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歌是一片沙漠”,怎麼評價現代詩?

白鉛華


現代詩歌也有寫得好的,只是太長了不容易記住,所以不太會有幾篇傳世之作。

寫詩如同看人,首先看的是外貌衣著,這就是詩的語言組織能力;讀詩才是認識詩的內涵和意境,有如人的心靈。人們要認識到一位乞丐的心靈美,那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大多數人都不會也不願與乞丐為伍。

語言的錘鍊永遠是寫詩最重要的法門,所以太長的詩是不適合流傳的,除非你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那樣的天才,能夠寫出《蜀道難》、《兵車行》、《琵琶行》等等那樣不朽的作品來;或者有歌德、海涅、普希金、泰戈爾、雪萊等詩人的才氣。既然沒有,就儘量寫得簡潔、優美一點。

說實在話,新詩真的不好寫,尤其是在我們這樣一個以唐詩宋詞為美的國度,相比之下,讀新詩幾乎味同嚼蠟。


亦喻之


錄西部某市大型轟轟烈烈的詩賽(給某州寫一首情詩)特別獎擬獲獎作品,請大家評論好壞,由此判斷現代詩的發展狀況

……  

某州的雪

……

  你背來茶葉,我必將牽馬相迎

  你率兵來攻,我已放下吊橋,城牆煮酒

  誰也擋不了我要為愛而敗,成了籠中鳥

  誰也擋不了我舍一城繁華,做你袍下影

  ——前塵如煙,聚散在中山橋的上空

  如今,我借來的這一生,風流過了,頹廢過了

  波瀾壯闊過了,斜風細雨也過了

  而你,依舊是我以為的能夠把倒影落在我墓碑的人

  我尋你。擊水三千,掘土三尺

  此刻,我在中山橋上,下雪了

  落在中山橋的雪和落在白塔山的雪不一樣

  和落在湖北的雪不一樣,和落在漢江的雪不一樣

  落在我頭髮上的雪和落在我眼睛裡的雪不一樣

  但,落進我骨頭縫的雪,卻和落在大地上所有的雪

  是一樣的

  此刻,我是雪中的三千片,至少有一片

  落在你的屋脊

  此刻,我是三千片雪花間的縫隙

  只有你進得來

  此刻,我是茫茫白中的一筆黑

  你怎麼看,也看不見

  此刻,我是鋪天蓋地的破碎

  而明天,我是不留痕跡的驕傲的癒合

另:

現錄詩友前段為"請為蘭州寫一首情詩"詩歌徵文大賽所投的一篇徵文,可能由於水平有限,未能入圍,敬請大家斧正指導

……

(二)我的愛人我的蘭(飛天下凡只為蘭)

……

傾慕你大河洗濯的俊顏

傾慕你山勢挺拔的偉岸

傾慕你堅守於荒涼的性格

傾慕你頑強拼搏的勇敢

不再忍受天宮的孤寒

不再矜持對你的喜歡

打破天規飛到你的身邊

深情訴說著千萬年來的愛戀

……

喜歡你把長河落日描摹地很壯觀

喜歡你創造著人間煙火的幸福美滿

喜歡你把絲綢之路的大愛傳遞

喜歡你新時代的步伐邁地更加矯健

近距離感受著你的呼吸

用女兒的柔情纏綿著你的笑臉

舒服得躺在你寬廣的臂彎

盡情享受著你雄性的溫暖

……

自古英雄愛美人

現在天仙也愛偉男

我的愛人啊我的蘭

誓要與你相守到永遠

……

注:蘭是指蘭州的簡稱,本詩取意飛仙下凡愛蘭州這個偉男的美好意願


沙河槐青意最濃


首先,我亮明自己的觀點:不敢苟同這種論斷。理由:不能割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詩歌的歷史,來討論詩歌的發展。

持“現代詩歌是一片沙漠”觀點的人,他們甚至不承認現代詩為詩歌。他們的主張就是:凡是詩歌,必須要有押韻,講究格律。“無韻不成詩”。請問?孔老夫子雲:“不學詩,無以言”的《詩經》有韻律嗎?之後的古詩歌代表作,屈原的《離騷》,有格律限制嗎?可以說,先秦,兩漢之前的古體詩,無論“三言”,“四言”,“五言”,都是沒有格律限制的。只是詩歌發展到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了近體詩的“律絕”。直至唐朝,才正式完善了近體詩的“絕句”和“律詩”,形成一套格式化的詩歌體系。可以這樣說,這是中華詩歌發展的一個鼎盛時代。

隨著中華民族歷史的發展,中華詩歌,也在不斷演進。以上世紀初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掀起,現代詩歌也隨之出現。發展到當代,也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以胡適,沈尹默等為代表的現代詩派,他們的代表作,也是擺脫了格律詩的束縛。不妨引用兩首:

胡適的《鴿子》

天高雲淡,好一片晚秋天氣!

有一群鴿子,在空中游戲。

看他們,三三兩兩

迴環來往

夷猶如意,——

忽地裡,翻身映日,

白羽襯藍天,鮮明無比!

沈尹默的《月夜》

霜風呼呼的吹著,

月光明明的照著,

我和一排頂高的樹並排立著,

卻沒有靠著。

恭請各位詩友看看!這些詩歌有韻律嗎?有平仄對仗嗎?你能說這不是詩歌嗎?正是有了這些順應潮流,敢於變革的現代詩的先鋒,也才有了現代詩!難道不是嗎?

毋庸諱言,現代詩在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也走過了跌宕曲折,興衰存亡的艱苦歷程。遠的不講,僅就新中國成立後,詩歌的發展就經過了解放初期的“歌頌式”,文革時期得“口號式”,文革後期的“傷痕式”,改革開放之後的“反思式”

繼之於“意識流”,“朦朧式”,“口語詩”,以及“羊羔體”和什麼“花”派等等,不一而足,不勝枚舉。不可否認,由於受經濟大潮和功利主義的影響,當代的一些大名鼎鼎的詩人,也禁不住誘惑,開始寫一些隨波逐流,奇思異想,讓人讀後雲裡霧裡,一頭霧水的詩歌。更可悲的是,我們眾多正國級的報刊雜誌,卻連篇累牘地刊發這類作品。推波助瀾,使得“民怨沸騰”。為持有“現代詩歌走進沙漠”觀點的人們提供了理論和現實依據。

最近,我從網上購的兩套由詩刊社編髮的《中國新詩百年志》和《詩刊創刊60週年詩歌選》,認真讀過後,更加堅定了我對現代詩健康發展的信心。也更加堅定了我的新詩觀:寫詩,就是好好說話。把話說好了,就是詩歌。能夠說出別人想說而說不出來的話的,就是詩人!




帆影Ordos


寫一寫自己的看法吧。

因為工作性質,免不得接觸大量的文章,其中詩歌佔了很大一部分。

我讀詩歌感覺很痛苦。

或者說不是痛苦,而是頭疼。

因為詩歌這種文體,和小說散文不一樣,小說可以看故事看情節,故事情節沒有,就可以看文筆,看結構,散文比起小說來說就要枯燥一些,因為很多時候是沒有情節的,所以讀內涵讀感悟。

詩歌不像小說散文,有規律可循,也不能以文筆為論,內涵這種東西,散文是可以用大段文字表述出來的,但詩歌是藏在字詞裡面,某個意向裡面。

讀詩歌的時候,就像是站在紙的背後,正面寫了很多東西,你卻只能趴在背面看,但是背面能看出什麼?

你只能看見大段的文字,只是字。

這些字沒有邏輯,沒有聯繫,亂七八糟組合在一起,似乎想表達什麼,但又似乎沒有表達什麼。

讀過去什麼都感覺不出來,有時候也許還能感覺出一點東西,但凡能感覺到什麼東西的時候,我就覺得這首詩大約還不錯了。

做個比喻吧,把那些詩歌比作川流不息的人群,我從中走過,只有很少的氣質出類拔萃的人,我會多看幾眼,而其他毫不起眼的,即便是擦肩而過我都記不住他的臉。

但氣質出類拔萃的人並不多,哪怕是有些名流,名聲響噹噹,你仔細看他,也泯然眾人矣。

有些真正有氣質的人,會被一些泯然眾人的名流擠走,於是我們看到的始終是一些平平而已的,卻以為看到的便是最好的。

於是我們就覺得,哈,這世上已沒有有氣質的人了,荒漠,荒漠,真是荒漠。

不然,不過是個熙熙攘攘的鬧市罷了,被圍觀的不好看,可鬧市上人來人往,那些有氣質的不過是在人群中或坐或臥,不被人知罷了。

可好熱鬧的觀眾讀者啊,他們只愛看熱鬧,誰會看燈火闌珊處呢?

可燈火闌珊要熱鬧起來,付出的東西就太多了,就像曾經潦倒長安的杜甫,他熱鬧起來的時候,是花圈遍地,靈幡飄搖了。

我看過有人問,有些人的詩看不懂,尤其是有些名家,不知道寫的是什麼意思,這樣的詩算好詩嗎?

那麼好與壞的分別在哪裡呢?在你心裡。

這世上有人喜歡李白,也有人討厭李白,有人喜歡杜甫,也有人討厭杜甫。

你喜歡的便是好詩,你不喜歡的自然就不算了。

就算你們都承認他好,可我就是不喜歡,這樣的人世上太多太多。

讀懂了自然知道怎麼好,讀不懂,你再勸解也沒用。

但絕大部分人的審美是一致的,我們看到美的就是美的,看見不美的就是不美的,總有真正的好東西在等待我們發現,又何必抓著垃圾不放呢?

我們都在這鬧市上,各色各樣的人都有,我能做的就是盡我全力,指給大家看那些真正好看的,大家一睹為快。可我的力量太小了,也不能代表所有人的審美,所以我指出來的也不盡如人意,又必然遭到咒罵怨懟,說我沒有什麼資格。

我是沒有資格,可我有眼睛,我有嘴,我的心是熱的,血也是熱的,我看到了,就是看到了,我要說,就一定要說。

這鬧市上的人太多太雜,想出名的太多,想逐利的更多,名流大家,流氓騙子,世外高人,寒門子弟······

我們知道,眼睛也會騙人,我們看到的,也不全是我們看到的,我們想看到的,也不全是我們想看到的。

這種痛苦我還沒有解決的方法,如果你有,希望你能夠告訴我。

----------丸----------


祁門小謝


我覺得,現代詩正處於糟糕的時期,要麼沉淪下去,永遠遭受世人的唾棄;要麼改革,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關於現代詩,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就出在一些寫手身上。他們佔山為王,把持朝綱,形成了互相吹捧、排除異己的小圈子文化。


說“現代詩是一片沙漠”,未免太過了,現代詩並不荒蕪,而是繁榮一片,不過其中雜草叢生,“草盛豆苗稀”,上乘的現代詩少之又少,大多數都是無病之呻吟。從五四運動以來,白話文取代了文言文,白話詩取代了古詩詞。我覺得,白話文取代文言文是一種進步,白話詩取代古詩詞是一種倒退。

先前的我,既讀古詩詞,又看現代詩。現代詩精品少之又少,一流的現代詩不會超過一百篇,現代詩的第一名篇依舊是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我曾經讀了不少現代詩,新月派的、九葉派的、朦朧派的,其中也有不少好詩,但是比例太低了。讀現代詩類似於喝白開水,淡而無味。白開水喝了之後有益健康,乏味的現代詩讀了之後純屬浪費時間。


現代詩最大的問題是太自由了,不拘一格的形式,隨心所欲的書寫,毫無韻律可言。古有“無韻不成詩”的說法,現代詩打破了這一鐵律,我就是沒有韻腳,你能奈我何!古詩詞有韻腳相對來說容易記誦,絕大多數現代詩都不押韻,背誦起來很困難。再加上水平較低,真沒有背誦的必要。

現代詩越來越向散文化發展,千瘡百孔,支離破碎,讓人不知所云。更有一些詩人,寫著冗長、累贅、空洞的詩詞,如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何必呢!詩詞是凝練的語言,比如卞之琳的《斷章》一篇,就給人美好的感覺和無限的遐想,這才是真正的好詩。

現代詩的出現不過短短百年,一直處於探索之中,不完美和有缺陷是應該被包容的。我認為,現代詩應該學習兩方面,第一個是古詩詞中深厚的文化底蘊,詩歌貴含蓄,過於淺顯直白乃是語病也。白居易之所以不能和李白、杜甫並列,就在於其白話太多。第二個是外國詩歌的抒情,國外的詩歌自由奔放、感情激越,比如普希金的《致大海》,顯示出了自由奔放的磅礴氣勢。我也看過很多拜倫、濟慈和雪萊的詩篇,覺得他們的層次和境界高出我們不少。



現代詩正在走上一條不歸路,在濃厚的商業氣息裡,逐漸日薄西山。好的詩詞給予我們美的享受,差的詩詞讓人厭惡反感。雖然現代詩歌是一片沙漠,但我依舊希望大漠中能夠傳來美妙的駝鈴聲,出現美麗的綠洲來。


層城鵷雛


詩歌無非思想、情感、語言、音樂這麼幾要素。

舊體詩格律詩首先不存在音樂美的缺失,因為是現成音樂格式往裡填內容填詞語,現代詩則很可能沒有音樂美,或者失之淺薄,如濫用的或牽強附會的押韻之類。

其次,現在物質空前豐富,平民百姓過著比歷史上帝王將相還享樂的生活,思想感情卻非常貧乏。

第三,農耕社會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人情美美,到處詩意,現代生活是工業開發、商業計算,有的自以為時尚的人連在親密人際交往時也在學習冰冷的AA制,沒有優美環境,沒有純真感情,哪裡來的詩!

但是,說現代詩一片沙漠我不敢苟同。

一些天才已經盡最大可能寫出了他們的詩。

五四時期是青澀的模仿的,但也不乏珍品。

徐志摩《再別康橋》、戴望舒《雨巷》乃至郭沫若詩歌未必不是詩歌。

就是1949——1966所謂“十七年”也還是有些名作的,郭小川“望星空,我不免感到惆悵……”你能說不是詩句?臧克家《有的人》雖然側重說理,但也是感情飽滿愛憎分明。

這些,可以說是沙漠上的草,如果草都說不上,那就算荊棘吧。

總之,詩歌在死亡之前總是要拼命發芽的。

至於改革開放新時期一來,禁區雖尚未完全解除,詩意只好朦朧,但朦朧詩也是一派繁榮,出了些名家名作。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史詩啊!

後來,我更這樣寫道:

“卑鄙是高尚者的通行證,高尚是卑鄙者的墓誌銘。”

什麼亂七八糟!

在利益面前,一些道德標準難道不是很混亂嗎?



大悔憶智冰


現代詩歌是有趣兒的。

古代詩句正規、謹慎、難以捉摸,恕我直言,一篇20個字的五言我背一週也不會,而且背了那麼多年的唐詩三百首我現在忘記得差不多了。但是,現代詩,通俗易懂,每一首不管質量高與不高都有自己的靈魂,或者來說,我們不能以質量去評價每一首現代詩只有作者,才清楚的知道他文章的內涵。

我認為現代詩小眾,但是依舊有它的一席之地,並非是“沙漠”,只是說現代人世俗氣息繁重,注重物質性,導致一部分人精神上的缺失,這樣來說,不止是現代詩受眾小,連文章也是。能在這個領域堅持原創並且以優異成績展現在世人面前的作者,不管是在創作上還是精神上,一定優於常人。

我之所以如此鍾愛現代詩,其實不止因為有趣兒,還因為可以無限想象為所欲為。


打個比方,文章裡面說父親不愛我:父親從沒有主動和我說過話,連簡單的關心都沒有。


現代詩裡會這樣說:

村口的古樹很老了

黃昏來的快一些

父親總是顫顫巍巍的

他的柺棍還很年輕


他的兜裡有一兜歲月

擅長偷去我的光陰

他褲腿上長了滿山

鞋底是發黴的穗子

你看!他都未曾送我離開


他有根一米二的舊皮鞭

他不愛我,還烙了一巴掌在我心上

他一個人,還有一條狗

呵!他一年四季餵養它


我回鄉的時候,他躲在屋子裡

瞧阿!他不愛我

他寧願去洗冰涼的被子

也不和我說話

他不問我快樂否,還催促我離開


你看啊,這就是現代詩阿,一點都不是沙漠對不對!我寫的笨拙,是因為爸爸很愛很愛我。最後,堅持,互勉!


用戶102255038393


現代詩是不是一片沙漠只能是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佳作很難讀到,寫詩的人多,看詩的人少,大家都有自己的詩歌圈子,也就圈子文化。

現代詩代表人物艾青、臧克家、顧城、北島、舒婷戴書望海子、余光中汪國真、席慕蓉、 劉自立 、嚴力 、楊煉 、梁小斌 、顧城,等一大批優秀的詩歌作家,創作出了一大批謳歌時代精神的好作品,他們的作品廣受群眾的歡迎

20世紀80年代優秀詩歌作家,周倫佑 、于堅、 翟永明 、王小妮 、歐陽江河、 廖亦武 、孫文波 、呂德安 、韓東 、駱一禾、孟浪 、陸憶敏 、陳東東 、萬夏 等等。到90年代有,詩陽、 李元勝 、譙達摩 、馬永波、 臧棣 、樹才 、伊沙 、餘怒 、吳晨駿、 戈麥、 藍藍 、桑克、 西渡 、楊鍵 、徐江。

現代好多純文學刊物由於發行困難的原因被迫停刊了,打擊了一些詩歌作者的積極性,也影響當代詩歌的發展,剩下的幾個詩歌期刊也是勉強維持,所發的作品估計也是圈子裡的人作品,好多作者現在只有依靠網絡來發表,好多網絡詩歌是沒有報酬的。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臧克家《有的人》雷舒雁的《小草》舒婷的《致橡樹》余光中的《鄉愁》等等一大批優秀詩歌作家創作出了無愧於時代的好作品,且打上了時代的烙印,並且在讀者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這是僅僅舉的幾個列子,好作品還有很多就不一一的列舉了。

縱觀這些年的詩歌作品,質量上成作品不多,很多都是玩詩歌遊戲的,無病呻吟,裝腔作勢,譁眾取寵,沒有生活氣息,更不說接地氣了;還有的是詩歌庸俗話,晦澀浮躁,既不通俗又難讀懂,更不明白是寫的啥東西,把讀者看的雲天霧地,缺少生活氣息,有些急功近利;有的詩歌好像是說夢話和醉話,自斟自飲,自以為是;尤其是愛情就是聊聊我我,毫無愛的美感,甚至有些媚態,像是孤芳自賞,這種情況怎能吐出芳華來,大都自我娛樂罷了。以上謹為自己的一點不妥的一點看法,歡迎網友批評指正、交流。





大河晨風


提出這個觀點的人,一定是無知又猖狂的小兒。

從誕生到現在短短百年間,中國現代詩對社會、人性和事物本質的挖掘,已遠遠超越了幾千年來古詩詞的總和。期間湧現出大量優秀的詩人和詩歌,他們以現代詩為武器,表達人性的無常、剖析事物的內核,抵達語言的本質,揭開民族古老心臟和暗紅血液的深處。


真正成為“一片沙漠”的,是古體詩。唐宋之後,除了毛主席之外,再無古詩詞的大家了。主席之後,古詩詞完全失去了創新與創作。別看頭條裡崇尚古詩寫古詩的人那麼多,幾乎全是低劣的填字遊戲。幾十年來,別說優秀的古體詩詩人,就連一首膾炙人口、公認的精品古體詩都沒有,可不是死得透透的?

在當今時代,現代詩的創作水準遠遠高於古體詩的。至少這幾十年來,現代詩還有許多優秀詩人和作品。而寫古體詩的人,除了拿老祖宗的東西說事,就沒有什麼可拿得出手的了。


HR洞察


額,不知你這句話出自何處。

是沙漠麼?我看未必。

首先,現代詩歌可以分為中國現代詩和外國現代詩。先就中國來說,中國現代詩歌指的是五四運動以後至新中國成立這期間所創作的詩歌,新中國成立以後至今的時期裡創作的詩歌稱為當代詩歌。當然,就時間節點上來說,可以就1949年來對二者進行區分,即1949年以前和以後。

現代詩的主要特點有:形式自由,內容開放,注重意象。其代表流派及人物有新月詩派的三巨頭:聞一多,郭沫若,徐志摩。聞一多提出詩歌創作的三美原則,即“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此三人在此詩歌理論上均有豐碩的成果,如《雪花裡的快樂》《死水》《女神》等。其中,郭沫若的詩集《女神》成為影響最大的一部現代詩歌作品,比如《天狗》等名篇,都是為世人所耳熟能詳的。

緊隨新月詩派的有象徵詩派,代表人物有李金髮。李金髮以法國象徵徵主義詩歌為模式,試驗把西方象徵主義創作方法引進自己詩中,有詩集《微雨》﹑《為幸福而歌》﹑《食客與凶年》。他以新奇生澀的形像,表現富於異國情調的感傷氣氛。他重視暗示性的隱喻,通過一些朦朧的詩的幻覺,企圖再現人生的隱秘。生與死是李詩的基本內容。他關注晦暗的﹑悲劇性的命題,主調是感傷頹廢的。語言蕪雜而艱澀。

象徵詩派的最著名的一首詩當屬戴望舒的《雨巷》,中學課本中有選錄,相信大家都記得詩中所描繪的那個“在雨巷裡撐著油紙傘,像丁香一樣的姑娘”吧。

以上所述的只是中國現代新詩的冰山一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對這幾位詩人深入瞭解一下,看看他們的詩,以及他們生命的履歷,你會更多一些感性的認識。

至於外國現代詩,那就更加豐富了。泰戈爾,屠格涅夫,普希金…相信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吧。

所以,為什麼說現代詩歌是一片荒漠呢?這明顯是有謬誤的。

不過,如果樓主所指的是我們現在所處時代的詩歌,似乎會有點道理,不顯牽強。

不僅僅是詩歌,中國的文學在1985年出現了一個明顯的分水嶺,1985年以後,大量西方的文學藝術形式和理論湧入,中國文學出現了一種魚龍混雜的情形,漸漸的失去了一些本土的東西,變得凌亂不堪。1985年後到如今的詩歌,看不到什麼特別優秀的詩人。詩評家倒有一個,陳超,此人的詩歌批評,在海內外都有相當多的支持者,大家有興趣可以瞭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