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学校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时,要求每课时都要有教学反思,你怎么看?

静思的长寿花


这个问题,纯粹是学校管理问题了,要求每课时都要有反思,也不违反任何规定。有人责问谁定的?学校有权这么做,为了给点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学校可以这么做,这么做也没有什么不妥。

不过,笔者还不赞同这样的做法,因为,这样做,有六语形式主义的嫌疑。教学反思是必要的,不是有些外行人认为那样,完全是多此一举。教学反思,可以总结经验教训,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但是,笔者认为,教学反思不一定是写在教案的后面,而且没有必要每课时都要写多少字的反思,这种做法,多半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教学反思,应该是老师的自觉行为。没有反思的教学行为是不存在的,一名老师教学一定的内容后,必定会在心里反思一番的,只是,他们没有写出来。为何没有写出来,这与个人的反思特点相关的。

现在,备课笔记的形式也已经多样化,但是,我们很多学校,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还是抱着手写的教案不放,这是一种落伍的行为。前阶段既有一所大学,对上课没有纸质教案的老师进行了通报和处理。这是有待商榷的。

只要老师备课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备课,都是可以的。有的老师博闻强记,运用现代办公手段写了电子教案后,教学重难点及程序安排,已经烂熟于心,何必要去写什么纸质教案呢?

教学反思,笔者觉得不用那么频繁,一个单元,一个章节,教学下来,对教学有所悟有所得有教训,总结一下,也就可以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强求每一课时都必须写,必须写多少字,形式主义可以休矣。


当代师说


每天写反思有点形势主义,一段教学内容完成再写更有整体性和针对性。我自己经常写反思教学日志,把自己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包括板书,学生反馈问题,以及各个班教学过程中捕捉到的不同教学方式的调整。好处是下一轮教学我可能记不清楚一些问题难点和重点,这样我看看教学日志和反思就知道怎么备课了。经过几轮修改和积累,会更加得心应手,特别是像我们开设新课程,更需要写教学反思。比如我们团队开设了《影视与西方文化》,我已经教授了三遍,每遍都有不同收获,反思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教学对象和教学素材,更好地整合各种资源。特别是有新团队成员加入,我把自己的教学流程和反思交给他们,他们根据我的记录,可以马上上手,有利于团队建设。


猫咪英语课堂


这东西我经历过类似情况,就是实习时的工作日报。

你说我一个实习生,有啥可以写的?每天能干的有啥?每天晚上回来为了这300字抓耳挠腮的编。

教学反思也是一样的,每一节课写一篇?要知道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每堂课可能真的是平平淡淡的教学,又不能最后写个“正常教学”就结束,非要写的话,九成以上是编的,浪费时间浪费心思,还不如让教师好好趁着下课喝杯茶休息休息,准备下一堂课。

如果一定要写的话,一周一篇我个人认为是最合理的量,教了一周,大大小小总归有点事情,总会有一点感悟,记下来也不是一件坏事,对以后的教学是有利的


用户153297980648


有一天,江湖满地一愚翁曾在随笔本上写下这几行字:

盘点会让自已明白有几斤几两。
盘点会让自己明白起点在哪,方向在哪。

真正的总结与反省从来都是很重要的。

只不过,打印在洁白的A4纸上的所谓“反思”大多是玷污洁白的文字垃圾。

这个问题,让我又想起这几行字。

学校的初衷无疑是对的。大到国家民族,小到个体,反思都是进步的开始。不会反思的个体是无法成长的,不会反思的民族是停滞不前的。学校要求教师写课后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是,任何事都过犹不及。列宁说,真理再走一步就是谬论,哪怕是一小步。

这个学校的“再走一步”就是“每课时都要有教学反思”中的“每课时”。

首先,绝多数老师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每课时的教学反思。但是学校又要求写,又要检查,所以只能写一些空话、套话、正确的废话。这样的教学反思就成了打印在洁白的A4纸上的,玷污洁白的文字垃圾。这样的教学反思也浪费了老师宝贵的时间。

其实,现在很多学校都是这么做的。实际上,那些反思基本都是文字垃圾这一点,管理层也是知道的。但我奇怪的是,既然学校上下都明白这是浪费纸张,浪费时间,为什么还要这么做,还做了这么久。为什么那么多学校也这么做?我至今想不明白。

现在来谈谈个人认为较为合理的做法。

我们教孩子写考场作文中的记叙文,一般都会告诉他们一个基本原则:立足写好一件事。写多件事很可能导致件件都写不好。600字以上的考场记叙文一般情况下适合写一件事。

美学大师朱光潜说,与其匆匆浏览十部一般的书,不如精读一本有价值的书;与其匆匆浏览十部有价值的书,不如用浏览十部书的时间好好读一部有价值的书。

江湖满地一愚翁说,与其让我们老师糊弄每课时的教学反思,不如要求我们好好写几课的课后反思。

教龄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一学期至少写4篇,即每月1篇。字数不限,但内容要真实,忌空话、套话。建议他们一学年从写过的教学反思中抽一篇最有价值的,写成论文。鼓励他们去投稿。

教龄5年以上的教师一学期至少写2篇。同样要求字数不限,内容真实,忌空话、套话。同样将建议他们将优秀的教学反思升级为论文,鼓励其投稿。

在这个方面,我个人有些成功的经验。我一般一学期上两次精心打造的研讨课,课后对着录像细细反思,而后写成论文。近六年,这样的反思总结论文,我大概发表了二十余篇,其中有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如果我们能把平时的教学反思提炼,总结,评职称时就不怕论文关了。

其实做法还可以更灵活一些。

即鼓励教师带着研究意识进行日常教学。在教学中有困惑,有心得,有发现,就把这些写下来。这就是高质量的教学反思,对改进教学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反思。这些不一定要写在备课笔记本上。老师有想法了,随时记录在手机。点点滴滴的反思最终会汇成汪洋大海。教育专家大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反思相当于研究。研究的前提是自由和安全。

课课反思的沉重任务和管理层的检查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研究的前提。备课笔记本的课后反思栏犹如一个框架、一个模子。框子里和模子里是出不来真正的研究和思想的。

有位著名特级教师这样说:检查老师的备课笔记是缺德。一个老师有没有认真备课,你去听听课就知道了啊!为什么非要逼着老师写厚厚的备课笔记呢?同样,一个老师有没有反思意识,能不能再反思中进步,看看他的教学成绩,看看他一学年之内或几年之内能不能写出反思性教学论文,就可以了啊!为什么非要逼着老师在厚厚的备课笔记上写课课反思呢?

江湖满地一愚翁专注教育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和大家煮酒论教育,奇问共欣赏 !


江湖满地一愚翁


现在为了检查教学常规工作,校领导尽可能的发挥其才能,如上面起定毎学期听课10节,学校就定为15节。期末试卷分析原来只要备课组长写一份,现在是每人写一份。反思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备课总数达到多少多少。教师们常常在教材上背一遍课,还要在教案本上再次备一遍;作业的批改次数不能少于上课节数。诸如此类,还有多少时间去认真思考课堂教学上的教与学。当老师太辛苦,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评选卫生城市,要上街道上督查卫生,要上村入户做精准扶贫工作,要参加法律知识考试,要网上上传下载资源,要师德师风建设写论文写心得体会。为了评职称要写论文要引领示范等,评不上职称,工作再认真也拿不到养家糊口的钱。太啰嗦了,别介意哈!每天每年都这么奉献的。


姜燕298


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是最近二十几年提出的…在教学完成后要进行的一项回顾。意思是你必须有错、讲错、弄错一部分,然后通过反思后发现了,写下来,并进行深刻的认识,以利于下次更好的改进、提高教学;如果你感觉没问题呢,你也得找出毛病,或故意编出一些假问题,然后写出提高过程…这些东西有用呼,毛用没有,真错了,不用反思,发现了也会纠正、改进…这样写谁来谁看?自己不看,别人更不看,也许在评课时,一些评委找你毛病(找茬)时看一下…

但是,你要是不写,那你就是“反动的”,你的教学就是不合格了,有可能就一票否决了…

所以呀,你就得有这一项…

也好办,形式主义吗,就是有这一项就行,内容没人看,所以,都是随便编一下就应付了事…


杭帆风顺


愚友认为,校长要求教师在课时教案后面千篇一律写上课后反思是一种搞形式主义的表现。因为教案仅是教师课前准备的一份备忘录。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应该因人而异,实用就好。目前,国家教育主管部分认可的教案有:书头教案、板书式教案、图表示教案、叙述式教案、活页教案、目标式教案等。至于课后该不该写反思?如有重大的事,写出来,供自已今后备查,是可以的。说句实在话,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不是把教案写得如何如何的问题,关键是熟悉教材,找准教学目标,思考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做好要用的课件或实验准备等,课后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才是最有实效的。有领导针对部分校长不讲实效,千篇一律在教师的备课本本上下功夫,迫使教师上一节课,就要用两节课的时间去抄教案,提出过:请把教师从抄写教案的时间中解放出来!不知有些校长知道不?


李勇8194


谈一下自己的教学备课和教学反思吧!

曾经也是学校管理要求下写“八股”教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然后教学过程中新课引入,例题讲解,练习巩固,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一整套流程下来,作为新老师还是成长蛮快的,但随着教龄增长,开始有了更多思考。而这需要时间,于是对备课有了新的想法,现在基本上就在教科书上作批注,写下每个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提醒自己,然后补充练习或修改课本习题,把答案写上去以便上课核对。在这种备课方法下,课堂上极少会打开教科书看下一步该讲什么,而是一切流程都在脑子里,偶尔有不记得题目数据的时候,翻开来看看,或者讲到课本上的概念时,请学生在相应的地方批注或作答。

教学反思,曾经在教案本专门有空白处书写,但最开始写的教学反思,我现在自己也不读,全是形式主义,应付检查。但现在的反思,开始慢慢形成文章,也越来越长。教学反思,并非一定在课后马上书写,而是要经历一阵思考之后再动笔,最好和组内教师进行交流后写,看法也更全面,写出的东西自己看上去也像那么回事。

事实上,现在我把许多教学方面的文章,包括备课和反思,都放在头条和微信公众号上了,如下图:

现在基本不需要被人催促写反思了,隔一段时间,如果有空,便会写下一点东西,也更容易发挥。我认为这种形式的反思,才真正能提高教师自身水平。


爱数学做数学


每课都要写反思?谁定的?学校定的。学校为什么这么定?无非两种原因:上面教育管理部门要求的,或者学校根据某个理论自定的。

这个课后反思有无必要?首先我想请各位思索:干工作的仅仅是教师这一个行业吗?(不是)别的行业人员不需要成长吗?(不是)公务员、医生、工人等是不是每做一件事要预先写个过程,然后再写个反思呢?(不是,至少不强制规定)

为什么教师要天天反思课课反思?这除了教育管理人员通过行政干涉来显示权力外没有什么可以解释。反思,是有感而发,有感则写,无感则不写,可以书面写,可以心中有,强行要求课课写,教师有压迫感,甚至有被奴役感,必然令人生厌,瞎编滥造者有之,照搬照抄者有之。这徒增教师负担,君不见教师怨声载道乎?

教学有方,亦教无定法。教学理论,全员掌握;教法,自主选择,不必一统。特别是留痕类的任务,纯粹多余。我反思,但不必留痕(写反思)。我改作业,但不必留痕(批改记录)。……其他的不再多说。

其实,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在不断地思考,除非睡眠状态或植物人状态,每做完一件事,包括每读一篇文章,甚至每一次与人交谈之后,都有或多或少的感想或反思,人就是在不断反思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反思是生活常态,是自发的,有时也是自觉的。我们不能因为没写下来,就认定别人没有反思。

说白了,统一要求写课时反思,并不是什么专业性要求,并不能体现什么教学内行,它只是教师的额外负担,具有压迫性,缺少人性化和灵活性。它把教学行政化,它完全是为了迎合行政检查的需要。

教育,有时真的有被外行人乱管的味道,教师同行们,您有没有这种感觉呢?

传播正能量,促进教学改革,减轻教师负担。支持我观点的请不要吝惜您的手指头,感谢您的点赞或转发,也恭请批评指正。



百姓茶馆话人生


每个做教师的人不用任何人提示都会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比如这节课讲得比较成功,学生完成作业效果好,那节课不那么成功,学生完成作业普遍在哪里出问题,等等任课老师都会去总结,目的是为了以后的提高。要求老师把反思写进教案,看似是对老师的严要求,实际和脱了裤子来放屁没有什么区别。一些坐在办公桌没事干的人以显示其水平高搞尽脑汁给老师提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其实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如果你真这么关心老师的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你坐进教室去听课,课后抽学生作业检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后再发言。老师本来工作量就多,硬要在教案中写反思,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不是不会写,也不是不愿写,而是写了没有任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