這就是日俄戰爭所形成的後果。


歴史的軌跡


嚴格來說,日俄戰爭沙俄沒有戰敗。戰後日俄雙方是簽訂的"合約",沙俄只是把中國東北和朝鮮的既得利益讓給了日本,領土只是把庫頁島南部割讓日本,沒有賠款。沙俄態度明確:只有這些,要麼簽字,要麼接著打! 日本簽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