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到壶口瀑布可谓是故地重游了,这已经是第四次观“壶口瀑布”了,但来的季节不一,看到的景观不同。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城以东35公里壶口乡、山西省吉县城西45公里处壶口镇的秦晋大峡谷黄河河床中。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气势恢宏,黄河自北向南流到此处,浩瀚的水面骤然收成一束,倾泻在高差30余米深的石槽内,像个巨大的茶壶向下注水,形成一道壮观的瀑布,发出震耳的轰鸣,惊涛拍岸,气势磅礴。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站在河边观瀑,不禁让人想起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威武雄壮的歌声。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水势汹涌,涛声震天,景色壮丽,是黄河最壮观的一段,也是国内外罕见的瀑布奇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句,勾画出了大河奔流的壮观景象。只有站在壶口,面对瀑布,目睹巨浪翻滚,耳闻涛声震天,才能真正领略到黄河在奔腾、怒吼和咆哮的浩大气势。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在壶口瀑布景区,陕北老汉牵着毛驴让游人骑驴拍照可谓一大特色景观。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游览完壶口瀑布,驱车沿着崎岖山路前往克难坡。时值中午,在克难城外的一家农家院午餐、休息,老板的两个孩子玩得很尽兴,当我们离开这里时,热情的老板和孩子们出来与我们告别。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进入克难城的路只有一个山洞,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难怪阎锡山当年选择这里。

克难坡原名南村坡,位于吉县西北19公里处,距黄河壶口瀑布8公里,曾是抗日战时期(1940-1945年)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部、山西省政府、太原绥靖公署、民族革命同志驻地。克难城内较大建筑有洪炉台、实干堂、进步堂、杨经略祠、望河亭及阎锡山防空用的石洞等。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忠烈祠是克难城石质建筑中修建的最庄严的一座,是阎锡山纪念烈士、举办祭祀活动的场所。祠堂内供有抗战烈士牌位,祠堂下建有九级台阶,因“九”为“极阳数”,阎锡山修九级台阶,是对烈士敬重之意。祠堂前立柱上刻有两副对联,一联是:“千秋庙貌光华胄,九曲涛声壮国魂”,另一联是:“百战鼓鼙思壮士,三河袍泽仰英灵”。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阎公馆是一排座西向东的窑洞,共七孔。第一孔为阎锡山的两个公子所往;第三、四孔是阎锡山所居,全窑用白麻纸裱刷一新。两孔窑合并的会议室,兼作接见干部或招待来宾的处所。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望江亭,坐东朝西,面向黄河。其背后原建有一座石拱桥,可登临望河亭顶部。阎锡山经常坐在望江亭观望黄河,喻意“登高望远”。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壶口瀑布与克难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