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在古代叫什么名字?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怎样的?

我是糗人


古代也有山东这个词,但是和现代的山东是不一样的。

古代的山东指的是崤山之东

这个时候的山东虽然在地理上有所描述,但是实际上是有特指的意思的:除了秦国的六个国家。但是为了更好的描述,有时候,这个“山”,也会被认为是华山以东。

再说说现在的山东

现在的山东当然指的是山东省了。但是在最早,却没有这个概念。

春秋时期的齐鲁两国,基本占据了今天今天山东的绝大部分土地。后来秦朝统一,当然是要分成郡县的了。林林总总的有十几个。

唐朝是设立道,今天山东的土地被分为两个道:河南道和河北道。

宋朝的时候设立路。山东被分为京东路和河北路(后来又加了个京东西路)。

金国在山东设立山东东路及山东西路。这个应该是第一次在地方上提到山东。

元朝是行省制度,山东被分为五个行省。其中就有山东省。

明朝的时候设立了山东布政司,不过这个囊括的有点大。连辽东,天津都被算进去了。

真正彻底成型是在清朝,设立了山东省。今天的地理上的山东省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喜欢就关注呗:侃砍历史。我是马砍,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侃砍历史


“山东”这个词出现的很早,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但是,这个“山东”与现在的“山东”范围是不一样的。那时的山东泛指崤山以东的黄河流域,面积可比现在的“山东省”大多了。 崤山是在河南省西部,洛宁县西北,今陕西省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流域,常与附近的函谷关并称崤函,属于秦岭的一部分。



“山东”被明确地划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开始于南宋,正式形成于金。宋朝时,其将全国划分为15路,“路”即相当于现在的省。今日的“山东”地区属京东路与河北路。女真族占领中原后,建立了金政权,行政区划仍沿用宋朝的“路”的旧制,只是将京东路改称为“山东”,并将其分为“山东”东路与“山东”西路。东路治所在益都府,今益都县(青州市);西路治所在东平府,今东平县。 同时,“山”发生了变化,不是崤山,而是指太行山。山东,也就成为了太行山以东的区域,同理,山西则是指太行山以西的区域。

宋朝地盘相对来说比较小,到了南宋的时候,崤山已经不在宋朝国土内,所以习惯上把太行山以东的区域成为山东,此外太行山绵延数百里,规模也要比崤山大的多。到了金朝的时候,沿袭宋朝旧址,干脆就把太行山以东的区域叫做山东了。


鲁北天空很蓝


“山东”之说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跟现代的“山东省”不同。说到“山东”必须提到“崤山‘’“华山”和“函谷关”,‘’崤山‘’是秦岭支脉,位于今河南灵宝境内,函谷关在其附近。



*看过《大秦帝国》的朋友都知道,函谷关是秦国门户,进出六国的战略要地,也是秦与六国的重要屏障。所说“山东六国”“山东之地”,都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而将函谷关内外称为“关东”“关西”。

而秦国源起于“华山以西”,作为“西岳”,华山比之崤山更为重要,也有以华山以东称作“山东”之地。



*如今的山东省地域,在古时称作齐鲁之地,靠近海滨称“齐”,位于今山东省东部,于内陆称“鲁”。那为什么今山东简称为“鲁”而非“齐”呢?因为鲁占据山东中心位置,其王室为周王室正源直系。而且又出了一位影响中华几千年的孔夫子,其政治文化意义更能代表山东省。



*至于山东作为行政区域的出现是开始于金朝,所指是太行山以东,这与前文的崤山有很大区别。到了蒙元,又将太行山以西地区,作为行政区域,成为了如今的“山西省”。


百味乾坤


啥时候能称呼“山东人”? 得从大明朝洪武年间开始

描述一个区域,不看地图的空谈,一定是耍流氓。评述一个区域,只看平面图,不看三维图,比流氓还流氓。我们中国的农耕文明,发生在一个叫“中原湾”的区域,它的范围在三维地形图上一路了然。

前几回已经提到,所谓“中原湾”,是对长江以北、燕山以南这片平坦大地的形象描述,主体部分就是华北大平。因为周围山地的衬托,它看起来像一片广阔的海湾,它是华夏文明的核心腹地,也是中国第一个统一帝国,秦的核心疆域。

秦帝国核心疆域 制图@天涯 鄙视抢沙发的

作为区域的“山东”,就是以秦国人的视角命名的,最早指的是“崤山以东地区”(崤山,为秦地最东的一座山)。秦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函以东,故称有“山东六国”之称。

战国至秦 “山东”≈中原湾范围

随着中国统治中心走出关中,视野也发生了变化,不知从何时起(不可考),“山东”开始泛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秦汉至北宋 “山东”包含并>今山东省范围

南宋(今山东省属金朝统治)以前到战国这1500年里,只要提到山东,一定不是今天所的山东。像电视剧和小说里说的“山东济南秦叔宝”“山东好汉武二郎”“山东及时雨松江”,这些都是后人讲述的。

当时的人绝对不可能说出这样穿越的话。公元1142年,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金国在从原属宋朝的北方地区设置了几个“路”(路,宋金时期的行政区,大体相当于今天的省)。

注意:作为行政区的“山东”第一次出现了!

金朝: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今山东省范围

金朝时期的山东东路与山东西路 资料来源@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今山东省行政区划范围及主要城市地图

金朝统治时期,一个济南人跟泰安人见面

“泰安人:俺是山东西路人,敢问兄台哪的?

济南人:咱是邻居,我山东东路的,幸会幸会!

泰安人:久仰久仰,你们那甜沫不错啊!

济南人:承让承让,你们那的煎饼也不赖!”

金代

“山东西路”+“山东东路”,比今天山东省少了西北、西南一部分,多了苏北一块

大元朝

今山西、山东、河北及内蒙的一部分,为统治中心的“中央行省”。山东是“直属特区”的一部分

大明朝

原来金国的两个“路”合二为一,而且还代管一块东北的“飞地”

辽东半岛,也就是说,今天辽宁大部,那里居民当时都是“山东人”

飞地,说的是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又游离于行政区主体范围之外的土地。要想去往一块行政区的飞地,需要“飞跃”其他行政区的属地。

明代“山东省”的范围

女真在明朝最后几年攻下的沈阳,当时还是山东省的地盘呢。

明朝山东行政区全称叫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东布政司”。它诞生于大明洪武九年(1376年),下辖6府15州89县。布政使司衙门驻济南府,济南的“省会”身份就是这一年确立的。

明朝:山东布政司≈今山东省+辽东半岛

《三国演义》:“那纪灵乃山东人”

《金瓶梅》:“山东清河县”

《水浒传》:“山东梁山泊”

其实都是以明代人的口吻讲述,三国和宋朝,绝逼不可能有“山东人”这样穿越词汇

大清朝,沿袭了明朝行政制度,把自家的龙兴之地,“飞地”辽东划出,成立“盛京将军”,剩下的区域叫“山东省”,跟今天范围相当

清朝:山东省≈今山东省范围

《大清中外天下一统全图·山东全图》


大地理馆


作为山东蝼蛄,我来聊聊呗。俗话说的山东相山西将,指的是崤山以东或者西。而山东的分界线是太行山,所以,那个山东不是山东。上古九州,兖州、青州覆盖山东。周以后,以齐鲁为标志的地域形象建立起来,两种对立的文化传统,分别以齐长城为界限的两地建立起来。秦朝设立四郡,汉十三州中,兖、青、徐。一直到西晋,西晋后外族入侵频繁,东晋收复后在广固(现在的青州市境内)设立幽州,覆盖山东,短暂治理后,又被南燕占领,刘裕收复后又重设青州和徐州,后来就开始乱套了,先是设立冀州,管辖历城,再后来的就是宋金元,基本上就是各种路以及道管理,一直到明朝设立山东布政使,那个时候山东管的忒多,包括河北、北京、天津以及辽东半岛的一部分,也就是北京自古以来就是山东的固有领土。一直到清朝,山东才定名,而且管辖范围确定。建国后,这里割上一块整个平原省之类的,反正基本没大变化了


江琯


山东在先秦时期指崤山以东或函谷关以东地区,一般秦国以东都可以泛称山东。

之所以出现山东的概念,我认为主要因为秦国,秦国与其他诸侯国相比更勇武彪悍,在其他诸侯眼里也更野蛮落后。但秦国在春秋时期是重要大国,在战国时期逐渐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秦国眼里函谷关既是地理节点,也是视野和格局的分界点。有点象欧洲人眼里的近东中东远东的概念,因欧洲很长一段时间主导了世界的格局。

由于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都在强国阵营中占有一席之地,而鲁国是周公的封国,以传承周礼著称,最关键的是孔子是鲁国人。齐鲁两国的区域大致是今天山东省的区域,两国存在时间久(超八百年),区域相对稳定。久而久之,山东的概念变成山东省区域的概念。


羽书迟


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指的就是崤山以东的区域。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天下大势以中原地区的各诸侯国之间的征伐为主线,而崤山山脉是秦岭东段规模较大的支脉之一,它西南端与陕西华山山脉相连,西北面有宏农涧河谷地分割,东南面被洛河谷地所截,大致分布在宏农涧河与洛河之间,自西南向东北一直延伸黄河岸边。在那个时代山东有时候泛指中原地区的几个大诸侯国,而肴山以西则有很多少数民族武装。

今天的山东跟古时候的山东并不是一个意思,今天的山东至少涵盖了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鲁国的大部分领地,当时齐国是以山东淄博为国都,涵盖目前山东以东的大片土地,鲁国是以山东济宁曲阜为国都,山东以西的小块土地,所以后世称山东为齐鲁,这是有因缘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齐鲁”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圈,由统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齐鲁”的地域概念,

随着我国历史的不断演变,民族融合、文化交互发展,山东的概念也有相应的变化,据史书记载,在宋代我国的区域划分方法为:“以天下土地形势,俾之分路而治”,将天下分为15路,“路”即是现在的省。在那个时候如今的山东是京东路和河北路,到了北宋末年的时候,女真人南下占领黄河南北地带建立金朝后,他们的行政区仍然沿用了宋朝“路”的旧制,但是却将京东路改为了山东,从此山东一词再次被当成相对确切的行政区域出现,明清时期这个行政区域被延用,后世虽有变化,但主体不变。


抚剑偷听琴


西周武王阀纣时天下八百诸侯有多一半追隋武王反戈一击,铲灭暴商,,,,因军师姜尚功高盖了世,念其功封邑于齐,,,齐频临大海,烹盐而获利巨大,,,,另一个功高盖世的大臣,周公旦封邑于鲁,,,以显其二人为大周立下的汗马功劳,,,古称齐鲁大地,为礼仪之邦,,,


94310417小云


山东地区在大禹治水之后,制九鼎,定九州。其中青州和兖州即在山东境内。

武王伐纣之后,周朝建立开始大封皇族及有功大臣于各诸侯国。其中齐国和鲁国便在今天山东辖区。故今天人们称山东为齐鲁大地。

山东除了青兖二州沿用至今外,还有登州。登州在隋唐时期一度成为山东的代名词。所以民间有小曲,歌曰:正月里来正月正,白马银枪小罗成。一十三岁登州打,夜打登州救秦琼。


碧云天244021590


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的青、兖二州分野在今天的山东、河北地界。秦汉时的山东之称,是指函谷关、淆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再后来又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不单是指今天的山东。宋元时期的大行政区划有军、路等,山南东路主要位于现山东境内,明朝设十三布政使司,清朝设十八行省,山东是其之一。除了春秋时齐国、鲁国外,还有一些小国,影响和存在时段不及齐鲁,山东被俗称齐鲁之地,没有别的称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