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是什么时候开始想入主中原的?难道他不想在中国北方独立成一个国家吗?

MZ看世界


满清从建州女真极快地崛起,最后一路闯进关来,建立了强盛一时的清王朝。这在整个北方部落历史上,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满清皇帝剧照)

我们知道,北方游牧民族在壮大过程中,有这样一个规律:先是出现了一个强有力的首领,接着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了本民族的统一。再接着,打败北方的其它民族,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再向南方打,希望有进一步的发展。

无论是匈奴、突厥,还是后来的辽、夏、金、蒙,都是这样的方式。其中,唯有蒙古在实现了北方统一以后,又打败了南方,实现了南北统一。其它民族只是大致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满清显然不同。满清前期和其他民族是一样的,在建州女真的基础上,实现了整个女真族的统一。但是,他们在没有实现北方统一的情况下,就一路南下,而且还成功地打败了明朝和农民军,最后实现了南北统一,建立了清王朝。那么,满清是如何实现这种壮举的呢?

(努尔哈赤剧照)

一、满清之所以绕过统一北方这一步,直接进军中原,首先在于满清实施了一个非常好的对待蒙古的政策。

当时,建州女真统一了女真各部落以后,北方实际上就只剩下女真部落与蒙古部落。照一般的情况下,女真部落应该是打败并占有蒙古部落,建立北方统一国后,再挥师南方。毕竟当年的女真就是被蒙古给灭掉的。现在女真强大起来后,报仇雪恨,正是时候。而且,当时的蒙古已经严重衰落,蒙古林丹汗的力量也不是很强大。要这样做,也是办得到的。

但是睿智的努尔哈赤没有这样做。他知道,灭亡蒙古也许是容易的。但是灭亡蒙古以后,要想实现整个北方的稳定,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闹不好,四处火起,后金就只能当灭火队员。所以,他改变了策略,采用与蒙古部落联姻的方式。他娶了科尔沁明安女,他的儿子及亲属也纷纷娶了蒙古亲王的公主,从而和蒙古结成联盟。

这种放弃,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极大地加强了后金大后方的稳定。到了皇太极的时候,更是继续执行这种政策,把这种政策发挥到极致。皇太极有9位后妃,其中6位蒙古女子。后来林丹汗去世,皇太极派多尔衮收复蒙古后,并没有趁机消灭蒙古,而是依然坚持和蒙古通婚。

此后清朝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里,清朝王公贵族娶蒙古女子,清朝皇室格格嫁到蒙古为王妃,成为了一种制度,也让清朝和蒙古建立了一种闹不可破的关系。明朝用长城和九边军镇才能解决的蒙古问题,清朝用联姻一招就轻松解决。

(皇太极联姻)

二、满清绕过统一北方这个步骤,直接南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南方的明朝出现了大乱。

明朝先是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接着农民起义爆发,明朝走向了王朝风雨飘摇的末期。这给了满清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果满清慢慢地统一北方,等到北方统一,再等到王朝强大以后,再发动对明朝的战争。那么,明朝可能就已经缓过气来。等到明朝扑灭农民起义军,缓过气来,满清再发动对明朝的战争,他们显然是无法再挺进关来的。

三、满清如果统一北方后再南下打明朝,成功的可能性小,因为历史上几乎没有这样成功的例子。

有人可能会说,蒙古不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吗?蒙古不就是在灭掉金国、西夏以后,再南下灭亡南宋,实现南北统一的吗?

其实,蒙古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因为当时金国和西夏,其实已经占据了中原王朝的半壁江山。因为占据了半壁江山,所以他们有充足的粮食及其它资源做保障。蒙古灭金国和西夏后,也具有了这样雄厚的实力。

满清不同。他们在关外,粮食缺乏,资源短缺,还要面对明朝的长城及九边军镇。如果不是抓住明末混乱的机会,他们想复制蒙古的奇迹,显然是办不到的。


张生全精彩历史


满清能成功入主中原,有幸运因素,更有其首领几代人准确的战略定位——政治智慧,我们必须承认。

一个是努尔哈赤,一个是皇太极。

第一代首领努尔哈赤,把东北建立成牢固的大后方,征服朝鲜,拉拢蒙古,解决了后顾之忧。

很多人一直很困惑,他们势力一直很弱小,怎么就会有篡逆之心呢?

这和满洲人的生活状态有很大关系。当时,明朝一直是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中原文明和边疆文明差距很大,治理方式也完全不同。

身为东北封疆大吏李成梁的家奴,多次入关甚至进京,对中原的发达是他心中的一道坎。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悲凉和羡慕嫉妒恨。

这话怎么理解呢?

自己忍辱负重不说,满洲部落长期处于分裂内斗局面,和关内生活比较,部落的原始状态,显得格格不入。


当时的满洲各部落长期处于分裂局面,一直处于打打杀杀,内斗状态。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关外的生活极其艰苦,最缺乏的就是各种生活资源。各个部落之间,你争我夺还是为了资源。

在这种乱象丛生的关外状态下,努尔哈赤萌生了要统一满洲人的想法。当时,这些被称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的三大冒牌部落,必须得到统一。

努尔哈赤已经意识到,造成部落之间战争不断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统一,而这些“女真”部落,好勇斗狠,民风彪悍,长期的山林生活,和野兽、各种灾害的抗争,让他们具备了坚强的吃苦性格。打猎是一把好手,打仗,更是把他们“野蛮人”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所以,当李成梁去世后,努尔哈赤野心暴露了。他感到羽翼丰满了,机会来了,可以单干了。

其实,这就好比在一个大家庭里,有人发达了,日子过得太好了,别人就会眼红。而一个部落酋长,当然更有这种想法了,他也想过上好日子嘛。不过,他可不是遵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他不认这些,他信奉的是,不管谁的,抢到手就是自己的!


在随后统一满洲各部落过程中,不但强取豪夺,而且,杀人越货的事没少干。最拿手的就是抢夺关内的人畜。最多的一次,人畜97万。

怎么?人和畜类算在一起?没错!不知道是他们没有文化,还是满文老当的作者文化不高,一直就是这样统计的。抢了多少次?大大小小的抢劫,几十次是必须的!在他们看来,这不丢人,是荣耀。

由此可知,满洲人具有的几个特点:野蛮,落后,劫掠,好斗,构成了部落文明特征。

当努尔哈赤统一各部落后,他们身居关外的艰苦的生存状态逐渐得到缓解。日子好过了,接下来,建国后金,两征朝鲜,和蒙古联姻,彻底把当时的辽东建成了满洲人稳固的大后方。

当努尔哈赤的使命完成了,他也该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滴走了。

建立后金国,削弱辽东汉人,壮大满洲人势力,把辽东建成大后方,这时候,他们要开始发力了!

第二代首领,皇太极,埋伏在明朝关外,密切关注关内内乱状态,伺机而动,力求一击而中。


如果说,努尔哈赤打了好基础的话,那么,继任者,皇太极,真的要感谢有个好爸爸了。

作为富二代,该有的都有了。

彼时,他已经有资本和大明朝抗衡了!作乱,他们乱的有章法。

政治资本:皇太极把冒名的女真改为满洲了,而且从此不承认自己是女真。而且,把东北各族人民编入满洲八旗,把辽东汉人“剃发易服”变为包衣奴才。成功装大了满洲部落,人口达到了百万之众。

军事资本:把努尔哈赤时代创建的八旗制度从满八旗扩大到了汉八旗和蒙八旗。长期保持精骑兵在6~8万人,总军力在15~20万。尤其是骑兵,以骑射著称,勇猛异常,被朝鲜人称为野蛮斗兽,战力强悍。

经济资本:大量储备生活物资。尤其是长期从蒙古换购粮食。大明最悲情的英雄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有一条罪名就是市粮资敌。因为他为了得到蒙古战马用粮食交换,被抓住了把柄。

这些都是重要的“战争准备”。可以看出,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他们是有准备地进行一场“中原大战”,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风?对!他们就是一股从东北刮过来的飓风!

皇太极等待的是,时机!

他不是圣人,也不是先知先觉,他真不知道何时入关最好!

汉臣起作用了!

洪承畴力主选择被李自成逼死崇祯帝的时刻入关!他由此立下了开清第一功。他也成为后世中原民族血泪历史的千古罪人。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诅咒他,大汉奸,不是过瘾,而是实至名归。

他们开始行动了!

打着为崇祯帝报仇的旗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急行军,帮助吴三桂献出山海关,顺势打败李自成的大顺军。

时逢北京瘟疫,军中疫情加重,战力骤降,大顺军被迫撤出北京!“贼过处,疫情至”,这是天灾人祸的明朝的劫难啊!残兵败将,被清军一路追杀,最后被几个山野村夫误杀,农民军群龙无首,作鸟兽散,少数抵抗力量也很微弱,成不了气候。


李定国失败了,史可法失败了,张沧水失败了,李来亨失败了,闫应园失败了,可叹我中原多少英雄豪杰,出师未捷身先死,让我们今人泪满襟啊!

投降的投降,带路的带路,满清依靠剃发易服,靠野蛮暴力手段窃取大明,最终,边疆的小部落成了中原的主人——鸠占鹊巢。

天变了!要再变回去,一等就是300年!

最后,我们从中难道不应该得到什么启示吗?


卓尔艾米


其实一开始,建立后金的努尔哈赤确实没想一统天下,他很清楚自己没有那个实力吃了明朝这头大象,他想要的很简单,成为一个被明朝认可的北方独立的强大王国。

努尔哈赤起兵攻明除了有自己想称王称霸的主观原因外,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没钱了。后金刚刚建国的时候,还没有和明朝开战,事实上,明政府也不知道努尔哈赤已经称汗了。一直以来,东北的财政来源主要靠貂皮毛衣,而中间商就是李成梁,李成梁也是为了能够稳定自己的收入来源,才专门培养了自己中意的努尔哈赤。后来因为党争,李成梁倒台了,努尔哈赤失去了自己的收货商人,而新来的辽东总兵和巡抚并没有继续搞贸易的意思,这直接伤害了后金的利益和生存手段,为了防止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汗国,努尔哈赤很聪明的利用了战争来强化他。对于辽东的争夺,一方面是抢钱,另一方面是抢地抢人来维系生产。



一直到皇太极建立清朝之前,后金的方针都是占据关外,统一蒙古。建立大清之后,皇太极也想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至少能控制整个东北亚的满汉蒙组成的帝国。


1644年,原本多尔衮只是为了大清的生计打算像以前一样入关抢一波,最初的计划是借道科尔沁蒙古,从山西长城入关。但当时正好赶上李自成占领了山西,清军不清楚大顺的实力,故而选择观望。结果就是大顺攻下北京,大明的北京政府灭亡,吴三桂借清兵攻顺,结果反被多尔衮算计,被迫降了清。政治嗅觉灵敏的多尔衮发现了机遇,力排众议,一定要迁都北京,意在占据中原。随后迅速肃清顺军余部。当中原几乎稳拿在手之后,多尔衮多少有些膨胀了,在他看来,可以再给大明一击,如果成功,大清可能会一统天下,如果失败,至少也是涿鹿中原了。


结果万万没想到,大明内部矛盾重重,各方势力互不配合,让清军南下一路绿灯,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获得了大量兵力的清帝国坚定了一统中国的信念,势要跟大明磕到底,当然在最后1662年,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溢死,大清一统天下,而大明也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火器工坊


满清能入主中原就是一个意外。

按照努尔哈赤最初的设想,就是脱离明朝的统治,成为独霸一方的割据政权。

而皇太极因为实力不够只能龟缩在东北,偶尔掠夺下中原、抢些财物,并改年号“崇德”,改国号“清”,以实现和明朝平起平坐的政治地位,从而达到恶心崇祯的目的。

真正让满清跨出入主中原第一步的是夺取皇位失败的多尔衮。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皇太极猝死,引发了八旗贵族对皇位的争夺。

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尔衮,皇太极长子豪格,都是清国皇位继承的热门人选。

政治从来都是在妥协下才有进步的。多尔衮在其他六旗不支持,自立条件也不足的情况下,不得已下拥立了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继位,并改元顺治,从而避免了八旗之间的内乱。
这并不是多尔衮的高瞻远瞩,只是在两黄旗大臣们的佩剑坚决下作出的退让,对他来说这只是中策或下策。

失去了最高权力的惆怅是没有人能够理解的,时为睿亲王的多尔衮,需要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他将目光看向了关内。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北京城失陷在李闯的手中,崇祯帝自缢煤山殉国,曾经威赫的大明朝就此陨落。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四月初四,当时的文武两汉奸给多尔衮带来了自立为帝的希望。

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为了对抗农民军,报杀父之仇,不惜以“割土酬谢”的条件请求多尔衮率清军入关镇压李自成。

清廷大学士,汉奸范文程也上书多尔衮,以“秦失其鹿,天下逐之”的比喻,提出了入关后招揽民心,和李自成争夺天下的主张。

正因为有这样的机会,让多尔衮改变了以往入关实行的屠戮掠夺的打法,开始采取了招揽民心,得城即守的战略,从而实现入主中原的目的。


五月初二,成功消耗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吴三桂的关宁军后,多尔衮率清军进入了北京城。

他严禁抢掠,停止剃发,还为可怜的崇祯帝发丧,博得了汉族士绅的好感,很快就稳定了局势。

不等多尔衮脱离小皇帝自立,远在盛京的孝庄太后就迫不及待的联合其他八旗贵族商议迁都,防止多尔衮自立。

再一次被历史的浪潮逼做选择题的多尔衮,不得不再次妥协,并坚决支持清国迁都。

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王朝由盛京迁都北京,开始了以建万年不拔之业。

而由睿亲王成为摄政王的多尔衮,从此也离皇位的宝座越来越远,再也不可能有机会了。

天下始终还是他的四哥一脉在传承,而他没有垮过39岁的那道坎,死后遭到了他侄子的清算。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皇太极之前的满清 对于入主中原应该说是连想都没想过 所以起名后金 金这个朝代在汉人眼里是个充满仇恨的字眼 后来皇太极掌权考虑到以后可能入主中原 汉人对金这个名字有抗拒感所以改为清 当然这个时候 也只是单纯的想想 只是想想 (当年满清派人来大明谈判过 只要大明承认满清 就不在发动战争 但是崇祯和众大臣 没同意)当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 突然天上掉个馅饼 不入白不入 这是历史的偶然性 可以这样说当时的明朝在崇祯和众大臣的领导下灭亡是必然的 但是满清能一统江山是偶然的 1.李自成几次兵败几次东山再起 说明有群众基础2.明朝末年朱家几十万上百万人不劳而获啃食国家财政民脂民膏说白了就是蛀虫3.对内明朝不断增加百姓的负担和苛税 造成更多的人吃不上饭参加起义 起义的多了 又增加税收用于缴贼 最终变成恶性循环 越缴越多4.对外 李自成只想让崇祯封个王爷崇祯朝不同意 满清只想在东北称国 崇祯朝也不承认(李自成想要个王爷 然后挂帅去东北打满清)最终两个演变大敌5.明朝末年腐败烂透了 官员个个贪生怕死 爱财如命 崇祯要他们捐钱打仗 没一个真心拿钱的 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认为不管谁进来当家 都还要用他们做官。 山海关不开 个人认为满清进来够呛 长城建的再好 守护了中原几千年 最终还是事在人为 出在人身上 。




时实谈论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落后,1618年宣读“七大恨”,誓师伐明,这就是满清入主中原的号角。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金就是北方一个独立国家。从后金的国名我们可以看到大金国的影子,想到女真人的祖先灭掉北宋的历史。努尔哈赤作为女真人的后代,这段历史比我们更清楚。



这时的努尔哈赤,内心已然有了入主中原的宏大理想。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他先是与朝鲜作战,把朝鲜从大明手里夺过来,变成了自己的附属国。

1635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正式称帝。皇帝是汉族封建王朝统治者的称号,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称为汗王。从皇太极称帝这一举动,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野心,至少和大明平起平坐,最好是灭掉大明。灭掉大明必然要入主中原。



大明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清要灭掉大明也没那么容易,需要几代人不停努力,逐步蚕食。关外原来大片土地归大明朝所有,到后来,除关宁锦防线都归了大清。

大清朝因此得到满足了吗?没有。清军一次次进攻关宁锦防线,没有突破,就改道入关,直逼北京城。从皇太极的战略意图看,他是能抢占地盘更好,抢不到地盘抓点俘虏,抢点东西也不错。

沈阳原来是大明朝的属地,后金占领后,努尔哈赤要迁都这里,很多人不同意,而努尔哈赤执意要搬。可见其志不在固守。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摄政王多尔衮看到了入主中原的良机,在吴三桂的引领下,清兵入关,先占领北京,紧接着南下,势如破竹,一举拿下全国。

是多尔衮实现了满清入主中原的梦想,但不能说,满清到了多尔衮时才有了入主中原的想法。

清兵占领北京后,以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为首的一批大臣主张烧掉大明朝的皇宫,大清都城依旧定在沈阳。多尔衮不同意,他说,皇太极生前曾经提到将来有机会拿下北京,就把都城定在北京。定都北京才能问鼎中原,可见皇太极入主中原的想法早就有了。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势头强劲,目标定得远大点也符合常理,更何况有金灭北宋和元朝定都北京的先例。


豫有得


满清其实在皇太极死以前,还真不是对中原有多么大的兴致,之所以入主中原,在这里必须突出一下一个人,那就是多尔衮。


在皇太极执政的时候,后金/清朝对自己的定位还是不太明确的。他们虽然年年都想抢大明一把,但是基本也就到此为止。他们对于明朝更多来说是一个劫掠的土匪,而不是一个想要明朝的土地、人民甚至正统的帝国。

但是在皇太极谢世、福临登基,多尔衮成为摄政王的时候,清朝的国策就开始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因为多尔衮和皇太极的执政理念不同,还因为多尔衮和他哥哥面临的情侣不一样了。


皇太极的时期,是满洲人和李自成一起让大明这个王朝逐渐走向崩溃的时期。而皇太极去世后不久,崇祯帝就在李自成的兵临城下之时选择了自杀,大明这只骆驼终于被压弯了后背。

在这个时候,清朝的格局就有了从辽东到天下的格局。而当吴三桂病急乱投医、为了报复李自成选择做汉奸的时候,多尔衮终于走出了定鼎中原的一步——

“我国欲与明修好,屡致书不一答。是以整师三入,盖示意於明,欲其熟筹通好。今则不复出此,惟底定中原,与民休息而已。闻流贼陷京都,崇祯帝惨亡,不胜发指,用率仁义之师,沈舟破釜,誓必灭贼,出民水火!”

在这封无耻的答复吴三桂信寄出以后,八旗便长驱直入,中国也成为了满清的天下。


青言论史


从努尔哈赤叛乱建立后金后,对明朝来说,是一个叛乱的政权,但其实它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了。


努尔哈赤时代,或是在他之前父祖乃至其先祖猛哥帖木儿时代,都属于明朝的臣子,接受明朝的官职,领明朝的俸禄,为明朝打工的,猛哥帖木儿数次进京觐见皇帝,为的就是表示忠心和顺从,这个时候他们袭职是需要皇帝任命的,没有皇帝的任命那是不算数的。他们接受皇帝的意志,同时明朝在东北最多的时候设置了上千驻军点,完成了对东北的掌控,东北也就成了明朝的疆土。(史料来源于满文老档,有些人画地图就把东北从明朝画掉,仿佛东北一早就是独立的一样这不过是这些人的意淫罢了)



而明朝后期衰落的时候,努尔哈赤以祖传的十三副圣衣开始四处收服部落武装,并且屡次对明朝下手抢劫,最终建立后金,把这块土地从明朝分裂了出去,这是事实。

而后金建立后,无论是努尔哈赤或是皇太极,都没想过要拿到中原的花花江山,他们的战略目地也不过都是抢劫,帮汉人百姓减轻钱包和妻女的负担,以及帮他们搬家给他们找活干(成为奴隶)来巩固自己的政权。他们很希望明朝承认他们的政权,但明朝一贯没有妥协的那种意思,哪怕是再失败也不愿意给后金这个名分。于是后金索性也就自暴自弃,搞了个大清的帽子戴头上和明朝对着干了。


后金虽然几次能够进入关内,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其战略目地依然还是抢劫,抢人口,抢装备,直到李自成农民军打进北京,崇祯皇帝殉国吴三桂大开关门为止,后金才忽然发现自己有了入关夺取天下的可能。它当然不会客气,事实上,这时候他们依然打着若不可为,就退到关外的主意。

有人宣扬什么后金靠七大恨起兵,目地就是为了推翻反动的明朝政府,其实也是瞎扯,所谓七大恨,不过是为了利益而拿出来给人看的,努尔哈赤提出了七大恨,目地是不要让人骂他造反,使他自己整合各路女真有充足的理由。如果这时候明朝封他为王,估计早就屁颠屁颠提出七大爱了…


关河南望


这个叫 的台湾同志。

每天自己提问自己答,有意思吗?

请问您是什么东西?在历史方面有哪些权威?取得过哪些国家级的成就?出了几本书,完成了哪些著作?你一个网文洗脑三无粉也出来拿自己当权威呢?难怪清华的高晓松说你们是历史最佳编剧。











ID笑似花解语


万历年间两大独,缅独和建独。莽应龙最终把云南的六个自治州变成了缅甸。但是莽应龙的野心在整个上座部佛教文化圈。往南吞并了泰国。而野猪皮的野心没那么大,只想在建州那嘎达当土皇帝,没想到后来搞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