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如何填寫最划算?

晴朗的天空裡




西門觀點:在這個網絡信息時代,如實填寫最划算,不然就是涉嫌偷稅漏稅。

新年2019年剛剛開始,個稅問題成為所有人關注和關心的問題。以前,個人所得稅的繳納只是少數人關心的問題,因為很多隱形收入的確難以控制。

徵收個稅的目的除了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外,還有一個功能是調節收入差距。從個稅稅率看,收入越高,稅率越高,比如,3000元以內3%,3000元至12000元10%,12000至25000就是20%,80000元以上45%。所以,越是高收入,個稅越高,起到一個調節收入差距的目的。

有人會說,個稅再高也還是比我們爭得多,這個問題要正確認識,我們國家的收入分配原則就是多勞多得,人家比你貢獻大,收入就應該比你高,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合法收入,法律都會保護。


從2019年元月一日開始,個稅起徵點由3500元提高至5000元,儘管大多數人工資有所提高,但仍然在免徵範圍內,因為,除了扣除起徵點5000元外,還要扣除其它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繼續教育、房租、貸款利息、贍養老人等六項費用,所以,月收入在七八千元以內的人基本上都可以免交個稅。所以,起徵點提高,對普通工薪族有好處。

再說題主的問題,個稅如何填寫最划算?這個問題本身含有避稅甚至偷稅漏稅之嫌。

以前,個稅徵收由單位提供收入數額,然後由銀行代扣,到底多少,稅務部門也搞不清,所以偷稅漏稅很普遍。

從今年起,養老保險和個稅徵收都由稅務部門直接徵收,你每月或每年都有哪些收入,收入多少,只要輸入你的身份證號碼,都清清楚楚,一點也漏不了。因為,我們無論在哪裡領錢,都要身份證,都要通過銀行。

如今,個稅徵收第一步是自己向稅務部門申報,下載一個個稅徵收APP即可。但不要認為是自己申報就存僥倖心理,不要以為我這筆收入稅務部門肯定不知道,所以,不填寫。

不想申報的大都是大額收入,一旦被稅務部門查出,還必須得繳納不說,可能會被作為失信人員收入網絡,甚至涉嫌偷稅漏稅罪。

所以,自己申報個稅,最好如實填寫,這樣最划算。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個人所得稅如實填寫最划算,否則涉及到逃稅漏稅的嫌疑。

今年個人所得稅的APP火了,大家都在用個人所得稅APP填寫稅前專項附加扣除事項。

根據國家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專項附加扣除主要有六大項。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繼續教育房租支出,貸款利息支出和贍養老人支出。

子女教育是指受教育的子女,每月可以額外享受1000元的免稅額度,可以夫妻兩人平均享受,也可以有一方享受。

大病醫療是指基本醫療相關的醫藥費,個人負擔超過1.5萬元的部分,最高不得超過8萬元一年。

繼續教育,是指從事學歷學位教育和職業資格教育的勞動者,按照每月400元或者一年3600元進行專項附加扣除。沒有固定收入的勞動者可以選擇父母進行扣除。

房租支出是指租房沒有房子的群體,可以享受每月1500元,1100元和800元的專項附加扣除,主要區分不同的城市。

貸款利息支出,也是定額扣除,總共1000元,可以夫妻雙方任意指定一人,也可以共同分擔。

贍養老人支出,獨生子女可以獨自享受2000元的專項附加扣除,非獨生子女最高只能享受1000元,所有子女合計不能超過2000元。

一般每一項就是填寫都能夠增加我們的免稅額度,不過注意選擇是否是由用人單位代扣,還是有次年進行年度彙總清繳。

一般年度彙算清繳會比較麻煩一些,除非有兩個以上地方獲取收入的人群才適合年度彙總清繳。

有的個別人是一個單位領取5000元的工資,一個單位領取3000元。以為這就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了?實際上稅務系統,只要你輸入身份證號,立馬就能查出用人單位申報的工資信息,任職受僱信息,有幾條都是非常明確的。

所以,我們還是老老實實申報個人所得稅的好。對於月工資低於5000元以下的人,也可以湊湊熱鬧,畢竟哪一天我們工資提升了呢?尤其是很多單位還有年終獎,年終獎平均進去的話,如果超過5000元,也需要進行交稅。而且年終獎繳稅也是預扣的,如果我們不需要繳稅,或者按較低基數繳費,至少還可以次年把交的稅退回來了。比如月工資5000元,年終獎發2萬元,一般會扣600元的個人所得稅,但是我們各種專項附加扣除加上之後徵稅起點是7000元的話,實際上是不需要繳稅的。這樣我們可以在第二年3月至6月申請退稅。



所以,大家還是都去申報吧,萬一2019年企業效益好,多發一些年終獎呢?


暖心人社


個人所得稅如何填寫最划算?

2019年起,社保將採用新的累計預扣法進行計稅,並通過專項扣除進行精準減稅。

這樣更復雜的計稅方式意味著,通過不同的報稅策略可以達到減少個稅繳納,更好的享受減稅福利。

下面先講一下額度可以分配的部分:

一、子女教育的12000元額度,可以在父母之間分配,可以父母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也可以把額度全都交給一方。但訂好了分配方式,一年內不能改變。

二,學歷教育的每年4800元額度既可以由本人扣除,也可以由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支出扣除。

三,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每年有12000元的額度,可以選擇在本人和配偶之間其中一方扣除,同樣一年之內不能改變。

四,住房租金支出抵扣額度,如果夫妻在同一主要工作城市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不同城市的可以分別扣除。

五,贍養老人的每年24000元額度,在非獨生子女之間可以平均分攤,也可以簽訂書面分攤協議,但每個人最高不得超過每年12000元。

以上是可以分配的抵扣額度,將額度分配給收入更高並且沒有額度溢出的人,將達到少交個稅的目的。

此外還有一個竅門,不少專項抵扣既可以按月抵扣,也可以按年抵扣,如果選擇按年申報將在12月份一次性給出巨大的抵扣額度,可以好好利用哦。

總體上看,這次稅改中,家庭負擔越重的人可享受的扣除就越多,讓我們期待明年的到來吧。


查悅社保APP


怎麼填報個稅分配比例,最好的辦法是算總賬,算大賬,別看小錢看大錢。比如一家夫妻好說了,誰賺的多,就給誰100%的比例分配。如果兄弟姐妹多,涉及到父母贍養比例的,也要儘量給賺的多的比例,比如一個人賺六萬,其他人賺六千,那麼儘量多給,而不要平均,因為六萬與六千的上稅額,截然不同。佔到大比例的,可以出錢補償比例小的那部分,其實也沒幾個錢。

其實,這個個稅的背後,很多人都沒仔細琢磨,都在開心的算著個人的減免,好像佔了不少便宜,輿論也都是在報道有哪些減免,實際,有很多增加的內容,別的不用說,等到一年後,同比個稅數據,你就會驚人的發現大幅增長,這才是個稅的真相。

這次個稅,誰都不要想偷稅漏稅,因為是不可能的,只有想不想辦你,而不會說你能偷稅漏稅成功,因為整個申報系統都是互相關聯的,互成因果的,包括現金走賬,同樣都有跡可循,都能推理出個稅問題,別想偷稅漏稅。

未來可以研究規避個稅,現在減免是小意思,比如,公益慈善捐助的減免,國債購買等減免,才是真正需要我們研究的,未來避稅師也將會是一個重要職業。看過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嗎?你就懂了。


韓東言


個人所得稅如何填寫最划算?其實答案只能是如實填寫,否則就會涉及偷漏稅的問題。我們唯一所能操作的空間只能是吃透國家的稅收政策——也就是說國家所規定的稅收優惠條件只要是我們符合的一定要充分享受到,但絕不能靠弄虛作假去逃避納稅義務。從2019年1月1日新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就已開始正式施行,現在大家都可以在手機上下一個個稅APP,在裡面填寫個稅專項附加扣除事項。那麼具體都有哪些事項可以進行抵扣呢?我們究竟可以通過哪些合法的途徑將我們的稅負降到最低呢?

首先相比原來的老稅制:新的個稅起徵點從3500元提升到了5000元,也就是說月薪在5000元以下的人是不需要繳納個稅的。月薪超過5000元的部分實行的是累進稅率——按收入高低分為7級稅率:超過5000元而不超過36000元的部分實行3%的稅率,也就是說如果您的月薪是3萬元就需要繳納900元的個稅;超過36000元而不超過144000的部分實行10%的稅率,然後扣除2520元的速算扣除數,也就是說如果您的月薪是140000元就需要繳納11480元的個稅;超過144000元而不超過300000元的部分實行20%的稅率,然後扣除16920元的速算扣除數,也就是說如果您的月薪是200000元就需要繳納23080元的個稅;超過300000元而不超過420000元的部分實行25%的稅率,然後扣除31920元的速算扣除數,也就是說如果您的月薪是400000元就需要繳納68080元的個稅;超過420000元而不超過660000元的部分實行30%的稅率,然後扣除52920元的速算扣除數,也就是說如果您的月薪是600000元就需要繳納127080元的個稅;超過660000元而不超過960000元的部分實行35%的稅率,然後扣除85920元的速算扣除數,也就是說如果您的月薪是900000元就需要繳納229080元的個稅;超過960000元的部分實行45%的稅率,然後扣除181920元的速算扣除數,也就是說如果您的月薪是1000000元就需要繳納268080元的個稅。

現在我們假設您的月薪為1萬元,如果在老稅制下就超過3500元的起徵點6500元,而當時10000元所使用的稅率是10%、速算扣除數是210,也就是說需要繳納6500*10%-210=440元個稅。而在目前的新稅制下的起徵點是5000元,也就是說10000元的工資只超過起徵點5000元,適用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為0,這樣一來需要繳納的個稅金額為5000*3%-0=150元,比原來少交290元。除了稅率的變更之外本次稅制改革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租金支出、住房貸款利息支出、贍養老人支出等六大可以稅前抵扣的專項附加項目。之所以增加這六項扣除項目的目的在於實現稅負公平——個稅徵收的目的之一就是調節社會公平,避免造成貧富差距過大的現象。那麼現在假設如果兩個人的月薪都是6000元,然而其中一人是單身漢,一個是上有老下有小,請問這兩人的生活壓力是一樣大的嗎?既然生活水平不一樣,那麼承擔一樣的稅負公平嗎?正是考慮到這樣的因素,所以有必要允許納稅人在稅前對贍養老人、教育子女、住房貸款等費用予以抵扣。需要注意的是:六大專項附加扣除項目之中的住房貸款和住房租金兩項只能享受其一,也就是說享受了房貸抵扣就不能享受租金抵扣,享受了租金抵扣就不能享受房貸抵扣。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一部分人一方面在交著房貸,但另一面卻在租房住,對這種情況只能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一項進行抵扣,這就意味著對另一抵扣項目的放棄。問題在於:不同的家庭用於贍養老人、教育子女、還房貸等項目的費用各不相同,那麼在填報個稅時具體如何抵扣呢?

根據目前的新稅法對子女教育費用的規定: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所謂學歷教育包括義務教育、高中教育、技工教育、大學及以上教育。年滿3歲至小學入學前處於學前教育階段的子女同樣參照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在具體扣除時可以選擇全部在父親一方扣除或母親一方扣除,也可以選擇由父親和母親各分攤50%的扣除比例。這樣說比較籠絡,那我們就舉個例子:如果一對夫妻生育有兩個孩子,那麼按規定就享有每月2000元的子女教育費用扣除。如果孩子的父親月薪為10000元,而孩子的母親只有3000元,那麼就可以選擇將孩子的教育費用全部從父親的工資收入中予以抵扣,這樣可以實現減輕家庭稅負的目的,因為母親反正不到起徵點。如果夫妻倆的月薪都是6000元,那就由夫妻倆各自分攤1000元的子女教育費用扣除,這樣就都不需要交稅了。當然也有可能一開始夫妻倆一方工資高、另一方低,於是選擇由工資高的一方抵扣孩子的教育費用,後來工資低的那位收入提升了,於是兩夫妻一合計決定變更原來的子女教育費用扣除方式,那麼這樣可不可以呢?答案是如果是在一個納稅年度之內是不可以的,這也就是說在下一年度就可以變更了。

新稅法關於繼續教育支出的規定是: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3600元定額扣除。國家對於成年人參與專業技能培訓以自我提升是持鼓勵態度的,所以在接受完學校教育後如果再接受專業技能培訓繼續教育的費用也是可以予以抵扣的。不過繼續教育和學校教育有一個顯著的不同點:接受學校教育的多是無收入來源的未成年人,而接受繼續教育的情況就相對複雜了——有的人是自己打工掙錢支付繼續教育費用,有的人是父母拿錢支付繼續教育費用,那麼國家稅法也考慮到了這方面的情況,所以繼續教育的費用支出既可以由納稅人本人予以抵扣,也可以由其父母予以抵扣。當然在具體抵扣的過程中如果納稅人本人或其父母一方達到起徵點而另一方沒有,那自然就由達到起徵點的一方予以抵扣,因為未達起徵點的一方本來就不交稅,只有由達到起徵點的一方抵扣才能起到少交稅的作用。

人活在世上沒誰敢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儘管近些年來國家在醫療保障領域一直在不斷完善,但客觀上我國公民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並未完全徹底扭轉。那麼如果一個人的工資收入超過了起徵點,本來是應該交稅的,可他生了一場大病,結果弄得自己家庭生活已比較困難,這時再向其徵稅就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對此新稅法的規定是: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發生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藥費用支出在扣除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指醫保目錄範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彙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這裡需要注意幾點:首先可以抵扣的必須是扣除醫保報銷後個人承擔的醫療費用;其次80000元是最高限額,不是說可以直接抵扣80000元,否則如果工資還不到80000元就沒得抵扣了,最終的抵扣數據還是以醫院開據的醫療費單據上的金額為準。在具體抵扣過程中納稅人可以選擇由其本人或配偶一方予以抵扣,未成年人的醫療費用可以由父母一方抵扣。

新稅法關於住房貸款的規定是:納稅人本人或者配偶單獨或者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者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者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需要注意的是: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的利息扣除,如果納稅人擁有兩套以上的住房則不能再享受貸款利息扣除。至於在具體扣除過程中夫妻雙方可以約定由其中一方予以扣除,但扣除方式一經確定之後在一個納稅年度之內不得進行變更。相比之下新個稅法對住房租金的規定相對複雜一些:如果納稅人是在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居住,那麼扣除標準為每月1500元;如果納稅人在上述以外的城市居住,那麼就要視其居住地的戶籍人口數量多少而定——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的扣除標準為每月11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的城市的扣除標準為每月800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夫妻雙方在一個城市工作生活,那麼住房租金支出只能由在租房合同上簽字的人予以扣除。另外納稅人及其配偶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同時享有住房租金支出和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兩項扣除,納稅人可以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案予以扣除,但一經確定之後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進行變更。

新個稅法關於贍養老人的規定是:如果納稅人是獨生子女,那麼可以按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贍養老人費用支出。那麼如果納稅人不是獨生子女呢?這種情況可以由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具體每個人的分攤比例可以由兄弟姐妹協商約定,也可以由被贍養的老人指定,一般來說指定分攤優先於約定分攤。約定或指定分攤的必須簽訂書面分攤協議,具體的分攤方式和額度一經確定在一個納稅年度之內不得變更。如果同時贍養了兩位及以上的老人,那麼被贍養人的贍養支出統一按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具體而言:被贍養人包括年滿60歲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滿60歲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其實我認為不是如何填報抵稅最划算,而是怎麼提高收入最划算。大家還是想想如何多賺錢才是正事。當然了,既然回答這個問題,那就說說我的看法。

眾多周知,這次允許的抵扣情況包括撫養子女支出、贍養老人支出、住房貸款和租金支出以及繼續教育支出等部分。一般而言,建議大家如實填報。畢竟這次的改革肯定是以後以個人身份證號碼為依據,逐步建立起像國外那種的個人社會信用號碼。咱們老百姓可比某些明星好多了,不幹那種偷稅漏稅的事。


具體的抵扣細節和標準我就不再贅述。我認為有幾點可以注意下:其一關於夫妻雙方抵扣額的分配。像撫養子女和首套貸款利息抵扣,允許夫妻雙方選擇抵扣比例,這時候就要儘量讓收入高的一方抵扣,最大限度的拿到稅收優惠。其二像贍養老人稅收抵扣,如果不是獨生子女,就要和兄弟姐妹商量好抵扣比例。如果有的在老家,有的在發達地區,那就儘量讓發達地區的兄弟姐妹多分擔比例。其三有的答友可能現在收入不到5000,我建議也儘量申報。畢竟說不準之後工資漲了呢,或者年終獎還要分攤到各個月呢。


總之,這次的個稅抵扣政策有人總結為就是國家希望大家好好學習(繼續學習),早生娃早買房。最後還是回到剛開始說的,抵稅這事對咱老百姓來說,就是個蚊子腿,一點點肉。大家還是多想想怎麼增加收入吧。


律師獨角獸


個稅改革之後,不僅提高個稅起徵點到5000元,還增加了一些專項扣除,以下: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我們只要到“個人所得稅”APP上填寫相關信息即可享受政府給我們的減稅紅包。


在這裡金十君告訴你們,不要想著怎麼填可以拿到最多的好處,因為扣除標準都是規定好的,你只能如實填寫信息,並且填寫的信息會進行審核,必要時候會讓你提供資料,如果到時候被查出來虛假信息,那就糟了。

下面是幾項專項扣除的扣除標準:

子女教育:按照每個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父母可以選擇其中一人每月1000元扣除,也可以選擇分開,一人每月500元扣除。在選定扣除方式後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繼續教育:(1)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但期限最長不得超過48個月。

(2)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照3600元定額扣除。

大病醫療:個人負擔超過1.5萬元的部分,最高不得超過8萬元一年,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彙算清繳時扣除。

住房貸款利息專項: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貸款的利息扣除。對於2019年之後還處在還款期,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扣除。

住房租金:(1)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1500元;

(2)除第一項所列城市以外,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1100元;市轄區人口不超過100萬(含)的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800元。納稅人的配偶在納稅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視同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

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只能二選一。如果對於住房貸款利息進行了抵扣,就不能再對住房租金進行抵扣。反之亦然。

贍養老人:納稅人贍養年滿60歲以上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贍養支出,可以稅前扣除。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應當與其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

一般來說,最好是以實際減免個稅的多少來決定填寫,可以自己進行計算,但也有一些規律在,金十君也在這給大家說下:

由於不同的專項扣除在不同收入的人身上可以獲得的個稅減免不一樣,所以選擇哪個專項扣除,由誰扣除,都需要仔細研究一下。

1、相同扣除額度,誰的收入高給誰

收入高要交的稅也多,當處於不同稅率等級時候,把專項扣除交給高收入的人往往可以減免更多的個稅。

比如丈夫收入高適用25%稅率,而妻子收入適用10%稅率,那麼1000元的住房貸款利息扣除額全部給丈夫扣,意味著減稅250元;全部給妻子扣意味著減稅100元。

2、不一樣的扣除額度,選高的就對了

對在主要工作城市的有房同時又租房的人來說,顯然選擇選擇每月1500元的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會更好,但如果是在戶籍人口較少不超過100萬的城市,那扣除額度就只有800元,這種情況下還是選擇每月1000元的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能夠減免更多的個稅。

3、不同扣除額度,不同收入,誰扣除多給誰

比如子女繼續教育有400元/月的繼續教育專項附加扣除,但也可以由父母選擇1000元/月的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兩者不能重複扣除。

這時候如果父母子女收入一樣,那麼讓父母選擇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但如果父母收入較低,子女收入較高,則要計算好由子女扣除減免個稅多還是父母減免個稅多,然後決定由誰填寫專項扣除。

大家不要小看最新推出的個稅專項扣除,雖然這些扣除加一起有時候只能減個幾十、上百塊,但根據新的個稅超額累進稅率表,收入由低到高將分別適用3%、10%、20%、25%、30%、35%和45%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對於有些人來說,扣除之後可以到更低的稅率,那麼減免的個稅就很多了!所以大家千萬記得可以靈活填寫以獲取更多的個稅減免,但是一定要如實填寫!


金十數據




這是我總結出來的兩張表格,如果看不清的話,可以去原文章看詳細內容。地址:https://m.toutiaocdn.com/item/6646314320500113928/?iid=57577509398&app=news_article×tamp=1547910679&group_id=6646314320500113928&abtest_id=1


圓嘟嘟墨墨


在西方發達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一個國家的重要或主要稅種,人人納稅,沒有所謂的象中國的5000元起徵點,扣除項目合理謹慎,只要有收入人人必須納稅,每個人都是真正納稅人,而中國完全就不一樣了,個人所得稅是少數人的稅,按人口總量算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不足5%……


用戶4757028068


個人所得稅如實填寫最划算,否則涉及到逃稅漏稅的嫌疑。

今年個人所得稅的APP火了,大家都在用個人所得稅APP填寫稅前專項附加扣除事項。

根據國家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專項附加扣除主要有六大項。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繼續教育房租支出,貸款利息支出和贍養老人支出。

子女教育是指受教育的子女,每月可以額外享受1000元的免稅額度,可以夫妻兩人平均享受,也可以有一方享受。

大病醫療是指基本醫療相關的醫藥費,個人負擔超過1.5萬元的部分,最高不得超過8萬元一年。

繼續教育,是指從事學歷學位教育和職業資格教育的勞動者,按照每月400元或者一年3600元進行專項附加扣除。沒有固定收入的勞動者可以選擇父母進行扣除。

房租支出是指租房沒有房子的群體,可以享受每月1500元,1100元和800元的專項附加扣除,主要區分不同的城市。

貸款利息支出,也是定額扣除,總共1000元,可以夫妻雙方任意指定一人,也可以共同分擔。

贍養老人支出,獨生子女可以獨自享受2000元的專項附加扣除,非獨生子女最高只能享受1000元,所有子女合計不能超過2000元。

一般每一項就是填寫都能夠增加我們的免稅額度,不過注意選擇是否是由用人單位代扣,還是有次年進行年度彙總清繳。

一般年度彙算清繳會比較麻煩一些,除非有兩個以上地方獲取收入的人群才適合年度彙總清繳。

有的個別人是一個單位領取5000元的工資,一個單位領取3000元。以為這就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了?實際上稅務系統,只要你輸入身份證號,立馬就能查出用人單位申報的工資信息,任職受僱信息,有幾條都是非常明確的。

所以,我們還是老老實實申報個人所得稅的好。對於月工資低於5000元以下的人,也可以湊湊熱鬧,畢竟哪一天我們工資提升了呢?尤其是很多單位還有年終獎,年終獎平均進去的話,如果超過5000元,也需要進行交稅。而且年終獎繳稅也是預扣的,如果我們不需要繳稅,或者按較低基數繳費,至少還可以次年把交的稅退回來了。比如月工資5000元,年終獎發2萬元,一般會扣600元的個人所得稅,但是我們各種專項附加扣除加上之後徵稅起點是7000元的話,實際上是不需要繳稅的。這樣我們可以在第二年3月至6月申請退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