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鄭州眼裡,到底啥是西郊?

在老鄭州的言語體系裡,會有一些外來人琢磨不透的地名。最經典的,莫過於西郊、市裡和行政區這仨詞兒。

見面一噴,各報家門。“恁家哪了?”“俺西郊了啊!”彷彿西郊人了骨子裡,都透著一股牙氣和傲嬌。

那麼,到底哪算西郊?西郊有啥好牙了?“鄭說”給恁噴噴。


1作為城郊的“西郊”

眾所周知,鄭州的老城區,3600多年以來,一直在管城商都城牆所圍區域。歷經各朝各代硝煙戰火,城牆雖有修補,但鄭州主城的位置卻始終沒變


老鄭州眼裡,到底啥是西郊?

直到清末鄭州火車站的開通,汽笛聲再次喚醒了這座千年古都,鄭州城區的範圍才越過西門(西大街順城街),發展到了德化街、老墳崗、操場街、馬路大街(大同路)等火車站地區。

因為之後的連年戰亂,鄭州的這種城市規模,持續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初

西郊,從字面理解,就是指老城區西側的郊區。鄭州的西郊,自然就是指鄭州城區以西,即京漢鐵路以西的大片區域。

那時候,京漢鐵路以西都是村莊、農田和荒地。王立砦、蜜蜂張、菜王、兌周、路砦、林山寨、周新莊、羅莊、三官廟、大崗劉、小崗劉、西耿河……還都是務農為主的自然村。

西郊之前地勢起伏,溝壑縱橫,幾個村莊裡都是低矮破舊的草房。現在的建設路那時是一條三四米寬的大溝,最深的地方有七八米,西起三官廟,向東到商業大廈一帶,這條溝底是條路,便是鄭州通往洛陽的古道。

2作為新區的“西郊”

1949年後,中國工業佈局極不均衡,現代工業幾乎全在沿海地區,內地幾乎一片空白。為改變這種局面,也出於軍事角度的考慮,國家將大量資金投向了中西部地區。

鄭州位於鐵路幹線的十字路口,交通便利;河南又有豐富的棉花、煤炭、鋁礬土等礦產資源,“一五計劃”就把鄭州定為了工業重點發展城市。這些工業項目建在哪合適呢?

50年代初,蘇聯專家為鄭州設計了一套城市規劃:以火車站為大門,以人民路為中軸線向東北發展,這個規劃當時已經實施。

潘復生出任河南省委書記後,總覺得斜著的人民路很彆扭,提出中國人習慣棋盤式城市,他便指令王均智(時任鄭州市長)負責,重新進行研究,再搞一套方案。

王均智召集有關部門、專家,認真研究了鄭州的地質和地理特性:西郊地勢高,不會被水淹;西郊土質和底下水位狀況,有利於建造多層建築。依此,他們就提出一套規劃方案:工業企業集中向西發展。省委也最終同意了這個方案。


老鄭州眼裡,到底啥是西郊?

從1953年開始,鄭州西郊的原野上展開了大規模的工業基建。除了五大棉紡廠和二砂,還有建了鄭煤機、電纜廠、水工機械廠等大型國有企業。

“一五”期間,國家對鄭州的工業基建投資3億多元,到“一五”結束時的1957年,鄭州的工業企業發展到575個,工業總產值達到4億元,9年間增長了300多倍。


老鄭州眼裡,到底啥是西郊?

除了工業企業,在西郊紮根發芽的還有市級機關和科教文衛等事業單位。

鄭州市府最初在管城辦公,考慮到為工業生產服務的便利,市府決定西遷。1954年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確定西遷方案,1964年市委大樓施工完成,市委市政府完成搬遷。相應的市直機關,也隨之在西郊落腳。


老鄭州眼裡,到底啥是西郊?

市委市政府完成搬遷的1964年,伊河路小學落成開校。而之前的1956年,鄭州市第一完中(今19中)成立;1960年,鄭州市第一中學從崗杜街遷至桐柏路35號。

高校方面,1956年鄭州大學徵地建校;1957年,榆次紡織機械工業學校遷入,更名為鄭州紡織機械製造學校。1960年,北京糧食專科學校分3批搬到西郊嵩山路。

醫療方面,1954年河南省紡織工業局醫院(1975年劃歸市屬,改名為“鄭州市第四人民醫院”),1958年,鄭州市中醫院於文化宮附近建成。同年,河南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從開封遷到鄭州,並更名為河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可以說,西郊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基本形成了現在這種城貌,行政、工業、教育、醫療、商業等綜合配套,也為西郊的發展提供支撐。進入八九十年代,市供電局、廣播電視臺等單位也遷到西郊辦公。

在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歷史中,西郊成為鄭州當之無愧的時尚新城。

西郊有鄭州曾經最好的居民住宅區——汝河小區;西郊有鄭州曾經最性的飯店——皇家花園;西郊有鄭州曾經最高的摩天大樓——裕達國貿;西郊有鄭州曾經最好吃的甜品店——威士林;西郊有中原地區最大的廣場——綠城廣場……

西郊還有鄭州最性的大學、中學、小學、醫院;西郊的文化資源在全市也是首屈一指:省圖、文化宮、群藝宮、青少年宮遍佈其中。

西郊人當然有牙的資本,工業強、納稅多,待遇好、生活水平高,西郊人看市裡,自然覺得都是一群老閘皮。

3作為老城的“西郊”

90年代中後期,隨著經濟環境的轉變與國企改革的深入,西郊幾個大型工業企業的效益日趨低迷。當年精氣十足的紡織工,有的退休在家帶孩子,有的成了下崗大媽……西郊人的傲嬌漸漸被消磨了。

同時,鄭州的城市框架在不斷拉大,東區的建設吸引了多數人的目光,西郊風光不再:當年的多層洋房變成了老舊小區,往日的工業新區變為不折不扣的老城區。


老鄭州眼裡,到底啥是西郊?

三廠蘇式家屬樓

現在提起西郊,大家能想起的,只是記憶中的機器轟鳴、商業大廈與中原集貿市場的喧囂,以及如今老家屬院那種慢生活。西郊再也不是時尚的代名詞。


老鄭州眼裡,到底啥是西郊?

曾經的汝河小區夜市

西郊令人稱道的,可能僅僅停留在了舌尖的美味,三廠食堂、三廠燴羊肉、四廠燴麵、裕豐源燴麵、馬仁鴻涼皮、童記米皮、四川擔擔麵、方秀華胡辣湯……

4 到底啥是西郊?

首先,西郊是一個特有的地名。老鄭州人會說,往西過了地下道,就是西郊。

西郊是一個既模糊,但又相對有明確指向的地域範圍,老鄭州一般會認為“京廣鐵路以西、華山路以東、隴海鐵路以南、淮河路以北”的這片區域,便是西郊

老鄭州眼裡,到底啥是西郊?


其次,西郊已經演變成一個文化符號,它體現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一種工業生態,也反映出城市新區成長中的一種精神面貌,它不僅有機關、企業大院生活的市井百態,還有外來人口與城中村居民對城市的融合。

從地名上來說,許多城市都有西郊,上海有著名的西郊賓館,大連有西郊國家森林公園,南寧有西郊動物園。從工業文化上來講,瀋陽的鐵西區、洛陽的澗西區,也都是工業新區的類似範本。

但對於老鄭州來說,西郊就是一種特有的情懷。它像這個城市的青春期,記錄著茁壯成長的過去,書寫著一個個時尚與浪漫的故事。

那麼,鄭州的童年是哪呢?下回接住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