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民企五险一金按照最低工资交甚至没有公积金?

亮亮1693175


民企五险一金按照最低基数交费是不合法的现象,公积金不交依然是违反规定的,但民企仍然这么操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节约企业的成本,下面我们会算一下这样操作企业到底能节约多少成本。

五险一金的相关法律规定中,原话是要求单位足额给员工缴纳,可以理解为月工资10000就按照10000作为社保和公积金的基数,但是社保实际操作中也规定了最低的缴费比例,不能低于上年度社平工资的40%,60%,北京上年度的社平工资为月8467元,年工资101604元,所以最低的社保基数为3387,5080,因为有些工种的工资是低于3387的,为了统一,要求工资低于3387也要按照最低基数申报社保,即便工资2100,也要按照3387申报。

所以最低的缴费基数则成了企业节约成本的突破口,恶意把工资高于3387的都按照最低申报,不管工资8000或者10000都按3387走,在缴费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月工资为10000,按照实际基数申报的话,企业每月承担的费用大概为3100,个人承担的为1000,如果月工资10000,按照最低基数3387申报,那么企业仅仅承担的费用为1240元,个人承担为382;可以看出一个月在一个人身上企业就可以节约1860元,一年就能节约22320元,如果企业有100个人,每年最少能节约223万。

但是在2019年起,社保交给税务征收后,要求所有单位必须足额为员工缴纳社保,否则必会严查,而对于公积金,虽然说目前还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但《公积金管理条例》中也有规定应当给员工交,只是执行力度不大,后续一定都会提上强制的日程。

而对于没有足额缴纳社保的情况,对于个人来说,将来在退休的时候就能看出明显的差距,最低基数交的会比足额交社保领的养老金少2/3,如果你的同龄人足额交,你最低交,那么他领3000每月的养老金,你每月只能领1000元,当然对于企业没有足额给员工交社保的情况,员工自己可以举报改善这种情况。


笔记簿杏豆


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讲,能缴纳“五险一金”的公司,已经是很不错了,在民营企业也算是比较优秀的了,为什么要按最低工资来交,其实这也算是合法的,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第一,关于缴费基数的问题。

在社保还没有由税务征收之前,各地基本上都是按照统计部门公布的社会平均工资来确定缴费基数。这个缴费分为两个档次,即最高缴费基数和最低缴费基数,在最高缴费基数和最低缴费基数中,又分为300%、100%、60%三个档次,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经营状况来进行选择,无论企业选择那个档次的缴费基数,都是合法的。

第二,为什么要确定缴费基数?

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是我国的企业经营状况千差万别,如果搞一刀切,部分实体经济难以承受;二是社保制度设计有一个兼顾公平的问题,设置300%的限额,就是为了防止退休后,那些拿高薪、年薪的人,退休后继续拿高薪,设想如果一个拿几百万年薪的人,按照实际工资额来缴费,那退休后仍然可以每个月拿好几万,社保的退休金实际叫基本养老金,就是解决一个基本养老的问题;三是设置60%的最低缴费比例,实际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都能参保,使员工退休后能有基本的退休保障。

第三,为什么有的企业不缴纳住房公积金?

很多企业都缴纳了五险,特别是很多民营企业都没有缴纳住房公积金,社保是由社保部门管理的,是《社保法》明确规定必须缴纳的,社保属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管理;住房公积金属于住建部门管理,其执行的依据是《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由各级人民政府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征收,虽然也属于必须缴纳的范畴,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其强制性没有社保那样的力度大,一般非上市公司处于可交不可交的范围。

总之,民营企业按照最低标准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主要从经营成本来考虑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节约人工成本,同时又不至于违法;2019年,随着《社保法》的修改,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这种情况有望结束。


帮兄爱唱歌


为什么大多数民企五险一金按照最低工资交甚至没有公积金?

大约在四年前,笔者在某论坛做演讲嘉宾,会后一个人向我咨询。他是一个木制品厂的老板,他们厂主要是生产家俱之类的企业。因为其他参会者多是企业的HR,我对企业老板来参加此类的社会保险政策会议比较好奇,所以聊的比较多。

他说,原料成本高,行业竞争压力大,利润很低。所以他关于费用的支出他非常在意,自己身兼数职,每个月交的保险费用都由他亲自负责,但因为对政策不是很了解,他希望知道欠缴、少缴社保费用对他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会负什么责任。

他的厂子有一百多名员工,招工时,他一般只招年轻员工,最好是农村出来的低学历员工,这些人对社会保险根本不在乎,只是希望每个月到手的钱能多些。员工流动率高,每个月都要招十几个,走十几个,来来回回增减社保也很麻烦。所以,他尽可能地不给员工缴社保。

我问他,如果劳动者向监察投诉或提起仲裁怎么办呢?他是这样回复我的:走十个人,可能只有一、二个人提出这方面的要求,给点钱补偿就是了。提出仲裁的,打官司就是了,仲裁裁决、法院一审、二审,拖下来半年就过去了,没有几个人打工者耗得起。即使偶尔被劳动监察罚款,毕竟还有八、九人不知道提这方面的事,还是省下的多。

对于一些技术骨干,他选择交保险,但也只是按最低基数交。


针对题主所说的是不是大多数民企未按规关为劳动者缴纳的五险一金,由于没有十分权威的数据,不敢妄言,但我知道,在部分民企中确实存在,甚至从网友的反馈上来看,小部分国有企也有欠缴、少缴、不缴的现象存在。


要问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利益。

我们大家都知道,如果劳动者的上年度月均工资为10000元,那么用人单位需按10000元为基数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用人单位约支付3100元的保险费用,劳动者个人亦需支付1000多元的保险费用,到手工资不足9000元(未考虑个税)。换句话说,用人单位聘请了月薪万元的劳动者,需要支付的直接人力成本就在14000元以上。

而如果减少社保缴费基数,如按5000元为基数缴费,那么企业支付的社保费用为1600元左右,劳动者个人缴纳500元左右,这样,用人单位支付的直接人力成本仅为11600元,劳动者到手的工资为9500元左右(未考虑个税)。

这样一来,企业的成本从一个人身上就减少了2000余元,而且,劳动者的收入表面上还增加了,提高了竞争力。

缴费公积金也是一样的道理。





老王观职场


这个事情是相当矛盾的。

按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要求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要求,用人单位必须给职工缴纳社保五险和公积金。

劳动监察部门、社保经办机构、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负责相应的行政职责,有督促用人单位缴纳社保的义务。他们可以通过各种行政执法行动,检查企业,要求不合法用人单位履行法律义务,缴纳社保公积金,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可以通过行政执法权责令改正、行政处理、行政处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可是,民营企业是我们国家经济的造血机器。据《企业年度报告(2018)》显示,中国目前有开业状态企业2009万家,民营企业占88%,吸纳就业人数1.55亿人。

民营企业对税收贡献超过50%,对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均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了70%,城镇就业占比超过80%,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达到了90%以上。

民营企业有其自发性,会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获取利益。很多民营企业不给职工缴纳五险一金,就是从自己获取的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

2018年经济困难,很多民营企业经营也十分困难。不过当时国家从机构改革的需要出发,要求推行社保征缴移交税务部门,引起了民营企业极大的反响。因为税务部门掌控着民营企业发放工资的信息,如果税务部门以此为依据征缴社会保险费的话,很有可能让民营企业不多的利润消失掉,也会造成大批民营企业倒闭。

实际上这种担心多余了。移交税务部门征缴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费的核定能力是由劳动部门负责。所以,并没有太大的征缴变化。


目前来看,大家默认的是尊重社会达成的共识。也就是说,职工如果不主动申请维权,没有被劳动监察或者社保稽核等执法部门查处,那么就暂时不会处理。如果职工维权的话,肯定会依法依规处理的。

人社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有关规划。

随着社保降费的推动,社会维权意识的加强,最终国家会努力实现所有企业都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像美国的社保养老保险参保率已经高达94%以上,


我们国家也会不断完善企业年金计划和个人退休金计划,努力打造养老保险的三大支柱。未来我们的退休金来源会更加多元化,退休金也会更加充足。

总之,社会在进步,未来养老计划也会越来越好的。最后,还是建议有维权意识的年轻人抓紧维权比较好,随着时间推移,维权会越来越难的。


暖心人社


中国八成的劳动者在民营企业就业,民营企业少缴、欠缴、不缴国家规定的“五险一金”早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通过监管,这几年已经大有改善。这些行为:



首先,损害了劳动者权益,使得他们退休后养老金较低,公积金少,许多保障权益受损,甚至得不到。

其次,这是违法行为,企业没有依法经营,企业治理有问题,也损害了国家形象。

再次,造成了国家损失,本来国家支出“五险一金”费用,由于企业少缴、不缴,对国家财政影响大,造成国家负担多。这也造成企业间的不公平、不平等竞争。


民营企业这么做的主要原因:

一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利润。一句话,就是想少花钱,维持经营,自己多挣点。


二是不懂“五险一金”制度的重要性。的确许多企业对社会保障制度了解不够,认识不足。所以执行起来不认真。

当然地方人保部门也有监管责任,有地方保护主义倾向,随着税务机关统一征收制度的实施,相信这个问题马上可以解决,劳动者权益将得到有效保护。


始宁郡主


亮亮1693175:社会保险共包含五个方面: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我仅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你回答。

先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只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才会出现你说的情况。在职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由供职单位与你个人共同缴费的。正常情况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是按职工工资的28%缴纳的,单位按职工工资的20%缴纳记入统筹账户,职工按8%缴纳,由单位代扣代缴,记入个人账户;当你工资低于当地上年度社会职工平均工资时,以当地上年度社会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的28%为你缴费,单位按当地上年度社会职工平均工资20%缴费,记入统筹账户,职工以当地上年度社会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的8%缴费记入个人账户,由单位代扣代缴;当你月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社会职工平均工资300%时,单位就会以当地上年度社会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的20%为你缴费,你以当地上年度社会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的8%缴费记入个人账户,由单位代扣代缴。

再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在职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与职工共同按职工月工资的8%按月缴费,职工工资低于当地上年度社会职工工资时,按当地上年度社会职工工资8%按月缴费。这8%的缴费由职工供职单位负担3/4记入统筹账户,个人负担1/4记入个人账户。

你所在企业为你按最低档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说明你的工资低于当地上年度社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当你的工资低于当地上年度社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时,你会发现企业与你共同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会高于你的工资。

至于你说有的私企没有住房公积金,一是可能由于企业经营困难,经批准缓交。二是由于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故意不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总之,如果没有住房公积金,你可到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咨询或反映。


我爱我家214230147



依据(社会保险法)相关规定,五险一金缴费是有规定的,不论集体还是民企职工,参加工作30日内必须要与企业或者私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要求单位替你缴纳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责任险,是企业、个人、政府三方筹集资金为在职职工缴纳的社会福利性保险。

根据楼主的描述,职工和企业缴纳的社保到个人账户怎么这么低,请你注意缴纳的费用是按照职工基本工资缴纳,基本工资不包括奖金、津贴、加班、补贴等。

假设:您每月工资加补贴合计5000元,扣除各类补贴2000元,实际您基本工资只有3000元。扣除您个人应缴部分,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0.3%~0.5%。如果企业再为您缴住房公积金5%~12%。您自己可以计算一下,到手的工资就一目了然了。如果对单位缴纳五险有不了解的地方,可以咨询当地社保部门。

关于住房公积金的缴费,明确告知,住房公积金不是法律规定的,主要根据企业经营状况,有能力的企业应当为职工缴纳。如果企业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哪有闲钱为您缴纳住房公积金。如果有疑问请您咨询当地城乡住房公积金管理办公室。


笑看人生53441283946


楼主你好,大多数民营企业只缴纳五险并没有缴纳公积金,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只有这个五险是属于法定强制为员工要购买的处于一个法定的责任和义务,任何企业和单位都不能够拒绝购买,但是这个住房公积金并不属于法定的责任和义务,所以说很多企业不为员工购买住房公积金也是这样的一个原因。

因为他给员工购买的这个社保,按照最低缴费基数去缴纳这个社保的话,相应的会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这样的话就会增加企业的一个经营利润,所以说这是企业的一个做法,当然从2019年社保税改以后,那么就不能按照这样的方法来给员工购买社保的,一定要按照员工本人的一个工资标准来购买社保,这就是社保税改的一个目的和必要性。

所以说在2019年以后,那么实际上自己的社保缴费应当会提高,因为很多人的这个工资待遇会高于你们当地的一个最低缴费标准的,所以说自己的这个社保待遇相应的就会提高,但是到手的工资如果在工资基础上可能会减少,因为这样你社保的个人交费部分相应的增加了,所以说你到手的工资肯定就会减少了。


社保小达人


我们国家没有这些事情,资本主义社会才有这些事情发生


没得425


究其根本还不是为了降低成本,你做老板也会这么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