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开元寺麒麟壁上神兽的两种说法

开元寺西塔旁有一石壁,即照壁,照壁是中国古代一些重要建筑,如宫殿、寺庙等大门前的一道屏障,用以显示该建筑的威严庄重。

开元寺的“麒麟壁”建于乾隆乙卯年,建于泉州府城隍庙前,为城隍庙的附属建筑。

泉州西街开元寺麒麟壁上神兽的两种说法

壁分三垛:主体正中粉壁上用交趾陶镶嵌硕大麒麟一只,是古人敬奉的四灵之一。龙首牛尾,麟身兽蹄,作步步回首顾盼状,嘴咬铜钱,铜铃大的眼睛盯着钱币状的太阳,下面配嵌砖雕元宝、如意等吉祥物。左右两垛各嵌砖刻的灵芝、牡丹、鹿、鹤,以及莲花、珊瑚、羽扇、犀角、葫芦、蜂猴(封侯)、松、竹、梅等,工艺精湛,气韵盎然。

泉州西街开元寺麒麟壁上神兽的两种说法

70年代初,移砌到开元寺西塔北面,加以保护。关于照壁上的这只神兽,有两种解说:

一说是麒麟,龙首牛尾,麟身偶蹄,步云回首顾盼状,下配嵌砖雕的元宝,如意等吉祥物。左右两堵各嵌砖雕的灵芝,牡丹,鹿,鹤等,暗喻福,禄,寿俱全。

另一说是:麒麟壁上的神兽不是麒麟,而是“犭贪”(音同贪),是一种独角兽。据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吞太阳的古谚说得就是“犭贪”这家伙。

泉州西街开元寺麒麟壁上神兽的两种说法

传说,“犭贪”的胃口很大,什么都吃。它吞食了山中的奇花异草、珍禽瑞兽,又到人间来吞食金银财宝。后来,它看到太阳从东海面冉冉升起,又想冲过去一口吞下太阳,结果跌进海里淹死了。

又一说,“犭贪”淹得半死,被八仙所救,成为李铁拐坐骑。麒麟壁上的“犭贪”,脚踩葫芦,古钱,犀角等各种奇珍异宝,还不满足,仍贪婪地盯着云彩中的太阳,一幅贪得无厌的嘴脸。

古代一些官宦人家在堂前门后照壁上画有这种“犭贪”,借此警示自己戒除贪念,清正为官,切莫贪财贪色,贪赃枉法。现如今,有钱有权人家也很“虔诚”,甚至连一些机关单位的门前都会悬挂照妖镜,吉祥物,财神,观音,关公等,以求平安发家。反观古人,悬鱼警示,画“犭贪”律己,真是莫大讽刺。

以前据说石壁整个是呼之欲出,有3D效果般。在上面可以点18根直立着的蜡烛,它就是那种立体感是整个冲出来的那种感觉,但现在已经没办法再现当时的景象。

民间误将犭贪当作麒麟,且因而有“麒麟送子”的说法,许多妇女在此壁前烧香点烛、敬奉供品,祈求早生贵子、多子多福;有些人则把它视同财神或福禄寿的图腾,因为它身边有元宝、灵芝、如意、鹿、松鹤等吉祥物,象征富贵、长寿、厚禄(鹿与禄谐音),所以也来焚香朝拜,祈愿招财进宝、福星高照。

泉州西街开元寺麒麟壁上神兽的两种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