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不上市,它是怎么融资的?

大浪淘沙2410011


融资不一定需要上市的!

上市发行股票是企业进行融资的一种方式,是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主要手段。

无可置疑,上市的好处很多。要不也不会那么多企业想着上市了。第一好处是避免过多企业债务;第二是分散管理风险。

发行股票融资相当于把一部分股权给卖了出去,不会对企业产生债务,也就是不用还,对企业资金链是有利无害的。不过“卖”了股权也就减少了控股股东或者公司高管的表决权,对公司管理来说是好还是坏就要看公司性质了。

企业进行融资的绝大部分手段都是间接融资。主要包括发行债券、贷款等。

华为是很能赚钱的企业,不上市融资也就不用分红出去,可以稳定公司现金流出。(当贷款利息比分红出去的钱少很多的时候,高管也不是傻子选择上市吧)

而且华为这样子的公司本身股权分散,员工持股较多,而且资金链稳定。所以没必要上市发行股票减少控股股东表决权,对公司产生不利后果。



老孙财经


华为不上市,并不代表它没有融资的能力,而是出于种种因素的考虑,选择不上市。现在很多国内外优秀企业都不愿意上市。国内有老干妈、娃哈哈等企业不愿意上市,而国外有宜家、亨氏集团、乐高等行业巨头选择不上市。

可能有人觉得奇怪,企业不融资,就无法对外扩张,靠自己能力,肯定是做不大的,而上市融资似乎是企业融资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更何况企业一旦上市IPO后,若几年后还是资金短缺,还可以获得再融资。而像华为这么大一个公司,放弃了上市融资的机会究竟为了什么呢?

首先,华为不上市就是要保留原来的股权架构。之前华为的任正非,主要是把股权分配给职工,自己只拿了很小的一部分股权。华为是靠这样的方式来激励职工,特别是科研人员,所以华为在通讯、芯片等科技领域走在世界前沿。若是华为上市后,华为的股权结构会产生变化。任正非恐怕就无法通过股权方式激励员工,

再者,华为看到了上市融资的好处,但也有当年宝能姚振华通过旗下二家保险公司,高调收购万科,一度让万科有被姚振华控股之危。好在姚振华旗下的两家险企是通过举债收购万科,遭到证监会的质疑和调查。而对于华为来说,一旦上市后就有可能被别人控股,甚至有交权的风险。届时,华为就会背离原来发展轨道。事实上,华为也离不开任正非来掌舵。

最后,华为看重的是企业长远发展,而并非是眼前的利益。现在华为走的是技工贸路线,而一旦上市之后,肯定要以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那就有可能去参与玩金融等虚拟经济的东西了,中国上市公司有三千多家,其中有1000多家把1.3万亿的钱投入到理财,还投了1.2万亿的房地产,这种情况在股市简直是司空见惯。而对于华为来说,只想走技工贸路线,不想背离原来的原则。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华为上愿意上市,它又靠什么途径来解决自己的融资问题呢?第一,华为与房企不同,房企是高负债经营,而华为业绩年年增长,信用度较高,完全可以发行债券。之前华为发行了16亿元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利率仅为4.55%,而且发行圆满成功,说明华为的信用度高。

第二,华为可以通过企业内部集资的方式,来解决融资问题。华为长期给予内部股份和分红,员工对股份和所得分红的信用非常高,这就导致了如果华为要内部配股或者增发新股,马上可以得到新老员工的积极支持。而且华为职工的收入也比较高,华为每年支出的员工薪资应该在600多亿的水平,要想内部集资也并非难事。

第三,华为若是要融资,还可以向银行借贷,对于华为这样的优秀企业,哪家银行不将其奉为上宾?就算一般有点实力的民企都有“小巨人称号”可获得银行一定的授信额度,更何况是华为向银行借钱?现在是银行害怕华为不肯借钱,而非华为这样的优秀企业借不到钱。华为向银行借钱的成本也很低,根本也无需上市。


不执著财经


家有毈,心不慌!

华为是一家非常注重现金流的企业,任正非的危机意思,在企业家里面做的出类拔萃,时刻将华为想象在冬天里,而华为靠什么过冬呢?那就是棉袄(现金流)。


1:现金流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不仅代表着企业一定时期内的 行啊净流入和流出的数量,还反映业务的现金收支状况,更是一个企业是否稳健发展的标志。而任正非早在华为的“春夏之际”就开始为华为准备“过冬”的棉袄了。

2:你说华为缺钱吗?肯定缺,拿为什么不上市呢?因为华为有其他解决资金的办法,除了充沛的现金流,企业融资有很多方式,包括股权抵押、股权质押,先说说华为是怎么融资的,给大家讲一个华为融资的案例:

股权变现:

1987年华为以两万元注册资金创立不久,华为就开始实行全员持股,华为的全员持股其实质就是内部股,是由华为根据才能、责任、贡献、工作态度、潜力等分配给员工数不等的股票,由员工出钱购买,也可以贷款购买,未解决资金问题,华为又与各地有点管理部门先后联合建立了27家合资公司,这些合资公司大量吸纳邮电系统员工人股,缓解了当时资金匮乏的问题。

这种内部股开中国企业内部管理先河,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华为资金紧张的时候,可以成为企业最关键、最可靠的资金链。同时,由于邮电部门的很多职工也购买了华为的内部股,无形中就帮华为的产品打开了一条巨大的销售渠道。可谓是一举“四得”!

银行贷款:

1999年,我国银行开始逐步实现商业化运作,由于华为资信好,业务发展迅猛,开始有好多银行大规模向华为房贷,例如深圳招商银行推出买方信贷业务,让电信部门从招商银行贷款购买华为的设备,华为再从银行提取贷款,此外,由于华为与各地邮电局成立了合资公司,各电信局有纷纷为华为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帮助华为度过资金难关。


资产变现:

2000年的时候,是全球电信市场不景气的一年,华为的业务也受到冲击,没办法,因为银行的利息压力大,任正非选择将“鸡蛋”换“粮票”,就是把自己的一家子公司(现在的圣安电器)卖给了美国的艾默生电器,换来了7.5亿美元,这样,华为的账上就有几十亿的资金,有了棉袄,华为顺利的熬过了“冬天”。

综上所述:

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上市,国内的老干妈、娃哈哈、农夫山泉都没有选择上市,首先是因为他们的现金流充沛,其次是因为他们的融资渠道很多,不需要上市,而华为不上市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现金流充沛,融资渠道多

2:华为是全员持股的企业,一旦上市,会引发股权危机,难免有一些大的投行机构,吞并华为股份。

3:上市之后,大量员工的身价就会暴涨,获得巨额财富,从而丧失了对工作的动力与激情,最后会让华为失去创新力,从而陷入更大的危机。

所以,各项利弊权衡,华为不会考虑上市!


蒋昊说经济


华为没有上市,目前的华为从制度上面也不被允许上市,任正非持有华为的1.14%的股权,其他的股权被9.6万名员工持有,而这样的股权结构的公司不能上市,其实真正还是华为不想上市,如果想要上市,可以直接从员工手里面回购公司的股份,把股份全部收起来,那么华为不上市,资金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华为内部融资

华为实行了全员持股,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但是这种股份其实是虚拟股,不是真正法律意义上面的股份,而虚拟股是可以被增发的,员工想要认购这样的股份,就必须花钱来买,那么这样的资金就会成为华为的一部分资金,那么华为就有了资金,因为这个内部融资,所以华为可以在几年之内迅速得到资金,用于华为的发展。

另外就是华为现金流正常,不缺钱,也不需要过多融资,华为是一家优质的企业,既然是优质的企业,对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都有着较强的议价权利,华为的应收账款就会少很多,资金回流快。

华为不上市也有自己的好处,比如华为不上市,任何关于华为的消息数据可以不被披露,外界也不会知道华为的具体情况和战略方针,可以迷惑对手,让华为变得更加安全,增加竞争力。


小车说理财


上市融资是企业实现最大化价值体现以及最大化融资的道路,但并不是只有这一条道路。“大商谋道”,华为就是如此,通过自身的资源进行极致化的使用,就算是华为不上市,也是有着大量的资金融入。

一、员工,就是股东。

很难想象,在2011年时华为通过员工进行融资的额度能够达到270亿!这要比上市融资还直接,不需要“排队”,资金直接投放于产品的研发、市场的运行!这样的企业,难道会没有战斗力?太具有战斗力了!与一般员工持股的企业是不同的,就拿研发而言,如果研发人员能够自身持股与不持股的状态完全不同。如果自己持股,公司收益就是自己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研发人员就会一门心思的搞研发,只有研发好了,才能够输出更为优质的产品,为自己创收。并且,华为每年都有着红利派息,高的时候甚至能够达到50%。所以,旗下的员工就算是贷款也都会去认购一定的华为员工的股份。

当然了,华为方面叫做“虚拟股”。而这种股份也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能够进行认购,而是怎样的呢?“奋斗者”才能够拥有。也就是说,在华为作为员工,只要你更加的奋斗、拼搏,才能够具有资金进行认购,而不是随便都是可以买的。所以,在华为创业的期间,这种模式的存在为华为源源不断的流入入股资金,再加上过硬的技术以及“拼命”的员工,而这一些的支撑又使得华为有着巨大的盈利,再派息给持股的员工,达到了良性循环。

二、通过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企业使用自己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华为也是如此。很多人也会发出疑问,华为这么成功,还需要贷款?不管是多么成功的企业,相对净资产比例的贷款并不代表其不成功。华为也是有着银行贷款的,特别是在海外经营项目时,也会对应着贷一定额度的款项。银行贷款也是华为主要获取资金发展的渠道。

三、未来华为可能上市融资吗?

个人的观点是,未来华为并不太可能进行融资上市。为什么?股份太过于分散,持股的股东可以说达到了所有华为员工的数量。那么,在股份分散的现状下,就上市工作安排是很难实现的。

当然了,市场中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未来华为还是有可能实现上市。怎么讲呢?可能存在“同股不同权”的方式,也就类似于阿里巴巴、腾讯上市的模式,相对董事长、负责人在创业时因为需要资金的原因,所以将公司的股份尽数出售。但是公司自己却仍旧能够“当家做主”,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将股份受益的权利与股权公司运行的权利相对分离,股东进行受益,而最合适经营公司的人员还是初创团队。现在华为的股份十分的分散,如果是有着上市需求,也只能是寄托于“同股不同权”的方式。

现在华为的经营十分好,已经是两个世界第一,对于资金的渴望程度有限。再加上现在全球市场的资金现状偏紧,而华为的市值又呈现着巨大,就现阶段而言,自身企业不缺钱,市场股市的资金也有限。所以,上市融资的需求并不大。


厚金说


就上市的角度来说,企业上市可以获得许多好处,例如可以避免企业过多的企业债务例如可以分散管理风险,例如可以分散管理风险,有利于企业资金链。但是,相对应的就减少了控股股东或者公司高管的表决权。

企业进行融资的绝大部分手段都是通过间接融资来实现的,即发行债券、贷款等等,而华为本身股权较为分散,员工持股较多,且资金链稳定,不上市可以保留原来的股权架构,所以上市发行股票反而不利于控股股东对于企业公司的表决权。

实际上,华为由于业绩年年增长,信用度较高,可凭借发行债券获得一部分的资金。华为可以通过企业内部集资的方式,来解决融资问题。毕竟由于华为长期给予内部股份和分红,员工对股份和所得分红的信用非常高,而且华为职工的收入较高,想在内部集资也不是一件难事。再者,可以采用像银行借贷的方法。

所以华为即使不上市,也是可以实现轻松融资的。


互联网速评


上市和不上市,都是一些大型公司的选择。

国外也有一堆的巨型公司不上市的,没有人规定公司一定要上市。

举个例子:宜家,乐高,亨氏集团,都是行业巨头,也没上市。



国内没上市的公司也相当多的,手机界的四大家族:华为,小米,OPPO和VIVO,其中三家都没上市,不光是华为,国内饮料巨头娃哈哈也没上市,老干妈也没上市。


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什么?最直接,最迫切的就是:融资,如果放在A股你可以说成是“圈钱”,但是这是要付出代价的,就是一定要拆了过去的公司架构,任正非过去一直领导者华为,问题是他的股权只有1.6%,一旦上市,谁说了算?大股东说了算,老任只能拱手交权。

上市是有风险的,华为这么多年来发展迅速,治理的也不错,真的把老任给换了,请问哪一个敢拍着胸说,在他的领导下,会比老任更强?

上市了就要按照上市公司的玩法,就必须完全拆除过去的华为的治理结构,是福是祸,难说,除非华为特别缺钱,否则上市完全是赌博,万一要是不好呢?


中国相当多的上市公司,一旦上市,就不做实业了,玩起了虚拟游戏,有些事情你们可能都不知道,中国上市公司有三千多家,其中有1000多家把1.3万亿的钱投入到理财,还投了1.2万亿的房地产,这种情况在股市简直是司空见惯。


华为并不缺钱,他缺钱的话,可以直接发行债券



由于华为年年增长迅速,信用度极好,因此他融资的成本极低,这16亿元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利率仅为4.55%,还能发行的出去,信用度高,融资成本低。


那么问题就来了:

一旦上市,华为要拆了过去的公司结构,甚至可能涉及到换老板。

拆了过去的公司结构,换了老板,可能好,也可能不好,你需要去赌。

而上市唯一的好处就是方便融资。

而华为又不缺钱,他可以轻松贷款,轻松发行债券,而且利率低。

它明明手里一把的好牌,它为什么要赌呢?


李建秋的世界


华为的融资渠道很多,据我所知的12年有一次就是内部员工配股,一次集资75亿元。而据我所知,那年华为每股1.2元年终分红每股0.8元!

华为自身因为业务规模逐步增长,必然有因为进出口业务获得国家开放银行等进出口业务的银行的长期贷款支持,加上作为传统的企业,都会在供应链上对所有供应商有账期,换句话来说,就是都存在挤占供应商货款周转的方式,适当地借助供应商资金发展。也就是说,所有的产业的公司比如一百万的资本金而营收是一个亿,真实的流动资金并不需要一个亿而可能只是几百万。

比如,以前我所在的公司,注册资金是300万,但是我所在的公司每年营收在1亿到1.5亿之间,其中,除了芯片存储屏幕等需要现金支付,多数都是供应商占款,以及渠道提前预支部分定金等手段,也包含银行贷款等。

而华为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员工数量巨大,且因为长期给予内部股份和分红,员工对股份和所得分红的信用非常高,这就导致了如果华为要内部配股或者增发新股,可以过得新老员工的积极支持。反过来说,华为每年内部员工按照17年的数据平均年收入为75万,华为每年的净利润可以大量分配给员工,而其中再次配股或者增发新股,则可以把员工在利润分配中获得的资金再次回流公司经营中,华为每年支出的员工薪资应该在600多亿的水平,利润也在几百亿的水平,因此可以良性的滚动和不断获得内部员工的融资支持。


龙哥fei0598


企业获得发展资金有很多渠道,上市只是其中一种而已。哪些获得资金的渠道呢?简单可以分为两类,即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比较简单,主要是向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可以简单的分为股票、债券、信托、基金等几个。

细算下来获得资金的渠道有很多呢,为什么非得上市向公众融资呢?而且,华为由于股权结构的限制,向社会公众和投资者融资的可能性非常小。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华为的股权结构极为分散。作为创始人的任正非,持股份额还不足1.5%。一旦上市,进一步稀释。且如果其他投资者在二级市场大量买入华为的股票,成为大股东的话,那控制权是不是要发生改变呢?

在资本市场上,两个融资项目是比较容易被企业采用,一个就是前面说的发行股票,另一个就是发行债券。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走不通,发行企业债券也是可行的嘛。下面就是华为在2017年向欧洲发行的一支规模为50亿美元的企业债券。


除了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也是融资的一个重要方式。这两者并行不悖,一般都是上市企业会同时在货币市场进行融资。像华为这么优质的企业,且每年成长的速度这么快,应该是可以拿到比较优质的贷款。这个优质指的就是期限长、规模大、利率低。


财经知识局


上市并不是企业融资的唯一渠道,尤其在目前间接融资仍占据主要地位的情况下,上市融资的企业比重并不大。

对华为来说,除了没有通过上市融资之外,其他的融资方式,一个也没有少。相反,对华为来说,不是怎么融资的问题,而是向谁融资、把融资的好处给谁。因为,像华为这样的优势企业,现实生活中并不多。一旦有一家好企业,所有的银行都会想方设法、穷尽一切关系给企业贷款。不仅如此,其他金融机构、信托等,也会通过一切手段,争取向华为提供贷款、资金等。而且,提供给华为的贷款,在利率上也会极大优惠。否则,华为可以不要。

不仅如此,地方政府也会为了需要,竭力地向企业推销债券,以更低的利率支持华为,为华为提供资金支持。

这也意味着,华为只怕不要资金,而不怕要不到资金。别看银行等对中小微企业高高在上,极不愿意提供资金支持。对华为这样的企业,他们就会老老实实,低三下四地求企业给点放贷指标。

这就是好企业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